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现场:实境学习的意义追寻与实践策略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l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境学习力求在“教室”这个特殊空间场域,围绕学生在“生活现场”中暴露的真实问题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制造、还原、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浸入生活现场,生成真知真思、真认同真行动,由真出发,向善向美成长。实境学习提倡在真实生活场域中开展教学,实现学校德育课程与社会德育资源的整合,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方向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其他文献
转变现行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战略性调整,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国外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国内经济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多数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经济结构缺乏合理性,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亟须提升。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倒逼国家抓牢发展机遇,通过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实现新发展与提升。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通过建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以人的实践发展为依归,强调身体参与,关注学生经由学习而获得彰显和扩展的生命价值。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与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品德健康发展”的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本文倡导利用深度学习,构建“三生”课堂,即基于学生生活,让理解更深刻;关注学生生成,让思考更深入;突出学生生长,让发展更深远。由此,深度学习将最终落实学科素养、提升学科能力、实现价值引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学思政课实现铸魂育人,要举网以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激浊扬清,去伪存真,讲好中国故事,澄清中国理论价值;要育人先育心,回归教育本质,实现德育动情动心;要守正创新,精业笃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理论、勤实践、找方法,提升业务水平,上好思政课。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秉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笔者追求并践行的生活化教学主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深入。凸显“用生活来教育、在生活中教育、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特征,其逻辑思路为:源于生活,创设现实情境;寓于生活,强化辨析路径;高于生活,引领上位思考;归于生活,步入社会实践。唯有生活化,方成素养化;以其素养化,更需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认同是其首要且关键的学科核心素养。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融“四史”于思政课教学之中,在开展“朗读者”活动中强基,在办好英雄故事会中固本,在强化辨析式学习中提质,在积极参政议政中增效,努力让政治认同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现代社会,信息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领域,成为重要生产因素,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人们不单单是创造海量数据的人,更是对海量数据产生了迫切使用需求的人。当下,数据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精准有效的资源,教育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借助数据革命的力量。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既有数据,对行业当下发展状态、未来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思政教育要凭借这一技术,有效定位当前学生群体整体情况,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要妥善应用大数据技术,让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就要深刻认知大数据技术。同时,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的使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积极建设创新型、知识型与技能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以精益求精为基础的职业精神,是传统职业道德的深层次表现。高等教育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素养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中着重培育工匠精神,并将其视作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效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媒体技术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手机网络、即时通信软件为代表,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具备强大传播功能的新媒体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其“双刃剑”效应也日益凸显。伴随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覆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价值标准,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新媒体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概括和解释,这不仅是时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也是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机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性。可以借鉴相声艺术中的“说学逗唱”“巧抖包袱”“现身说法”“身临其境”等技法,锤炼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实现思政课堂教师“走心”、学生“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