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然而,面对一届又一届学生的作文,我常常陷入沉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无病呻吟亦或不会写作?到底是什么让作文教学费时低效?
学校曾就作文教学举行了校本研讨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颇有感慨。一方面,虽然教师们都非常重视被称为 “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但是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在作文的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施中,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方法和有序的训练,长期以往,致使作文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状况。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看到一个“电击老鼠”的实验,很受启发:
一开始通过电击笼子中的老鼠,使它跳起来,从而越过栏杆,获得食物。几次、十几次之后,那老鼠即使没有受到电击,也会主动跳起来越过栏杆去。而另一组关住老鼠的栏杆比较高,它们受到电击后,一开始也跳起来,可是越不过。再电击,还是越不过。如此十几次之后,后来那老鼠即使再受到电击,也不再跳起来了。所以,习作中,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兴趣”的激发则是写作教学的根本。怎么培养?怎样激发?我认为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成就感是第一位”的。这“成就感”就是老鼠跨过栏杆之后的“食物”,就是对它“跨过栏杆”之后的奖赏。
奖赏就是肯定,获得一次肯定之后,那他对于习作的喜爱就会增加一分。长期以往,“乐于写”才会成为一种状态。观摩了二节作文指导课、一节作文讲评课,最大的感受是:课堂上热闹的氛围。在这里,学生可以快乐地畅想,无拘无束地交流……我想,这种氛围下的作文教学无疑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季老师上的作文讲评课印象尤为深刻。一开始,她结合习作指导时提出的不同要求,让孩子不断地给自己评判,打“☆”,不断地搭建“舞台”,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经过“创作”获得的愉悦感、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地让孩子知道了本次习作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1)语句通顺;(2)作文写后须认真修改作文,并准确运用修改符号;(3)学会审清题意——是否写同一件事?是否是亲身经历的事?(4)注意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使文章在表情达意上更富细腻。
新课程小学习作教学的课程目标特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一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更是一条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这样的作文课堂,快乐洋溢教教室,成就溢满了孩子心田。
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苇。”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作文如果缺少真实的思考就会流于形式,为作文而作文,写出来的是套话、空话,一个模式,一个腔调,每次作文都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在季老师的作文讲评中曾多次提及:像“童年是怎样怎样的,像什么什么”这样的开头在全班有多少人,诸如以“童年趣事”为题的同学有多少人……就内容而言,以考试为话题写考试带来的苦难、不愉快的有多少人等等,究其原因,无疑是学生缺乏自己的个性,缺乏对生活的思考与体验。
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心有感触,情为所动,豁然开朗,甚至跃跃欲试。作文讲评课上,教师事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课堂上通过让学生“会诊”、“开处方”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会如何使之“药到病除”:语言是否通顺?是否富有节奏感?语言表达是否言简洁?语意在表情达意上是否恰当等等。于是,课堂成了师生、生生交流的舞台,彼此间思维碰撞、观点相激。尽管学生的语言还很稚嫩,词汇还不够丰富,评价还不够到位,修改水准还欠火候。但在老师时不时充满风趣幽默的语言中,作文讲评也就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轻松进行着,直至下课铃声响起,师生都直呼不过瘾。相信,孩子们在老师这种有的放矢、持之以恒的引导下,他们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定会大幅度提高,久而久之,必将会形成思考的习惯。
三、“大匠育人,必先规矩。”
作文要先入格。古人云:大匠育人,必先规矩。鲁迅说:立定规矩,照此写去。由“入格”到“定格”,再由“定格”到“变格”。在这次的研讨活动中,吴老师为我们较好地诠释了三年级起步作文的指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鸡是如何教会小鸡啄食”,体会到了的“神龙太极形神兼备”的精妙。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强调了观察在习作中的重要性。仔细地观察,才能获得真实、细致、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可能真实生动,富有灵性。在《秋天来了》一课的习作指导课上,老师似导游,如母鸡,引领孩子们走进了秋天的乐园。仔细观察,理解图意,做到言之有物;注意顺序,说写具体,做到言之有序;展开想象,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仿写引路,和孩子们牵着手,一步步地迈着细碎步走进了作文的乐园。学生也就在着不经意间,初步知道了该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基本方法,对学生来说,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样的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暗示,更是对写作方法的引领。
课作文教学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是深思。如果让从学生表达的言语或语言水平来看,不难感受到,当前作文教学质量确实殛待提高。当然,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渠道还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作文意识,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系统、有序进行的途径,相信一定会逐步扭转目前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切实提高课堂作文指导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北校区 江苏】
学校曾就作文教学举行了校本研讨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颇有感慨。一方面,虽然教师们都非常重视被称为 “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但是另一方面,部分老师在作文的教学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施中,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方法和有序的训练,长期以往,致使作文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状况。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看到一个“电击老鼠”的实验,很受启发:
一开始通过电击笼子中的老鼠,使它跳起来,从而越过栏杆,获得食物。几次、十几次之后,那老鼠即使没有受到电击,也会主动跳起来越过栏杆去。而另一组关住老鼠的栏杆比较高,它们受到电击后,一开始也跳起来,可是越不过。再电击,还是越不过。如此十几次之后,后来那老鼠即使再受到电击,也不再跳起来了。所以,习作中,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兴趣”的激发则是写作教学的根本。怎么培养?怎样激发?我认为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成就感是第一位”的。这“成就感”就是老鼠跨过栏杆之后的“食物”,就是对它“跨过栏杆”之后的奖赏。
奖赏就是肯定,获得一次肯定之后,那他对于习作的喜爱就会增加一分。长期以往,“乐于写”才会成为一种状态。观摩了二节作文指导课、一节作文讲评课,最大的感受是:课堂上热闹的氛围。在这里,学生可以快乐地畅想,无拘无束地交流……我想,这种氛围下的作文教学无疑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季老师上的作文讲评课印象尤为深刻。一开始,她结合习作指导时提出的不同要求,让孩子不断地给自己评判,打“☆”,不断地搭建“舞台”,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经过“创作”获得的愉悦感、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地让孩子知道了本次习作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1)语句通顺;(2)作文写后须认真修改作文,并准确运用修改符号;(3)学会审清题意——是否写同一件事?是否是亲身经历的事?(4)注意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使文章在表情达意上更富细腻。
新课程小学习作教学的课程目标特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一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更是一条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这样的作文课堂,快乐洋溢教教室,成就溢满了孩子心田。
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苇。”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作文如果缺少真实的思考就会流于形式,为作文而作文,写出来的是套话、空话,一个模式,一个腔调,每次作文都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在季老师的作文讲评中曾多次提及:像“童年是怎样怎样的,像什么什么”这样的开头在全班有多少人,诸如以“童年趣事”为题的同学有多少人……就内容而言,以考试为话题写考试带来的苦难、不愉快的有多少人等等,究其原因,无疑是学生缺乏自己的个性,缺乏对生活的思考与体验。
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最为有力的起点。讲评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心有感触,情为所动,豁然开朗,甚至跃跃欲试。作文讲评课上,教师事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课堂上通过让学生“会诊”、“开处方”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会如何使之“药到病除”:语言是否通顺?是否富有节奏感?语言表达是否言简洁?语意在表情达意上是否恰当等等。于是,课堂成了师生、生生交流的舞台,彼此间思维碰撞、观点相激。尽管学生的语言还很稚嫩,词汇还不够丰富,评价还不够到位,修改水准还欠火候。但在老师时不时充满风趣幽默的语言中,作文讲评也就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轻松进行着,直至下课铃声响起,师生都直呼不过瘾。相信,孩子们在老师这种有的放矢、持之以恒的引导下,他们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定会大幅度提高,久而久之,必将会形成思考的习惯。
三、“大匠育人,必先规矩。”
作文要先入格。古人云:大匠育人,必先规矩。鲁迅说:立定规矩,照此写去。由“入格”到“定格”,再由“定格”到“变格”。在这次的研讨活动中,吴老师为我们较好地诠释了三年级起步作文的指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鸡是如何教会小鸡啄食”,体会到了的“神龙太极形神兼备”的精妙。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强调了观察在习作中的重要性。仔细地观察,才能获得真实、细致、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可能真实生动,富有灵性。在《秋天来了》一课的习作指导课上,老师似导游,如母鸡,引领孩子们走进了秋天的乐园。仔细观察,理解图意,做到言之有物;注意顺序,说写具体,做到言之有序;展开想象,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仿写引路,和孩子们牵着手,一步步地迈着细碎步走进了作文的乐园。学生也就在着不经意间,初步知道了该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基本方法,对学生来说,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样的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暗示,更是对写作方法的引领。
课作文教学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是深思。如果让从学生表达的言语或语言水平来看,不难感受到,当前作文教学质量确实殛待提高。当然,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渠道还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作文意识,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系统、有序进行的途径,相信一定会逐步扭转目前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切实提高课堂作文指导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北校区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