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患者50例,均按照常规护理路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为主的持续性护理干预。结果:化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评分高于入院当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化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低于化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能增强患者不确定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化疗前、化疗后不确定感。
【关键词】胃癌;不确定感;护理干预
不确定感是指人对一件事情无法给予积极回应的一种消极状态,患者的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相关的事物的能力,当患者对疾病状态无法预测时,便会产生不确定感[1]。不确定感影响患者治疗信心、依从性,不确定感往往伴随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胃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死亡总数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预后较差,当患者得知自己罹患胃癌时,往往伴随强烈的心理应激,判断能力迅速下降,同时因胃癌病理分期、治疗方案复杂,预后影响因素众多,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强,影响治疗依从性,对胃癌患者开启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为此,医院拟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对象,探讨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其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20~74岁、平均(58.3±10.4)岁。已婚84岁、离异或丧偶4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及中专54例、大专及以上25例。农村53例。职业:在职34例、离退休35例、下岗21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均采用胃癌手术治疗,并接受住院治疗;②对胃癌知情;③非姑息治疗,病情相对稳定;④年龄>18岁;⑤未合并原发性认知、精神障碍;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出院治疗;②未获得随访;③不符合纳入标准;④复发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治疗路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胃癌化疗护理路径给予常规护理,以化疗护理管理出院前健康教育为主要护理内容,对于路径变异者按照路径变异管理办法处理。不给于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护士酌情处理患者心理问题,并接受患者咨询。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以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为主。
(1) 入院当日:发放《胃癌治疗管理健康教育手册》,以签字笔描绘重点内容,与患者亲切交流,鼓励患者以纸笔写下自己的美好的愿望、诉求。
(2) 入院次日: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讲座,进行有关于胃癌、化疗的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胃癌相关症状与治疗、化疗前后需注意事项、既往成功病例信息。
(3) 入院第3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的交流,带领患者参观病房,并就健康教育手册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答疑解惑。
(4) 化疗后:了解患者感受,耐心解释,给予安抚。
(5) 病情稳定后:进行预后、后续治疗相关知识讲座,并告知化疗恢复期需注意事项,问询患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如担心化疗效果不好、担心不良反应,耐心解释。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入院当日、化疗前、化疗后(病情稳定时),以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价患者不确定感。
1.4 统计学处理
以WINDOWS EXCEL软件收集数据,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化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评分高于入院当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低于化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普遍伴有不确定感,这与患者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疾病特点等因素有关。研究显示,化疗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明显增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来源主要可分为不明确疾病的症状,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缺乏与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不可预测疾病的过程和预后,化疗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法,化疗的成败直接关系患者预后,不确定性强,患者难免有所顾虑,导致不确定感上升。由以上因素可致,信息掌握不足、治疗信心不足是患者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持续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对于争取患者配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凤娟,刘莉.疾病不确定感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护理需求指标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792.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患者50例,均按照常规护理路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为主的持续性护理干预。结果:化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评分高于入院当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化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低于化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能增强患者不确定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化疗前、化疗后不确定感。
【关键词】胃癌;不确定感;护理干预
不确定感是指人对一件事情无法给予积极回应的一种消极状态,患者的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相关的事物的能力,当患者对疾病状态无法预测时,便会产生不确定感[1]。不确定感影响患者治疗信心、依从性,不确定感往往伴随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胃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死亡总数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预后较差,当患者得知自己罹患胃癌时,往往伴随强烈的心理应激,判断能力迅速下降,同时因胃癌病理分期、治疗方案复杂,预后影响因素众多,胃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强,影响治疗依从性,对胃癌患者开启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为此,医院拟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对象,探讨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其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20~74岁、平均(58.3±10.4)岁。已婚84岁、离异或丧偶4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及中专54例、大专及以上25例。农村53例。职业:在职34例、离退休35例、下岗21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均采用胃癌手术治疗,并接受住院治疗;②对胃癌知情;③非姑息治疗,病情相对稳定;④年龄>18岁;⑤未合并原发性认知、精神障碍;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出院治疗;②未获得随访;③不符合纳入标准;④复发者。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治疗路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胃癌化疗护理路径给予常规护理,以化疗护理管理出院前健康教育为主要护理内容,对于路径变异者按照路径变异管理办法处理。不给于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护士酌情处理患者心理问题,并接受患者咨询。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以健康教育、心理支持为主。
(1) 入院当日:发放《胃癌治疗管理健康教育手册》,以签字笔描绘重点内容,与患者亲切交流,鼓励患者以纸笔写下自己的美好的愿望、诉求。
(2) 入院次日: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讲座,进行有关于胃癌、化疗的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胃癌相关症状与治疗、化疗前后需注意事项、既往成功病例信息。
(3) 入院第3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的交流,带领患者参观病房,并就健康教育手册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答疑解惑。
(4) 化疗后:了解患者感受,耐心解释,给予安抚。
(5) 病情稳定后:进行预后、后续治疗相关知识讲座,并告知化疗恢复期需注意事项,问询患者关心的焦点问题,如担心化疗效果不好、担心不良反应,耐心解释。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入院当日、化疗前、化疗后(病情稳定时),以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价患者不确定感。
1.4 统计学处理
以WINDOWS EXCEL软件收集数据,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化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评分高于入院当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低于化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不确定性、复杂性、MUI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普遍伴有不确定感,这与患者性格特征、文化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疾病特点等因素有关。研究显示,化疗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明显增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来源主要可分为不明确疾病的症状,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缺乏与疾病的诊断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不可预测疾病的过程和预后,化疗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法,化疗的成败直接关系患者预后,不确定性强,患者难免有所顾虑,导致不确定感上升。由以上因素可致,信息掌握不足、治疗信心不足是患者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持续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对于争取患者配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凤娟,刘莉.疾病不确定感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心理护理需求指标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