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课异构中学会上复习课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i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把《课标》精神贯彻到复习课中,让复习课也充满生机和活力呢?听了我校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了9B Unit 1的两堂复习课,我感觉受益匪浅。
  一、以话题为主线展开复习
  冒老师以“whether to move to Mars”为主线围绕“why will we move to Mars ?How do we move to Mars ?When Will we move to Mars?”等话题展开复习。为学生创设了运用语言良好的语境,并将本单元的重点短语贯穿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用中学,增强英语语感提高了学生的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堂课就像用Whether to move to Mars这条主线串起的一串精致的珍珠项链。以往上单元复习课,老师通常以词汇、句式的罗列、记忆、默写等方式复现相关知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只是在原有水平的重复,复习不能激发思维,难以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话题作为复习的牵引,使得复习活动具有连贯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以运用为目标精彩生成
  两位老师在课堂对原有知识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能力的生长与提升。冒老师在和同学们复习了本课的重点词汇之后,要求学生从这些词中挑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词并陈述理由。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他们造出很多精彩的句子:I don't like pills because they are not tasty. I hate spacecraft because space travel will make us feel uncomfortable.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How many students would like to move to Mars ?结果Nobody.这个调查让张老师得出一个结论:We must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earth a better place to live. 随即他组织学生讨论:What can we do ?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激活:We should control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We should live a low-carbon life.环境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单元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在老师巧妙的指导下,我看到一篇漂亮的文章正在生成。
  三、在同课异构中学会上复习课
  本学期我们学校和兄弟学校有一个联谊活动,我主动承担了上7B unit 2复习课重任。 本课的reading 主要介绍阳光镇,而语法项目包括how many/how much的区别,名词性物主代词,冠词the的用法,还有很多零碎的语言点,一点关联都没有,我想起听到的两堂课,开始思考。
  1. 确定合适目标。
  如果把知识点全部搬到课堂上,给学生一一讲解,这样的课必定枯燥无味,时间也来不及,一定是一堂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课堂,而且相当一部分知识点学生是不生疏的,只要点到即可于是我决定把这部分知识点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和短语一起熟读背诵。再通过课堂上的反馈练习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课堂上我决定重点处理学生的易错点冠词a ,an,the 的用法;how many /how much 的区别;名词的所有格及none的用法注意点。
  2. 围绕单元话题。
  考虑到听课当天会有很多来自外地的老师,阳光镇和我们镇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吗!我灵机一动,把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改成Welcome to Changjiang Town,我决定围绕这个话题来复习本课的重点知识和语法。在组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这个话题分为三个子话题:a wonderful place to live; where to go, what to eat并设法把知识点贯穿进话题当中。这堂复习课终于初具规模!
  3.优化情境设计。
  试上这堂课时发现学生对我们这个新镇并不很熟悉,我开始思考本镇到底有哪些好的去处呢?有长江边的秀丽风景;秀美的生态园;农庄里诱人的葡萄、草莓,我们镇真是个很棒的居住地。我把家乡的风景拍照片和视频,在课前和学生一起欣赏,然后创设了本课情境: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向来听课的老师介绍自己的家乡。学生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迫不及待地把长江镇介绍给更多的朋友们!
  4.上课带来的收获
  听课老师对这堂课做出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堂课真正做到了围绕话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已经获得的零散的英语知识,通过分析、归类,有机的串联起来。复习还巧妙把知识复习融入介绍家乡的情境,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在话题中复习知识,在情境中激发情感,在运用中提升能力,通过参加同课异构活动和自己的主动尝试,我摸索出“话题——情境——运用”的复习课型。这样的复习课使语言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感谢同课异构,让我终于学会了上复习课!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初中部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初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若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将难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可采用故事式教学方式,用英语对事物加以描述,使初中英语学习由简单的知识教学过渡到以故事为主的教学。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初中英语“一言,一语,一课堂”的故事式教学的。  一、一言——单词中的故事式教学  单词是学习语法、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应重视初中英语单词的教学。长期以来,英语单词教学中,
期刊
小学语文情趣化教学是一种将认知与情感进行统一和整合的教学模式,在让语文课堂荡漾着情趣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更要从方式方法以及技巧等方面进行细细地揣摩,把握好局部的细节,以成就语文课堂整体的优化。本文结合笔者在情趣化教学中细节把握方面的实践与思考,谈一些浅显心得以飨读者。  一、 沟通生活——用细节充盈朝气  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对情趣点的一种有效挖掘,也是贴合学生实
期刊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航标。一篇文章可教的内容很多:生字生词、朗读指导、结构板块、遣词造句、文本思想……教师往往将自己解读文本时的一些体会面面俱到地设计到教案中,这样的语文课虽然环环相扣,步步有亮点,但往往教学目标分散,课时不够,学生厌烦,语文教师教得也很累,正如人们常说的“贪多嚼不烂”。那么如何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呢?  一、细读文本  要实现从“内容分析”到“策略指导”的美丽转身,制订正确的教学目标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感受课文中所蕴涵的美。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审美教学实践,做了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创设恰当情境,寻找形象之美  只有在情境之中感受到美才是是鲜活的,深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
期刊
诺贝尔奖得主法国作家和评论家安纳图勒·法朗士说:“教育的整个艺術是唤醒年轻人天然好奇心的艺术,为着以后满足它的目标。”因此放飞孩子心灵,激发出生命能量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学期同时执教两个班的数学,就最近的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页《10的分与合》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情境片断〗  一(4)班:预设教案时,我认为画画涂色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出示教材中的串
期刊
科学、合理地展开诵背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背,学生不断地进行着语文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在不断汲取名家名篇语言精华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逐渐得以发展和提升。然而,诵背活动不仅仅是单一的读和背,而是在教师指引下真正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并在诵背实践中形成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的诵背方法,感同身受地触及文本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底蕴。只有这样,诵背才不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是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
期刊
“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试想,学生要是能够全面理解英文单词的意思,并且也可以自主组织英文词组,那么学生也自然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英文文章。教师应该怎样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宽学生写作视野,进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主动性  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要达到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应用所学的英语知
期刊
2014年11月中旬,我有幸参观学习深圳百仕达小学。学校并不大,700多名学生,24个班级,每班人数限制在30~32名,小班化教学;校园也不大,只有一栋楼和一个不算大的塑胶操场,但他们把教育搞得有声有色,真正回归到了教育的本真。  感触之一:校园虽小,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刚刚踏入百仕达小学的校园,我们有点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学校这么小有没有考察学习的价值。通过上海真爱梦想中心同志的引荐,我们
期刊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曾经十分感慨地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学无止境,古人尚且如此望洋而兴叹,更何况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但也正因为如此,专门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对于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某些具体的知识领域里打下坚实的基础,既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下面,笔者就从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出发,谈一些个人
期刊
《圆周角》这节课以前也上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效果十分不理想。那次我采用的方法是开门见山法。我是抛出了圆周角的定义,并结合图形给予正确的示范,并把能想到的几种顶点在圆上的角都展示给学生看,问学生是不是圆周角,是不是顶点在圆上的角都是圆周角?为什么两边要和圆相交,如果没有两边都和圆相交会犯什么错误,对照图形一一指出。苦口婆心,可是结果偏偏是让人失望,单元复习时有一次再提问圆周角定义,学生竟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