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长远角度而言,上海证券交易所看来已具备挑战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条件,很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内最大的股票市场
br>
国际知名会计师行——均富会计师行7月15日发布了《亚太区资本市场指南2008》的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度中国主要资本市场,包括相对较新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交易所,在指数、市值及流通量方面均取得令人鼓舞的增长,表现均优于本地区的其它证券交易所。
均富会计师行审计部合伙人林鸿恩表示:“众所周知,在2008年上半年,主要全球股票市场下挫,而这三个股票市场的指数和市值也随之下跌,与全球宏观经济状况一致。但中国的两个较新的市场——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过去三年中的发展突出,有力奠定了其成为本地区集资中心的地位。这两个市场的高速发展,对全球资金流和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均有深远影响。”
据了解,2007年,中国内地的新上市招股集资市场(IPO)比美国更具规模,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去年的总市值计算已经超越香港,成为中国最大以及亚太区第二大的股票市场。
挑战东交所
该研究报告调查显示,亚太地区市场已出现重大的转变。尽管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市场——东京证券交易所仍然是亚太区内最大的股票市场,但其地位正受到中国及印度这些新兴市场的冲击。受到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缓慢的拖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由2006年12月的45,840亿美元下降至2008年6月的40,400亿美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新上市招股集资活动屡破纪录及零售投资者的涌入,令中国各股票市场在亚太区内的排名进一步攀升至更高位置。
虽然2008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出现回落,但截至2008年6月份的数据仍显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市值上升四倍,由2005年12月的1,16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6月的4,890亿美元;而上海证券交易所更取得高达七倍的升幅,由2005年12月的2,86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6月的21,000亿美元。
林鸿恩认为:“从长远角度而言,上海证券交易所看来已具备挑战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条件,很有可能成为本地区内最大的股票市场,而深圳及香港交易所不论在市值、成交额或流通量方面均取得显著升幅。”
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现在拿上交所和东交所相比是否为时尚早?林鸿恩在接受《经济》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目前上交所规模发展非常迅速,而东交所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增长缓慢,这和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有关,日本的GDP在过去十多年都没什么增长。这种情况如此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上交所就会超过东交所。而上交所看来已具备挑战日本东交所的实力,其在成交量、交易市值、IPO数量等方面都具有长期优势。所以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很希望来中国上市,比如汇丰银行,已经在多地上市,但仍透露希望在A股上市。
尽管成长迅速,如若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A股市场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林鸿恩对此表示,比如加强市场力量、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资金供给和货币兑换的自由等。
谈及奥运对近期A股市场的影响,林鸿恩认为,虽然很多人对奥运期间的股市抱有很大信心与期待,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是这样。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独立存在的,股票市场已经国际化,要受到美国、欧洲等其他地区股票市场的影响,在全球股市形势都不太好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不可能单方面繁荣。另外由于中国目前的整体经济环境的问题,包括通货膨胀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等,增长有所放缓,这都会影响到资本市场,因此林鸿恩认为,短期内A股市场重振乏力。
海外并购走热
该研究报告同时认为,资本市场的增长也促进了中国内地的并购活动。从股票市场所筹集的资金,令国内的并购活动愈见频繁,各行业的龙头公司也担当着整合业界的牵头角色。
目前,中国企业正积极收购北美及欧洲品牌以及销售渠道。由于人民币升值,中资企业对收购海外业务变得更有信心。该报告预测,中国的收购兼并活动拥有巨大潜力。大量前身是国有企业的公司持续增长及转型,使私营企业的整合活动变得活跃。
林鸿恩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预测,与中企海外IPO低迷的现状不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情况在今年下半年会比较良好,因为国外有一些公司发展情况不是很好,存在很多并购机会。对于一些大型国企在海外的并购活动受挫,林鸿恩认为,这并不是中国一国独有的遭遇,其他国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另外,由于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所涉及的是比较敏感的战略性的行业和公司,如能源等。但是,现在情况有所好转,因为国外市场也需要吸引投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外国市场正在逐步接受中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可能中国在这方面的压力还会小一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国外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企业在海外IPO的数量大大减少。对此,林鸿恩认为,下半年,这种情况并不会有多大改观,因为IPO的准备周期很长,有的需要半年甚至超过一年的时间,据现在他所掌握的资料,做准备的企业比去年同期少,因此,企业海外IPO并没有呈现回暖迹象。
据清科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第二季度共有50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海外上市创近三年同期新低。50家上市企业中有14家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融资19.51亿美元,融资额同比减少83.1%,上市数量同比减少39.1%;境内资本市场则吸引了36家企业上市,融资额为50.81亿美元,融资额同比减少43.4%,上市数量则同比上升63.6%。
林鸿恩最后表示:“虽然全球经济气候会发生可以预见及不可预测的改变,经济盛衰也不断循环,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估计将会对国内资本市场活动带来持续的正面影响。”
国际知名会计师行——均富会计师行7月15日发布了《亚太区资本市场指南2008》的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度中国主要资本市场,包括相对较新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交易所,在指数、市值及流通量方面均取得令人鼓舞的增长,表现均优于本地区的其它证券交易所。
均富会计师行审计部合伙人林鸿恩表示:“众所周知,在2008年上半年,主要全球股票市场下挫,而这三个股票市场的指数和市值也随之下跌,与全球宏观经济状况一致。但中国的两个较新的市场——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过去三年中的发展突出,有力奠定了其成为本地区集资中心的地位。这两个市场的高速发展,对全球资金流和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均有深远影响。”
据了解,2007年,中国内地的新上市招股集资市场(IPO)比美国更具规模,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去年的总市值计算已经超越香港,成为中国最大以及亚太区第二大的股票市场。
挑战东交所
该研究报告调查显示,亚太地区市场已出现重大的转变。尽管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市场——东京证券交易所仍然是亚太区内最大的股票市场,但其地位正受到中国及印度这些新兴市场的冲击。受到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缓慢的拖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由2006年12月的45,840亿美元下降至2008年6月的40,400亿美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新上市招股集资活动屡破纪录及零售投资者的涌入,令中国各股票市场在亚太区内的排名进一步攀升至更高位置。
虽然2008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出现回落,但截至2008年6月份的数据仍显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市值上升四倍,由2005年12月的1,16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6月的4,890亿美元;而上海证券交易所更取得高达七倍的升幅,由2005年12月的2,86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6月的21,000亿美元。
林鸿恩认为:“从长远角度而言,上海证券交易所看来已具备挑战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条件,很有可能成为本地区内最大的股票市场,而深圳及香港交易所不论在市值、成交额或流通量方面均取得显著升幅。”
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现在拿上交所和东交所相比是否为时尚早?林鸿恩在接受《经济》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目前上交所规模发展非常迅速,而东交所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增长缓慢,这和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有关,日本的GDP在过去十多年都没什么增长。这种情况如此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上交所就会超过东交所。而上交所看来已具备挑战日本东交所的实力,其在成交量、交易市值、IPO数量等方面都具有长期优势。所以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很希望来中国上市,比如汇丰银行,已经在多地上市,但仍透露希望在A股上市。
尽管成长迅速,如若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A股市场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林鸿恩对此表示,比如加强市场力量、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资金供给和货币兑换的自由等。
谈及奥运对近期A股市场的影响,林鸿恩认为,虽然很多人对奥运期间的股市抱有很大信心与期待,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是这样。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是独立存在的,股票市场已经国际化,要受到美国、欧洲等其他地区股票市场的影响,在全球股市形势都不太好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不可能单方面繁荣。另外由于中国目前的整体经济环境的问题,包括通货膨胀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等,增长有所放缓,这都会影响到资本市场,因此林鸿恩认为,短期内A股市场重振乏力。
海外并购走热
该研究报告同时认为,资本市场的增长也促进了中国内地的并购活动。从股票市场所筹集的资金,令国内的并购活动愈见频繁,各行业的龙头公司也担当着整合业界的牵头角色。
目前,中国企业正积极收购北美及欧洲品牌以及销售渠道。由于人民币升值,中资企业对收购海外业务变得更有信心。该报告预测,中国的收购兼并活动拥有巨大潜力。大量前身是国有企业的公司持续增长及转型,使私营企业的整合活动变得活跃。
林鸿恩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预测,与中企海外IPO低迷的现状不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情况在今年下半年会比较良好,因为国外有一些公司发展情况不是很好,存在很多并购机会。对于一些大型国企在海外的并购活动受挫,林鸿恩认为,这并不是中国一国独有的遭遇,其他国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另外,由于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所涉及的是比较敏感的战略性的行业和公司,如能源等。但是,现在情况有所好转,因为国外市场也需要吸引投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外国市场正在逐步接受中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可能中国在这方面的压力还会小一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国外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企业在海外IPO的数量大大减少。对此,林鸿恩认为,下半年,这种情况并不会有多大改观,因为IPO的准备周期很长,有的需要半年甚至超过一年的时间,据现在他所掌握的资料,做准备的企业比去年同期少,因此,企业海外IPO并没有呈现回暖迹象。
据清科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第二季度共有50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海外上市创近三年同期新低。50家上市企业中有14家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融资19.51亿美元,融资额同比减少83.1%,上市数量同比减少39.1%;境内资本市场则吸引了36家企业上市,融资额为50.81亿美元,融资额同比减少43.4%,上市数量则同比上升63.6%。
林鸿恩最后表示:“虽然全球经济气候会发生可以预见及不可预测的改变,经济盛衰也不断循环,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估计将会对国内资本市场活动带来持续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