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78-01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被严重忽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自信愈发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失问题被广泛关注。初中科学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融合的重要学科,更是需要不断强化学科的人文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因此,初中科学学科教师如何立足以人为本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一问题应该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并提出可行性的教育策略,以引起共鸣和得到推进。
一、科学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科学学科是践行“人本”理念的重要载体
科学学科教学应该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挖掘自身潜能和发展自身个性等方面实施策略干预。因此,科学教师必须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教学内容;二是落实科学思维;三是落实“人本”理念。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加以重点落实,教师在预设自己的教学案例时需要进行精心研究,找准切入点和融合点,并以此开展人文情怀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感受到科学学科的人文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遵循科学、创新科学的人文意识,并最终促成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2.人文元素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科学学科必须确保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优势互补,将两者有机统一,克服人文和科学的狭义分离,促进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纵观科学界杰出的风云人物,无一不是高深的学术知识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兼备的集大成者。初中科学学科既要完成对学生科学理念、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等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需要立足科学规律强化学生的人文元素的教育引导,以期在学生的心灵和头脑中植入人文情怀,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换为一种道德美感和精神内涵,并最终成为一种人文素养。
二、科学学科课堂教学促进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
1.精心选择教学契机——建构人文教育“融入点”
初中科学主要融合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四门学科的主要知识,但又有别于这四门学科。因此科学学科在建构和预设人文教育时必须精心选择教育契机,以有效实施人文教育。比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时,我们应该关注到化学部分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微观意识等理念。教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时,教师需要将“环保意识”作文教育的目标来确立。因此,我们在建构教学方案时应该立足生活案列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播放“北京的雾霾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罗布泊排污事件”,让学生从现实案列中警醒自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布置学生课后收集“物种灭亡和環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展“如何从化学实验活动中保护环境”专题讨论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会增强实验中的“四种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安全保护意识;废物回收意识;环保设计意识。
2.不断强化教学感染——彰显教学语言“人文性”
科学学科充满着趣味性和探险性,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驾驭能力,能够用自己的精彩、精美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打开科学学科的大门,彰显教学语言的人文教育魅力。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力求做到科学严谨,特别需要做到教育性、思想性和情感性的有机统一。科学学科的教学语言首先要充满浓郁的教育意识;其次是哲学思想意识;再次是情感意识。这些在教学中应该得到有机落实。比如,教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星空巡礼》时,教师可以引用康德的名言“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天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来引导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科学的敬畏;教学《杠杆》可以投影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好奇和探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进而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期待走进学习。
3.多渠道拓展科学知识渠道——提升人文教育的“综合性”
初中科学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尊重和敬畏过往的杰出科学人才,又要有机融合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以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责任意识,进而提升人文教育的综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比如,教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能源与社会》时,教师可以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课件,利用课件出示当下各种新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样就会与时俱进地将知识和时代发展有机组合在一起,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科学课堂将人文元素和自然科学有机融合,除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以外,更强化了学生对科学世界敬畏和热爱意识的培养。富含人文情怀的科学课堂极富有启迪作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更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的科学领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人性魅力的创新的课堂。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被严重忽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自信愈发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学科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失问题被广泛关注。初中科学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融合的重要学科,更是需要不断强化学科的人文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因此,初中科学学科教师如何立足以人为本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一问题应该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并提出可行性的教育策略,以引起共鸣和得到推进。
一、科学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科学学科是践行“人本”理念的重要载体
科学学科教学应该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挖掘自身潜能和发展自身个性等方面实施策略干预。因此,科学教师必须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教学内容;二是落实科学思维;三是落实“人本”理念。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加以重点落实,教师在预设自己的教学案例时需要进行精心研究,找准切入点和融合点,并以此开展人文情怀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感受到科学学科的人文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遵循科学、创新科学的人文意识,并最终促成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2.人文元素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科学学科必须确保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优势互补,将两者有机统一,克服人文和科学的狭义分离,促进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全面性。纵观科学界杰出的风云人物,无一不是高深的学术知识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兼备的集大成者。初中科学学科既要完成对学生科学理念、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等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需要立足科学规律强化学生的人文元素的教育引导,以期在学生的心灵和头脑中植入人文情怀,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换为一种道德美感和精神内涵,并最终成为一种人文素养。
二、科学学科课堂教学促进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
1.精心选择教学契机——建构人文教育“融入点”
初中科学主要融合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四门学科的主要知识,但又有别于这四门学科。因此科学学科在建构和预设人文教育时必须精心选择教育契机,以有效实施人文教育。比如,在教学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时,我们应该关注到化学部分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微观意识等理念。教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时,教师需要将“环保意识”作文教育的目标来确立。因此,我们在建构教学方案时应该立足生活案列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播放“北京的雾霾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罗布泊排污事件”,让学生从现实案列中警醒自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布置学生课后收集“物种灭亡和環境保护”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展“如何从化学实验活动中保护环境”专题讨论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会增强实验中的“四种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安全保护意识;废物回收意识;环保设计意识。
2.不断强化教学感染——彰显教学语言“人文性”
科学学科充满着趣味性和探险性,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驾驭能力,能够用自己的精彩、精美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打开科学学科的大门,彰显教学语言的人文教育魅力。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力求做到科学严谨,特别需要做到教育性、思想性和情感性的有机统一。科学学科的教学语言首先要充满浓郁的教育意识;其次是哲学思想意识;再次是情感意识。这些在教学中应该得到有机落实。比如,教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星空巡礼》时,教师可以引用康德的名言“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天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来引导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科学的敬畏;教学《杠杆》可以投影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好奇和探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进而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期待走进学习。
3.多渠道拓展科学知识渠道——提升人文教育的“综合性”
初中科学教师,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尊重和敬畏过往的杰出科学人才,又要有机融合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以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责任意识,进而提升人文教育的综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比如,教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能源与社会》时,教师可以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课件,利用课件出示当下各种新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样就会与时俱进地将知识和时代发展有机组合在一起,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科学课堂将人文元素和自然科学有机融合,除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以外,更强化了学生对科学世界敬畏和热爱意识的培养。富含人文情怀的科学课堂极富有启迪作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思考,更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的科学领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人性魅力的创新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