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 课堂提问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必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有助于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问的目的性
简单地说就是“提问必须有的放矢”,教师的每一个问题必须有目的地进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而后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围绕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斟酌好,要提在点上,要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提问题。
二、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和直观入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信息反馈。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陷入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提问的适时性
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问题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
四、提问的渐进性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渐进式地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提问的科学性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应注意方式方法。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趣性的提问
作为一门理科基础学科,数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听起来一定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有趣味的问题,创造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初中刚学几何时,作为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子,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性的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完全平方公式。
此外,教师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也是学生思考的开始,起着教与学中纽带的作用,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数学 课堂提问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必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有助于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问的目的性
简单地说就是“提问必须有的放矢”,教师的每一个问题必须有目的地进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而后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围绕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问题一定要斟酌好,要提在点上,要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提问题。
二、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和直观入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信息反馈。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陷入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提问的适时性
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问题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
四、提问的渐进性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渐进式地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提问的科学性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应注意方式方法。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趣性的提问
作为一门理科基础学科,数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听起来一定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有趣味的问题,创造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初中刚学几何时,作为刚进入初一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子,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性的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完全平方公式。
此外,教师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也是学生思考的开始,起着教与学中纽带的作用,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