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且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某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防范措施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34%高于参照组患者71.70%,研究组护理差错率3.77%低于参照组患者15.09%,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9%低于参照组患者13.21%,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与操作规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安全、舒适度就医环境,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可以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减少护患关系的纠纷。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1导言
心血管内科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群,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又因为在护理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106例,该106例患者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神经系统障碍患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认知功能健全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3例,其中参照组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45周岁,最大年龄71周岁,年龄均值(57.2±1.3)周岁,其中20例冠心病患者、15例心肌梗死患者、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组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27例,最小年龄46周岁,最大年龄72周岁,年龄均值(57.6±1.3)周岁,其中19例冠心病患者、17例心肌梗死患者、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数据,经分析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患者介绍医院相关环境,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方式,出院后对患者讲解疾病健康教育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研究组患者给予防范措施护理干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几点:
2.2.1做好培训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使得患者的护理需求也因此得不到满足,这也成为了不安全事件发生最为关键的要素。所以,应积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其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从而保证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实现有效的沟通,这也是降低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利用该方法,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有效减少不安全事件。
2.2.2优化护理环境,增强患者的舒适度
环境对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若护理环境不能保证,心血管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护理的环境,定期组织人员规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每一间病房的患者数量予以严格控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采取多种措施防范不安全事件的产生,始终保持室内环境的干燥和清洁,或者也可应用防护栏保证患者的安全。
2.2.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患者的依从性对护理的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所以若要提高护理的质量,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护理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可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更加全面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3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錯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制调查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70分为临界点,本次共发放106分调查记录表,全部回收。
2.4统计学分析:将2组患者临床各项数据均输入SPSS13.0软件中,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以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结果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34%高于参照组患者71.70%,研究组护理差错率3.77%低于参照组患者15.09%,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9%低于参照组患者13.21%,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4结论
在临床内科实际护理过程当中,导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工作不到位:低年资护士尤其是实习护士由于护理经验不足,护理基础知识及突发状况处理经验不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出现给药错误、操作不当、未按时给药等,造成不良后果;度与沟通的欠缺:护理人员不能放低姿态,以对待家人的态度对待患者及家属,态度显生硬,同时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因人而异,对老年人、理解能力不佳的患者及家属不能反复交代,直到其完全理解;环境因素:病区环境较差,患者较多,走廊里还有加床现象,病房里显得比较拥挤,空气、卫生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患者因素:一部分患者对自身心血管疾病知识不够了解,期望值过高。另外不遵从医嘱及所注意事项,造成病情加重。或者由于心理极度烦躁抑郁,对护理内容产生偏差,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对于以上问题,需不断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使护理工作人员建立自身责任感,另外在患者入院后需对患者以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式和预后效果,对实际护理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均进行详细讲解,使患者以及家属配合护理,互相理解。
在心血管内科当中,临床护理具有一定风险,但为了不断完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质量,需在实际护理过程当中不断积累经验,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本次研究过程当中采用防范措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以及护理差错率均相对较少,并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由此可见,实施防范护理措施,对临床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防范,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相关事项,能够有效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护患纠纷,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护理过程当中,很多常见护理问题多半是患者更改输液速度、随意加减药量、跌倒、坠床等等,以上该种情况均由患者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共同的因素而致,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不断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讲解以上情况可能会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影响患者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实施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柴秀枝.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60+162.
[2]李庆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2):195+197.
[3]龚宇鲜.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390.
[4]徐广侠.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6):227-228.
[5]董泽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9):111-113.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1导言
心血管内科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群,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又因为在护理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影响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某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106例,该106例患者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神经系统障碍患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认知功能健全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3例,其中参照组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45周岁,最大年龄71周岁,年龄均值(57.2±1.3)周岁,其中20例冠心病患者、15例心肌梗死患者、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组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27例,最小年龄46周岁,最大年龄72周岁,年龄均值(57.6±1.3)周岁,其中19例冠心病患者、17例心肌梗死患者、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数据,经分析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患者介绍医院相关环境,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方式,出院后对患者讲解疾病健康教育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研究组患者给予防范措施护理干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几点:
2.2.1做好培训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使得患者的护理需求也因此得不到满足,这也成为了不安全事件发生最为关键的要素。所以,应积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其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从而保证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实现有效的沟通,这也是降低医患纠纷的有效措施,利用该方法,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有效减少不安全事件。
2.2.2优化护理环境,增强患者的舒适度
环境对心血管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若护理环境不能保证,心血管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护理的环境,定期组织人员规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每一间病房的患者数量予以严格控制,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采取多种措施防范不安全事件的产生,始终保持室内环境的干燥和清洁,或者也可应用防护栏保证患者的安全。
2.2.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患者的依从性对护理的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所以若要提高护理的质量,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护理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可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更加全面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3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錯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制调查表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70分为临界点,本次共发放106分调查记录表,全部回收。
2.4统计学分析:将2组患者临床各项数据均输入SPSS13.0软件中,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以率(%)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3结果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34%高于参照组患者71.70%,研究组护理差错率3.77%低于参照组患者15.09%,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9%低于参照组患者13.21%,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4结论
在临床内科实际护理过程当中,导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工作不到位:低年资护士尤其是实习护士由于护理经验不足,护理基础知识及突发状况处理经验不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出现给药错误、操作不当、未按时给药等,造成不良后果;度与沟通的欠缺:护理人员不能放低姿态,以对待家人的态度对待患者及家属,态度显生硬,同时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因人而异,对老年人、理解能力不佳的患者及家属不能反复交代,直到其完全理解;环境因素:病区环境较差,患者较多,走廊里还有加床现象,病房里显得比较拥挤,空气、卫生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患者因素:一部分患者对自身心血管疾病知识不够了解,期望值过高。另外不遵从医嘱及所注意事项,造成病情加重。或者由于心理极度烦躁抑郁,对护理内容产生偏差,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对于以上问题,需不断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使护理工作人员建立自身责任感,另外在患者入院后需对患者以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式和预后效果,对实际护理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均进行详细讲解,使患者以及家属配合护理,互相理解。
在心血管内科当中,临床护理具有一定风险,但为了不断完善护理方式,提高护理质量,需在实际护理过程当中不断积累经验,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本次研究过程当中采用防范措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以及护理差错率均相对较少,并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由此可见,实施防范护理措施,对临床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防范,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相关事项,能够有效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护患纠纷,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护理过程当中,很多常见护理问题多半是患者更改输液速度、随意加减药量、跌倒、坠床等等,以上该种情况均由患者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共同的因素而致,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不断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讲解以上情况可能会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影响患者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实施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柴秀枝.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60+162.
[2]李庆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2):195+197.
[3]龚宇鲜.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390.
[4]徐广侠.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6):227-228.
[5]董泽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