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生态课堂是指在自然、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使学生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取得语文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台湾一学校校训的第一条是:“每个孩子被允许长得和别人不一样。”初见时感觉奇怪,其实天下原本就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即使是双胞胎!品味后感觉精彩,每个孩子被允许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每一个“我”独一无二,快乐的人生是“做我自己”。那为什么我们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呢?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人类进化所特有的灵性,培养既有灵性又有个性的学生。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信念和意识,在学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认知自觉主动地学习。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那么,绿色生态课堂应是怎样的课堂呢?
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
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让我们看看这样一则案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读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中杂草被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这句话时,一学生读的声音很大。于老师笑着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产品。”说完,朝学生做了个喷洒动作,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的紧张消除了,精神放松了,对如何读好课文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了。
二、绿色课堂是富有“诗意”的课堂
课堂应该富有“诗意”。什么是诗意?怎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这真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如语文,我想,只有那种将课文作为一个载体,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充满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师生于“山穷水尽疑无略”的困境中,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也只有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感受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
三、绿色课堂是饱含“情意”的课堂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所学内容(特别是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四、绿色课堂是体现“创意”的课堂
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就课堂教学而言,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创意”上。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技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教师展示“创意”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创意”,教学就不可能新颖、与众不同,整个课堂就不可能彰显出“教者的个性”,更不可能成为“艺术”。
五、绿色课堂是带有“写意”的课堂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以这种观念看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所学的精髓,领略所学的美妙。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生态课堂中的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醒直觉经验,以重构读物的具体形态。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所言:“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面对读物,只有经过阅读主体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构成主体的审美对象,而这种“还原”过程必然会因为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所处情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因此,不能简单地以教师的“一言堂”取代学生的多元解读。要正视学生们的奇思妙想。
如果说学生是课幼芽,生态的课堂就是孕育生命的温床。学生在生态课堂里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每个人都以其特有的个性感悟人生,都能在新课程中茁壮成长。
台湾一学校校训的第一条是:“每个孩子被允许长得和别人不一样。”初见时感觉奇怪,其实天下原本就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即使是双胞胎!品味后感觉精彩,每个孩子被允许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每一个“我”独一无二,快乐的人生是“做我自己”。那为什么我们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呢?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人类进化所特有的灵性,培养既有灵性又有个性的学生。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信念和意识,在学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认知自觉主动地学习。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那么,绿色生态课堂应是怎样的课堂呢?
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
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让我们看看这样一则案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读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中杂草被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这句话时,一学生读的声音很大。于老师笑着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产品。”说完,朝学生做了个喷洒动作,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的紧张消除了,精神放松了,对如何读好课文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了。
二、绿色课堂是富有“诗意”的课堂
课堂应该富有“诗意”。什么是诗意?怎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这真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如语文,我想,只有那种将课文作为一个载体,师生的思想时而在上面栖息,时而又畅游四方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充满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那种师生于“山穷水尽疑无略”的困境中,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也只有那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字里行间“悟读”出独特感受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
三、绿色课堂是饱含“情意”的课堂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所学内容(特别是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四、绿色课堂是体现“创意”的课堂
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就课堂教学而言,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创意”上。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技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教师展示“创意”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创意”,教学就不可能新颖、与众不同,整个课堂就不可能彰显出“教者的个性”,更不可能成为“艺术”。
五、绿色课堂是带有“写意”的课堂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以这种观念看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所学的精髓,领略所学的美妙。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生态课堂中的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醒直觉经验,以重构读物的具体形态。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所言:“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面对读物,只有经过阅读主体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构成主体的审美对象,而这种“还原”过程必然会因为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所处情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因此,不能简单地以教师的“一言堂”取代学生的多元解读。要正视学生们的奇思妙想。
如果说学生是课幼芽,生态的课堂就是孕育生命的温床。学生在生态课堂里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每个人都以其特有的个性感悟人生,都能在新课程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