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食尸性蝇类在其一生的各个发育状态所需时间,根据食尸性蝇类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不仅能有效推断尸体的腐化、分解时间及受害者死亡时间,还能为我国的刑事案件研究及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就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及侵蚀受害者尸体的相关过程做出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根据食尸性蝇类特征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研究进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食尸性蝇类;死亡时间;蛹化
中图分类号:D919 文献标识码:A
虽然利用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来推断受害者尸体腐化时间以及受害者死亡时间的办法在我国已发展了将近20年,但是其研究内容还未达到一定的深度、其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刑事案件发展及法医检验标准等方面的需求。利用对食尸性蝇类的研究来推断刑事事件中的死亡时间可以提高推断的准确性,为刑事案件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研究食尸性蝇类在其一生中的各个发育状态及发育所需时间、根据食尸性蝇类特征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十分重要。
1.食尸性蝇类发育状态及侵蚀尸体的相关过程
(1)幼虫侵入期。食尸性蝇类在侵入期会在尸体的伤口及部分孔道上产卵,产出的卵会孵化出许多幼虫,这些幼虫往往以尸体的软化组织为食,经过一段时间后,尸体会逐渐腐烂,进而引起其他各类嗜尸性昆虫的侵入。
(2)蛹虫分解期。随着幼虫向成虫的过渡及尸体软组织的逐渐分解,各类食尸性昆虫如鞘翅目昆虫、丝光绿蝇等会逐渐侵入尸体、腐尸,这就使得尸体的软化组织完全被腐化、吞噬,使得尸体只剩一些皮质类物质残留(如,毛发、尸骨)。
(3)成虫残余期。随着蛹期的完成,尸体的软化组织及部分皮质类物质已被完全腐化、分解、吞噬,此时,大部分嗜尸性昆虫开始减少,尸体上基本已没有蝇蛆等食尸性蝇类及嗜尸性昆虫的存在,但是尸体上可能还会存在少部分未羽化蝇蛹附着的现象。
2.根据食尸性蝇类的生长周期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研究进展探讨
(1)利用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推断死亡时间。食尸性蝇类在不同的发育状态下,其身体长度及基本形态特征是不同的。首先,在食尸性蝇类的幼虫时期,由相关研究报告可知,在不同温度下,食尸性蝇类幼虫的身体长度与发育时间存在着对应的函数关系。因此,在该时期,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等对食尸性蝇类的体长及基本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同时考虑温度、光线等外界自然原因,从而分析出蝇类对尸体的侵入时间,进而对尸体的存在时间及受害者的死亡时间进行有效的推断;其次,在食尸性蝇类的成虫过渡期及成虫期,食尸性蝇类的形态特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外部结构与幼虫期相比会出现明显的区别。如食尸性蝇类的头部、呼吸角、腹部分节、复眼颜色以及刚毛等外部结构都有较大改变;且考虑温度的因素,不同的温度下,蝇类发育的快慢程度不同,外部特征的出现阶段也不同。因此,在该时期,可以通过立体显微镜观察蝇类的外部结构特征来确定受害者的死亡时间;或者在该时期针对蝇类的内部特征展开研究,根据其内部结构的特征,利用ADH计算方法,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等来推断尸体的存在、腐化时间及被害者的死亡时间。[1]
(2)利用食尸性蝇类的生活习性推断死亡时间。不同的嗜尸性昆虫其生长地区、成长温度、发育环境及生活习性都是有所不同的。因地区、成长环境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优势种,演变形式也存在差异。例如,丽蝇科是常见的腐尸附着食尸性蝇类,在腐尸寄居方面它们相对于其他昆虫系具有较强的优势,往往出现在食尸的前期。温度也是影响食尸性蝇类繁殖、演变的重要因素,温度影响食尸性蝇类的成长速度,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阻碍其成长。例如,在不同温度下,新陆原伏蝇和红头丽蝇的蛹化及成蝇状态就有很大区别,新陆原伏蝇卵的孵化温度一般为10.2℃~10.4℃,在10.7℃时,其一龄幼虫会演变成二龄幼虫,而当温度大于10.7℃但不高于11℃时,则会产生三龄幼虫,在一般情况下,新陆原伏蝇的蛹化温度为11.6℃,只有在温度高于11.7℃时,新陆原伏蝇才会完全进化成蝇;与新陆原伏蝇相比,红头丽蝇的蛹化温度范围相对较大。红头丽蝇的蛹化时间为13℃,但在4℃~6℃,其也可以进行生存蛹化,而在29℃时,红头丽蝇虽然能进行蛹化但却不能进化成蝇。[2]由此可见,研究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下的食尸性蝇类的生活习性、分析不同食尸性蝇类的演变形态,对有效、准确地推断尸体存在时间及受害者的死亡时间具有较大的意义。
(3)利用积温法推断死亡时间。食尸性蝇类遵守变温动物的自然法则,其成长过程是吸热的过程,从外界不断摄取热量来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例如,丝光绿蝇与不同的温度下生长的蛆长呈现不同的回归曲线,因此可以根据积温与食尸性蝇类的蛆长来有效的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对于大头金蝇,其生长过程与积温的关系与丝光绿蝇有所不同,因此需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不同的判断。在实际的案例中,由于温度的波动会影响食尸性蝇类的生长发育,因此,若利用积温法推断死亡时间,必须严格把握温度变化,才能提高推断结果的准确性。
(4)利用食尸性蝇类生化特征推断死亡时间。一般来说,食尸性蝇类在幼虫时期、蛹化时期以及成虫时期其表面层以及其他等部位所含的化学元素及生物物质都是有所不同的,与此同时,其所含的化学元素及生物物质还会随着其不同的成长时期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巨尾阿丽蝇在幼虫时期,其血淋巴中71KD谱带具有最高的蛋白含量,而在成虫期,蛋白含量最高则是66KD谱带的,在16℃、20℃、24℃和28℃下,其体内的碳氢化合物也呈现不同的结果;在幼虫与蛹期,肥须亚麻蝇内的血淋巴可溶性蛋白有显著变化;新陆原伏蝇、反吐丽蝇和红头丽蝇体内的碳氢化合物十分接近,仅有1d的差距,因此可以通过这点区分该三种蝇类。对于离食期末龄幼虫而言,可以通过该种方法研究其体内的碳氢化合物的变化来准确地推断该蝇类的日龄。生物化学特征是一种十分精准的推断方法,对推断幼虫日龄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该种方法弥补了通过外观形态观察幼虫带来的误差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随着技术及经济的进步,分子学理论在法医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将分子学理论与食尸性蝇类的蛋白质含量、碳氢化合物等化学元素及生物物质进行结合研究,不仅能准确地标志出食尸性蝇类成长发育各阶段的化学元素,还能根据其化生元素及生物物质组成对受害者的死亡时间进行推断,从而有效提高死亡推断时间的准确性。
3.结论
掌握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及食尸性蝇类侵蚀尸体的过程是利用食尸性蝇类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的基础,而利用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推断死亡时间、利用食尸性蝇类的生活习性推断死亡时间、利用食尸性蝇类生化特征推断死亡时间等是利用食尸性蝇类特点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研究进展的关键。研究食尸性蝇类在其一生中的各个发育状态及发育状态时间、探讨食尸性蝇类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不仅能有效推断尸体的存在及死亡时间,还能为我国的刑事案件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探讨食尸性蝇类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廖明庆,李志刚,等.冬季且被严重焚烧的尸体上也会有昆虫[J].政法学刊,2012,(1):112- 115.
[2]王 玲,刘 彬,李泽民.肥须亚麻蝇幼虫头咽骨形态学分析及其法医学意义[J].昆虫知识,2008,(1):133-137+176.
关键词:食尸性蝇类;死亡时间;蛹化
中图分类号:D919 文献标识码:A
虽然利用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来推断受害者尸体腐化时间以及受害者死亡时间的办法在我国已发展了将近20年,但是其研究内容还未达到一定的深度、其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刑事案件发展及法医检验标准等方面的需求。利用对食尸性蝇类的研究来推断刑事事件中的死亡时间可以提高推断的准确性,为刑事案件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研究食尸性蝇类在其一生中的各个发育状态及发育所需时间、根据食尸性蝇类特征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十分重要。
1.食尸性蝇类发育状态及侵蚀尸体的相关过程
(1)幼虫侵入期。食尸性蝇类在侵入期会在尸体的伤口及部分孔道上产卵,产出的卵会孵化出许多幼虫,这些幼虫往往以尸体的软化组织为食,经过一段时间后,尸体会逐渐腐烂,进而引起其他各类嗜尸性昆虫的侵入。
(2)蛹虫分解期。随着幼虫向成虫的过渡及尸体软组织的逐渐分解,各类食尸性昆虫如鞘翅目昆虫、丝光绿蝇等会逐渐侵入尸体、腐尸,这就使得尸体的软化组织完全被腐化、吞噬,使得尸体只剩一些皮质类物质残留(如,毛发、尸骨)。
(3)成虫残余期。随着蛹期的完成,尸体的软化组织及部分皮质类物质已被完全腐化、分解、吞噬,此时,大部分嗜尸性昆虫开始减少,尸体上基本已没有蝇蛆等食尸性蝇类及嗜尸性昆虫的存在,但是尸体上可能还会存在少部分未羽化蝇蛹附着的现象。
2.根据食尸性蝇类的生长周期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研究进展探讨
(1)利用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推断死亡时间。食尸性蝇类在不同的发育状态下,其身体长度及基本形态特征是不同的。首先,在食尸性蝇类的幼虫时期,由相关研究报告可知,在不同温度下,食尸性蝇类幼虫的身体长度与发育时间存在着对应的函数关系。因此,在该时期,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等对食尸性蝇类的体长及基本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同时考虑温度、光线等外界自然原因,从而分析出蝇类对尸体的侵入时间,进而对尸体的存在时间及受害者的死亡时间进行有效的推断;其次,在食尸性蝇类的成虫过渡期及成虫期,食尸性蝇类的形态特征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外部结构与幼虫期相比会出现明显的区别。如食尸性蝇类的头部、呼吸角、腹部分节、复眼颜色以及刚毛等外部结构都有较大改变;且考虑温度的因素,不同的温度下,蝇类发育的快慢程度不同,外部特征的出现阶段也不同。因此,在该时期,可以通过立体显微镜观察蝇类的外部结构特征来确定受害者的死亡时间;或者在该时期针对蝇类的内部特征展开研究,根据其内部结构的特征,利用ADH计算方法,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等来推断尸体的存在、腐化时间及被害者的死亡时间。[1]
(2)利用食尸性蝇类的生活习性推断死亡时间。不同的嗜尸性昆虫其生长地区、成长温度、发育环境及生活习性都是有所不同的。因地区、成长环境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优势种,演变形式也存在差异。例如,丽蝇科是常见的腐尸附着食尸性蝇类,在腐尸寄居方面它们相对于其他昆虫系具有较强的优势,往往出现在食尸的前期。温度也是影响食尸性蝇类繁殖、演变的重要因素,温度影响食尸性蝇类的成长速度,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阻碍其成长。例如,在不同温度下,新陆原伏蝇和红头丽蝇的蛹化及成蝇状态就有很大区别,新陆原伏蝇卵的孵化温度一般为10.2℃~10.4℃,在10.7℃时,其一龄幼虫会演变成二龄幼虫,而当温度大于10.7℃但不高于11℃时,则会产生三龄幼虫,在一般情况下,新陆原伏蝇的蛹化温度为11.6℃,只有在温度高于11.7℃时,新陆原伏蝇才会完全进化成蝇;与新陆原伏蝇相比,红头丽蝇的蛹化温度范围相对较大。红头丽蝇的蛹化时间为13℃,但在4℃~6℃,其也可以进行生存蛹化,而在29℃时,红头丽蝇虽然能进行蛹化但却不能进化成蝇。[2]由此可见,研究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下的食尸性蝇类的生活习性、分析不同食尸性蝇类的演变形态,对有效、准确地推断尸体存在时间及受害者的死亡时间具有较大的意义。
(3)利用积温法推断死亡时间。食尸性蝇类遵守变温动物的自然法则,其成长过程是吸热的过程,从外界不断摄取热量来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例如,丝光绿蝇与不同的温度下生长的蛆长呈现不同的回归曲线,因此可以根据积温与食尸性蝇类的蛆长来有效的推断尸体的死亡时间。对于大头金蝇,其生长过程与积温的关系与丝光绿蝇有所不同,因此需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不同的判断。在实际的案例中,由于温度的波动会影响食尸性蝇类的生长发育,因此,若利用积温法推断死亡时间,必须严格把握温度变化,才能提高推断结果的准确性。
(4)利用食尸性蝇类生化特征推断死亡时间。一般来说,食尸性蝇类在幼虫时期、蛹化时期以及成虫时期其表面层以及其他等部位所含的化学元素及生物物质都是有所不同的,与此同时,其所含的化学元素及生物物质还会随着其不同的成长时期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巨尾阿丽蝇在幼虫时期,其血淋巴中71KD谱带具有最高的蛋白含量,而在成虫期,蛋白含量最高则是66KD谱带的,在16℃、20℃、24℃和28℃下,其体内的碳氢化合物也呈现不同的结果;在幼虫与蛹期,肥须亚麻蝇内的血淋巴可溶性蛋白有显著变化;新陆原伏蝇、反吐丽蝇和红头丽蝇体内的碳氢化合物十分接近,仅有1d的差距,因此可以通过这点区分该三种蝇类。对于离食期末龄幼虫而言,可以通过该种方法研究其体内的碳氢化合物的变化来准确地推断该蝇类的日龄。生物化学特征是一种十分精准的推断方法,对推断幼虫日龄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该种方法弥补了通过外观形态观察幼虫带来的误差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随着技术及经济的进步,分子学理论在法医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将分子学理论与食尸性蝇类的蛋白质含量、碳氢化合物等化学元素及生物物质进行结合研究,不仅能准确地标志出食尸性蝇类成长发育各阶段的化学元素,还能根据其化生元素及生物物质组成对受害者的死亡时间进行推断,从而有效提高死亡推断时间的准确性。
3.结论
掌握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及食尸性蝇类侵蚀尸体的过程是利用食尸性蝇类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的基础,而利用食尸性蝇类的发育状态推断死亡时间、利用食尸性蝇类的生活习性推断死亡时间、利用食尸性蝇类生化特征推断死亡时间等是利用食尸性蝇类特点推断受害者死亡时间研究进展的关键。研究食尸性蝇类在其一生中的各个发育状态及发育状态时间、探讨食尸性蝇类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不仅能有效推断尸体的存在及死亡时间,还能为我国的刑事案件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探讨食尸性蝇类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廖明庆,李志刚,等.冬季且被严重焚烧的尸体上也会有昆虫[J].政法学刊,2012,(1):112- 115.
[2]王 玲,刘 彬,李泽民.肥须亚麻蝇幼虫头咽骨形态学分析及其法医学意义[J].昆虫知识,2008,(1):133-13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