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等院校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以校内实习基地为主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制定了教学方案与方法,并通过信息反馈予以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生产实习 教学模式 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为了使高校大学毕业生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实际工程能力的技术人员,各工科院校都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①而生产实习是这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使该环节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生产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强工程素养,完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和升华,各校都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来狠抓该环节,以前的生产实习一般是将学生送入各大企业进行实践,而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怕实习学生影响他们生产,不太欢迎,因而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学生很难被真正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一般均只能进行参观和听取介绍,走马观花,没有充分达到生产实习的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在校内实践基地为主进行生产实习的改革方案。
针对这一生产实习方案,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其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是开展校内生产实习的教学方案研究,然后在机械类学生中展开以校内实践基地为主的生产实习这一教学模式的试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生产零件进行加工,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获取反馈信息, 使得本项教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的获得实施,从中取得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信息与教学经验。
1 校内生产实习教学方案
生产实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该时间又分为校外参观和校内实践两个部分,在校内实习阶段如果我们采用多工种实习方式则每个工种只能实习一至两天,学生技能操作尚不熟悉,很难进行进一步的工艺训练及生产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采用了以数控车、数控铣这两个工种为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建立生产意识和成本意识。在初期的一到两天,我们以技能教育为主,帮助学生迅速的回忆工程训练中曾经学过的操作技能,以便开展下一步实践教学,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入复杂零件加工,编写了工艺册方便其填写,每个零件都要求编写加工工艺卡片、填写机床参数,加工完成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加工是否达到精度要求及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加工时间成本等因素给出评判。
同时,我们根据学生校外实习时间长度的不同,给出了5天教学方案和10天教学方案,既符合了教学安排的时间要求,又形成了对比组,有利于我们的后续分析。
为了使得学生的生产实习更贴近真实生产,项目组到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经过讨论和筛选,承接了一家装备公司的几个模具零件的外协加工。
由于材料特殊,考虑到学生的生产经验欠缺,我们挑选了部分学生分为4个小组,使用45#钢进行试加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超过我们的想象,但是由于学生工艺路线设置的不合理,导致锥形零件车削完锥面后无法在数控铣床上装夹,试加工失败,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后又制定了两种工艺方案,一种是车削好毛坯并留出工艺长度,先立铣三等分曲面,再车削锥面,还一种是车好外圆及有槽端锥面,再上分度头卧铣三槽,然后车另一锥面。通过两种不同的加工,虽然最终都得到了合格的零件,但是他们自己也明显看到第二种加工方法效率低下,不符合生产要求。在试加工获得成功后,我们使用真实材料让他们做真实加工,零件全部合格。虽然这种加工并不算特别复杂,但是对学生的生产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也在继续寻找更多合适的企业零件为生产实习创造条件。
图2
2 校内生产实习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②我们获得不少宝贵经验,归纳如下:
(1)校内生产实习的效果与技能训练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技能训练基础,或者技能水平相差太多,学生的生产实习不会有任何效果,只有其有能力自己动手后,才能有效的进行工艺编排并参与加工。事实上,我们的5天组的学生实习,效果明显比10天组差。当然,技能训练的比重也不能过大,要和工程训练有所区别,一般我们认为技能训练的时间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
(2)合理的评分机制有利于建立生产观念。我们以加工成本(机床工作时间、所需毛坯大小、耗费刀具状况等)、加工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加工效率等作为评分依据,引导学生思考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益,并使其注重加工质量和检验手段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选择恰当的实习件极为重要。实习件过于简单或者复杂,都不利于生产实习的效果,我们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技能训练阶段让学生加工一些形状简单的工件,然后逐步复杂,并最终与企业生产的零件相似。
(4)学生自主进行工艺选择,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校内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仅对机床操作及参数进行提示,并不干涉学生的工艺选择,即便我们发现其工艺是错误的,只要不违反安全,我们都允许其执行,一个班级里多组同学产生了多组工艺,其不同效果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不合理的工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远胜过在课堂上对其讲述工艺原则。
(5)目前的校内生产实习需要在系统性上进行深化。校内生产实习的系统性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一、两个工种的实现,很难让学生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解,从而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多工种生产协作。同时受到经费、设备等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部件加工,让学生体会装配、物流、调度等生产因素,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教学探索,并结合部分校外生产观摩进行完善。
3 生产实习信息反馈分析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信息反馈,不仅多次和指导教师、实习学生进行交谈讨论,还发放了信息反馈表,通过各种手段来了解实习信息。
对于生产实习校内技术实践与校外参观之间的时间比例,有47.5%的学生希望是以校内为主,30.5%的学生希望以校外为主,22%的学生希望各占一半。而所调查的指导教师,则均希望以校内实习为主。
图3
62.5%的学生希望在生产实习中进行技能和技术的实际运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而不希望只是在企业走马观花。更有合计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生产实践经验相关。
图4
对于校内生产实习的模块组成,则看法较为分散,33.9%的学生认为需要全面介入设计、调度、检验等环节,35.6%的学生认为需要以一两工种为主,通过单工序的熟悉来帮助自己形成概念,30.5%的学生认为需要以一个工种为主来熟悉工艺、操作、检验等环节,并结合参观来了解整个生产过程。
对于校内生产实习教学实践,则有69%的学生认为使得生产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提高,但与社会生产还有差距,25.9%的学生认为基本建立了质量意识与成本意识。
4 结束语
使生产实习放在一个拥有企业一样的设备环境和技术环境中进行,同时这个环境又是以实践教学为工作核心,既保证了生产实习的目的,又保证了生产实习的质量。让学生全程参加一个真实零件加工过程,并对其提出成本要求和质量要求。这一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结合,即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注释
①蔡安江等.机械工程生产实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②李静.生产实习在教学中的地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144-146.
关键词生产实习 教学模式 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为了使高校大学毕业生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实际工程能力的技术人员,各工科院校都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①而生产实习是这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使该环节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培养生产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强工程素养,完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和升华,各校都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来狠抓该环节,以前的生产实习一般是将学生送入各大企业进行实践,而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怕实习学生影响他们生产,不太欢迎,因而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学生很难被真正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一般均只能进行参观和听取介绍,走马观花,没有充分达到生产实习的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在校内实践基地为主进行生产实习的改革方案。
针对这一生产实习方案,我们展开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其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是开展校内生产实习的教学方案研究,然后在机械类学生中展开以校内实践基地为主的生产实习这一教学模式的试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生产零件进行加工,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获取反馈信息, 使得本项教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的获得实施,从中取得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信息与教学经验。
1 校内生产实习教学方案
生产实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该时间又分为校外参观和校内实践两个部分,在校内实习阶段如果我们采用多工种实习方式则每个工种只能实习一至两天,学生技能操作尚不熟悉,很难进行进一步的工艺训练及生产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采用了以数控车、数控铣这两个工种为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建立生产意识和成本意识。在初期的一到两天,我们以技能教育为主,帮助学生迅速的回忆工程训练中曾经学过的操作技能,以便开展下一步实践教学,然后循序渐进的引入复杂零件加工,编写了工艺册方便其填写,每个零件都要求编写加工工艺卡片、填写机床参数,加工完成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加工是否达到精度要求及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加工时间成本等因素给出评判。
同时,我们根据学生校外实习时间长度的不同,给出了5天教学方案和10天教学方案,既符合了教学安排的时间要求,又形成了对比组,有利于我们的后续分析。
为了使得学生的生产实习更贴近真实生产,项目组到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经过讨论和筛选,承接了一家装备公司的几个模具零件的外协加工。
由于材料特殊,考虑到学生的生产经验欠缺,我们挑选了部分学生分为4个小组,使用45#钢进行试加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超过我们的想象,但是由于学生工艺路线设置的不合理,导致锥形零件车削完锥面后无法在数控铣床上装夹,试加工失败,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后又制定了两种工艺方案,一种是车削好毛坯并留出工艺长度,先立铣三等分曲面,再车削锥面,还一种是车好外圆及有槽端锥面,再上分度头卧铣三槽,然后车另一锥面。通过两种不同的加工,虽然最终都得到了合格的零件,但是他们自己也明显看到第二种加工方法效率低下,不符合生产要求。在试加工获得成功后,我们使用真实材料让他们做真实加工,零件全部合格。虽然这种加工并不算特别复杂,但是对学生的生产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也在继续寻找更多合适的企业零件为生产实习创造条件。
图2
2 校内生产实习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②我们获得不少宝贵经验,归纳如下:
(1)校内生产实习的效果与技能训练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技能训练基础,或者技能水平相差太多,学生的生产实习不会有任何效果,只有其有能力自己动手后,才能有效的进行工艺编排并参与加工。事实上,我们的5天组的学生实习,效果明显比10天组差。当然,技能训练的比重也不能过大,要和工程训练有所区别,一般我们认为技能训练的时间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
(2)合理的评分机制有利于建立生产观念。我们以加工成本(机床工作时间、所需毛坯大小、耗费刀具状况等)、加工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加工效率等作为评分依据,引导学生思考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益,并使其注重加工质量和检验手段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选择恰当的实习件极为重要。实习件过于简单或者复杂,都不利于生产实习的效果,我们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技能训练阶段让学生加工一些形状简单的工件,然后逐步复杂,并最终与企业生产的零件相似。
(4)学生自主进行工艺选择,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校内生产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仅对机床操作及参数进行提示,并不干涉学生的工艺选择,即便我们发现其工艺是错误的,只要不违反安全,我们都允许其执行,一个班级里多组同学产生了多组工艺,其不同效果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不合理的工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远胜过在课堂上对其讲述工艺原则。
(5)目前的校内生产实习需要在系统性上进行深化。校内生产实习的系统性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能进行一、两个工种的实现,很难让学生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解,从而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多工种生产协作。同时受到经费、设备等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部件加工,让学生体会装配、物流、调度等生产因素,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教学探索,并结合部分校外生产观摩进行完善。
3 生产实习信息反馈分析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信息反馈,不仅多次和指导教师、实习学生进行交谈讨论,还发放了信息反馈表,通过各种手段来了解实习信息。
对于生产实习校内技术实践与校外参观之间的时间比例,有47.5%的学生希望是以校内为主,30.5%的学生希望以校外为主,22%的学生希望各占一半。而所调查的指导教师,则均希望以校内实习为主。
图3
62.5%的学生希望在生产实习中进行技能和技术的实际运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而不希望只是在企业走马观花。更有合计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生产实践经验相关。
图4
对于校内生产实习的模块组成,则看法较为分散,33.9%的学生认为需要全面介入设计、调度、检验等环节,35.6%的学生认为需要以一两工种为主,通过单工序的熟悉来帮助自己形成概念,30.5%的学生认为需要以一个工种为主来熟悉工艺、操作、检验等环节,并结合参观来了解整个生产过程。
对于校内生产实习教学实践,则有69%的学生认为使得生产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提高,但与社会生产还有差距,25.9%的学生认为基本建立了质量意识与成本意识。
4 结束语
使生产实习放在一个拥有企业一样的设备环境和技术环境中进行,同时这个环境又是以实践教学为工作核心,既保证了生产实习的目的,又保证了生产实习的质量。让学生全程参加一个真实零件加工过程,并对其提出成本要求和质量要求。这一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结合,即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注释
①蔡安江等.机械工程生产实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②李静.生产实习在教学中的地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