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点体会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u_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学生领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具体化,更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最佳归宿。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一、心动方能行动;二、外驱激发内需;三、乐读走向读乐。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真正让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这样日久天长,就会自见其功。
  【關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引导
  把学生领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具体化,更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最佳归宿。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心动方能行动
  俗话说:“心动方能行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诲之以法,此乃上上良策。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抓住一切机遇“涉足”书海,才能使学生由“湿鞋”进而“畅游不疲”。
  首先要让学生心动。在功利十分现实的今天,当以功利引诱之,方能见效。此非投机,实是为现实所迫,因此即使脱不了投机之嫌,亦对应了“因才施教”,顺水推舟的教育理念。既然高考是众望所归,所以诱铒自当首选中考高考。近年中考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中学生课外阅读面的考查比重逐步加大,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背诵一定数量名篇(包含文言文),并附初高中推荐书目(其中初中9部,高中20部)。对课外阅读作如此明确的要求,并列入课程标准之中,可见课外阅读之重要。而近年中考高考题无论从知识涉及面,还是对各类知识的综合运用,都有相应的体现,且比重逐步加大。源于此,既然中考高考想得高分,便要有相当的课外知识作支撑,能顺手将课程标准要求与中考高考变革信息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无疑是促使学生心动于课外阅读的最佳“利好”点。在平时教学中将历年中考高考题中有关靠课外阅读才能取胜的题目参插于平时的迁移能力训练中,这样将大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
  其次,要抓住现代学生心理,投其所好,促使学生由被动参与阅读到主动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现代学生求知欲是十分旺盛的,尤其是初中生,因为各种现代媒体的作用,其见识已相当广泛。由于其毕竟年轻,在追求上,十分注重个人外在形象,注重别人对他的评价,但其中成人感的要求也逐渐增强,开始注重气质等内在的东西,且越来越迫切。而一个人的气质等内涵的提高,必须靠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滋润。曾国藩教子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相法,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于是,我们抓住这一点,一边常把自己读书体会讲给学生听,一边给学生推荐一批出身世代书礼传家,书香门弟气质儒雅的大成功者的传记,进一步坚定其大量阅读以求提升个人档次的决心。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其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二、外驱激发内需
  刻意利诱,固然能吸引一批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但我们知道,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许多事情并非都十分有趣引人。按照学习的规律,当一个人长期从事于某事但无法十分明显地获得相应的成果时,其初始的兴趣便会因失望而淡化、消失,甚至走向极端,这尤其适合心理十分脆弱的学生。所以,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必须帮助学生迅速创设内在动因(即内在需要)从而完成外驱向内需的转型。
  要实现这个转变,关键在于将外驱进一步强化,由“他律”到“自律”。现代教育的理念中有一条十分重要,即只有当学生充分意识到“我要学”时,他才能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进而取得成功。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上达到这境界,就必须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目标与阅读内容进行挂钩。所以,我们在引导阅读的第一阶段的泛读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习个体追求目标,统一要求每人开列相应的读书计划,提倡研究性阅读。对一些具备相应能力的学生,定期去检查其计划完成的情况,并利用班会课,课前一分钟、组织读书报告会等,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作阅读报告,从而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这样,在享受着成功的快乐中,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便更浓了。
  同时,针对许多同学将课外阅读局限于消遣的错误读书观,我们组织学生展开了提高阅读品质的讨论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外阅读的终极目的与意义,相应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如写读书周记,课前围绕读书的演讲等,在这种强制中潜移默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由泛读走向精读,研读。经过不断的强化要求,并且借助一系列读书活动等辅助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绝大部分同学的阅读观念随之而慢慢改变,逐步进入“我要读”、“我不得不读”的内需阶段。
  三、乐读走向读乐
  读书有苦读和乐读。历史上苦读的事例很多,比如东周的纵横家苏秦,不分昼夜、苦读兵书,每当夜深人静,头昏眼花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清醒后又苦读。汉代政治家孙敬,爱好读书,经常苦读到深夜,每当疲惫不堪时,就用绳子把头发系起来,拴在房梁上,继续读书。乐读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宋代诗人韩驹也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说“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虽然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我们引导学生走进书海,所求者并非“寒彻骨”,而是为了“扑鼻香”。我们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好”上课外阅读课,就是为了让学生能由苦读到乐读,进而达到读书的更高层次,真正享受到读书之乐,即扩充知识,提高素质,改变生活品质,增强人格魅力,使其在人生竞争中能胜人一筹,真正品尝到人生的美妙。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对提高语文成绩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都有好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把握,为学生创造条件,精心呵护,学生才能培养出高雅和持久的阅读兴趣。当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真正让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这样日久天长,就会自见其功。
其他文献
The instability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FGM) structures is one of the major threats to their service safety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is paper aims
生于1891年的郭沫若比1910年出生的萧乾大将近20岁。1921年,当作为狂飙诗人的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女神》开创中国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时候,萧乾正在教会办的崇实小学当工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货运需求越来越大,每年的货运量也快速增长,由于公路运输模式的快速发展,从而引起了交通拥堵、污染物排放,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对环境造成
长江集装箱运输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但国务院2号文公布以来,并未掀起长江内河的投资高潮,长江航运依然低迷.本文从扭曲的水运优势、气候变化、市场环境等方面给出长江集装箱
科学大师鲍林(1901—1994年)是一位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第一次是在1954年,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第二次是在1962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鲍林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时,他将家里的地下室改建成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做起了他感兴趣的各种实验。成为研究生后,鲍林的研究兴趣主要在物理化学方面,他对分子的结构及其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1931年,鲍林发表了《化
本文针对长江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从沿江公路铁路发展、沿江港口规划、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港口EDI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长江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
当前,作为我国金融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重要举措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截止6月末,全
本实验在参阅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对低温热解焦油进行了柱层析族组分分离,将煤焦油组分分为脂肪烃、芳香烃、极性物质三个族组分,并采用GC/MS对各个族组分进行了分析,为其进一步
本文以神府煤(SF)和胜教煤(SL)为研究对象,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碳酸钾粒度、添加方式和煤种对煤催化加氢气化妙果的影响,从而优化催化加氢气化工艺条件。
解:《看上去很美》出版后,媒体的反应很热,有人称赞,而更多的是批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是不是都在你的预料之中? 王:我看报比较零碎,也说不出有什么想法,有代表性的意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