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而外语则是“学习”来的,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语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摆脱对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所持怀疑态度的理论误区并探讨出他们外语习得和语感形成的规律。
第一,中学生学习外语,形成外语语言能力可以从两个途径着手。第一个途径是对外语的下意识的自然吸收,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则,从而产生语感。目前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仍然有自然吸收语言的能力。第二个途径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识记外语的各种习惯规则。笔者认为,下意识的自然吸收(习得)和有意识的学习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外语学习带来事倍功半的后果。
第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将第二语言的学习进程看作类似于第一语言(母语)习得的过程。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成功在于学习者所接收的语言的性质。这种输入应当包括学生已经“知道”的语言以及学生还未见过的语言。他还假设只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习得目标语言。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老师,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语感,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应当加以重视。
一、外部语言系统和内部语言系统的相互关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它是一种信息载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存在于社会中的语言,我们可以称之为外部语言。
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即语言能力的形成就是把外部语言吸收进来,“内化”为储存在大脑中的内部语言。它与外部语言一样,是一套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在内的完整体系,是在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中作为中继语言向目标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而语感只能在内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亦即语言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能力,能够十分自如地从事口语交际时才开始出现的。
二、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及语感的形成过程
外部语言由于其载体形式不同,只有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视神经、听神经)才能以生物电脉冲的形式被摄入大脑皮层,分别进入视觉区、听觉区,然后再传之大脑皮层上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各个分区。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输入和解码,按照一定的程序被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进入记忆。由于记忆是按意义单位进行的,所以进入记忆的语言图式大都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包含有完整意义的句子。内部语言系统是语言学习者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大脑生理、心理结构、机制和素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活动中的许多因素诸如情感、情绪、意志、意识和无意识等等都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语感形成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之间存在着双向反馈关系。由于反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信号的清晰度和可感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输入、输出过程中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如果出现正反馈的不断增益过程,即可产生正向增强的语言信息效应——语感。
三、外语学习——第二套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以及把握外语语感产生的规律和机制
(一)广泛阅读,善于积累,培养语感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洞察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在阅读中,我们既要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思想感情,又要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从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另外,语言素养问题,无非是词句遣用能力的问题。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和句型是提高语言素养,增强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众所周知,掌握词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良好的语感从何而来呢?它主要来自于人们长期的平时积累,正如古人所说的“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为此,在博览群书的同时,一定要善于留心积累一些有用的语言材料。只有积累得多了,以后在遇到类似的语境场合时,那些贴切合宜的词句就会呼之欲出跳出来,供我们精挑细选、灵活运用、准确表达。
(二)注重朗读,大量背诵,加强语感
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学习外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只在每周有限的六节英语课当中才有听说训练。因此,我们要大量背诵地道的文章,积累语言材料,便于语感的形成。
(三)英语思考持之以恒,深化语感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和媒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对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按照谱系分类法的标准,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汉泰语族。英汉两种语言既不同系又不同族,差异较大。这就给我们学英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古人早就说过“心之官则思”。说明人有得天独厚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善于比较外,还要做到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词汇和句式去想。只有用英语把各种情景话题进行综合和加工,才能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和理解。用英语思维贵在坚持,要有耐心,不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总之,语感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能力,它来自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语言实践。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生不仅形成了语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语感指导下的语言实践,也显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
第一,中学生学习外语,形成外语语言能力可以从两个途径着手。第一个途径是对外语的下意识的自然吸收,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则,从而产生语感。目前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仍然有自然吸收语言的能力。第二个途径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识记外语的各种习惯规则。笔者认为,下意识的自然吸收(习得)和有意识的学习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外语学习带来事倍功半的后果。
第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将第二语言的学习进程看作类似于第一语言(母语)习得的过程。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的成功在于学习者所接收的语言的性质。这种输入应当包括学生已经“知道”的语言以及学生还未见过的语言。他还假设只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习得目标语言。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老师,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语感,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应当加以重视。
一、外部语言系统和内部语言系统的相互关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它是一种信息载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存在于社会中的语言,我们可以称之为外部语言。
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即语言能力的形成就是把外部语言吸收进来,“内化”为储存在大脑中的内部语言。它与外部语言一样,是一套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在内的完整体系,是在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中作为中继语言向目标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而语感只能在内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亦即语言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能力,能够十分自如地从事口语交际时才开始出现的。
二、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及语感的形成过程
外部语言由于其载体形式不同,只有通过不同的神经通路(视神经、听神经)才能以生物电脉冲的形式被摄入大脑皮层,分别进入视觉区、听觉区,然后再传之大脑皮层上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各个分区。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输入和解码,按照一定的程序被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进入记忆。由于记忆是按意义单位进行的,所以进入记忆的语言图式大都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包含有完整意义的句子。内部语言系统是语言学习者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大脑生理、心理结构、机制和素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活动中的许多因素诸如情感、情绪、意志、意识和无意识等等都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语感形成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之间存在着双向反馈关系。由于反馈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信号的清晰度和可感度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输入、输出过程中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如果出现正反馈的不断增益过程,即可产生正向增强的语言信息效应——语感。
三、外语学习——第二套内部语言系统的建立以及把握外语语感产生的规律和机制
(一)广泛阅读,善于积累,培养语感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洞察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在阅读中,我们既要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思想感情,又要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从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另外,语言素养问题,无非是词句遣用能力的问题。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和句型是提高语言素养,增强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众所周知,掌握词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良好的语感从何而来呢?它主要来自于人们长期的平时积累,正如古人所说的“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为此,在博览群书的同时,一定要善于留心积累一些有用的语言材料。只有积累得多了,以后在遇到类似的语境场合时,那些贴切合宜的词句就会呼之欲出跳出来,供我们精挑细选、灵活运用、准确表达。
(二)注重朗读,大量背诵,加强语感
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学习外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只在每周有限的六节英语课当中才有听说训练。因此,我们要大量背诵地道的文章,积累语言材料,便于语感的形成。
(三)英语思考持之以恒,深化语感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和媒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对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按照谱系分类法的标准,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汉泰语族。英汉两种语言既不同系又不同族,差异较大。这就给我们学英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古人早就说过“心之官则思”。说明人有得天独厚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善于比较外,还要做到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词汇和句式去想。只有用英语把各种情景话题进行综合和加工,才能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认识和理解。用英语思维贵在坚持,要有耐心,不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总之,语感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能力,它来自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语言实践。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生不仅形成了语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语感指导下的语言实践,也显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