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文献再评价。方法: 查阅、归纳、整理2008年以前公开发表的有关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文献,根据药物药理作用的评价原则和评定标准,对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进行文献再评价,以明确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结果: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确切,且作用机制明确
【关键词】 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文献再评价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中药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收载的中药黄芪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压、抗病毒性心肌炎、提高骨髓造血功能、抗溃疡、保肝、清除自由基、利尿等作用。为此,我们以该教材中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归纳、整理,并根据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的评价原则,进行文献再评价,以明确其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 病毒性心肌炎与抗病毒性心肌炎药理作用的评价
1.1 病毒性心肌炎的涵义: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病变,在病毒感染的早期以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MC),以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后期则引起以变态反应为主的进一步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炎病毒主要是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种病毒,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3)最为常见。重症弥漫性的心肌炎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脏显著扩大、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VMC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它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中药病因,更是引起青壮年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诱因。
1.2 抗病毒性心肌炎的评价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引起VMC的主要病因是柯萨奇B3病毒感染,对于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建立柯萨奇B3病毒诱发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2 再评价方法
2.1 文献收集
查阅有关实验性研究文献, 1979年以前的查阅《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刘寿山主编,科学出版社 1820~1984),1979~2008年间的文献以中国知网http:// www.cnki.net文献数据库为主,其他数据库为辅进行检索,查阅。
2.2 文献整理
制作中药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文献再评价信息表,内容包括供试药制备、给药途径与剂量、动物品系、试验方法、阳性结果、实验结果与结论、作者及工作单位、刊物及发表年代等信息。由于黄芪药理作用复杂,药理作用间也会相互影响,一两种方法可能出现偏差,所以中药药理作用的评价应符合综合评价和重复性等原则。
3 结果
建立柯萨奇B3病毒或腺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后,Kaplan-Meier法进行小鼠生存率比较13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对检测小鼠心肌病毒核酸有14篇,其中PFPmRNA4篇,Fas及FasL基因水平转录2篇,SERCA型mRNA2篇。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中,血清肌磷酸激酶4,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2篇,血浆乳酸脱氢酶(LDH)5篇,TNF-α(肿瘤坏死因子)2篇。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测定L型Ca通道电流5篇,p-NPP法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3篇,病毒繁殖抑制实验计算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2篇。其中17篇采用黄芪提取物,包括黄芪甲苷、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 14篇采用黄芪注射液,3篇采用黄芪口服液。说明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药理作用确切。
4 讨论
很多病毒可引起心肌炎,柯萨奇B组病毒是致心肌炎的最常见病毒,从已有文献来看,黄芪治疗柯萨奇B3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比较集中,大多数实验方法主要基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直接作用和免疫反应所致。近年来,关于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十分活跃,综述如下。
4.1 诱生干扰素、激活巨噬细胞的抗病毒作用
黄芪对某些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它可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肠道病毒RNA转阴,动物体外心肌细胞病毒及包涵体消失;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α、γ2干扰素,特别是α2干扰素升高,体外培养的脾细胞诱生γ2干扰素。黄芪诱生干扰素的可能机制有:(1)抑制环磷酸腺苷磷二酯酶,使血浆和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升高,環磷酸乌苷(cGMP)下降,诱生干扰素;(2)抑制RNA代谢,使某些大分子代谢抑制物质参与超诱导机制,促进干扰素诱生。
4.2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临床资料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中NK细胞明显降低,黄芪可显著提高其活性。黄芪可通过直接刺激或间接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的释放,使正常人及NK细胞显著降低的病人NK细胞活性增加。
4.3 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静脉给予黄芪液可明显升高受体花环率(RC3bRR),显著降低复合物花环率(RICR),表明黄芪可逆转红细胞免疫功能,防止CIC在心肌内沉积,减轻心肌损害。
4.4 调节T淋巴细胞作用
黄芪可使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中OKT3明显上升,心肌中OKT3降低;血及心肌中OKT4均显著降低,而OKT8则无明显变化。表明黄芪具有调节OKT3和OKT4淋巴细胞亚群、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4.5 抑制心肌细胞钙内流
近来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细胞内Ca2+内流增加,呈现细胞内Ca2+超负荷状态。黄芪注射液对CVB3感染的培养大鼠心肌细胞Ca2+内流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内CVB32RNA含量减少。
参考文献
[1]杨英珍.毒性心肌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2]贾俊骅,王仓,贾海骅.黄芪的醇提有效部位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8,8(6): 341-342.
[3]李芳,易岂建.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表达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3):195-197.
[4]x蒋丽敏,魏克伦,李微,等.黄芪注射液对柯萨奇B3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表达.中药,2002,24(11) : 857-859.
【关键词】 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文献再评价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中药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收载的中药黄芪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压、抗病毒性心肌炎、提高骨髓造血功能、抗溃疡、保肝、清除自由基、利尿等作用。为此,我们以该教材中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归纳、整理,并根据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的评价原则,进行文献再评价,以明确其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1 病毒性心肌炎与抗病毒性心肌炎药理作用的评价
1.1 病毒性心肌炎的涵义: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病变,在病毒感染的早期以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MC),以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后期则引起以变态反应为主的进一步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炎病毒主要是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种病毒,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3)最为常见。重症弥漫性的心肌炎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脏显著扩大、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VMC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它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中药病因,更是引起青壮年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诱因。
1.2 抗病毒性心肌炎的评价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引起VMC的主要病因是柯萨奇B3病毒感染,对于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建立柯萨奇B3病毒诱发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2 再评价方法
2.1 文献收集
查阅有关实验性研究文献, 1979年以前的查阅《中药研究文献摘要》(刘寿山主编,科学出版社 1820~1984),1979~2008年间的文献以中国知网http:// www.cnki.net文献数据库为主,其他数据库为辅进行检索,查阅。
2.2 文献整理
制作中药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文献再评价信息表,内容包括供试药制备、给药途径与剂量、动物品系、试验方法、阳性结果、实验结果与结论、作者及工作单位、刊物及发表年代等信息。由于黄芪药理作用复杂,药理作用间也会相互影响,一两种方法可能出现偏差,所以中药药理作用的评价应符合综合评价和重复性等原则。
3 结果
建立柯萨奇B3病毒或腺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后,Kaplan-Meier法进行小鼠生存率比较13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对检测小鼠心肌病毒核酸有14篇,其中PFPmRNA4篇,Fas及FasL基因水平转录2篇,SERCA型mRNA2篇。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指标中,血清肌磷酸激酶4,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2篇,血浆乳酸脱氢酶(LDH)5篇,TNF-α(肿瘤坏死因子)2篇。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测定L型Ca通道电流5篇,p-NPP法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3篇,病毒繁殖抑制实验计算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2篇。其中17篇采用黄芪提取物,包括黄芪甲苷、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 14篇采用黄芪注射液,3篇采用黄芪口服液。说明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药理作用确切。
4 讨论
很多病毒可引起心肌炎,柯萨奇B组病毒是致心肌炎的最常见病毒,从已有文献来看,黄芪治疗柯萨奇B3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比较集中,大多数实验方法主要基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直接作用和免疫反应所致。近年来,关于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十分活跃,综述如下。
4.1 诱生干扰素、激活巨噬细胞的抗病毒作用
黄芪对某些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它可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肠道病毒RNA转阴,动物体外心肌细胞病毒及包涵体消失;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α、γ2干扰素,特别是α2干扰素升高,体外培养的脾细胞诱生γ2干扰素。黄芪诱生干扰素的可能机制有:(1)抑制环磷酸腺苷磷二酯酶,使血浆和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升高,環磷酸乌苷(cGMP)下降,诱生干扰素;(2)抑制RNA代谢,使某些大分子代谢抑制物质参与超诱导机制,促进干扰素诱生。
4.2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临床资料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中NK细胞明显降低,黄芪可显著提高其活性。黄芪可通过直接刺激或间接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的释放,使正常人及NK细胞显著降低的病人NK细胞活性增加。
4.3 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静脉给予黄芪液可明显升高受体花环率(RC3bRR),显著降低复合物花环率(RICR),表明黄芪可逆转红细胞免疫功能,防止CIC在心肌内沉积,减轻心肌损害。
4.4 调节T淋巴细胞作用
黄芪可使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中OKT3明显上升,心肌中OKT3降低;血及心肌中OKT4均显著降低,而OKT8则无明显变化。表明黄芪具有调节OKT3和OKT4淋巴细胞亚群、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4.5 抑制心肌细胞钙内流
近来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细胞内Ca2+内流增加,呈现细胞内Ca2+超负荷状态。黄芪注射液对CVB3感染的培养大鼠心肌细胞Ca2+内流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内CVB32RNA含量减少。
参考文献
[1]杨英珍.毒性心肌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2]贾俊骅,王仓,贾海骅.黄芪的醇提有效部位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8,8(6): 341-342.
[3]李芳,易岂建.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脏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表达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3):195-197.
[4]x蒋丽敏,魏克伦,李微,等.黄芪注射液对柯萨奇B3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表达.中药,2002,24(11) : 85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