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能加强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团队合作精神。自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基础,选择准确的合作时机,设计合理恰当的问题,才能达到学习目的,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合作基础 时机把握 问题设计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分析
1.合作学习缺乏基础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小组,应该保证全体组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只看到学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他们俨然成了主角。学困生反应慢、思维缓,跟不上节奏,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或沉默不语,袖手旁观,或谈论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合作学习有形无质
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理念下较先进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在一些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为合作而合作的情况,好像一节课没有合作学习就不完整、不完美,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合作学习成了“摆样子”、“走过场”、“造声势”、“假讨论”、“假合作”。
3.问题设计不够恰当
教师提供的素材即为学生讨论的内容,内容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对学生能力的估计。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造成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导致群体认识的偏差。内容深奥超出了学生思维和知识承受范围,学生讨论不起来,无法开展合作。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基于合作的需要,是否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
1.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基础
虽然同处于一个班级,但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解决方式就不同。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见解,才能在合作学习时融入到团队当中,发表意见,分享彼此的观点,展开不同类型信息的交流,或相同信息不同层次深度上的交流,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避免随波逐流的情况。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给予讲解、点拨、提示、引导,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有兴趣合作,知道怎样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2.把握准确的合作时机
(1)合作要适时。合作学习存在一个时机问题,即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完成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即在必须通过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如需交换信息处、疑问难解处和个性张扬处,或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课前预习时、复习巩固时等。
(2)合作要适量。在课堂教学中,不宜频繁使用小组合作,需要合作就合作,不需要合作就不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上,它的出现是以突破课堂重难点为准则的。比如一节阅读指导课,有情节重点,也有情感重点,有语言文字的关键,也有表达方法的精妙。在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既体现个性体验,又共同提高的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合作要适人。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首先,注意区分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征,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其次,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为原则。可安排成绩优良的学生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让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带动学习热情相对较弱的学生。再次,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鼓励其在小组中大胆发言,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3.设计合理恰当的问题
(1)发展性问题。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界于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别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当教师设计的发展性问题切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在心理上急需得到帮助,合作的需求就调动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强化下一次的合作需要。
(2)探究性问题。多设计“为什么”的问题,少设计“是什么”的问题,太容易没有探究的价值,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由浅到深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对合作交流产生需求,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其结论不论是对是错,不论是浅薄还是深入,也不论是独到还是庸俗,重在过程参与。教师要善于正向鼓励,让学生敢于问难、乐于解疑,激发学生求知欲,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会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3)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的心理态势,能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主动和同学、老师述说、交流。结论是非“标准”的,不是“唯一”的,是多元化的解答,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思维相互交锋、碰撞,个性得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感悟他们的见解,考虑结论的合理性,而不是标准性。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问题很多,笔者仅主要就合作基础、时机把握、问题设计方面谈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想法,尚有更多环节、细节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实践、总结,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2001.10.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NO.6.2000.6.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合作基础 时机把握 问题设计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分析
1.合作学习缺乏基础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小组,应该保证全体组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只看到学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他们俨然成了主角。学困生反应慢、思维缓,跟不上节奏,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或沉默不语,袖手旁观,或谈论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合作学习有形无质
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理念下较先进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在一些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为合作而合作的情况,好像一节课没有合作学习就不完整、不完美,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合作学习成了“摆样子”、“走过场”、“造声势”、“假讨论”、“假合作”。
3.问题设计不够恰当
教师提供的素材即为学生讨论的内容,内容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对学生能力的估计。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造成一些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导致群体认识的偏差。内容深奥超出了学生思维和知识承受范围,学生讨论不起来,无法开展合作。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基于合作的需要,是否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
1.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基础
虽然同处于一个班级,但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解决方式就不同。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见解,才能在合作学习时融入到团队当中,发表意见,分享彼此的观点,展开不同类型信息的交流,或相同信息不同层次深度上的交流,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避免随波逐流的情况。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给予讲解、点拨、提示、引导,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有兴趣合作,知道怎样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2.把握准确的合作时机
(1)合作要适时。合作学习存在一个时机问题,即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完成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即在必须通过讨论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进行。如需交换信息处、疑问难解处和个性张扬处,或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课前预习时、复习巩固时等。
(2)合作要适量。在课堂教学中,不宜频繁使用小组合作,需要合作就合作,不需要合作就不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上,它的出现是以突破课堂重难点为准则的。比如一节阅读指导课,有情节重点,也有情感重点,有语言文字的关键,也有表达方法的精妙。在解决这些重难点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既体现个性体验,又共同提高的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合作要适人。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首先,注意区分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征,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其次,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为原则。可安排成绩优良的学生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让学习热情高的学生带动学习热情相对较弱的学生。再次,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鼓励其在小组中大胆发言,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3.设计合理恰当的问题
(1)发展性问题。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界于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别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当教师设计的发展性问题切入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学生在心理上急需得到帮助,合作的需求就调动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强化下一次的合作需要。
(2)探究性问题。多设计“为什么”的问题,少设计“是什么”的问题,太容易没有探究的价值,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由浅到深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对合作交流产生需求,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其结论不论是对是错,不论是浅薄还是深入,也不论是独到还是庸俗,重在过程参与。教师要善于正向鼓励,让学生敢于问难、乐于解疑,激发学生求知欲,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会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3)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的心理态势,能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主动和同学、老师述说、交流。结论是非“标准”的,不是“唯一”的,是多元化的解答,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思维相互交锋、碰撞,个性得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感悟他们的见解,考虑结论的合理性,而不是标准性。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涉及的问题很多,笔者仅主要就合作基础、时机把握、问题设计方面谈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想法,尚有更多环节、细节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实践、总结,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学苑出版社,2001.10.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NO.6.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