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捕鱼问题是横亘在台日之间的一个棘手问题,对台日关系有着重大影响。迄今为止,虽然台日之间进行了16次渔业会谈,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不久前台日又在东京举行了第17次渔业会谈预备会议,这是在中日钓鱼岛之争白热化之际,由日本主动向台湾提出的。日本是要对台湾做出实质性让步,还是别有用心布下诱饵,欲使台湾不与大陆联手保钓?
谈判马拉松
钓鱼岛附近海域是台湾北部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前,东海大部分海域属于公海,台湾渔船在东海公海海域,包括钓鱼岛附近海域捕鱼不会面临被他国驱离、扣押的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日本于1996年7月颁布了《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法》。根据该法,日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与其他沿岸国专属经济区发生重叠时,应以中间线或日本与该沿岸国所达成的协议确定专属经济区界线。如果按照日本的中间线原则,日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界线就划在台湾苏澳外海约30海里处,台湾渔船只要从苏澳出海一个多小时就到达日本专属经济区,这使得台湾北部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尽是在日本专属经济区内,对台湾渔民的权利构成了严重损害。自该法案公布后,台湾渔船被日本驱离、扣押事件屡屡发生。
为解决渔业纷争,台日之间开始了漫长的马拉松式的渔业会谈,16年来已经进行了16次。1996年8月第一次渔业会谈时,台湾当局订出了四项处理原则:坚决主张拥有钓鱼台列屿(即钓鱼岛群岛)主权、以和平理性方式解决问题、不与大陆共同处理、优先维护渔民权益。在2004年之前,即在日本严格依“中间线”执法之前,台日之间共举行了13次渔业会谈。但从2004年日本开始严格依“中间线”执法之后,会谈只进行了三次。在马英九执政之后,只在2009年进行了一次渔业会谈。
最近两次渔业会谈(第15、16次),都是在台湾籍船只与日本巡逻船发生严重冲突之后进行的。2005年7月第15次渔业会谈之前,台日之间发生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渔业冲突:由于台湾苏澳渔船在台日专属经济区重叠海域作业时,屡次遭到日本打压,引起台湾渔民强烈不满,2005年6月8日,发生了60艘台籍渔船集结包围日本巡逻船事件,日本感到事态严重,认为有必要召开第15次渔业会谈。在此次台日渔业会谈中,台湾首度提出台湾有暂定执法线,但日方并不同意,仍以其认定的“中间线”为执法界线。
2009年2月第16次渔业会谈之前,发生了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撞沉台湾船只事件:2008年6月10日清晨,“联合号”海钓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撞沉,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这一事件再次震惊台湾朝野各界,岛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6月20日,日本为撞船事件道歉,并承诺赔偿。经台“外交部”提议,台日之间召开了第16次渔业会谈。但此次会谈的重点在于研商如何降低台日渔业争端及加强双方资讯交流,仍未就台湾渔民的作业范围问题达成一致。
2012年9月13日,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向台湾当局表示,希望尽快重启第17次渔业会谈。双方几经周折,终于在11月30日召开了第一次预备会议,正式会谈时间则仍未确定。
别有用心的日本
日本由于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并无急于谈判的诉求,在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对谈判并不积极,总是敷衍了事。但最近一次渔业会谈、即第17次渔权谈判,日本则一改以往消极态度,主动向台湾提出。究其原因,并非日本诚心要与台湾解决渔权问题,其实乃为形势所迫。
日本向台湾提出举行第17次渔业会谈的大背景是中日钓鱼岛之争已趋白热化。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反对,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日本“国有化”钓鱼岛激起了两岸三地人民的反日情绪,使得中日关系陷入低谷,日本面临内外交困的局势。
在钓鱼岛问题上,台湾当局虽声称不与大陆合作处理钓鱼岛事务,但两岸民意多数主张在此问题上两岸能够携手合作。据旺旺中时民调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52%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在钓鱼岛主权上携手合作”,大陆民众则有85%支持。事实上,两岸在保钓问题上保持着一种“低调的默契”。例如2012年9月7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登彭佳屿视察,对钓鱼岛主权进行宣示;9月10日,中国宣布钓鱼岛列屿的领海基线;9月25日,台湾60艘保钓船在台“海巡署”12艘舰艇的护航下,驶至离钓鱼岛2.1海里处;10月30日,中国大陆海监船只首次在钓鱼岛领海内驱逐日本船只。
日本迫于内外形势,再加上海峡两岸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默契合作,不得不做一定的战术调整。日本必然明白:分散有限的力量,两头出击,不如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这一战术的运用,日本恰巧有可资利用的契机:台湾一直寻求与日本解决在钓鱼岛海域台湾渔民的捕鱼问题。于是,日本可藉渔业会谈,稳住台湾,使之不与大陆联手,这样日本可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大陆。
台湾的尴尬
对于日本抛出渔业会谈的真实动机,台湾当局自然心知肚明。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台湾夹在中国大陆、日本和美国中间。台湾虽主张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但由于其实力薄弱,没有能力独力解决钓鱼岛主权问题;如果与大陆走得太近,又会使美国不悦,台日关系也会恶化。如何应对日本主动抛出的、突如其来的渔业会谈,台湾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谈还是不谈?在中日钓鱼岛之争已是白热化的这样一个时机,如果与日本进行渔业会谈,台湾当局会被外界批评为明知是诱饵,却还要上钩,也可能引起中国大陆不快。但如果不谈,台湾当局又如何向渔民交待,因为这攸关渔民的切身利益,更可能直接导致选票的流失。因而,对于台湾当局而言,面对日本主动抛出的渔业会谈,或许可以在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也或许可以火中取栗,解决悬而未决的渔权问题,但从长远看,不利于钓鱼岛主权争议的解决。
谈什么?渔权问题是台日渔业会谈的核心议题。但前16次会谈,双方要么在会谈中根本未涉及渔权,要么虽谈及渔权,但因分歧太大,终致无果而终。此次渔业会谈,双方势必会围绕渔权而展开。在先前的会谈中,日本曾要求以台湾缴纳“入渔费”的方式,同意台湾渔民在钓鱼岛海域捕鱼,但台湾如果接受此种要求,无异于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双方也曾商议划定共管水域,允许台湾渔民进入捕鱼,但由于日本提议的共管水域面积过小,台湾方面难以接受。在本次渔业会谈中,以划定共管水域的方式解决渔权问题可能是双方会谈的重点,但问题能否获得解决,关键在于日本是否会在此问题上做出让步。而日本一旦做出让步,且以共管水域方式解决渔权问题,也就意味着日本默认了在主权问题上存在争议。但日本至今仍顽固坚持钓鱼岛主权不存在争议,因而要让日本在渔业会谈中做出让步,只怕是台湾当局的一厢情愿。而且,即便日本做出让步,双方签署渔业协定,只要钓鱼岛主权争议未解决,台湾渔民的渔权能获得多大保障,仍握在日本手中,因为主权乃是渔权的基础。
安倍晋三在日本重新执政,岛内普遍有正面期待,认为安倍向来与台湾友好,会积极拉拢台湾,渔业会谈将持续进行。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作为日本右翼典型人物的安倍较之野田,立场更强硬、更保守。在赢得大选伊始,安倍就宣称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绝不让步。因此,对于尚未进入正式会谈阶段的渔业会谈,要期待安倍执政下的日本做出重大让步,绝非易事。
谈判马拉松
钓鱼岛附近海域是台湾北部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前,东海大部分海域属于公海,台湾渔船在东海公海海域,包括钓鱼岛附近海域捕鱼不会面临被他国驱离、扣押的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日本于1996年7月颁布了《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法》。根据该法,日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与其他沿岸国专属经济区发生重叠时,应以中间线或日本与该沿岸国所达成的协议确定专属经济区界线。如果按照日本的中间线原则,日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界线就划在台湾苏澳外海约30海里处,台湾渔船只要从苏澳出海一个多小时就到达日本专属经济区,这使得台湾北部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尽是在日本专属经济区内,对台湾渔民的权利构成了严重损害。自该法案公布后,台湾渔船被日本驱离、扣押事件屡屡发生。
为解决渔业纷争,台日之间开始了漫长的马拉松式的渔业会谈,16年来已经进行了16次。1996年8月第一次渔业会谈时,台湾当局订出了四项处理原则:坚决主张拥有钓鱼台列屿(即钓鱼岛群岛)主权、以和平理性方式解决问题、不与大陆共同处理、优先维护渔民权益。在2004年之前,即在日本严格依“中间线”执法之前,台日之间共举行了13次渔业会谈。但从2004年日本开始严格依“中间线”执法之后,会谈只进行了三次。在马英九执政之后,只在2009年进行了一次渔业会谈。
最近两次渔业会谈(第15、16次),都是在台湾籍船只与日本巡逻船发生严重冲突之后进行的。2005年7月第15次渔业会谈之前,台日之间发生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渔业冲突:由于台湾苏澳渔船在台日专属经济区重叠海域作业时,屡次遭到日本打压,引起台湾渔民强烈不满,2005年6月8日,发生了60艘台籍渔船集结包围日本巡逻船事件,日本感到事态严重,认为有必要召开第15次渔业会谈。在此次台日渔业会谈中,台湾首度提出台湾有暂定执法线,但日方并不同意,仍以其认定的“中间线”为执法界线。
2009年2月第16次渔业会谈之前,发生了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撞沉台湾船只事件:2008年6月10日清晨,“联合号”海钓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撞沉,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这一事件再次震惊台湾朝野各界,岛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6月20日,日本为撞船事件道歉,并承诺赔偿。经台“外交部”提议,台日之间召开了第16次渔业会谈。但此次会谈的重点在于研商如何降低台日渔业争端及加强双方资讯交流,仍未就台湾渔民的作业范围问题达成一致。
2012年9月13日,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向台湾当局表示,希望尽快重启第17次渔业会谈。双方几经周折,终于在11月30日召开了第一次预备会议,正式会谈时间则仍未确定。
别有用心的日本
日本由于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并无急于谈判的诉求,在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对谈判并不积极,总是敷衍了事。但最近一次渔业会谈、即第17次渔权谈判,日本则一改以往消极态度,主动向台湾提出。究其原因,并非日本诚心要与台湾解决渔权问题,其实乃为形势所迫。
日本向台湾提出举行第17次渔业会谈的大背景是中日钓鱼岛之争已趋白热化。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反对,正式将钓鱼岛“国有化”。日本“国有化”钓鱼岛激起了两岸三地人民的反日情绪,使得中日关系陷入低谷,日本面临内外交困的局势。
在钓鱼岛问题上,台湾当局虽声称不与大陆合作处理钓鱼岛事务,但两岸民意多数主张在此问题上两岸能够携手合作。据旺旺中时民调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52%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在钓鱼岛主权上携手合作”,大陆民众则有85%支持。事实上,两岸在保钓问题上保持着一种“低调的默契”。例如2012年9月7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登彭佳屿视察,对钓鱼岛主权进行宣示;9月10日,中国宣布钓鱼岛列屿的领海基线;9月25日,台湾60艘保钓船在台“海巡署”12艘舰艇的护航下,驶至离钓鱼岛2.1海里处;10月30日,中国大陆海监船只首次在钓鱼岛领海内驱逐日本船只。
日本迫于内外形势,再加上海峡两岸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默契合作,不得不做一定的战术调整。日本必然明白:分散有限的力量,两头出击,不如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这一战术的运用,日本恰巧有可资利用的契机:台湾一直寻求与日本解决在钓鱼岛海域台湾渔民的捕鱼问题。于是,日本可藉渔业会谈,稳住台湾,使之不与大陆联手,这样日本可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大陆。
台湾的尴尬
对于日本抛出渔业会谈的真实动机,台湾当局自然心知肚明。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台湾夹在中国大陆、日本和美国中间。台湾虽主张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但由于其实力薄弱,没有能力独力解决钓鱼岛主权问题;如果与大陆走得太近,又会使美国不悦,台日关系也会恶化。如何应对日本主动抛出的、突如其来的渔业会谈,台湾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谈还是不谈?在中日钓鱼岛之争已是白热化的这样一个时机,如果与日本进行渔业会谈,台湾当局会被外界批评为明知是诱饵,却还要上钩,也可能引起中国大陆不快。但如果不谈,台湾当局又如何向渔民交待,因为这攸关渔民的切身利益,更可能直接导致选票的流失。因而,对于台湾当局而言,面对日本主动抛出的渔业会谈,或许可以在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也或许可以火中取栗,解决悬而未决的渔权问题,但从长远看,不利于钓鱼岛主权争议的解决。
谈什么?渔权问题是台日渔业会谈的核心议题。但前16次会谈,双方要么在会谈中根本未涉及渔权,要么虽谈及渔权,但因分歧太大,终致无果而终。此次渔业会谈,双方势必会围绕渔权而展开。在先前的会谈中,日本曾要求以台湾缴纳“入渔费”的方式,同意台湾渔民在钓鱼岛海域捕鱼,但台湾如果接受此种要求,无异于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双方也曾商议划定共管水域,允许台湾渔民进入捕鱼,但由于日本提议的共管水域面积过小,台湾方面难以接受。在本次渔业会谈中,以划定共管水域的方式解决渔权问题可能是双方会谈的重点,但问题能否获得解决,关键在于日本是否会在此问题上做出让步。而日本一旦做出让步,且以共管水域方式解决渔权问题,也就意味着日本默认了在主权问题上存在争议。但日本至今仍顽固坚持钓鱼岛主权不存在争议,因而要让日本在渔业会谈中做出让步,只怕是台湾当局的一厢情愿。而且,即便日本做出让步,双方签署渔业协定,只要钓鱼岛主权争议未解决,台湾渔民的渔权能获得多大保障,仍握在日本手中,因为主权乃是渔权的基础。
安倍晋三在日本重新执政,岛内普遍有正面期待,认为安倍向来与台湾友好,会积极拉拢台湾,渔业会谈将持续进行。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作为日本右翼典型人物的安倍较之野田,立场更强硬、更保守。在赢得大选伊始,安倍就宣称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绝不让步。因此,对于尚未进入正式会谈阶段的渔业会谈,要期待安倍执政下的日本做出重大让步,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