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旅游以独特的乡村自然风光、稀有的人文遗迹、特色的民俗风情、原生态的农业生产、质朴的农民生活及宁静的农村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眼球。陇南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在陇南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促进陇南地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陇南地区;乡村旅游;区域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52-02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
乡村旅游是一种给游客以全新体验的旅游模式,虽然兴起时间不长,但是它却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能够拉动内需等发展优势。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展的如火如荼,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时代给乡村旅游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
(一)城镇居民收入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来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较以往有了明显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加2701元,增长14.1%。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主要是绝大多数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继续规范落实津、补贴制度,部分企业提高了职工工资及奖金。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
统计发现,我国城镇人口用于旅游的消费占据了不小比例。对于现代的城镇人口来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城市生活之后,越来越多的城镇人口人选择回归自然的乡村旅行。
(二)城镇居民生活方式转变
目前,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日已有114天,再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现代人更加注重健康养生问题,休闲旅游已成为时代潮流下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了乡村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的稳步提升和生活方式转变对区域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正在显著增强。
(三)国家方针、政策引导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着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也适时提出了2006年的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旅游年”,这一举措使得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参与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紧接着,2006年10月,在构建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国家领导人又明确提出了要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城乡协调持续发展。因此国家旅游局再次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指向农村,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乡村旅游在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陇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
(一)自然地理资源
地处秦巴山区的陇南,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它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西南地区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因陇南境内有盆地、丘陵、河谷、高山等,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山资水色兼有北国之雄浑奇峻,南疆之灵秀旖旎,浑然一体,相映生辉。所以人们称其既有南国之灵秀,又有北国之雄奇。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景观。阴平天池是全国三大天池之一,在它周围有绿山环抱,碧波粼粼,仿佛是一个“翡翠世界”;作为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万象洞景观奇幻绚美,万千气象,置身其中俨然是到了世外的仙台琼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被人们美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区,也是甘肃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地方;分布于全区各县的大河坝、三滩、红土河、梅园沟、云屏山等,被人们称作“陇上小九寨沟”……这些自然景观满足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好奇,是开展旅游业的绝佳资源。
(二)历史文化资源
陇南历史悠久,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这里既是秦人的发祥地,又是我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的核心活动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成为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曾经不少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在这里接触交往。这种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对陇南社会历史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陇南一直都是各民族的聚居地,其中,氐、羌、汉等族及先后进入陇南的其他各民族,在这里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共同创造了陇南灿烂的历史文化。这种历史文化在陇南的一些乡村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例如生活在宕昌县境内眠江两岸的人们,是古宕昌羌与吐善长期融合而成的藏族同胞。他们保留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当地形成了将这些历史文化与娱乐消遣相融合的活动——“陆意定资格”和“朝山神”。这些活动场面非常壮观,当地人们用喧天的锣鼓和连续的舞蹈,表达着他们抗拒自然灾害的勇气和迎接幸福生活的希望。
三、陇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一)民俗式发展模式
陇南乡村旅游民俗式发展模式可以有四种选择:消遣观光型、参与娱乐型、考察型、商品型。
陇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可发展消遣观光型乡村旅游游,如参观三合院、吊脚楼等特色民居,欣赏藏羌服饰,参加观山庙会、岷郡山庙会民俗活动等。
参与娱乐型旅游的意义的就是放松身心,往往亲身参与过的民俗活动的人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陇南发展乡村旅游可推出参与娱乐型模式,如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踢毽子,观看花儿会、陇南社火、乞巧活动等。
陇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的沉淀让这里成为中外考察团的重要考察点。针对这一特点,可开展考察型旅游,组织游客观看一些文艺节目,如《燃烧的绸缎》、《苍山游》;或者组织游客深入乡村,了解陇南乡村独具特色的藏羌信仰等。
陇南的乡村还保留最原生态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但这却最能反映当地村民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因此可选择商品型旅游发展模式,剪纸、药材、手工装饰都可以成为该地乡村旅游发展的选择。 (二)餐饮式发展模式
据统计,87%的人旅行时,都会选择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甚至购买一些可携带式的地方特色风味小吃。陇南小吃丰富,但是还未形成系统的旅游餐饮格局,因此总体水平尚不能适应陇南旅游蓬勃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当根据当地情况,在加强餐饮业管理的同时,着重推出地方特色风味小吃,全面提高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服务水平。
此外,地方政府可进一步深入开发陇南的传统餐饮文化,学习其他旅游景区的成功经验,建成风味小吃一条街,将地方特色风味不突出变为集中经营的区块,吸引游客群。确保陇南地区乡村旅游的餐饮业能够形成特色浓郁、设施先进、服务一流、层次多样、管理规范的体系。
(三)品牌式发展模式
品牌旅游产品的开发制造产业对提升陇南乡村旅游经济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其宣传作用可能要远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容中尔甲的一首《神奇的九寨》,为九寨沟打造了具有世界效应的品牌。
对于陇南,可以参照九寨沟的成功品牌模式,以自身特色为出发点,将“生态、健康、原生态”的旅游发展口号推向市场,加大在乡村旅游景区的宣传上,致力加强游客于对景点的品牌认证。
针对这一问题,地方政府需要做好旅游市场的调研,掌握和了解不同层次游客的经济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人群进行喜好和需求的市场分析,最终推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和服务型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把陇南地区的乡村本土特色、历史人文与陇南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统一起来,推动陇南地区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四、陇南市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可持续发展
由于工业开发较少,开发景点较少,陇南地区还保存有未开发的大面积林区及原始森林,因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特别是乡村地区甚至还不存在已经破坏需要修复的问题。陇南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甘肃陇南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条例》;其次,加强景区管理和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再次,完善景区生态监控体系,对稀有、濒危动植物进行监控;最后,应该提高乡村居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他们建立薪柴林和蔬果林,逐渐杜绝保护区内偷猎、盗伐等行为,对故意破坏者加大处罚力度。
(二)注重产业化、科学化管理
陇南乡村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不遵守规律,违规开发,或者没有系统性杂乱无章的开发,会对陇南原生态资源产生巨大的破坏。因此在开发陇南乡村旅游时,一定要注重产业化、科学化管理模式。
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推断陇南乡村旅游的产业化、科学化发展,这需要当地旅游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可以将本地区的信息发布在大型旅游企业或者核心企业的网络平台上,实现陇南乡村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能够全方位共享。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行政管理职能,加快立法进程,做好统一审批规划,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等工作。惟其如此,才能确保陇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文俊,周志强等.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研究——以柳州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
[2]徐福英,刘涛.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0,(2).
[3]高嵩.我国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中政府作用机制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文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文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关键词]陇南地区;乡村旅游;区域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2-0052-02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
乡村旅游是一种给游客以全新体验的旅游模式,虽然兴起时间不长,但是它却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能够拉动内需等发展优势。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展的如火如荼,主要是因为当前的时代给乡村旅游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
(一)城镇居民收入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来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较以往有了明显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加2701元,增长14.1%。人均工资性收入15412元,增长12.4%。主要是绝大多数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地区继续规范落实津、补贴制度,部分企业提高了职工工资及奖金。人均经营净收入2210元,增长29%。人均财产性收入649元,增长24.7%。
统计发现,我国城镇人口用于旅游的消费占据了不小比例。对于现代的城镇人口来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城市生活之后,越来越多的城镇人口人选择回归自然的乡村旅行。
(二)城镇居民生活方式转变
目前,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日已有114天,再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现代人更加注重健康养生问题,休闲旅游已成为时代潮流下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了乡村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的稳步提升和生活方式转变对区域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正在显著增强。
(三)国家方针、政策引导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着重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也适时提出了2006年的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旅游年”,这一举措使得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参与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紧接着,2006年10月,在构建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国家领导人又明确提出了要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城乡协调持续发展。因此国家旅游局再次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指向农村,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乡村旅游在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陇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
(一)自然地理资源
地处秦巴山区的陇南,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它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西南地区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因陇南境内有盆地、丘陵、河谷、高山等,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山资水色兼有北国之雄浑奇峻,南疆之灵秀旖旎,浑然一体,相映生辉。所以人们称其既有南国之灵秀,又有北国之雄奇。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景观。阴平天池是全国三大天池之一,在它周围有绿山环抱,碧波粼粼,仿佛是一个“翡翠世界”;作为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万象洞景观奇幻绚美,万千气象,置身其中俨然是到了世外的仙台琼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被人们美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区,也是甘肃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群落和自然景观的地方;分布于全区各县的大河坝、三滩、红土河、梅园沟、云屏山等,被人们称作“陇上小九寨沟”……这些自然景观满足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好奇,是开展旅游业的绝佳资源。
(二)历史文化资源
陇南历史悠久,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这里既是秦人的发祥地,又是我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的核心活动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成为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曾经不少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在这里接触交往。这种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对陇南社会历史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陇南一直都是各民族的聚居地,其中,氐、羌、汉等族及先后进入陇南的其他各民族,在这里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共同创造了陇南灿烂的历史文化。这种历史文化在陇南的一些乡村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例如生活在宕昌县境内眠江两岸的人们,是古宕昌羌与吐善长期融合而成的藏族同胞。他们保留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当地形成了将这些历史文化与娱乐消遣相融合的活动——“陆意定资格”和“朝山神”。这些活动场面非常壮观,当地人们用喧天的锣鼓和连续的舞蹈,表达着他们抗拒自然灾害的勇气和迎接幸福生活的希望。
三、陇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一)民俗式发展模式
陇南乡村旅游民俗式发展模式可以有四种选择:消遣观光型、参与娱乐型、考察型、商品型。
陇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可发展消遣观光型乡村旅游游,如参观三合院、吊脚楼等特色民居,欣赏藏羌服饰,参加观山庙会、岷郡山庙会民俗活动等。
参与娱乐型旅游的意义的就是放松身心,往往亲身参与过的民俗活动的人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陇南发展乡村旅游可推出参与娱乐型模式,如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踢毽子,观看花儿会、陇南社火、乞巧活动等。
陇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的沉淀让这里成为中外考察团的重要考察点。针对这一特点,可开展考察型旅游,组织游客观看一些文艺节目,如《燃烧的绸缎》、《苍山游》;或者组织游客深入乡村,了解陇南乡村独具特色的藏羌信仰等。
陇南的乡村还保留最原生态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但这却最能反映当地村民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因此可选择商品型旅游发展模式,剪纸、药材、手工装饰都可以成为该地乡村旅游发展的选择。 (二)餐饮式发展模式
据统计,87%的人旅行时,都会选择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甚至购买一些可携带式的地方特色风味小吃。陇南小吃丰富,但是还未形成系统的旅游餐饮格局,因此总体水平尚不能适应陇南旅游蓬勃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当根据当地情况,在加强餐饮业管理的同时,着重推出地方特色风味小吃,全面提高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服务水平。
此外,地方政府可进一步深入开发陇南的传统餐饮文化,学习其他旅游景区的成功经验,建成风味小吃一条街,将地方特色风味不突出变为集中经营的区块,吸引游客群。确保陇南地区乡村旅游的餐饮业能够形成特色浓郁、设施先进、服务一流、层次多样、管理规范的体系。
(三)品牌式发展模式
品牌旅游产品的开发制造产业对提升陇南乡村旅游经济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其宣传作用可能要远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容中尔甲的一首《神奇的九寨》,为九寨沟打造了具有世界效应的品牌。
对于陇南,可以参照九寨沟的成功品牌模式,以自身特色为出发点,将“生态、健康、原生态”的旅游发展口号推向市场,加大在乡村旅游景区的宣传上,致力加强游客于对景点的品牌认证。
针对这一问题,地方政府需要做好旅游市场的调研,掌握和了解不同层次游客的经济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人群进行喜好和需求的市场分析,最终推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和服务型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把陇南地区的乡村本土特色、历史人文与陇南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统一起来,推动陇南地区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四、陇南市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可持续发展
由于工业开发较少,开发景点较少,陇南地区还保存有未开发的大面积林区及原始森林,因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特别是乡村地区甚至还不存在已经破坏需要修复的问题。陇南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甘肃陇南乡村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条例》;其次,加强景区管理和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再次,完善景区生态监控体系,对稀有、濒危动植物进行监控;最后,应该提高乡村居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他们建立薪柴林和蔬果林,逐渐杜绝保护区内偷猎、盗伐等行为,对故意破坏者加大处罚力度。
(二)注重产业化、科学化管理
陇南乡村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不遵守规律,违规开发,或者没有系统性杂乱无章的开发,会对陇南原生态资源产生巨大的破坏。因此在开发陇南乡村旅游时,一定要注重产业化、科学化管理模式。
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推断陇南乡村旅游的产业化、科学化发展,这需要当地旅游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可以将本地区的信息发布在大型旅游企业或者核心企业的网络平台上,实现陇南乡村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能够全方位共享。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行政管理职能,加快立法进程,做好统一审批规划,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等工作。惟其如此,才能确保陇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文俊,周志强等.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研究——以柳州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
[2]徐福英,刘涛.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0,(2).
[3]高嵩.我国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中政府作用机制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4]文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文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