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缘何引发收视狂潮

来源 :心理技术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gm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栏目自开播起就受到观众的热捧,继《中国好声音》之后,又一次掀起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狂潮。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结合《我是歌手》栏目的省级收视调查网数据,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我是歌手》在节目制作和内容设计方面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受众心理;观众主体性;选择性注意;共鸣
  电视节目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综艺娱乐节目更是传播力、影响力最为广泛的节目类型之一。湖南卫视应势隆重推出音乐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这档汇集了国内顶尖歌手的歌唱比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在娱乐节目竞争激烈的周五晚间时段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我们不禁要问:《我是歌手》缘何受宠?它在浩浩荡荡的综艺大军中如何顺利突围?对此,电视受众心理研究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
  早在传播学诞生之初,心理学作为20世纪初的五大社会科学之一,就对传播过程的受众心理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的综艺节目发展日新月异,收视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电视节目受众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亦开始凸显。以下就《我是歌手》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行分析。
  一、观众主体性——受众主体,观众本位
  以往的选秀节目大都是寻找新星、挖掘新秀,由明星、嘉宾作为评委,决定选手的命运。《我是歌手》打破了这种惯例,采用成名歌手同台竞艺的形式。明星们不再高高在上,他们会紧张,会激动,会流泪,会被选择,会被淘汰,将自己光鲜背后的一面真真切切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由500名观众组成的“知音听审团”完全决定歌手的去留和节目的发展,抉择权利被反转回到观众的手中,电视机前的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也会在心中评判每位歌手的表现,为其打分。观众的参与感、渴望信任和尊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早前受时代背景赋予媒介的强大威力和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受众一直处于被忽略的被动地位。传播学长期以来秉持人类的行为是外界刺激的简单反应的观点,过度强调S-R联结(刺激—反应联结),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时的传播界,诸多人士奉行的是“魔弹论”,该理论认为受众是毫无抵抗能力的靶子,大众媒体就像子弹击中人们的身体一样,可以迅速产生反应,直接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该流派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目的和行动方向。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更是对传播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对“魔弹论”的质疑越来越多,受众主体、观众本位的思想渐渐浮出水面。之后认知心理学的崛起又对积极主动的受众心理观的形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肯定。
  时至今日,受众是媒介传播的核心要素这一观点已经被广泛认可,并不断地被事实所验证,信息传播完成了从“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的转变。究其原因,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较低层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得到满足,人们主观上追求更高层次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愈发强烈,自我意识逐渐被唤醒,激发追求这些需求的动机,进而影响其行为。反映到电视节目的收视行为中,就是受众对尊重自我、认可自我的追求,《我是歌手》中观众至上的理念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继而引发收视热潮就是必然的了。第二,目前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充斥各大荧屏,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媒体的普及,使得节目类型和收看渠道迅速扩展,受众的选择余地大大增加,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挑选收看电视节目,收视行为的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这为受众主体、观众本位的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巧用选择性注意——抓住受众敏感点
  心理学中的“鸡尾酒会效应”是一种听觉注意现象,因常见于酒会而得名。人的注意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会将其他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但人的无意识注意仍处于激活的状态,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自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如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聊天或者欣赏音乐时,对其他的声音会充耳不闻;如果在另一处有人提到你的名字,可能声音很小,但你仍然可以听到并产生生理和行为反应。这是听觉选择性注意的一个经典案例。也就是说,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敏感点,作为受众群体,同样如此。对于娱乐节目来说,如何更有效地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开发观众资源,进而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是媒体经营者最为关注的。只有准确抓住受众的心,才能让受众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节目中聚焦到某个节目。分析《我是歌手》栏目的独特模式,我们发现,它的敏感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是歌手》采用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的形式,栏目着眼于纯粹的歌曲,音乐的魅力被突出,没有过度的包装,回归了音乐的本质。加之现场音效、舞美、灯光的渲染与音乐交相辉映,呈现出完美的视听效果。作为观众,可以全身心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满足了受众对审美的追求。
  《我是歌手》第一期,黄绮珊再现天籁,《等待》技惊四座,黄贯中以一曲《海阔天空》唱哭观众,节目首播就迎来好评如潮。之后的每一场,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震撼体验。节目中歌手演唱的歌曲也一夜之间成为网络最热,齐秦的《夜夜夜夜》,黄绮珊的《离不开你》,羽泉的《狂流》,林志炫的《烟花易冷》,杨宗纬的《流浪记》……带给观众音乐上的极致享受。
  其次,明星阵容强大,汇集了齐秦、羽泉、尚雯婕等各路明星,快速聚焦观众注意力,每个明星各自的人气也为节目收视提供了一份保障;另外,新老明星的面对面比拼,当红歌星和不为大众熟悉的专业歌手的碰撞让节目充满悬念,充分抓住了受众猎奇、待证的心理;在节目开播前,栏目组为每位明星量身打造各具特色的宣传片,为歌手出场造势;与此同时,每期节目结束后,都会淘汰一位明星,补充进来的明星只有等到下期节目开播才揭晓身份,这为节目的神秘气息增色不少。
  再次,《我是歌手》不采用专业主持人,而是由参赛选手进行主持的全新模式,在国内的综艺娱乐节目中还是首次,胡海泉在主持中的不俗表现和独特的幽默元素也让观众为之眼前一亮,对节目的期待度大增。   此外,节目采用全程跟踪拍摄的方式,从明星到场、彩排,到比赛过程中在休息室的议论、等待宣布排名的紧张状态,以及后台的花絮都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对比赛全过程的点滴记录让观众看到明星贴近生活的一面,有效拉近他们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节目的真实感、现场感,犹如身临其境。
  《我是歌手》节目的以上独特优势决定了其收视的领先地位。比较《我是歌手》与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平均收视率表现(如下页图1所示),《我是歌手》每期的收视率均在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之上,其中第十三期的总决赛更是远超平均水平。
  我们将与《我是歌手》同时段播出的平均到达率[1]排名前30的娱乐节目进行了比较,如图2所示。数据显示,《我是歌手》节目的整体竞争力较强。从观众规模(平均到达率)来看,《我是歌手》观众规模表现优秀,仅次于《我要上春晚》《梦想合唱团》《星光大道》这些观众基础深厚的中央电视台老牌娱乐节目,以及《天天向上》《非诚勿扰》这两个成名已久的省级卫视品牌节目;从节目收看的深度来看,《我是歌手》的人均收视分钟数[2]仅次于《星光大道》,排名第二位。
  三、引发情感共鸣——吸引年轻、高端受众
  受众对娱乐节目审美能力的形态发展可分为三个层面,“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神悦志”,仅有形式上的新颖只能够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只有节目的内容触动了观众的心灵,才能被观众真正地认同并接受,建立受众与节目的亲密情感联结,培养节目的忠实观众。
  《我是歌手》的参赛明星,集合了华语乐坛的经典唱将、中坚力量和乐坛新星,歌手们不仅为观众奉上了视听上的饕餮大餐,更能勾起无限的回忆,产生情感的共鸣。他们在镜头前坦诚和蔼,在舞台上卖力歌唱,用自己的方式诠释音乐,无论是演唱自己的成名歌曲,还是改编其他经典歌曲,都是歌手的真情流露,观众的内心自然会被打动。栏目观众集中度[3]数据表明,《我是歌手》更受女性观众、15~44岁年龄段观众、高学历观众和高收入观众的喜爱,下面我们主要从情感的角度来分析节目吸引这部分观众的主要原因。
  对任何受众分析来说,性别都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维度,因为不同的性别社会心理特征会使个体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产生差异。从不同性别观众的集中度来看,女性观众较男性观众更喜欢《我是歌手》栏目,这与娱乐类栏目整体观众集中度的性别分布水平相一致。此外,以中学生、大学生和成人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女性的移情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继而引发自身认同性的情绪反应。《我是歌手》中选手的情感表现真切丰富,不仅深深打动了现场的观众,而且与场外的广大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形成了良好的情感互动,节目深受女性观众的喜爱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观众的年龄角度来看,《我是歌手》节目对15~44岁的观众吸引力较强,集中度均在120%以上。这区别于同时段市场娱乐节目整体年龄分布中45岁以上观众集中度高于45岁以下观众的情况,《我是歌手》更受中、青年观众的喜爱。这些“70后”“80后”的观众,学生时代就有听歌的习惯,从磁带、CD到MP3,音乐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有着“永远摇滚精神”的黄贯中,孤单狂野的齐秦,嗓音空灵幽静的林志炫,充满正能量的羽泉,“为理想歌唱、为生命歌唱”的周晓欧,阳刚细腻、感情丰富的杨宗纬,妖娆另类的尚雯婕,被低估了的“亚洲最完美声音”黄绮珊……总有一位歌手会在他们心里留下年代的烙印,唏嘘泛黄的青春。
  新媒体时代的年轻受众,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们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情感需求。从不同学历和收入的观众集中度可以看出,观众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越喜欢看《我是歌手》,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月收入5001元以上的观众集中度均超过了200%,印证了《我是歌手》节目定位是知识精英型的中高端人群。这一群体的精神需求逐渐上升,现实的生存压力使得他们需要精神上的放松与心灵的享受。千篇一律的选秀节目已造成审美疲劳,而《我是歌手》以新颖的形式和怀旧情节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这也是《我是歌手》吸引年轻、高端受众的本质原因。
  四、结语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华丽谢幕,《中国最强音》重磅出击,《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也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综艺娱乐市场热闹非凡,似乎是在“限娱令”的冷淡之后,综艺节目终于迎来了再次绽放的春天。参赛选手、电视台、赞助商、广告商等都成为这场视听盛宴的大赢家,同时把海外电视节目的模式引进推向高潮。但究竟之后的综艺娱乐节目能走多远?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不论节目内容如何编排、环节如何设置、节目如何宣传推广,挖掘受众需求、紧扣受众心理、满足受众期待才是娱乐节目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平均到达率是指在特定时段内平均每天符合到达条件的接触总人数占总体电视推及人口的比例。到达条件一般是“至少收看了1分钟”。计算公式为:平均到达率%= (接触人i特定时段×权重i)÷(总天数×总推及人口)×100%
  [2]人均收视分钟数(观众)是观众的日平均收视时间(分钟)与总体收视人口的比值,反映的是平均每天每个实际观众的人均收视分钟数。计算公式为:人均收视分钟数(观众)=(收视分钟数i×权重i)÷(总天数×总体收视人口)
  [3]观众集中度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参照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以此来反映目标观众对特定频道(节目)的收视倾向,回答“谁更爱看这个频道(节目)”的问题。计算公式为:集中度(%) = 目标观众收视率%/参考观众收视率% x 100%。本次调查参考观众为CSM媒介研究省级收视调查网。
其他文献
一、原生家庭中的母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子女的心理发展,特别是在母子关系中如果能够根据母亲与子女所处不同的心理状态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将能促进子女人格的完整。在每个人的原生家庭中,如果说父亲是太阳,那母亲便是月亮,阴阳调和,相携相扶,给予子女不同的爱,为子女撑起美丽、广阔的天空。母亲,对于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母亲,对于孩子,对于家庭的意义,是不必也无法描
期刊
做神经科学研究会用到猴子。它们被固定在椅子上,整天反复完成同样的任务(比如眼前的光点是红色就按某个按键,是绿色就按另一个按键)。这是非常无聊的生活方式,但是猴子可以做很长时间。科学家是怎么让它们一直认真地做实验的呢?借助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即每次作出正确反应,猴子就能通过嘴巴含着的吸管获取一点果汁,果汁就是他们的奖赏。只要有奖赏,猴子就会一直认真地做  下去。  其实,刷微博、打游戏也一样。除了食物
期刊
摘要:茶和咖啡是广受大众熟悉与喜爱的饮品,它们对人的生理影响已得到广泛关注。目前,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茶与咖啡饮品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但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人际判断是否存在影响,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如何,学术界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从该问题出发,初步探究了茶与咖啡文化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特征、人际判断的影响。本研究运用投射法,提炼了茶与咖啡文化对心理与行为特征及人际判断影
期刊
摘要:积极心理干预技术是当代积极心理学后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它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转换为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心理干预技术。而整理电话本技术则结合了心理学的本土化、技术化和生活化几大特点,通过手机通讯录这一人际关系的浓缩载体,以整理电话本的形式,帮助人们清理人际交往中心理的无形消耗资本,优化社会支持系统,合理管理质量良好人际关系,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关键词:积极心理干预技术;电话本;人际关系;幸福感 
期刊
聚焦改变的咨询技术,在实际的咨询会话过程中,有一系列独特的具体的会话技术。这些咨询会话技术,在其他咨询模式下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一、一般化技术  1.一般化技术的概念  所谓一般化技术,就是咨询师与求询者沟通后,就求询者所诉说的内容,咨询师提供相关的信息给求询者,让求询者觉得他的遭遇具有普遍性,从而降低或缓解求询者的焦虑情绪。通常,咨询师可以告诉求询者,许多人都是这样的,都有这样的经历,都可以
期刊
摘要:投射技术是通过心理工作者向被访者提供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对该情境作出反应,从而揭示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个人在某些方面最特别的本质。Dixit卡牌,桌上游戏的一种,主要是玩家对无主题卡片进行讲述和理解,是参与者对某无主题图画的主观投射过程。本文利用投射技术和Dixit卡牌的契合点,将投射技术中联想法“主题→联想”和构造法“联想→心理内容”提取形成Dixit方法的“主题→联想
期刊
在我读过的诸多研究方法类教材中,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教授辛自强新著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书,就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智慧作了最为明晰的阐述。  《心理学研究方法》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3章,涵盖了研究选题、设计、数据收集、研究结果分析与解释、论文写作等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除绪论之外,全书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部分:研究选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与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实施;科学描述、推理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英语课堂教学入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乐于探索,高效学习,熟练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同时教师运用多种元认知干预技术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及我区课堂转型的推进,英语课堂从以“教
期刊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简称EAP),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以及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氛围,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EAP作为企业组织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可以帮助企业解决
期刊
一、面质技术的意义  心理咨询中的面质技术,也叫对质技术、对峙技术、正视现实技术等,是指咨询师明确指出求询者身上的矛盾之处,促使求询者直面自己的问题,动员自身的能量,为自身的长远利益,向更深刻的自我认识和更积极的自我改变迈进的技术。   面质,不仅是咨询师对求询者的当面质疑,更是咨询师引导求询者勇于自我面对自身的矛盾。这样的自我面对,就是对自我的挑战。心理咨询的面质技术,就是迫使求询者直面问题改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