【摘 要】
:
如何激活乡村家庭自主创新,以逐渐形成推动农村新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问题.基于福建省的创业家庭案例,以家庭代际分工机制为切入点,以“选择-极致化-补偿”作为分析框架,探讨家庭传统伦理如何与农民创新实践建立有机联系.互联网创业影响下的家庭代际分工经历了生成和发展两个阶段.生成阶段,家庭从“父慈子孝”的伦理中汲取能量,确立了“成功”和“成才”的双重目标,并形成了生产、投资和照顾的三代分工格局.发展阶段包括常态化阶段和非常态化阶段:前者表现为分工的极致化,强化“父慈”“子孝”的伦理意义,
【机 构】
: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民生学院,福建厦门3610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激活乡村家庭自主创新,以逐渐形成推动农村新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问题.基于福建省的创业家庭案例,以家庭代际分工机制为切入点,以“选择-极致化-补偿”作为分析框架,探讨家庭传统伦理如何与农民创新实践建立有机联系.互联网创业影响下的家庭代际分工经历了生成和发展两个阶段.生成阶段,家庭从“父慈子孝”的伦理中汲取能量,确立了“成功”和“成才”的双重目标,并形成了生产、投资和照顾的三代分工格局.发展阶段包括常态化阶段和非常态化阶段:前者表现为分工的极致化,强化“父慈”“子孝”的伦理意义,家庭分工资源下移形成代际接力,并建构了下代的文化反哺机制,家庭分工合理化的过程建立在同化和顺应的互认基础上;后者是家庭在资源不足时启动维护机制,进行创业关键阶段扶持和跨地域人员协作的策略调整.提出家庭伦理发展的新策略,重申了“成功”和“成才”的目标价值.不同于以往研究的二元取向,考察了创业家庭的分工机制.极致化(理性主义)和维持(道德主义)来回摆动的背后,正是家庭主体的利益权衡与情感维系的权变性决策.这样的摆动因强化家庭经营目标而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同时,家庭的伦理策略也强化了祖、父、子三代的功能联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乡村家庭的核心化趋势.
其他文献
公共教育财政投入与家庭教育支出的关系事关义务教育结果公平.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于家庭教育支出具有挤入效应;机制分析利用Ⅳ-Probit发现,生均财政经费拨款导致非贫困家陷入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军备竞赛”引发基础教育阶段校外教育的过度竞争;异质性分析中通过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发现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对高分位点上家庭教育支出的挤入效应高于低分位点,说明不同分位点上的家庭教育支出水平业已产生了马太效应.未来,应从改革公共教育财政投入模式、提高公共教育政策弹性
德语国家(德国、奥地利以及瑞士)普通教学论历史悠久,对整个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意义重大.普通教学论作为系统性、普遍性的教学理论,强调自身理论的主体性、师生对话的意义建构、教师清晰的指导与管理、教学的反思性实践.新的时代背景下,德语国家普通教学论的发展既坚守传统,又积极转向,系统分析其优劣特质可以发现:相关理论一方面具有整体性、独特性、指导性、反思性、规范性等特征;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诸如学科地位下滑、缺乏实证研究支撑、自身理论发展缓慢、缺乏课程研究支持等问题.为应对信息技术时代学校教育的异质性、融合教育、移民
学生福利是从个体需求而非供给角度出发的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政策的融合.在我国教育和福利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之际,研究学生福利有助于推动社会从学生的利益和视角出发整体性地考虑如何提供教育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学生福利安全网建构中存在福利对象或需求内容遗漏问题.漏网现象主要表现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政策止步于多数人需求的满足,优先级安排不当导致强者愈强,内容供给方面学生资助一枝独秀.福利对象识别和需求内容定义作为福利设计和服务的起点是福利漏网现象产生源头,受福利供给者对定义层级的考虑、福利对象的内在障碍以及学
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居于特殊地位,具有深远影响.长征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加强长征文化建设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特殊意义.湖南与长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长征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对长征精神的生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长征文化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湖南长征文化建设历经80多年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在新时代迎来了宝贵的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强新时代长征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努力践行的重大课题.
首先对年龄友好环境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探索,指出年龄友好环境涵盖全面友好和全龄友好两个重要内涵,具有健康性、包容性和安全性三个基本特征.当前我国年龄友好环境建设在理念倡导、政策创制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比,仍面临整体建设滞后以及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与老年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社区宜居水平亟待提高.新时代建设年龄友好型社会,加强年龄友好环境建设,需要明确以实现健康老龄化为建设目标,全力建设适老适幼的全龄友好型社区,同时要强化科技和政策的双重创新,推动年龄友好环境建设
举证规则是案件得以妥善处理的关键指引,但反避税调查在这一指引上存在着理解和运用上的偏颇,造成了实务中税务机关的举证责任模糊不清、纳税人的举证负担过重以及证明标准适用混乱不一致等尴尬局面.秉持问题导向措施的原则,完善举证规则在反避税调查中的适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明确税务机关承担举证责任意义;二是界定纳税人的举证责任边界;三是构建一元多层化的证明标准体系.
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在于通过强大的国家教育能力,全面确保教育中人的现代性增长.从其内涵特征来看,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在决策导向分析框架下,从构建的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中国得分为74.56,在世界主要的60个国家中居第24位,处于准教育强国的前列.基于中国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低投入、高产出”类和“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综合判断,中国推进教育强国硬实力建设应借鉴同类型教育强国经验,充分
故宫博物院藏有左宗棠致潘祖荫信札6通,此前未引起学界关注.这些信札,作于光绪四年至六年(1878—1880)之间,反映出作为封疆大吏的左宗棠与京城士大夫代表的潘祖荫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形.这些信札对研究晚清西北边务,对丰富完善《左宗棠全集》的内容,均有一定的价值.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迁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低收入国家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入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是简单意义的上移,而是普遍呈现出“两头扩张,中部收缩”的结构特征.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需求要求扩大研究生教育占比;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扩张和毛入学率的提升,专科教育占比也会出现阶段性增加.人均GDP每增加1千美元,高收入、中等偏上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以及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0.81、3.88、7.07和7.00个百分点.在人均GDP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以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状况为因变量,以人口特征、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非正式社会支持、社区支持、志愿服务参与意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无再就业意愿城市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城市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参与频率更高;相比居住在单位家属院或村改居社区的老年人,居住在商品房小区的城市老年人的志愿服务参与频率更低;健康状况(上一年看病频率,对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越好、从亲朋好友处得到的支持越多、社区支持(基础设施满意度、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种类数)越好的城市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