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家乐福为何关店转址?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w031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此前很长时间里,家乐福是中国大综超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但在2006年底,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却关店转址,这表明其经营环境及内部管理已出现相当严重的问题。
  笔者通过近一年的观察,总结出西安家乐福店自开业起所遇到的8个问题:
  1.选址不利。家乐福西安门店位于北大街中段。该商圈距离北大街和钟楼各有一站路程,但人气远远不及全国闻名的钟楼商圈。同时,北大街是一条正在改造中的街道,目前商圈还不成熟,商圈内有如下消费终端:
  ●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2家)等十余家银行;
  ●家电企业:国美电器(3家)以及永乐大中2家;
  ●通讯商城5家:迅捷1个门店、迪信通2个门店等;
  ●钱柜KTV;
  ●影剧院3家(人民剧院、和平电影院、五四剧院)。
  这些门店基本都具有成交单价大、人流量小的特点,而一家家乐福门店很难改变整个商圈的消费环境和趋势。
  2.场地租金过高。根据笔者的调查,家乐福承接的北大街宏府地产项目的房租大约在每平米每月40元以上,家乐福还投入了相当大的前期装修费用,这些费用虽然不会迫使家乐福马上闭店,但会影响后期的盈利水平。
  3.缺少媒体宣传和促销力度:家乐福北大街店开业时,除了一些官方媒体出于政府目的而作了象征性报道之外,基本看不到任何广告宣传,尤其是未做针对消费者的广告。因此,直到家乐福开业半年以后,还是有大量西安市民根本就不知道家乐福“已经来了”。
  4.商品供应不畅:我们常常会看到海报促销商品没有到货,或门店的促销商品供货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门店畅销品销售不足,同时也很难给消费者充足的购买信心。
  5.商品价格策略失败:笔者多次去过该店后发现,它在应该树立价格形象的商品上价格并不突出,但在非价格形象商品那里做得又太过突出。即:重点日用商品没有太多让利,基本上略高于人人乐、家世界等门店,而其他一些仅次于一线商品的二线商品价格又明显偏高,让消费者一眼就注意到价格高的问题。这可能与其在当地市场调查不力和市场定位不准有关——西安与北京、上海市场绝对不同。
  6.商品品种结构不当:去过该店的顾客多认为,家乐福的商品品种太少,没有什么可以挑选的余地。这种情况不全在于商品总品种数欠缺,而是在于其商品品种构成不当。该店在家用杂品等百货类的商品构成比例较大,而食品、生鲜等方面品种较少,尤其是一些大品牌的食品厂家更是欠缺,这使得家乐福“一站式购物”品牌形象跟消费者实际感受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反差。
  7.与本地供应商合作也不是非常顺畅,导致门店在很多经营活动中非常被动,难以大展手脚。
  8.公共管理环境的影响:2006年西安市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运动,在主干道上禁止进行各种类型的促销活动,甚至对门店的门头色彩和摆放位置都有严格要求。一般商场中常见的门店包柱做广告的行为也被禁止,更不要提什么升空气球和气球拱门了。该店就在市容执法局附近,各类型外部活动都受到了一些约束。目前西大街已经基本改造完毕,就因为诸多公共管理问题(马路单行、车辆禁停、店容店貌严格要求等),结果到现在为止还人气不旺,闭店连连。
  最后列举一些西安当地的市民网络社区调查结果:全体受访者中,认为家乐福北大街店没有什么特点,可去可不去的占71.4%;还没有去过,但打算去看看的有28.5%;认为是名副其实的、有世界500强企业风范的为0。这本身已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编辑:张斌yamantaka@vip.sina.com
其他文献
有研究证明:随着团队更大、距离更远,营销团队的管理复杂性随之剧增,综合执行力则急剧下滑。如何利用信息化提升营销团队执行力?    完美的计划,糟糕的执行    5月3日,营销总监王瑞很烦心,这次5·1抢业绩的计划算是泡汤了。看看身边市场企划部的小林还捧着那本《5·1终端活动执行手册》就来气,但也不好发火,毕竟她的老大是市场总监Tony,而Tony又是老板今年年初刚刚高薪从宝洁挖来的大将,日后打天下
期刊
家庭影院是处于行业低谷期,还是消亡期?从这个行业的渠道变迁中,你是否看见了自己的未来?    省级代理与专卖体系的确立    上世纪90年代,一些新兴的家庭影院国产品牌现身国内市场。它们拥有自己的技术、一定的市场资源,率先采用了统一形象、统一识别系统、统一销售方法等操作方式,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国内老百姓刚刚接受了家庭影院这个概念,看到有人很奢侈地在家里用着数
期刊
众多厂家正在绞尽脑汁地去应对现代渠道中的竞争。他们深知:在一、二线市场,“得卖场者得天下”。  这种状况早已有之,因此“货架营销”理论也早已诞生。该理论提出:产品的销量与产品存货架上的陈列形式与效果紧密相关,厂家应该为自身产品争取更多的展示空间、获得更好的产品展示效果。  但问题是,“货架营销”理论一旦成为业内的通行做法,便失去了策略的有效性,货架的投入与产出会趋于严重失衡。深入一步看,顾客在卖场
期刊
一级经销商是医药工业产品的“蓄水池”,二级分销商是产品通达各区域、阡陌纵横的泻洪“水管”,三级促销商则是这“水管”的“水龙头”。  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药企仍停留在“有奶便是娘”的传统渠道模式。哪个客户愿意经销,愿意打款,便给予开户、发货。于是,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销售人员或凭空承诺客户提出的要求,或逐个客户地忽悠,或纵容甚至主动要求客户低价抛货。  但这种“十个杯九个盖”的障眼法总有一天盖不住,其
期刊
中方某公司向日本某公司出口某化纤产品,双方合作好几年了,交情很好。第二年中方向日方报价时,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在去年价位上每单位下调了7美元,日方当时觉得可以接受,并邀请中方到日本签约。  到日本后,待中方代表报完价,日方漠然一笑,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气:“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你们的产品性能与乌拉圭某公司提供的产品完全一样,而他们的出口价比贵公司开价便宜15%……因此,我们提请贵公司重新出示价格。” 
期刊
组织建设的两条核心思路    三、四级市场独有的市场特点、渠道特点(见本刊06年相关系列文章),决定了厂家的组织建制不能照搬‘级市场的经验。“农村的事情农村办”,三、四级市场的营销组织,一定是以渠道为核心,以点带面。    1.精兵简政。  这是开发三、四级市场的一条金科玉律。  在一、二级市场,区域营销组织结构完整,且分工明确,有经理、财务、保管、文员、售后服务、市场推广、销售人员等。但在三、四
期刊
能在如今的终端竞争中取得突破的中小企业,成功的背后大多潜藏着深刻的战略性支持要素,没有这些条件,根本谈不上终端制胜。  曾几何时,“终端为王”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众企业纷纷调集人马,立誓决胜于终端。但好景不长,众多企业陷入终端的困境,真应验了“不做终端等死,做终端找死”的魔咒。于是各企业使出浑身解数,终端促销,终端创新,但剑头来还落个销量下滑、利润日渐稀薄的场面。  想当初“渠道为王”的理念正当其
期刊
在新的营销季中,如果你还没有想到什么好的营销概念,那么可以来这里借鉴一二。它们虽非什么新鲜事物,却是其他特许与连锁企业始终在使用的——没有别的原因,这些概念的成功正是来自于一些直达顾客内心的营销法则。    营销概念是什么?    简单点说,就是你希望顾客记住你,并能帮你传播的那个词或那句话。它有时是你的店员或广告直接说给顾客听的,有时是顾客对你的产品、服务的一种感觉或评价。总之,它要让你的门店、
期刊
一般来说,特许企业营销企划部的人在管理理念方面更为超前,因此要求改进或改革的心理也更为强烈。但根据管理者的实践,特许营销人的行动法则是:  1.一步一步地改进。最好不要同时提出10个、8个提议,并希望它们立刻得到改善。“全面改善”是不可能的,营销的提升是一步步才能达成的。  2.全力投入每一次改进。既然已经集中资源来做一件事,就要更加投入地把它做好,做出彩来。这不是做给上司看,而是要做给顾客看,尽
期刊
前言:  在“2005中国营销盛典”上,我们提出:在2006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营销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如何在低毛利的市场趋势下获得营销的整体突破。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高度认同。  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大环境的共性问题不能涵盖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面临的差异化难题,个性化问题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和方法。为解决中国企业的深层次问题,2006年,《销售与市场》决定承担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