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人们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就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些不足或“盲点”进行梳理,并提出一定的对策,引起同行的讨论,使德育工作更有效,更具针对性。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盲点” 对策
21世纪,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更加复杂多变,职业学校德育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挑战和现状,职业学校应牢固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思想,提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价值理念,高度重视和研究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合格专业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由于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缺失或者不到位现象,达不到相应的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致使德育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受到一定局限。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学生状况,剖析德育教育中的“盲点”(指德育教育中一定的缺失或者不到位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中的缺失或者不到位的现象
1.缺乏较为深入、持续、具体的“三观”教育。
“三观”教育是高中阶段学生德育教育的主线,在“普高”教育中有比较完整的体系,而在职高中有以《德育》课程为主、辅之以职业指导等课程构成的德育课程体系,由于德育课程体系的繁杂和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加之职业教育偏向学生的技能性教学,再加上老师对德育教育和教学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不同,德育教学成了泛泛而谈的常识教育,“三观”教育说起来无比重要,做起来泛化,学生背诵观点和条条,从小到大一个模式,并没有真学、真信、真用。学校德育教育也只重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一般的规范性教育、阶段性的集中教育,并没有较为明确的层级目标教育,学校的整体教育效果有限,所以“三观”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2.缺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人格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又是人格教育的關键阶段。职业学校学生的构成情况比较复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处于末端状态或被边缘化,而且有一部分初中分流学生,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积累下来的问题也比较多,因此人格教育的任务相当繁重。在现实的教育中,教育者缺乏对人格教育的足够认识,缺少对学生深切的了解和熟悉,不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洞悉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仅停留于学生不干坏事、不出问题的层面,所以学生的反复和反弹比较频繁,如抽烟、上网、谈恋爱、不诚实、随波逐流等不良情况比较普遍。
3.缺乏对社会进行正确全面透视和引导。
随着社会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由于经验、阅历、知识和接触角度等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的透视往往比较肤浅、片面,常常出现错位现象。如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形式问题、行风问题、某种社会问题等,受视野和辨析能力所限,往往看不到精神文明的主流,辨别不出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教者或者因理论底气不足而一概而论,或者受透视方法局限而不彻底,或者因自身认识不透而不能自圆其说,没有给学生雄辩彻底的解释和指导,从而使学生透视社会有关现象感到模糊或迷茫。
4.缺乏对批判能力的培养。
由于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拓展不够,开放性不强,因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系列逆反和猎奇心理,许多功利性或庸俗性的东西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在教育中,简单说教多,透彻分析少,案例引入少,学生参与讨论少,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免疫力,也就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如对有关影视、时政热点、文学、歌曲、网络、信仰等褒贬不一,判断不清,容易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误导和污染。
5.缺乏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往往重视简单的友爱集体教育,还有服从教育,但缺乏一定层次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主见意识的养成教育,比如“友爱”,要让学生认识到友爱充满在校园学习生活的一切方面,不仅在师生之间、班级之间,而且在文化、法制、道德规范、技能操作等之间,也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特别是职业学生更应该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所以要把协作精神、团队精神、主见意识的养成教育提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共赢的高度来培养,绝不可满足于表象的、一般参与的行为。
6.缺乏对平凡就业思想的培养。
青年应该具有远大的目标和追求,从事的职业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要善于、乐于做平凡事,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积小为成大为,对于职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现实中的职高生,既缺乏远大的志向,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奋斗;既不想吃苦,又要有体面的工作。专业技能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现象比较严重。树立平实的就业观是职教工作者的又一项重要课题。
7.缺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
当今职高学生独生子女多、农村家庭贫困的多、而且女生多,前文所指出的“沉淀”,有相当一部分是心理问题,特别是女生心理问题。孤僻任性、滥交友、寻找心理安慰、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相对早熟、谈恋爱、不愿意与家长老师沟通、耐挫力差、动辄离家出走等等,已经突出表现出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许多心理问题还没有很好地研究和解决,因而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8.学校缺乏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一方面,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观念、目标、内容、人员、操作等没有落到实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虽然从口号也变成了德育考核指标,但德育的深度整合不够,疲于应付的多,真正钻研的少,德育教育的特色不鲜明,德育品牌远远没有形成。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力不强,特别是寄宿制学校,与家庭沟通教育、与社会共同教育处于浅层状态,与企业用人单位缺少双向交流,也就是“大德育观”没有建立起来。 二、对策
1.从价值观入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观”教育效果好了,学生的成长就比较顺畅和呈现正态分布状况,问题是“三观”教育的切入点是什么?我们认为从价值观入手。人们参与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所有理解和把握,包括追问对世界的根本性看法,都是在把自己置于特定的价值关系中、从特定意义的价值思考出发的。人们的意识、目的、意图反映的都是人对自己行为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自觉。学生的松散、缺乏上进心、总提不起精神来等“无状态”表现往往就与他的价值观认识有关:“过一天混一天算了,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何况我们?”所以要从培养学生价值观入手,进行耐心细致持续的教育,一一纠正学生不在状态的具体行为,“思想决定行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如果学生认为他进入职业高中的选择是正确的,就会有进取的欲望和冲动;如果学生为“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而感动,从而反思自己,就会有向善的欲念。在合适的教育下,这种欲望会变成一种实在的努力,我们所做的就是对这种努力进行持续和巩固。
所以,“三观”教育应该从价值观入手,结合时代要求,针对学生实际,落实好“三观”教育,使学生得到较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是德育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2.从“独立自强”入手,健全学生人格。
职业学生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进入社会就要能够独立生存,靠自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德育教育要具备“独立自强”的意识、素质和修养;通过专业教育,增强“独立自强”的信心;通过实习实训,磨砺“独立自强”的综合素质。这样从学校流通到社会就应该是一件件的“合格品”。从德育课教师到德育教师队伍,到班主任队伍、再到学校,始终牢牢以“先成人、后成才”为宗旨意识,不断锻造“产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内部潜力,磨砺学生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较高的情商、“心商”,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3.从明辨是非入手,培养学生的批判力和审美能力。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因为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从学生批判能力严重缺少的表象中可以发现,急功近利、贪图享受、模仿、猎奇心理、丧失自我等是主要原因,在教育中,通过丰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科学正确的理性认识;创新活动载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特别是发挥好时政热点的作用,教师能够进行透彻、全方位的解读。一位伟人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教师应该在关注社会现实上多下工夫,保持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保持理论之树的常青;树立典型和榜样,让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人,这样逐步使学生具备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达到可信、可学、可行的目的。同时,发挥文体活动、文艺社团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诗意”地生活。
4.从“合作共赢”理念入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中,职业学校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专业学习、实践操作、实习实训、企业单位的交流等,在实行封闭试管理的同时,可以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企业目标管理或车间化管理,形成合作牵手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的道理。
5.从“就业人”入手,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职业学校培养的终端就是学生就业,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校和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更为重要。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就业不是什么白领阶层,而是典型的蓝领阶层,这是由现实决定的。他们的发展得走“三部曲”:生存、溫饱、发展。所以有事可干就是就业,就业就得吃苦。从学生进校就是“就业人”,一方面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准备长期磨炼,为择业和发展奠基。
6.从“关爱女生”入手,加强学生健康心理教育。
由职业学校学生状况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健全心理品质培养的迫切,在这方面我校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主要是学校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了女工小组成员为心理辅导老师,首先从“关爱女生”入手,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之开展编制心理辅导教材、心理辅健康教育进入课堂、个案分析的深入和针对性、与校外的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和谐健康成长。
7.从三方面整合入手,构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德育体系。
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社会配合,树立开放的“大德育观”。经过实践、总结、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教育德育体系,从内容、目标、思路、评价等方面有规范操作方案;建立德育研究课题;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等,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达到德育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裴正轩.大学生“三观”教育中的逻辑关系析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盲点” 对策
21世纪,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更加复杂多变,职业学校德育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挑战和现状,职业学校应牢固树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思想,提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价值理念,高度重视和研究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合格专业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由于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缺失或者不到位现象,达不到相应的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致使德育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受到一定局限。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学生状况,剖析德育教育中的“盲点”(指德育教育中一定的缺失或者不到位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中的缺失或者不到位的现象
1.缺乏较为深入、持续、具体的“三观”教育。
“三观”教育是高中阶段学生德育教育的主线,在“普高”教育中有比较完整的体系,而在职高中有以《德育》课程为主、辅之以职业指导等课程构成的德育课程体系,由于德育课程体系的繁杂和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加之职业教育偏向学生的技能性教学,再加上老师对德育教育和教学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不同,德育教学成了泛泛而谈的常识教育,“三观”教育说起来无比重要,做起来泛化,学生背诵观点和条条,从小到大一个模式,并没有真学、真信、真用。学校德育教育也只重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一般的规范性教育、阶段性的集中教育,并没有较为明确的层级目标教育,学校的整体教育效果有限,所以“三观”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2.缺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人格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又是人格教育的關键阶段。职业学校学生的构成情况比较复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处于末端状态或被边缘化,而且有一部分初中分流学生,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积累下来的问题也比较多,因此人格教育的任务相当繁重。在现实的教育中,教育者缺乏对人格教育的足够认识,缺少对学生深切的了解和熟悉,不能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洞悉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仅停留于学生不干坏事、不出问题的层面,所以学生的反复和反弹比较频繁,如抽烟、上网、谈恋爱、不诚实、随波逐流等不良情况比较普遍。
3.缺乏对社会进行正确全面透视和引导。
随着社会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由于经验、阅历、知识和接触角度等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的透视往往比较肤浅、片面,常常出现错位现象。如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形式问题、行风问题、某种社会问题等,受视野和辨析能力所限,往往看不到精神文明的主流,辨别不出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教者或者因理论底气不足而一概而论,或者受透视方法局限而不彻底,或者因自身认识不透而不能自圆其说,没有给学生雄辩彻底的解释和指导,从而使学生透视社会有关现象感到模糊或迷茫。
4.缺乏对批判能力的培养。
由于德育教育途径和方法拓展不够,开放性不强,因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系列逆反和猎奇心理,许多功利性或庸俗性的东西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在教育中,简单说教多,透彻分析少,案例引入少,学生参与讨论少,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免疫力,也就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如对有关影视、时政热点、文学、歌曲、网络、信仰等褒贬不一,判断不清,容易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误导和污染。
5.缺乏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往往重视简单的友爱集体教育,还有服从教育,但缺乏一定层次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主见意识的养成教育,比如“友爱”,要让学生认识到友爱充满在校园学习生活的一切方面,不仅在师生之间、班级之间,而且在文化、法制、道德规范、技能操作等之间,也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特别是职业学生更应该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所以要把协作精神、团队精神、主见意识的养成教育提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共赢的高度来培养,绝不可满足于表象的、一般参与的行为。
6.缺乏对平凡就业思想的培养。
青年应该具有远大的目标和追求,从事的职业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要善于、乐于做平凡事,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积小为成大为,对于职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现实中的职高生,既缺乏远大的志向,又缺乏脚踏实地的奋斗;既不想吃苦,又要有体面的工作。专业技能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现象比较严重。树立平实的就业观是职教工作者的又一项重要课题。
7.缺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
当今职高学生独生子女多、农村家庭贫困的多、而且女生多,前文所指出的“沉淀”,有相当一部分是心理问题,特别是女生心理问题。孤僻任性、滥交友、寻找心理安慰、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相对早熟、谈恋爱、不愿意与家长老师沟通、耐挫力差、动辄离家出走等等,已经突出表现出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许多心理问题还没有很好地研究和解决,因而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8.学校缺乏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一方面,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观念、目标、内容、人员、操作等没有落到实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虽然从口号也变成了德育考核指标,但德育的深度整合不够,疲于应付的多,真正钻研的少,德育教育的特色不鲜明,德育品牌远远没有形成。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力不强,特别是寄宿制学校,与家庭沟通教育、与社会共同教育处于浅层状态,与企业用人单位缺少双向交流,也就是“大德育观”没有建立起来。 二、对策
1.从价值观入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观”教育效果好了,学生的成长就比较顺畅和呈现正态分布状况,问题是“三观”教育的切入点是什么?我们认为从价值观入手。人们参与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所有理解和把握,包括追问对世界的根本性看法,都是在把自己置于特定的价值关系中、从特定意义的价值思考出发的。人们的意识、目的、意图反映的都是人对自己行为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自觉。学生的松散、缺乏上进心、总提不起精神来等“无状态”表现往往就与他的价值观认识有关:“过一天混一天算了,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何况我们?”所以要从培养学生价值观入手,进行耐心细致持续的教育,一一纠正学生不在状态的具体行为,“思想决定行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如果学生认为他进入职业高中的选择是正确的,就会有进取的欲望和冲动;如果学生为“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而感动,从而反思自己,就会有向善的欲念。在合适的教育下,这种欲望会变成一种实在的努力,我们所做的就是对这种努力进行持续和巩固。
所以,“三观”教育应该从价值观入手,结合时代要求,针对学生实际,落实好“三观”教育,使学生得到较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是德育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2.从“独立自强”入手,健全学生人格。
职业学生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进入社会就要能够独立生存,靠自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德育教育要具备“独立自强”的意识、素质和修养;通过专业教育,增强“独立自强”的信心;通过实习实训,磨砺“独立自强”的综合素质。这样从学校流通到社会就应该是一件件的“合格品”。从德育课教师到德育教师队伍,到班主任队伍、再到学校,始终牢牢以“先成人、后成才”为宗旨意识,不断锻造“产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内部潜力,磨砺学生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较高的情商、“心商”,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3.从明辨是非入手,培养学生的批判力和审美能力。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因为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从学生批判能力严重缺少的表象中可以发现,急功近利、贪图享受、模仿、猎奇心理、丧失自我等是主要原因,在教育中,通过丰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科学正确的理性认识;创新活动载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特别是发挥好时政热点的作用,教师能够进行透彻、全方位的解读。一位伟人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教师应该在关注社会现实上多下工夫,保持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保持理论之树的常青;树立典型和榜样,让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人,这样逐步使学生具备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达到可信、可学、可行的目的。同时,发挥文体活动、文艺社团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诗意”地生活。
4.从“合作共赢”理念入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中,职业学校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专业学习、实践操作、实习实训、企业单位的交流等,在实行封闭试管理的同时,可以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企业目标管理或车间化管理,形成合作牵手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和尚有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的道理。
5.从“就业人”入手,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职业学校培养的终端就是学生就业,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校和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更为重要。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就业不是什么白领阶层,而是典型的蓝领阶层,这是由现实决定的。他们的发展得走“三部曲”:生存、溫饱、发展。所以有事可干就是就业,就业就得吃苦。从学生进校就是“就业人”,一方面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准备长期磨炼,为择业和发展奠基。
6.从“关爱女生”入手,加强学生健康心理教育。
由职业学校学生状况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健全心理品质培养的迫切,在这方面我校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主要是学校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了女工小组成员为心理辅导老师,首先从“关爱女生”入手,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之开展编制心理辅导教材、心理辅健康教育进入课堂、个案分析的深入和针对性、与校外的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和谐健康成长。
7.从三方面整合入手,构建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德育体系。
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社会配合,树立开放的“大德育观”。经过实践、总结、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教育德育体系,从内容、目标、思路、评价等方面有规范操作方案;建立德育研究课题;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等,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达到德育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裴正轩.大学生“三观”教育中的逻辑关系析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