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与火箱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往年冬天,我都会坐在电火箱里码字,热量便由脚底腾起,温暖全身。借着电脑匀速的“呼吸”,窗外北风呼啸,偶尔有积雪压折树枝的脆响。这样的静谧可以让思绪飞扬,指尖便在键盘上跳起舞来。
  今年就不同了,我仍然坐在电火箱里,火箱却不温不火的,身体在静态中微微发冷。更为恼人的是电脑机箱,持续的嗡鸣夹杂着电流波音,使人感觉特别嘈杂。
  我知道在冬天启动电脑,初时会有一些动静,可持续的噪音就不正常。本想将机箱搬到楼下修理店去,可店铺多日无人,我便上网百度,希望能自己解决问题。
  网络实在是个奇妙的东西,我很快搜索到数十条答案,有一位网友的帖子比较详尽和风趣,他说冬天户外环境相对静寂,听觉对声响也相对敏感;电脑噪声主要是因风扇缺油、螺栓松动或零部件为灰尘积垢所致。他还把电脑比作人体,我们人基本上每天洗澡,定期体检,对于任劳任怨的电脑,一年为它洗一次澡,做一次保养,这事儿挺“人性”……
  我被这哥们儿逗乐了,于是悉心拔掉电脑所有连线,打开机箱,果然,机箱里为多年的积尘污垢所覆盖。我小心翼翼地拆下风扇、显卡等部件,并逐一清理,直到一尘不染。最后,我将零件仔细复原,并拧紧所有细小螺丝,还为风扇滴了润滑油。当我接上线,重新启动电脑时,电脑便飞速运转,再无噪音了。
  一番沾沾自喜过后,我联想到电火箱,既无电路故障,会不会也为尘埃所困呢?没错,当我卸去火箱盖板,毛茸茸的灰尘覆盖在箱底,致使电热灯管无法给力释放温度。清理火箱就简单得多了,我发现火箱底部有一张反光板,除去灰尘后热量四射……
  再次坐到电脑前,便温暖而宁静了。我想,清理一台电脑,能使它飞速运转,打扫一间房子,可以让它窗明几净,排除身体垃圾是有助健康的。可是,心也是会沾染尘埃的,因此我们困惑、疲惫甚至迷失。有时,品茗不觉茶香,举杯无心月光。那是因为生活的忙碌,使我们无暇清理心灵的积垢。
  清代学者史襄哉在《中华谚海》中说:镜子明则尘埃不染,心智明则邪恶不生。只是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很难做到心无杂念,与其虚妄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境,倒不如“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了。至少可以在尘嚣中,保持一颗心的清洁和淡泊……
  (编辑 慕容吟)
其他文献
楼下散步,常遇一对老年夫妇。大爷坐着轮椅,神情安然;大妈照顾左右,不言不语。有时,大爷会冲大妈眉开眼笑或恶语相向,大妈都是微笑以对,不急不躁。看得出,二老皆已习惯、适应了彼此。夕阳西下,拉长的身影、安详的脸庞,昏黄的日光下自然天成的剪影,美好如一幅画。    听说,大妈一生未育,悉心拉扯大爷与前妻留下的四个儿女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年轻时,大妈受的苦都因大爷对她的好而不觉苦;如今,大妈继续照料生病的
最怕老的大概要数那些明星了。前段时间看一档娱乐节目,只见那些早过而立之年的明星们在舞台上对着观众少女般地装嫩发嗲,就觉得芒刺在背。俗话说岁月不饶人,既然已过了“宝贝”的年龄,就没有必要再遮遮掩掩,坦然地面对岁月,優雅地老去,也不失一种人生豁达。  看过一篇文章《我们都是赶车的人》,说时间是无法挽留的。你在,或者不在,它就在这里,不来不去;你珍惜或者挥霍,它也在这里,不会多一分,亦不会少一秒。  日
“一轮浩月如悬镜,万里长天静。”月明天高,人心如朗月,宁静、开阔、崇高。  外敌均为表象,名利皆为附着。人之最需要警惕与安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万里心空静,心静自然凉。一个人的心有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时你得勒住缰绳;心有时“圆珠坠晚菊,细火落空槐”,此时你得托而举之。心需要过滤,过滤掉没有营养的、滋味怪异的、暗含毒素的;心更需要滋养,让它沉静、安妥。  2010年8月
喜欢一首咏竹的词,叫做《满江红·咏竹》,“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夏日的园中竹更为风情,走进乡村的后园,一片片林中竹矗立于眼前,在这里,果然找不到闲花,唯有秀石与竹默默相伴。这竹,修长而又俊俏,挺拔而又多姿,人,顿觉心清神爽。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讴歌的自然景物,竹子不同于梅花、菊花,除了节节枝高,就是片片嫩叶,花样自然不算多。看似简单的竹园,意趣学问可多呢,“
“与谁同坐”,出自苏东坡《点绛唇》里的诗句,被取用于苏州园林拙政园里的一亭,此轩吸引了不少游客。   与谁同坐,不是一种姿势,而应该是一种意境。   “与谁?”是我们在尘世交往中时常会有的疑惑。   除了亲情无可选择,誰都想找到与之“匹配”的友情和爱情。琴瑟和鸣也好,貌合神离也罢;情投意合也好,门当户对也罢;漫无目的也好,肆无忌惮也罢——总之不要觉得两个人相处是在浪费时间。   人事自有宿
去美术馆看画展,很多人端着相机兴致盎然地一通猛拍。有的在拍画,一幅接一幅,乐此不疲;有的在与画合影,一张接一张,不厌其烦。  我却不。无论在哪里看画展,我从不拍照。  相机只是记录。告诉自己或别人,你曾去过什么地方,曾经欣赏过哪一幅画。然,这并不代表你真正读懂了那幅画。何况,拍照会分心。可以确定的是,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你的心早已从画作上游离。  看画时,我只带着眼睛和耳朵。有时,与一幅画对视良久,
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当中,有不少妙趣横生的“同旁联”,令人拍案叫绝。相传,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宰相叶向高途经福建,看望新科状元翁正春,并在此留宿。翁正春出联以戏: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随即应对: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此联上下都是宝盖头的字,构思巧妙,情趣俱佳。  还有一副描写湛江港和渤海湾风景的同旁联是:“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此联上联、下联中所有文字的偏旁
细细想来,似乎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称之为创客,烹饪美食、种植花草、做手工,甚至是更新自媒体……案例不胜枚举。但将动手、动脑、创新完全融入常规课程并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成品却还没有成为主流,所以如何用课程创新开启创客教育的道路将会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  曾几何时,课程的研究、设置只局限于少部分群体,作为一线教师只能是实践、再实践。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的发展,教师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日渐提高,教师
很喜欢周作人的小品文,总觉得他的文字中有一种淡淡的禅悟滋味,譬如《吃茶》中的这段文字,读来不觉让人心头凛然一动:“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由“半日之闲”到“十年尘梦”,这已是十足的禅悟的感觉与境界了!知堂老人的禅悟,得之于茶,这片刻与茶共度的时光,比十年浮生让人觉得更有韵味。茶,恰恰与禅一样,让人平静,让人超脱,让人在庸常的世事当中保
仿佛是一场游戏。八年的时间里,曾经为了更美好的愿望和明天孜孜以求;八年后的今天,空空如也,像是做了一场大梦,又回到从前。  回溯,从前。  心灵开始沉寂,逐渐平静,及至淡然。有了些烟云散尽的感觉,心灵的浮华过后,质朴得几乎只剩一瓢水、一箪食,生活简单得可由线条来组成。  但仍有叹息和遗憾。谁不希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呢。但是最后,尘埃落定,用了八年的时间来成长,体味生活。在人生又一个转角处,停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