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芦花荡》看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的表现,是孙犁创作的原则。也正是遵循这一原则,作者凭借对广阔的冀中平原和旖旎的白洋淀风光的熟悉,创作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口舌生津。孙犁文笔婉约而流畅,感情抒发和人物感情的描述,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芦花荡》是《荷花淀》的姊妹篇,也是写残酷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悲戚的感觉,相反,感觉到的是高昂在作品中的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透过《芦花荡》,我们能充分体会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特色。
  
  一、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
  
  孙犁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看不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也看不到烈火中忍着剧痛的邱少云般的英雄……我们所能触摸到的只是一个个生在冀中、长在冀中的普通形象,有勤劳朴实勇敢的水生嫂,有懂事热情才十六七岁的妞儿,更有自信、勇敢、聪明且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头子……这些都是冀中抗日军民中极普通的一员,特别是《芦花荡》里的老头子,在小说中连姓名都没有,我们知道的仅仅是他有具高超的驾船本领,不会使枪,藐视敌人,无所畏惧,对战争的警惕性不高,过于自信,是个有缺点的英雄——虽如此,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认可和赞许。老人单枪匹马来往穿梭于敌人封锁线,内外联络,运输粮食,运送干部;那“你什么也靠我”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他为民族抗战甘愿竭尽心力的精神;其中对两个孩子的喜爱更显真切,他对大菱“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许诺,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在老人内心中所涌动着的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中国人永远不可战胜的自信。他对乡土是那么的充满感情,对侵略者是那么的充满仇恨,而这一切正是那一特殊背景下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的真实写照。冀中平原那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再大险也敢冒,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就是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这就是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
  茅盾先生在论及孙犁小说时说:“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在作家孙犁笔下,他永远关注的都是些小人物,一些在抗战大背景下为了民族生存与解放而默默奉献着的普通人。在对他们的个性化描写和传奇式的记述中,展现那个时代的人们永不熄灭的信念,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于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芦花荡》里的老头子是这样的,《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也是。
  
  二、简洁素朴、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凡读过孙犁作品的人,无不赞赏作者的语言魅力。他的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突出无不与他那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语言密切相关。在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其凝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活跃在白洋淀里的老交通员形象,他爱国抗日,爱憎分明,机智勇敢,自信自尊而勇于自责的性格特点就在其极富于个性的语言中得以体现。诸如“你什么也靠给我”、“不怕,他们打不着我们”的自信;在遭到敌人机枪扫射时一声“趴下”的果敢机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的因爱得深切热烈才恨得咬牙切齿的冀中汉子的直白;发现大菱受伤后觉得丢人现眼而“没脸见人”的强烈自责等等。虽说小说中对老英雄的语言直接描写不多,但每一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凝练和传神。
  而对于老英雄的外貌描写就一句:“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老了的鱼鹰”这一比喻极富于白洋淀的地域特质,把老头子老当益壮的风貌一下就突出了。还有写下垂的月亮,用“浮在水一样的天上”,写午后的水淀的烟气着一“浮”字,水淀里的水鸟着上“白绸子”一词,这些语言,都是从人们口语中提炼加工后,使之变得通俗雅致、素朴自然,于平淡中见神奇,于浅显中寓深意,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人人未必都能付诸笔端。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没有对群众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是不会把蕴藏在砂砾中的璞玉变成闪光的艺术瑰宝的。
  
  三、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突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非常善于刻画人物,尤其是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揭示,更有一番力道。《荷花淀》中的对水生嫂的内心描写让人感受到一位多情而坚强、丰富而美丽的白洋淀妇女形象;《山地回忆》中心直口快、好强泼辣、说话咄咄逼人的妞儿形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老道的笔法。虽说《芦花荡》中对老头子的内心描写不太多,但笔墨不在多而在精,一处就足以让我们为之叹服了。
  我们来看这一段: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大菱受伤痛苦的哼哼,二菱的絮絮话语,使老头子痛苦到了极点。“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没有完成任务,老头子内心的自责通过两个内心深处的自问完成;大菱受伤,老头子伤心内疚。特别是“这老脸呀”一句更富于感情,这一句作者用的是感叹号,把老头子强烈自责的内心揭示得淋漓尽致,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而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其无地自容。
  这一节描写老头子因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老人的可爱。这是一位有缺点的老英雄,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生活的真、艺术的真,这也是孙犁作品中感人之所在。“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正是如此,孙犁用他那支“感动”的笔,写下了这位感动了我们的老英雄。
  
  四、景与情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美
  
  “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是孙犁短篇小说的特点”,也促成了其小说的诗情画意美。《荷花淀》如此,《芦花荡》也是如此。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在《芦花荡》中看不到炮火连天、血雨腥风,所能看到的却是雅致隽永,充满水乡气息的白洋淀风光。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些如梦如幻的美好景物背后,真实地拱动着一颗强烈的爱憎之心,真实地使人感受到那一触即发的战争的惨烈。小说开始用“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着力渲染白洋淀水澄澈洁净、星光摇曳带给读者悦目赏心的美感,可我们再仔细读一下前面,这景是“敌人从炮楼”里看到的,美景的旁边是“敌人”的“炮楼”,多么的不谐调,但事实就是这么存在着。对于这种不谐调的存在,作者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句中用“苇子”这一物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苇子”在这种情况中直钻青天,似要长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的态势,表明了作者对生长在这里的白洋淀人民顽强战斗精神的肯定和深深的敬意。
  在孙犁笔下,就是战斗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我们看老头子智斗鬼子这一节的描写:起初用“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写天热。再用水鸟衬人,烘托出紧张气氛,“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为下文作铺垫。在战斗快要结束时写道:“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是解恨之后的轻松、愉快,胜利后的喜庆。自然在老人的眼里,鲜嫩的芦花也就是格外美丽的了。
  在作家笔下,白洋淀是美的极致。而美到极致的白洋淀风光在作家笔下不仅仅是作品的点缀,更是人物情感境界的烘托,淀区军民保家卫国,决不允许外敌入侵;淀区草木有情,与军民共筑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白洋淀那极致的美是作者内在气质的外化。
  总之,孙犁的小说用独特角度反映主题,以简洁素朴的个性化语言、细腻真实的内心刻画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以诗意的美描摹了“极致”的白洋淀风光。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又一部“诗化”的作品,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对“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的表现的价值取向依然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茅盾:《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2.孙犁:《孙犁传》
  3:林志浩:《中国现代作品选讲(上册)》
  (作者单位:239471安徽省明光市苏巷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校本教研是教师培训的形式之一。本文就如何依托教研组为基本培训单位开展校本培训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从组风建设、制度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开展学情研究入手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培训模式上应从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内容的专题性、方式的创新性并与课题研究结合;应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情况的校本培训模式,重视建立双向互动的带教模式和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关键词】校本教研 依托 教研组 模
期刊
【摘要】近十年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继在全国各地推行,新课改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新课改成果不断涌现。可中职教育却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极不适应。改革中职文化课“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中
期刊
小学生开始写作文时,都面临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感到写作文如“老虎吃日,无从下口。”小学生普遍感到写作文难,不知道怎么写,这是迫切需要教师解决的首要问题。学生开始写作文时,首先难就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每每提起笔来,大脑里空空如也,写了几句话就没话可写了。因此,作文教学就应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结合小学生的写作实际状况,从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扩展作文内容诸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与美德受到一定冲击,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部分中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漠等道德缺失倾向。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感恩教育 道德理念 知恩图报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等思想是感恩意识的精神来源,知恩图报作为“人本主义”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智、德、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农村教育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效、经
期刊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班主任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谈话是一种双向活动,特别是个别谈话,更是一种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它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需要技巧和机智。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想就“个别谈话”的工作方法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谈话的目标要明确  在找学生谈话之前,班主任首先要目标明确:准备找哪几个学生谈话,谈什么内容,是计划之内的谈话还是突发事
期刊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下面就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执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中最好的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因此,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当务之急,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重视思维开发。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师培养学生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新的时代、新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性、创新性、综合性的素质化人才,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新时代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因此,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素质,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十分紧迫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英国诗人密尔顿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他认为:“在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慎密思路,象征意义,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