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中国企业债券发行迎来史上最忙碌的开年,总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伴随着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的增长,企业债券发行模式和增信方式不断有新的突破,市场化运作也逐步走向深入。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规模收缩、投融资平台贷款要求更加严格……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企业间接融资的难度更大了。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企业间接融资的这扇门一点点关小。不过,直接融资的那扇窗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打开了。
据统计,2010年大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突破15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债券融资占直接融资的比重已达76.9%,为企业债券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2011年中国企业债券发行迎来史上最忙碌的开年,总计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68%。伴随着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增长,企业债券发行模式和增信方式不断有新的突破,市场化运作也逐步走向深入。
◆发债模式新突破
过去,企业债券更多时候起到的是锦上添花作用。能够发债的大多是大企业,而对资金极度饥渴的中小企业,却难以得到企业债券的雪中送炭,中小企业债打破了这一局面。宝来证券分析师张宁介绍,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以银行间交易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作为购买主体。集合债的创新之处在於将若干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以统一冠名的形式发行。自2007年首单中小企业集合债问世至今,总计有8支中小企业集合债得以发行,额度总计在30亿元左右。虽然目前,在量上还算不上很大规模却为中小企业敲开了债券市场的大门。
◆增信方式更多元化
2011年上半年发行的125期企业债券涉及第三方担保、土地使用权抵押、采矿权抵押和股权质押等多种增信方式。原为企业债券主要增信方式的应收账款质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已经不再出现。2011年上半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中,无增级措施和第三方担保是主要的形式,占比分别为39.20%和38.40%。土地使用权抵押也占有较高比例,为16.00%。
◆市场化逐步深入
2011年,IPO发行规模和项目大小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公司债也成为承销业务的新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加入抢食债券发行市场蛋糕的队伍。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上半年,担任上市公司债券主承销商的数量已经从去年同期的11家增加到了2011年中期的15家。
张宁介绍,自200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於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08〕7号)发布实施之後,企业债券市场经历了近三年的快速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和市场化发展要求,企业债券核准有望引入新的机制,如市场化的主承销商推荐制,以解决因申请发债企业较多、主承销商把关不严而带来的申报材料或品质下降或过於集中等问题。
此外,企业债券发行会签程式应与上市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类似品种对称监管问题也日显突出。主管部门正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债券核准效率,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化进程。
◆两岸三地 各有特色
与大陆相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债券市场发展一直是弱项。香港债券市场的规模较香港股票市场小得多。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东京债券市场相比差距较大。张宁介绍,香港的金融配套发展十分先进,企业能以债券市场以外的其他方式有效集资,而香港政府的财政管理又向来稳健,毋须经常通过发债应付开支,使香港无论是公债,还是公司债的供应均十分有限,加之发行成本较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客观原因。
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下,大陆将确定香港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这将给香港的债券市场带来巨大机遇。2010年共有50只人民币债务工具(包括债券、存款证及股票挂漖票据)在港发行,总值约427亿元人民币。其中,债券占360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增加200亿元人民币。发债机构亦由大陆财政部及大陆银行,扩展至包括香港及跨国企业与国际金融机构。
相比大陆和香港,台湾的企业债券市场被作为台湾上市(柜)公司普遍的一种筹资工具,市场投资者众多、成交活跃。发行方面也比大陆市场容易且CB市场交易热络,市场投资者众多、成交活跃。
台湾债券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在前後台作业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整合。集中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相辅相成,柜台交易市场对高科技企业有较大支持。台湾的债券衍生产品明显多於大陆,除了普通股外还有特别股、债券换股权利证书、存托凭证、上市受益凭证、认股权证、政府公债、公司债、外国债券等,交易方式上可以采用信用交易。
集合债对於中小企业的基本要求
①企业的净资产不低於人民币6000万元;
②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净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
③筹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
④其他债务未处於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状态;
⑤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⑥发债企业需提供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三年(联审)的财务报告。
宝来证券分析师张宁说,
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以银行间交易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作为购买主体。集合债的创新之处在於将若干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以统一冠名的形式发行。虽然目前,在量上还算不上很大规模却为中小企业敲开了债券市场的大门。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规模收缩、投融资平台贷款要求更加严格……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企业间接融资的难度更大了。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企业间接融资的这扇门一点点关小。不过,直接融资的那扇窗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打开了。
据统计,2010年大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突破15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债券融资占直接融资的比重已达76.9%,为企业债券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2011年中国企业债券发行迎来史上最忙碌的开年,总计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68%。伴随着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增长,企业债券发行模式和增信方式不断有新的突破,市场化运作也逐步走向深入。
◆发债模式新突破
过去,企业债券更多时候起到的是锦上添花作用。能够发债的大多是大企业,而对资金极度饥渴的中小企业,却难以得到企业债券的雪中送炭,中小企业债打破了这一局面。宝来证券分析师张宁介绍,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以银行间交易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作为购买主体。集合债的创新之处在於将若干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以统一冠名的形式发行。自2007年首单中小企业集合债问世至今,总计有8支中小企业集合债得以发行,额度总计在30亿元左右。虽然目前,在量上还算不上很大规模却为中小企业敲开了债券市场的大门。
◆增信方式更多元化
2011年上半年发行的125期企业债券涉及第三方担保、土地使用权抵押、采矿权抵押和股权质押等多种增信方式。原为企业债券主要增信方式的应收账款质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已经不再出现。2011年上半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中,无增级措施和第三方担保是主要的形式,占比分别为39.20%和38.40%。土地使用权抵押也占有较高比例,为16.00%。
◆市场化逐步深入
2011年,IPO发行规模和项目大小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公司债也成为承销业务的新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加入抢食债券发行市场蛋糕的队伍。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上半年,担任上市公司债券主承销商的数量已经从去年同期的11家增加到了2011年中期的15家。
张宁介绍,自200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於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式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财金〔2008〕7号)发布实施之後,企业债券市场经历了近三年的快速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和市场化发展要求,企业债券核准有望引入新的机制,如市场化的主承销商推荐制,以解决因申请发债企业较多、主承销商把关不严而带来的申报材料或品质下降或过於集中等问题。
此外,企业债券发行会签程式应与上市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类似品种对称监管问题也日显突出。主管部门正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债券核准效率,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化进程。
◆两岸三地 各有特色
与大陆相比,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债券市场发展一直是弱项。香港债券市场的规模较香港股票市场小得多。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东京债券市场相比差距较大。张宁介绍,香港的金融配套发展十分先进,企业能以债券市场以外的其他方式有效集资,而香港政府的财政管理又向来稳健,毋须经常通过发债应付开支,使香港无论是公债,还是公司债的供应均十分有限,加之发行成本较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客观原因。
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下,大陆将确定香港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这将给香港的债券市场带来巨大机遇。2010年共有50只人民币债务工具(包括债券、存款证及股票挂漖票据)在港发行,总值约427亿元人民币。其中,债券占360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增加200亿元人民币。发债机构亦由大陆财政部及大陆银行,扩展至包括香港及跨国企业与国际金融机构。
相比大陆和香港,台湾的企业债券市场被作为台湾上市(柜)公司普遍的一种筹资工具,市场投资者众多、成交活跃。发行方面也比大陆市场容易且CB市场交易热络,市场投资者众多、成交活跃。
台湾债券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在前後台作业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整合。集中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相辅相成,柜台交易市场对高科技企业有较大支持。台湾的债券衍生产品明显多於大陆,除了普通股外还有特别股、债券换股权利证书、存托凭证、上市受益凭证、认股权证、政府公债、公司债、外国债券等,交易方式上可以采用信用交易。
集合债对於中小企业的基本要求
①企业的净资产不低於人民币6000万元;
②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净利润)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
③筹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
④其他债务未处於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状态;
⑤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⑥发债企业需提供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三年(联审)的财务报告。
宝来证券分析师张宁说,
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以银行间交易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作为购买主体。集合债的创新之处在於将若干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以统一冠名的形式发行。虽然目前,在量上还算不上很大规模却为中小企业敲开了债券市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