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ylorgi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面目。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教学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多样,可就是听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二、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主导作用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增强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实践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景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的说、无根据的说、不负责任的说,只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三、要正确处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列举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是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能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警惕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出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
期刊
一、在整体感知中提高学生自探能力  观察能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语文基本训练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感知课文,获得事物的表象。大纲所说的“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是提倡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观察”,以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叶圣陶先生就特别主张在预习中要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全貌,之后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
期刊
上周三,我校组织了听讲公开课活动。青年教师杨丽娜执教《麦琪的礼物》的情形给了我灵感,我想到了十几年来读写训练中的点滴心得。  杨丽娜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动漫,当剧中男女主人公都捧出各自为对方准备的圣诞礼物时,在场的师生都屏息而视,为他们对爱人的真挚情感打动了,虽然不是“实用”的礼物!由此我想:写文章,也要以情动人。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它们让你有了要表达的冲动,有了自己的感情融合其中,就能促使你
期刊
第一步: 勤于动笔 坚持不懈  每次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我总是或课上,或课下,或之前,或之后,跟学生一样动笔,同甘共苦,并着意于以自己的“下水”,细心探索,借以指导学生“顺利过河”。学生写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我先凭着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做整理。 作文课上,我现身说法,因为自己试过了“深浅”,知道了“冷暖”,尝到了“滋味”,所以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作文交上来,不乏可
期刊
考生面对考场作文,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才能写出满意的作文。其实我们只要在文中打造几个亮点,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标题亮点   面对话题作文,有的考生将“话题”作为“标题”实乃下策。作文的拟题法有以下几种:  1、扩充法。就是扩充话题,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将话题扩充为一个短语。如以“礼物”为话题作文,文章题目可拟成《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妈妈的礼物》《礼物,增进了我们的友谊》等。 
期刊
首先,我们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上语文课。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采用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激疑设问,启发思考。
期刊
一、层进中打开,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恰当的类比,抓住知识系统中同类要素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获取扎实牢固的新知、技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  朱老师上《写作是一种打开》:  师:最近我发现自己老
期刊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做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受教育者的求知作用。我作为语文老师在执教中就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先介绍如下:  一、 教师应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首先应该更新转变思想,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需要。过去学生的语文素质通常仅为听说、读写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们对语文素质的内容又有了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割裂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滞塞了读写的渗透融合,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适机地渗入写作教学,就会达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提高的效果。  一、创意阅读,激发阅读,再造想象,鼓励学生创新写作  以教材的某一课文,就以两个问题为契机,激活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课改进行了多年,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是一个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难题。他们看的少,见的少,阅读的少,想的更少,想通过多读名著提高文学素养,或通过上网丰富素材等,都是很难办到的。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要改变这一现象,应怎么办呢?  首先应从认识入手,教师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