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是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
关键词:课堂教学;积极性;兴趣;培养学生
一、 趣味法教学的理论依据
兴趣是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强状态。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明显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生物知识趣味化,在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使之在学习中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 趣味法教学的实践
趣味法教学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是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生物教学全过程之中的。因此进行趣味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 设疑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悬念,这样会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容易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叶的结构时,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要深些?秋天落叶时,为什么落在地面上的叶片多是背面向上正面向下?”又如在讲授蝗虫的呼吸系统时,我先不急于讲述这部分内容,而是取出两只蝗虫边演示边提问“这里有两只蝗虫,一只将它的头部浸入水中,另一只将它的胸和腹部浸入水中,你们说那只会被淹死?”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有较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因急于了解为什么而认真听课学习,而问题的解答,又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产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每节课选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种子的结构时,将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进行解剖和观察,使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这两种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如,在讲授鸟类的多样性时,用参观展览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各种不同生态类群鸟的标本,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使之在观察、比较、分析中获得正确的结论,在这些课堂上,学生面对观察的对象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运用语言艺术,使生物知识趣味化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例如:在讲解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先出示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分别培养的两组青菜苗让学生观察。然后向学生讲述:“在实验前这两组青菜苗大小、长势基本相似,现在为什么一组长得体格健壮,绿光满面?而另一组却矮小软弱,面黄肌廋?因为一组是大地母亲的乳汁培养的,乳汁里含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多种无机盐。而另一组它喝的全是蒸馏水。”学生听后,发出了愉快的笑声,课堂教学就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开始了。又如在讲授反射这个概念时,向学生问道:“什么叫反射?请一位同学回答。”当这位同学刚一站起来,我接着说:“这就是反射。”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阵笑声。笑声刚停,又说:“刚才同学们的笑声也是反射。”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述反射的概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 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制作好一片临时装片,自己操作显微镜在视野里清晰地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结构、青霉的菌丝和孢子、旋转前进的草履虫、自身的血细胞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又会迁移到有关知识上来,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以增强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结合教学实际,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则会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意义,也才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持久,并充分地得以發展。
(一) 创造整个课堂的高涨情绪和气氛
即使学习兴趣底下的学生身处情绪高涨、气氛热烈的环境中,亦会渐次向积极方向发展。学生在这种优化的氛围中学习,即使教学结束时学生仍能余趣无穷。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的永久切片时,根据学生熟练操作显微镜的基础,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看谁先找到根尖的四部分结构图像,是学生在竞赛中发展兴趣。
(二) 不断地开展课外活动,创造强烈的刺激,让学生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
例如,学习微元素在植物体中的作用后,针对农村学生特点,让学生调查当地农民施肥情况,经过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农民施肥单一、不科学,有的学生就利用学到的知识给予指导,效果良好;又如学习遗传知识后,发动学生调查当地遗传病种类及病人数量,使学生明确了近亲结婚的危害,自觉成为婚姻法的宣传者。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觉得生物知识与自己息息相关、学之有用,从而对学习生物知识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齐近好.中学学案导学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8).
作者简介:
史福安,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九年制学校。
关键词:课堂教学;积极性;兴趣;培养学生
一、 趣味法教学的理论依据
兴趣是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强状态。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明显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生物知识趣味化,在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使之在学习中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 趣味法教学的实践
趣味法教学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是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生物教学全过程之中的。因此进行趣味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 设疑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悬念,这样会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容易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叶的结构时,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要深些?秋天落叶时,为什么落在地面上的叶片多是背面向上正面向下?”又如在讲授蝗虫的呼吸系统时,我先不急于讲述这部分内容,而是取出两只蝗虫边演示边提问“这里有两只蝗虫,一只将它的头部浸入水中,另一只将它的胸和腹部浸入水中,你们说那只会被淹死?”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有较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因急于了解为什么而认真听课学习,而问题的解答,又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产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因此每节课选用合适的标本、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种子的结构时,将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进行解剖和观察,使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这两种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如,在讲授鸟类的多样性时,用参观展览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各种不同生态类群鸟的标本,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使之在观察、比较、分析中获得正确的结论,在这些课堂上,学生面对观察的对象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比较,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运用语言艺术,使生物知识趣味化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要注意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例如:在讲解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先出示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分别培养的两组青菜苗让学生观察。然后向学生讲述:“在实验前这两组青菜苗大小、长势基本相似,现在为什么一组长得体格健壮,绿光满面?而另一组却矮小软弱,面黄肌廋?因为一组是大地母亲的乳汁培养的,乳汁里含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多种无机盐。而另一组它喝的全是蒸馏水。”学生听后,发出了愉快的笑声,课堂教学就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开始了。又如在讲授反射这个概念时,向学生问道:“什么叫反射?请一位同学回答。”当这位同学刚一站起来,我接着说:“这就是反射。”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阵笑声。笑声刚停,又说:“刚才同学们的笑声也是反射。”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述反射的概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 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制作好一片临时装片,自己操作显微镜在视野里清晰地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结构、青霉的菌丝和孢子、旋转前进的草履虫、自身的血细胞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又会迁移到有关知识上来,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以增强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结合教学实际,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则会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意义,也才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持久,并充分地得以發展。
(一) 创造整个课堂的高涨情绪和气氛
即使学习兴趣底下的学生身处情绪高涨、气氛热烈的环境中,亦会渐次向积极方向发展。学生在这种优化的氛围中学习,即使教学结束时学生仍能余趣无穷。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根毛的永久切片时,根据学生熟练操作显微镜的基础,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看谁先找到根尖的四部分结构图像,是学生在竞赛中发展兴趣。
(二) 不断地开展课外活动,创造强烈的刺激,让学生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
例如,学习微元素在植物体中的作用后,针对农村学生特点,让学生调查当地农民施肥情况,经过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农民施肥单一、不科学,有的学生就利用学到的知识给予指导,效果良好;又如学习遗传知识后,发动学生调查当地遗传病种类及病人数量,使学生明确了近亲结婚的危害,自觉成为婚姻法的宣传者。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觉得生物知识与自己息息相关、学之有用,从而对学习生物知识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齐近好.中学学案导学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8).
作者简介:
史福安,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