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的表现,是孙犁创作的原则。也正是遵循这一原则,作者凭借对广阔的冀中平原和旖旎的白洋淀风光的熟悉,创作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口舌生津。孙犁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抒发和人物感情的描述,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芦花荡》是《荷花淀》的姊妹篇,也是写残酷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悲戚的感觉,相反,感觉到的是高昂在作品中的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透过《芦花荡》,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
孙犁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看不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也看不到烈火中忍着剧痛的邱少云般的英雄……我们所能触摸到的只是一个个生在冀中、长在冀中的普通形象,有勤劳朴实勇敢的水生嫂,有懂事热情才十六七岁的妞儿,更有自信、勇敢、聪明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头子……这些都是冀中抗日军民中极普通的一员,特别是《芦花荡》里的老头子,在小说中连姓名都没有,我们知道的仅仅是他有具高超的驾船本领,不会使枪,藐视敌人,无所畏惧,对战争的警惕性不高,过于自信,是个有缺点的英雄——虽如此,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认可和赞许。老人单枪匹马来往穿梭于敌人封锁线,内外联络,运输粮食,运送干部;那“你什么也靠我”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为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心力的精神;其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更显真切,他对大菱“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许诺,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在老人内心中所涌动着的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中国人永远不可战胜的自信。他对乡土是那么的充满感情,对侵略者是那么的充满仇恨,而这一切正是那一特殊背景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冀中平原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再大险也敢冒,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就是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这就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
茅盾先生在论及孙犁小说时说:“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在作家孙犁笔下,他永远关注的都是些小人物,一些在抗战大背景下为了民族生存与解放而默默奉献着的普通人。在对他们的个性化描写和传奇式的记述中,展现那个时代的人们永不熄灭的信念,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于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芦花荡》里的老头子是这样的,《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也是。
二、简洁素朴、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凡读过孙犁作品的人,无不赞赏作者的语言魅力。他的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突出无不与他那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语言密切相关。在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其凝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活跃在白洋淀里的老交通员形象,他爱国抗日,爱憎分明,机智勇敢,自信自尊而勇于自责的性格特点就在其极富于个性的语言中得以体现。诸如“你什么也靠给我”、“不怕,他们打不着我们”的自信;在遭到敌人机枪扫射时一声“趴下”的果敢机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因爱得深切热烈才恨得咬牙切齿的冀中汉子的直白;发现大菱受伤后觉得丢人现眼而“没脸见人”的强烈自责等等。虽说小说中对老英雄的语言直接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凝练和传神。
而对于老英雄的外貌描写就一句:“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老了的鱼鹰”这一比喻极富于白洋淀的地域特质,把老头子老当益壮的风貌一下就突出了。还有写下垂的月亮,用“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写午后的水淀的烟气着一“浮”字,水淀里的水鸟着上“白绸子”一词,这些语言,都是从人们口语中提炼加工后,使之变得通俗雅致、素朴自然,于平淡中见神奇,于浅显中寓深意,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人人未必都能付诸笔端。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没有对群众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是不会把蕴藏在砂砾中的璞玉变成闪光的艺术瑰宝的。
三、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突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尤其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更有一番力道。《荷花淀》中的对水生嫂的内心描写让人感受到一位多情而坚强、丰富而美丽的白洋淀妇女形象;《山地回忆》中心直口快、好强泼辣、说话咄咄逼人的妞儿形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老道的笔法。虽说《芦花荡》中对老头子的内心描写不太多,但笔墨不在多而在精,一处就足以让我们为之叹服了。
我们来看这一段: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大菱受伤痛苦的哼哼,二菱的絮絮话语,使老头子痛苦到了极点。“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没有完成任务,老头子内心的自责通过两个内心深处的自问完成;大菱受伤,老头子伤心内疚。特别是“这老脸呀”一句更富于感情,这一句作者用的是感叹号,把老头子强烈自责的内心揭示得淋漓尽致,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而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其无地自容。
这一节描写老头子因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老人的可爱。这是一位有缺点的老英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生活的真、艺术的真,这也是孙犁作品中感人之所在。“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正是如此,孙犁用他那支“感动”的笔,写下了这位感动了我们的老英雄。
四、景与情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美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特点”,也促成了其小说的诗情画意美。《荷花淀》如此,《芦花荡》也是如此。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在《芦花荡》中看不到炮火连天、血雨腥风,所能看到的却是雅致隽永,充满水乡气息的白洋淀风光。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些如梦如幻的美好景物背后,真实地拱动着一颗强烈的爱憎之心,真实地使人感受到那一触即发的战争的惨烈。小说开始用“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着力渲染白洋淀水澄澈洁净、星光摇曳带给读者悦目赏心的美感,可我们再仔细读一下前面,这景是“敌人从炮楼”里看到的,美景的旁边是“敌人”的“炮楼”,多么的不谐调,但事实就是这么存在着。对于这种不谐调的存在,作者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句中用“苇子”这一物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苇子”在这种情况中直钻青天,似要长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的态势,表明了作者对生长在这里的白洋淀人民顽强战斗精神的肯定和深深的敬意。
在孙犁笔下,就是战斗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我们看老头子智斗鬼子这一节的描写:起初用“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写天热。再用水鸟衬人,烘托出紧张气氛,“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为下文作铺垫。在战斗快要结束时写道:“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是解恨之后的轻松、愉快,胜利后的喜庆。自然在老人的眼里,鲜嫩的芦花也就是格外美丽的了。
在作家笔下,白洋淀是美的极致。而美到极致的白洋淀风光在作家笔下不仅仅是作品的点缀,更是人物情感境界的烘托,淀区军民保家卫国,决不允许外敌入侵;淀区草木有情,与军民共筑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白洋淀那极致的美是作者内在气质的外化。
总之,孙犁的小说用独特角度反映主题,以简洁素朴的个性化语言、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以诗意的美描摹了“极致”的白洋淀风光。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又一部“诗化”的作品,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对“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的表现的价值取向依然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茅盾:《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2.孙犁:《孙犁传》
3:林志浩:《中国现代作品选讲(上册)》
(作者单位:239471安徽省明光市苏巷中学)
一、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
孙犁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看不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也看不到烈火中忍着剧痛的邱少云般的英雄……我们所能触摸到的只是一个个生在冀中、长在冀中的普通形象,有勤劳朴实勇敢的水生嫂,有懂事热情才十六七岁的妞儿,更有自信、勇敢、聪明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头子……这些都是冀中抗日军民中极普通的一员,特别是《芦花荡》里的老头子,在小说中连姓名都没有,我们知道的仅仅是他有具高超的驾船本领,不会使枪,藐视敌人,无所畏惧,对战争的警惕性不高,过于自信,是个有缺点的英雄——虽如此,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认可和赞许。老人单枪匹马来往穿梭于敌人封锁线,内外联络,运输粮食,运送干部;那“你什么也靠我”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为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心力的精神;其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更显真切,他对大菱“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许诺,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在老人内心中所涌动着的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中国人永远不可战胜的自信。他对乡土是那么的充满感情,对侵略者是那么的充满仇恨,而这一切正是那一特殊背景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冀中平原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再大险也敢冒,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就是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这就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
茅盾先生在论及孙犁小说时说:“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在作家孙犁笔下,他永远关注的都是些小人物,一些在抗战大背景下为了民族生存与解放而默默奉献着的普通人。在对他们的个性化描写和传奇式的记述中,展现那个时代的人们永不熄灭的信念,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于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芦花荡》里的老头子是这样的,《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也是。
二、简洁素朴、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凡读过孙犁作品的人,无不赞赏作者的语言魅力。他的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突出无不与他那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语言密切相关。在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其凝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活跃在白洋淀里的老交通员形象,他爱国抗日,爱憎分明,机智勇敢,自信自尊而勇于自责的性格特点就在其极富于个性的语言中得以体现。诸如“你什么也靠给我”、“不怕,他们打不着我们”的自信;在遭到敌人机枪扫射时一声“趴下”的果敢机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因爱得深切热烈才恨得咬牙切齿的冀中汉子的直白;发现大菱受伤后觉得丢人现眼而“没脸见人”的强烈自责等等。虽说小说中对老英雄的语言直接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凝练和传神。
而对于老英雄的外貌描写就一句:“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老了的鱼鹰”这一比喻极富于白洋淀的地域特质,把老头子老当益壮的风貌一下就突出了。还有写下垂的月亮,用“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写午后的水淀的烟气着一“浮”字,水淀里的水鸟着上“白绸子”一词,这些语言,都是从人们口语中提炼加工后,使之变得通俗雅致、素朴自然,于平淡中见神奇,于浅显中寓深意,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人人未必都能付诸笔端。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没有对群众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是不会把蕴藏在砂砾中的璞玉变成闪光的艺术瑰宝的。
三、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突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尤其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更有一番力道。《荷花淀》中的对水生嫂的内心描写让人感受到一位多情而坚强、丰富而美丽的白洋淀妇女形象;《山地回忆》中心直口快、好强泼辣、说话咄咄逼人的妞儿形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老道的笔法。虽说《芦花荡》中对老头子的内心描写不太多,但笔墨不在多而在精,一处就足以让我们为之叹服了。
我们来看这一段: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大菱受伤痛苦的哼哼,二菱的絮絮话语,使老头子痛苦到了极点。“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没有完成任务,老头子内心的自责通过两个内心深处的自问完成;大菱受伤,老头子伤心内疚。特别是“这老脸呀”一句更富于感情,这一句作者用的是感叹号,把老头子强烈自责的内心揭示得淋漓尽致,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而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其无地自容。
这一节描写老头子因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老人的可爱。这是一位有缺点的老英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生活的真、艺术的真,这也是孙犁作品中感人之所在。“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正是如此,孙犁用他那支“感动”的笔,写下了这位感动了我们的老英雄。
四、景与情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美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特点”,也促成了其小说的诗情画意美。《荷花淀》如此,《芦花荡》也是如此。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在《芦花荡》中看不到炮火连天、血雨腥风,所能看到的却是雅致隽永,充满水乡气息的白洋淀风光。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些如梦如幻的美好景物背后,真实地拱动着一颗强烈的爱憎之心,真实地使人感受到那一触即发的战争的惨烈。小说开始用“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着力渲染白洋淀水澄澈洁净、星光摇曳带给读者悦目赏心的美感,可我们再仔细读一下前面,这景是“敌人从炮楼”里看到的,美景的旁边是“敌人”的“炮楼”,多么的不谐调,但事实就是这么存在着。对于这种不谐调的存在,作者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句中用“苇子”这一物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苇子”在这种情况中直钻青天,似要长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的态势,表明了作者对生长在这里的白洋淀人民顽强战斗精神的肯定和深深的敬意。
在孙犁笔下,就是战斗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我们看老头子智斗鬼子这一节的描写:起初用“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写天热。再用水鸟衬人,烘托出紧张气氛,“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为下文作铺垫。在战斗快要结束时写道:“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是解恨之后的轻松、愉快,胜利后的喜庆。自然在老人的眼里,鲜嫩的芦花也就是格外美丽的了。
在作家笔下,白洋淀是美的极致。而美到极致的白洋淀风光在作家笔下不仅仅是作品的点缀,更是人物情感境界的烘托,淀区军民保家卫国,决不允许外敌入侵;淀区草木有情,与军民共筑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白洋淀那极致的美是作者内在气质的外化。
总之,孙犁的小说用独特角度反映主题,以简洁素朴的个性化语言、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以诗意的美描摹了“极致”的白洋淀风光。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又一部“诗化”的作品,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对“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的表现的价值取向依然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茅盾:《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2.孙犁:《孙犁传》
3:林志浩:《中国现代作品选讲(上册)》
(作者单位:239471安徽省明光市苏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