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有利于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但现今面临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利益矛盾等诸多问题,实践基地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当前高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介绍几种改进措施,使高校实践基地建设更加完善。
关键词:实践基地建设 应用型人才 双挂牌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既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以适应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实践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强调的是能力的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践基地中完成。[1]而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各种针对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实训较少,以至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差,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是高等教育,又是应用型技术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一支既会实践操作、又会理论教学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二是建立一个满足学生实习和实训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两个问题已经得到教育界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普遍关注。
3.实践基地建设是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首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速发展的动力。许多用人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上手快、能吃苦,岗位适应能力强,在实践技能方面"技高一筹",为毕业生开拓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其次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使用最多的应当是应用性人才。
4.实践基地建设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直线上升,2010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将近700万人。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要想在这个庞大的人才市场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出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外,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也为企业挑选人才和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对于实践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用人单位自然会青睐,这样,实习基地也变成就业基地,从而扩大学生就业。
二、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已经引起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高度重视,从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来看,基地数量逐年增加、校企合作不断加深、涉及行业领域不断扩展、实践基地效应日趋凸现。但因诸多原因,实践基地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面临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利益矛盾严重等问题。[2]
1、重数量,轻质量。这是实践基地建设初期面临的主要矛盾,因历史原因,大多地方性本科院校都是由师范类大专院校升格而来,传统的学生实践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是教育实习,实践基地集中在地方中小学。
2、重建设、轻管理。这一矛盾在基地建设中期比较明显。许多地方性院校非常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地方企业谈判并签订合作协议,但签订后却很少过问、缺乏沟通、更谈不上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3、重就业实践基地建设、轻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建设。从实践基地的建设功能和利用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的时间大多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这属于典型的先学理论后实习的模式。作为常规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严重不足,而且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中教学实践环节不够,即便在教学计划中制定了,也主要体现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看看视频资料等浅层次的环节上,真正能走出校门、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太少。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加大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校内实践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全国高校都在接受教育部教学评估,各高校应借评估东风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另外,在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上要提高利用率,尽可能建成开放性实训中心。
2.建立"双挂牌"校外实践基地
由于校外实践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实训的项目均是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第一任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实践基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
选择一些专业性结合较强、效益较好的校外实践基地并建立稳固的双赢合作关系,实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既能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功效,又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充分满足企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利益互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
4.建立创业型实践基地
目前,对绝大部分高等院校而言,已有的实践基地基本上建立在各校"自力更生"和"小而全"的基础上,但由于经费的拮据,仍处于设备明显不足、技术十分落后的状态。学生的部分实践性环节只能依赖企业,然而企业出于生产、安全、经济方面的考虑,再加之实习学生人数较多,一般也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生的实训质量难以保障。这就要求各高等院校建立属于自己的实习基地,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思路,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成立大学科技创业园,鼓励教师进园创业,实现"以训养训"。[3]
总之,依托企业办学,抓好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既是地方院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突显办学特色的必然抉择,更是教师、学生、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大院校应结合自己特点,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于兵川,吴洪特.发挥科研龙头作用,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2]宋永华 解启健.把脉当前高等教育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 2008.3.28
[3]高学强.对高职院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深层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
作者简介:文小燕(1978.2-),女,贵州沿河人,单位:榆林学院,职称:助教。
关键词:实践基地建设 应用型人才 双挂牌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既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以适应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实践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强调的是能力的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践基地中完成。[1]而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各种针对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实训较少,以至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差,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既是高等教育,又是应用型技术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一支既会实践操作、又会理论教学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二是建立一个满足学生实习和实训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两个问题已经得到教育界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普遍关注。
3.实践基地建设是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首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速发展的动力。许多用人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上手快、能吃苦,岗位适应能力强,在实践技能方面"技高一筹",为毕业生开拓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其次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使用最多的应当是应用性人才。
4.实践基地建设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直线上升,2010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将近700万人。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要想在这个庞大的人才市场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出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外,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也为企业挑选人才和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对于实践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用人单位自然会青睐,这样,实习基地也变成就业基地,从而扩大学生就业。
二、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已经引起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高度重视,从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来看,基地数量逐年增加、校企合作不断加深、涉及行业领域不断扩展、实践基地效应日趋凸现。但因诸多原因,实践基地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面临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利益矛盾严重等问题。[2]
1、重数量,轻质量。这是实践基地建设初期面临的主要矛盾,因历史原因,大多地方性本科院校都是由师范类大专院校升格而来,传统的学生实践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是教育实习,实践基地集中在地方中小学。
2、重建设、轻管理。这一矛盾在基地建设中期比较明显。许多地方性院校非常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地方企业谈判并签订合作协议,但签订后却很少过问、缺乏沟通、更谈不上有效的利用和管理。
3、重就业实践基地建设、轻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建设。从实践基地的建设功能和利用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的时间大多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这属于典型的先学理论后实习的模式。作为常规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严重不足,而且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中教学实践环节不够,即便在教学计划中制定了,也主要体现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看看视频资料等浅层次的环节上,真正能走出校门、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太少。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加大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
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校内实践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全国高校都在接受教育部教学评估,各高校应借评估东风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另外,在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上要提高利用率,尽可能建成开放性实训中心。
2.建立"双挂牌"校外实践基地
由于校外实践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实训的项目均是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第一任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实践基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
选择一些专业性结合较强、效益较好的校外实践基地并建立稳固的双赢合作关系,实现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既能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功效,又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充分满足企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利益互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
4.建立创业型实践基地
目前,对绝大部分高等院校而言,已有的实践基地基本上建立在各校"自力更生"和"小而全"的基础上,但由于经费的拮据,仍处于设备明显不足、技术十分落后的状态。学生的部分实践性环节只能依赖企业,然而企业出于生产、安全、经济方面的考虑,再加之实习学生人数较多,一般也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生的实训质量难以保障。这就要求各高等院校建立属于自己的实习基地,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新思路,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成立大学科技创业园,鼓励教师进园创业,实现"以训养训"。[3]
总之,依托企业办学,抓好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既是地方院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突显办学特色的必然抉择,更是教师、学生、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大院校应结合自己特点,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于兵川,吴洪特.发挥科研龙头作用,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2]宋永华 解启健.把脉当前高等教育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N]中国教育报 2008.3.28
[3]高学强.对高职院校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深层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
作者简介:文小燕(1978.2-),女,贵州沿河人,单位:榆林学院,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