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套公式”型的学习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命题本着要求学生“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从做题转向做事”的原则,在努力发挥着教学“指挥棒”的积极作用。
  调查高三理科生,他们的苦恼之一是对目前的高考理综命题不适应。原因是“题干长,图表多,陌生度太大”。
  学生为什么会对新的命题感到不适应呢?首先是因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强大。
  究其原因,是流传数百年的过度依赖教师、习惯于“套公式”型的学习害了学生,进而害了教育,最终是害了整个社会。
  数学、物理等学科,解题只会依定理、套公式,却不懂得、也不去主动追究那定理与公式到底是怎么来的。同理,文学、历史等学科的学习中,则总想找答题模板,做八股文式的解答,以谋求高分,“至少保证不跑题”。甚至作文,都有“高分秘籍”、满分作文“样板”,拼的不是写自身阅历与体悟,而是背来的素材、妙句。
  过去,我们把教学的本质和老师的作用理解偏了。认为学习的目的就只是学会知识,这个过程单靠学生本人太难、太慢,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随着知识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的发达,知识本身已经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取代它的是对个体学习能力的要求。
  一个人跑步的能力(比如,百米如何突破10s?怎样跑好马拉松?)如何提高?得通过一次次、一天天地实际跑步训练,结合总结、反思、调整、再体验。有没有只听教练讲技巧要领就练就跑步能力的?
  也就是说,你今天在学校里就要尝试用明天的学习方式(独立阅读和思考、判断、决策)开展学习活动,能力弱时,你可以先慢慢学,在独立学的过程中探寻学习的规律,而非窍门。
  学生时代的“套公式”,进入社会为民、为官、为师后,就演变为“套公式”式的生活、“套公式”式的做事、“套公式”式的教学。
  一切死搬硬套、机械作为,贻害四方、贻害万代。
  教育领域的“套公式”表现:
  既不去学习、思考《学记》里的教学精髓,也不积極了解中国近代百年内乱期间西方人在认知领域(关于怎样教、怎样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而是路径依赖,一味按当年自己老师教自己的方式去“教”今天的学生。
  或者听信各色“专家”胡言乱语,追随“盲人摸象式”的各种贩卖来的教学实验,什么标准化考试、什么快乐教育、什么合作学习……沦为“专家”的传声筒,自己的专业却没有深入钻研,学科思想不能理解透彻。
  弘扬优良传统,而又不因循守旧,何其难也!
  如何判断一项传统是否优秀传统,从而去弘扬它而不是抛弃?恰恰需要独立地去思考,而非只听信别人说该传统是否优秀。因为说的人只是从他本人的立场(或者他也并没有独立判断,只是听别人说的,这正是《乌合之众》里描述的群体无意识现象)出发去说的,并没有考虑你的立场。
  那么,为什么这“套公式”型的学习和教学会延续百年呢?
  因为“这样简单”,“不需要动脑子”。说穿了,就是人们的思维懒惰导致的。脑力劳动,实际上比体力劳动更加辛苦,所以潜意识里就总想回避这种劳动。
  而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动物界脱颖而出,根本上靠的是脑的进化。
  所以,老师们,如果不想自己的脑子退化,放弃那一套“套公式”的做法吧!
其他文献
到底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到底该怎么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来,这样的疑问常会浮现在宝海民的脑海。如今随着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校长的“修炼”升级,宝海民开始意识到:其实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接受教育的历程,教育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完善自己。  学生宝海民:教育改变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于这句话,宝海民有切身体会。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
我比较了解开课教师的心理。我对每位开课的教师都表示敬佩,无论如何,在现今社会文化环境下,上公开课经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甚至有点危险的事。评课的人往往习惯于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世界,对开课的人而言,这往往就是灾难了。  但是,我经常被拉去评课,不去不行。所以,我必须在这里老老实实地说一说关于这个问题自己想过些什么。  每次我都真诚地感激这些老师,允许我这个陌生人坐在他的课堂。  我总是认为他们的课上得
真正爱一个人究竟可以有多少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呢?我想它可以是陈述句:我爱你。它也可以是感叹句:我爱你!但它一定不会是反问句:我爱你?当我们常常用疑问句和反问句来表达爱与关心时,对方体会到的往往可能是责备与嘲讽。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好好说话、表达爱意的通道呢?  期望太高  有人说;“没有抱过希望的人,是没有资格失望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道题我讲过很多次了,你怎么还听不懂?”“都告诉过要你随手关
每接手一个新班,教师最关心的是,千万别摊上几个问题生。没有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有几个,便自认倒霉。在世俗眼中,问题生是屈辱的代名词,是失败者的象征,是烫手的山芋,是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实际上,问题生不是什么都差,更不一定永远都差,只要适当地引导和鼓励,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佼佼者。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等世界名人也曾是老师的“肉中刺”。但是经过后天的努力,他们都在各自的
曾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从这看似“荒诞”的答案中不难看出,众多成就斐然的人士认为,他们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规则和行为习惯。  隆露对此感受很深刻。“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往小处说,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往大处讲,规则本身不是结果,而是伴随规则力量增长的体
那时那刻,我才明白,“教育”不仅仅是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它应该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它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孩子们在自然状态下的开怀大笑与尽情绽放,才应该是教育最本真的样子。  浇花开启的尝试  那是学校首届“菊花节”结束的第二天上午,大课间结束后在教室门口发生的一幕,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各种忧虑。看着魏佳妮同学手里拿着洒壶正要走进教室,一旁经过的我不放心地问道:“花浇完了吗?”她怯
下江南  一副黑框眼镜,浓眉大眼,周爱民也是个“00后”。2002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平湖中学正式开启了教师生涯。  从走出校园到踏上讲台,他坦诚,最开始当老师只是一种顺理成章的职业选择。“真正对这个职业产生热爱是在我成为一名老师之后,在与学生相处之中逐渐找到了幸福感。”彼时,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比学生也大不了几岁,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他将精力都花在了班上的学生身上。  除了自己的备课时间,并
任景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编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教材(青岛版)编委,分享式教育倡导者。曾任山东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北师大数学工作室研究员、全国初中学校课程改革联盟秘书长。主编参编数学论著10余部,曾多次参与指导教育部、财政部规划课题,在全国各地做专场报告近百场。  为了民族/冠军的梦想/面对枪口/袒露了/自己的胸膛  2001年,任景业参加了在珠海
2017年11月19日,课堂内外杂志社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来自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的王嗣俊教授。作为美籍华人,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将她研究多年的“文化商”(Cultural Intelligence,CQ)概念引入中国。因为一直心系祖国,所以想用更特别的机会与祖国紧密拥抱。来到课堂内外杂志社,王嗣俊教授了解到《课堂内外》一直是青少年最信赖的杂志,而课堂内外杂志社发起的各项大赛,如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
我深信,当他们自信的翅膀长出丰满的羽毛时,他们将成为不畏风雨、搏击长空的雄鹰。  有人说,一个女人,最适合她的职业是母亲,因为作为母亲,她能表现出惊人的耐心与细心,会有不管付出多少都在所不惜的无私情怀。而在我看来,做老师也是如此。二十年的班主任岁月,在我头上累积了无数的光环:辽宁省语文特级教师、辽宁五一奖章获得者、辽宁省首批名师、大连市首届十大名师、大连市十大杰出教师、全国教育教学名师……可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