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相比,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更具难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更强,而初中生在抽象思维方面的发展以及逻辑思维方面的发展,都不够完善,面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单纯讲解知识点的方法,是不能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讓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形成对知识点的感性、系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原则;问题与应用策略
一、 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目标。初中数学课程,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为贴近,许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数学问题引入到教材之中,如今的初中学生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话,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问题情境创设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拉近学生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距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优化。
二、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
(一)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当学生认识到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重视的情况下,通常就能对这门课程进行更好地掌握。有些初中生没有对数学的重要性进行深刻、透彻的理解,所以其数学成绩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采用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创设的情景通常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这就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且非常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不自觉地加强了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其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都将随之而得到显著提高。
(二)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愉快、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在良好情绪的支持下,学习效果也将达到最佳状态。初中数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讲解,而要对学生的学习变化进行有效的分析。创设情境问题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对情境进行创设,可以是与游戏相关的情境问题,也可以是与真实生活相关的情境问题,还可以是和其他领域相关的情境问题。课堂教学采用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促进初中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升
任何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日常积累的经验,对情境问题进行观察、思考与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如何在应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更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
(四)促进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来助力日常教学,同时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培养与发展的作用,教师将学生引入真实或虚拟环境中,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观察,然后创设相关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问题,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五)初中生的知识面得到不断拓展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借助应用多个领域内的各种知识内容,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还可能会因此而对某些领域或某些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初中生的知识面,激发其不断探索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单纯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情境问题创设的教学法,就具有显著的综合性优势,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三、 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面对复杂程度过高的问题情境,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与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坚持直观性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利用事物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层次性原则
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坚持层次性原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规律,将数学问题进行简化,实现问题情境的阶梯化呈现,这样就与学生的思维习惯相符,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接受。
(三)丰富性原则
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一直以来,一提到数学,就会让人联想到严谨,其实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比如说,在对勾股定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以及著名的“荷花问题”,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听取历史故事的过程中,面对新颖的问题,会激发其主动的思考。
(四)生活化原则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更多与真实生活相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数学问题,激发其主动思考,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会具有更强烈的成就感。
(五)启发性原则
教师应用问题情境创设法来开展教学,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使其对新的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要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有效的开拓,如果问题不具有启发作用,那么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价值也将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四、 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没有根据问题难度来进行明确的分层
不同的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在数学基础上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在成绩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进度,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时,并没有对全班同学的接受能力进行全面考虑,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觉得问题情境的创设过于简单,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信心都将受到严重打击。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原则;问题与应用策略
一、 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目标。初中数学课程,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为贴近,许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数学问题引入到教材之中,如今的初中学生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的话,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问题情境创设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拉近学生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距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优化。
二、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价值
(一)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当学生认识到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重视的情况下,通常就能对这门课程进行更好地掌握。有些初中生没有对数学的重要性进行深刻、透彻的理解,所以其数学成绩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采用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创设的情景通常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这就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且非常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不自觉地加强了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其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都将随之而得到显著提高。
(二)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愉快、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在良好情绪的支持下,学习效果也将达到最佳状态。初中数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讲解,而要对学生的学习变化进行有效的分析。创设情境问题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对情境进行创设,可以是与游戏相关的情境问题,也可以是与真实生活相关的情境问题,还可以是和其他领域相关的情境问题。课堂教学采用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促进初中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升
任何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情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日常积累的经验,对情境问题进行观察、思考与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如何在应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更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
(四)促进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来助力日常教学,同时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培养与发展的作用,教师将学生引入真实或虚拟环境中,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观察,然后创设相关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创设问题,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五)初中生的知识面得到不断拓展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借助应用多个领域内的各种知识内容,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还可能会因此而对某些领域或某些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拓展初中生的知识面,激发其不断探索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单纯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情境问题创设的教学法,就具有显著的综合性优势,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三、 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面对复杂程度过高的问题情境,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与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坚持直观性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利用事物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层次性原则
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坚持层次性原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按照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规律,将数学问题进行简化,实现问题情境的阶梯化呈现,这样就与学生的思维习惯相符,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接受。
(三)丰富性原则
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一直以来,一提到数学,就会让人联想到严谨,其实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比如说,在对勾股定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以及著名的“荷花问题”,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听取历史故事的过程中,面对新颖的问题,会激发其主动的思考。
(四)生活化原则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更多与真实生活相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数学问题,激发其主动思考,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会具有更强烈的成就感。
(五)启发性原则
教师应用问题情境创设法来开展教学,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使其对新的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要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有效的开拓,如果问题不具有启发作用,那么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价值也将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四、 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没有根据问题难度来进行明确的分层
不同的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在数学基础上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在成绩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进度,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时,并没有对全班同学的接受能力进行全面考虑,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觉得问题情境的创设过于简单,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信心都将受到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