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收藏,佐证虚拟生活的真实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但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没有流传和延续下来.唯有中国戏曲屡演不衰。戏曲在中国艺术史上极其重要,进人当代却难免式微。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人生活方式、文娱方式的巨大变化戏曲是历代先民生活中某个瞬间的缩影,拥有属于各个时代的“代码”,从历史遗存的各类戏曲文物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戏曲所处时代的另一种真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虽然戏曲娱乐大众的功能已逐渐被电视剧、电影所取代,但它在精神上的思辨,对现实的批判、思考依旧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元素继续获得发展。
  戏曲文化绵延千年
  中华戏曲孕育于汉唐百戏,宋时杂剧形成,金元杂剧、院本繁盛,明时昆曲盛行,案头传奇大兴,清代“花雅争胜”地方戏蓬勃发展,至今经历近千年的演进传承,历史悠久,形态多元。就其历史起源而言,众说纷纭,概而言之有几大类型:一是就戏曲构成元素而立论,有歌舞说、乐舞说、巫觋说、徘优说、说唱说、词变说、多元综合说;二是就戏曲孕育之场所而立论,有宗教祭祀说、百戏说;三是就戏曲功能说而立论,有娱乐说、游戏说、劳动说;四是就形式的传承而立论,有外来说;五是就艺术之模仿而立论,有肖人说、傀儡影戏说。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戏曲进入近代发展阶段。各种带有地域特点的剧种不断繁衍、融合,成为定型化的地方大戏,如越剧、汉剧、湘剧、川剧、粤剧、闽剧、直隶(河北)梆子等。1919年后,在梅兰芳、白驹荣等一些戏曲大师推动下,中国戏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并赢得盛誉。新中国成立后,戏曲文化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如今,在华夏大地上,演出的剧种大约有267个,剧目数以万计。
  历代戏剧学家曾经用各种说法言及中国戏曲这一总体性的艺术特征。如明代王骥德《曲律》称戏剧为“并曲与白而歌舞登场”;近人王国维《戏曲考原》则称:“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今人梅兰芳云:“戏曲不是一般地综合了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因素的戏剧形式,而且是把歌唱、舞蹈、诗文、念白、武打、音乐伴奏以及人物造型(如扮相、穿着等)、砌末道具等紧密地、巧妙地综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戏剧形式。”欧阳予倩则云:“中国戏是歌(唱工)、舞(身段和武工)、表演(做工)、道白四者同时具备而又结合得很好的特殊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独特的发展道路,造就了它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既反映现实又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既取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美的美学色彩。
  戏曲文物建构中华戏曲史
  由于戏曲在古代的社会文化地位不高,所以传世的官方文献资料载录相对较少,而散落于民间的戏曲文物文献却大量遗存,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戏曲文物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它们构建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为我们了解古代戏曲文化的艺术形态提供了无可估量的实物证据,不仅对中国戏曲史研究意义重大,或许也会对世界戏剧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发现的戏曲文物大致包括古戏台、戏曲碑刻、戏曲雕塑、戏曲绘画、舞台题记、服饰道具与乐器、文物类戏曲抄刻本等几类。这里仅分析当中四类。
  戏曲碑刻
  戏曲碑刻是指书写内容中包含戏曲文化活动的碑刻。清代之前戏曲碑刻遗存在5〔日〕通以上,可以分为专门类戏曲碑刻与非专门类戏曲碑刻。戏曲碑刻有祭祀碑、禁示碑、题名碑、功德碑等,内容主要为创修剧场、迎神赛社演剧、梨园会馆记录、庙产戏田、戏曲活动规范、民间法规与罚戏、捐资题名、梨园谢恩、庙貌图等。据目前调查可知,宋代涉及戏曲文化的碑刻仅有6通,含“舞楼”“舞亭”“舞厅”“舞庭”“献楼”等文字记载;金元时期21通,明代170余通,其余为清代,这些碑刻多附属于神庙。戏曲碑刻文献对于剧场史的构建、梨园行业、民间戏曲活动的再现、古代戏曲观念的演变、戏曲民俗的展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戏曲雕塑与绘画
  戏曲雕塑与戏曲绘画是重要的戏曲艺术形态形象文物。因其立体性、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在时空艺术之戏剧形象再现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与独特的价值。在没有影像技术的古代,留存下来的戏曲雕塑与绘画尤其珍贵。据不完全统计,宋金辽、元、明、清时期,戏曲雕塑300余组,2000余件;戏曲绘画2000多幅,有关戏曲的人物形象4000多人。戏曲雕塑与绘画有地下出土与地上遗存或传世保存等存在形式,在戏曲角色装扮及演变、舞台美术、戏曲观演活动以及戏曲民俗等研究方面贡献颇丰。宋金元时期戏曲雕塑多发掘于墓葬之中,明清戏曲木雕遗存载体大为拓宽,其材质、方法、载体皆出现丰富的多元化形态。戏曲绘画按材料可分为纸本绘画、壁画、瓷枕画、木板刻画等类型,遗存数量较多,反映出历史时期戏曲文化繁荣的真实面貌。
  舞台题记
  舞台题记,又叫舞台题壁、舞台墨记、戏台墨记,为戏曲演出之“实录”。通俗地说,就是戏曲艺人在某地演出期间题写于舞台,主要是后台、厢房或周边建筑物上涉及演出等的文字及图画。舞台题记是戏曲班社演出以文字、图画留存下来的实证,它蕴含了颇为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演剧民俗信息,记录保存了文人著述、文献方志从不记载的宝贵史料。就某一个戏曲演出场所的舞台题记来讲,或可称当地的戏曲演出史,统而观之,则是一部写在与戏曲演出有关的建筑物之上的民间戏曲演出史,是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和中国戏曲演出史不可多得的资料。舞台题记遗存以清晚期数量最多。
  戏曲服饰
  戏曲服饰,泛指演员在演出中穿用的服饰。它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又名“行头”“戏衣”。宋代以前的戏曲服饰大致以当时日常生活服饰为主,只稍作改动,自宋开始,随着戏曲表演、脚色、剧本的程式化,戏曲服饰开始由日常生活服饰进入艺术表现领域,逐渐形成概括性、写意性的特征,也就是戏曲服饰的程式化过程,由元杂剧开始,历经明代传奇,最后到清代戏曲服饰达到其成熟的顶峰,形成以明清代服饰为基础,各朝服饰均有所表现的成熟稳定系统。
  传统戏曲应该活在当下
  看戏、听戏曾是历代先民们最喜爱的娱乐形式之一。但在21世纪的当代社会,传统戏曲在文化娱乐市场上却不太景气,其衰落由各种因素导致。虽然时下对回归传统优秀文化的日益推崇,传统戏曲又以各种形式重回人们的视野。传统的表演形式依旧被保留;传统戏曲的戏服、道具等制作工艺也被传承,成为展现中华文明魅力的“非遗”。但相比以各种“非遗”的形式将其传承下去,传统戏曲的当代活化还应有更多的可能}生。
  如今,戏曲娱乐大众的功能已被电视剧、电影所取代。但它在精神上的思辨,对现实的批判、思考依旧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元素继续获得发展,比如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传统戏曲本身就是集音乐、武术、表演、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种综合性与当代艺术日益多样化、多手段融合有着诸多共通之处,这给两者的结合带来了无限可能。如2017年北京繁星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对戏国际当代艺术展。以戏剧的发生场为空间,用展览的形式来表达戏剧艺术和当代艺术,在基于各自本体的创作基础上,对艺术边界进行探索。戏曲艺术和当代艺术在拆解和交融之中形成的新表达,是试图从新的视角来重读戏剧和讨论戏剧和当代艺术的跨界对话。作品的媒介涵盖了戏曲动画、戏曲音乐、视频影像、舞台装置、纸本、油画、丝网版画和VR体验等。
  再譬如将传统戏曲作为一种元素,与影像艺术相结合,今年夏天,广州你我空间“飙戏”项目就做了这样的尝试。他们最后呈现出来的影片在某种程度上讲已是一部崭新的戏曲,这部戏已不再是告诉观众一个详实、具象的故事,而是一个抽象、开放的故事,每一位观众因阅历、知识水平、观看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会从中看出截然不同的感受,每个人看到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但当代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开放性,没有所谓标准的答案,观众怎么看,都是对的。
  传统戏曲与当代观念、影像艺术、甚至多媒体手段的结合,都是當下的新尝试。这样的结合,使传统戏曲摆脱原来的故事,即传统戏曲从一个具象的故事,变为开放、多元的抽象故事。这种改变,与其说活化,不如说已是一种进化。
其他文献
2017年上半年,伦敦泰特英国美术馆的大卫·霍克尼(Dcndd Hockney)250幅作品的个展,不仅是霍克尼80年艺术人生的回顾,更是泰特创下的一场成功的商业事件。待展期间即售出2万张门票,实际共迎来50多万人次观展,门槛都快踏破了。好像一篇网络爆款文章,高点击创造了大量商机。从市场角度看,一贯以脑洞大开型的展示见长的泰特美术馆,再次提亮当今艺术展示主流趋势,讲好故事。  艺术家不是商人,艺术
期刊
常言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在投资界,这是被许多大神级买家奉为圭泉的铁律。  从8月开始,一些市场监测机构便陆续发布了今年春拍的成交数据。细心者也许会发现,每家机构的采样标准和范围都不太一样,但有两个方面大家看法还是大抵相似的,那就是对弱势行情以及对中国书画板块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的认知。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监测,2018年上半年,在资金紧张、市场信心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三大主
期刊
时常会遇上一些名为“无题”的作品,兴许,当代艺术家们不喜欢设置一些让人先人为主的观念,也认为自己的作品无需过多地阐释,在他们看来,观者的感受才是最重要、也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他们索性对自己的作品保持沉默,甚至连作品名也以“无题”代替。  所以,每当我们遇到“无题”时,大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因为当代艺术本就是一道开放题,它没有固定的边界、更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相比于“它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什
期刊
9月中旬,2018年秋季纽约亚洲艺术周收官。与往年的纽约亚洲周相似的是,佳士得、苏富比、邦瀚斯等拍卖行带来了一系列中国艺术珍品、书画、佛教造像及东南亚及喜马拉雅工艺精品。今季拍卖,本刊纽约驻地记者亲临现场.却感受到一股“轻寒”。虽然佛教艺术、宋代陶瓷以及清代皇家瓷器和中国家具成交可观,但多件高估价拍品流拍或撤拍,重量级藏家委托缺失,很多拍品成交价位明显下降,就连在场藏家都说市场大不如从前,更有买家
期刊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四个人物如果同时以这样的词序而出,不用多解释,中国人大多数都知道这说的就是戏曲,一种被美誉为国粹的艺术形式。  西方戏剧追求写实,认为戏是对自然的模仿;中国戏曲追求想象,認为戏是对生活的模拟。所以戏曲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对普罗大众实施公共教育功能,或多或少都会打上时代烙印,娱乐之外,更是真实生活的折射。以致古时经史子集哺育的是阳春白雪的士人大夫,教导下里巴人讲究仁
期刊
刚过去的9月,是一个忙碌的季节。本刊所属的“藏拍客”微店正式改版上线,这意味着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甚至让媒体化虚为实达到接地气,都是这个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看似简单的界面里其实埋藏着无数繁琐的细节,只是在一个表达的合适契机里,串联起来的竟然是一个“戏”字。  缘起是一件观念的影像作品项目“飙戏”,艺术家杨帆就是撷取中国戏曲作为创作元素,将传统戏曲、样板戏、手机视频进行混剪,这是对传统戏曲影像的
期刊
总有一些人,不屑于以那些看似前卫,实则空洞无物的手法、观念将自己包装成当代艺术先锋,他们更追求纯粹,努力琢磨,钻研架上油画最基本的要素,如颜色,以最原始、简约的方式传达艺术,却能直白地打动人心。唐纳德·山克尔(Donald Schenkel)便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从对色彩渐变的深入探索中走出,回到了对自身、世事万物与探索与反思。可谓因“入色”而出色。  遇上一名“入色”之徒  三月的广州,微寒小雨夹
期刊
当下绝大部分人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脑等利一技产品,它们不知不觉侵占着我们的生活。在利一技产品紧贴肌肤的今日,外置的利一技产品终有一天会内置到我们的身体之中,那一天我们该如何适应?关于这一活题,国外早已有探讨。赛博格,便是关于机器与人,艺术与利一技在未来发展的畅想。  “赛博格”(Cyborg)一词在不断传播和译转中,逐渐被多数人熟知为“带有声光电”的装置。事实是,真正的赛博格所讨论的核心从来不在于它
期刊
在收藏圈里,钟锦恩是很特别的存在。他曾经坐拥一对国内罕见的元青花云龙纹梅瓶,在拍场上拍出过3200万元的高价;收藏有100余件带文字款的绿釉官窑器,收藏界泰斗耿宝昌曾经两度亲笔题书名……普通印象里的古玩藏家都会有些神秘、矜持、莫测高深,但钟锦恩完全不是,文质彬彬如玉般温润,只有当他滔滔不绝地讲他那些藏品“古仔” (广东话意思就是故事)时,简直是火星四溅;而说到宝贝鉴赏过程中的要点,完全不藏不掖可以
期刊
西域作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融合,汉、斯基泰、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甚至古埃及等各种文化都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留下了烙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印章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里文化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其材质、形制及图案内容的多样性。古代西域多国林立,宗教多元,民族、语言、文字多源,除了原始宗教萨满教以外,佛教、祆教、摩尼教、聂思托里安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随着西域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