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事例,用讲故事的方法写人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说:“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同学们面对错误的不同态度,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
  张同学的好朋友最近新剪了一个发型,可她当众嘲笑朋友那是西瓜头,丑死啦,搞得好朋友下不来台。两人的友谊该何去何从?
  钟同学做题时把答案直接抄上,也许是太“超常规发挥”了,妈妈起了疑心,他的错误终于被发现了。他会知错就改吗?
  一个小小的课堂提问,居然引发了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战争。双方剑拔弩张,谁也不让谁,那句没有说出口的抱歉,又该如何用文字表达呢?
  ……
  《将相和》中的廉颇那么大年纪了,仍然勇于承认错误。同学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大胆地曝露自己的内心,坦诚灰色的错误,走向光明的未来。
  主  讲:小草老师
  选用课本:五年级第二单元《将相和》
  学习重点:拓展阅读《史记》经典篇章,把人放到故事中去写
  课文分析
  这一章节的内容比较杂,我们将重点学习《将相和》,学习结合具体事例写人这个写作的技巧。
  小草老师经常说,写人一定要把人物写进故事里,让人物在故事中展现性格、品德及内心世界。
  具体事例就是故事。中国人是讲故事的高手,四大名著无一不是由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组合而成的。《史记》讲述的是历史,但它也采用了大量精彩的故事,把历史讲得活灵活现、精彩纷呈。《将相和》就是《史记》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要讲得好,首先要制造矛盾冲突,毕竟咱看热闹不嫌事大。“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这三个小故事都有着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体现得十分到位。而在“将相和”这一部分,蔺相如为国家利益,不与廉颇发生正面冲突,隐忍退让,廉颇则知错就改,不惜放下老脸,负荆请罪,矛盾顺利地解决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讲故事的时候不能忘记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对蔺相如的塑造用到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礼貌地献上和氏璧——智慧地拿回和氏璧——对秦王以死相逼——使用缓兵之计——用外交语言回应秦王——完璧归赵。而在“将相和”这一节里,廉颇作为一名武将,说话做事都很直,甚至有点冲,但是他知错就改,甚至负荆请罪,毫不含糊。蔺相如则很智慧,不与廉颇发生正面冲突,语言不再使用外交辞令,而是用客气而真诚的话语,最终打动了老将军,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在这个故事里,两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课文精彩回放
  1.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点评   这一段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以理“逼”人的形象。
  2.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國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点评
  好一通外交辞令,绵里藏针,柔中带刚,客气中带着强硬,礼貌中带着威胁,十分有个性。
  进阶课堂
  拓展阅读:《史记》
  新教材之“新”体现在对阅读的重视上,课文只是一个引子,引导孩子们去读好书、好文章。如果只学习这一篇课文,那局限性就很大。请记住:没有大量的阅读,语文肯定学不好,当然,作文也写不好。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跟着课本去读更多的书。这篇课文选自《史记》,那我们就来看看《史记》吧。
  《史记》的文学成就极高,开创了中国文学多项“第一”的纪录,难怪被世人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中的历史人物众多,个个栩栩如生,如何塑造这些“独一个”的人物形象呢?书中采用了许多方法,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人物放到故事中去写,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的特性。
  《史记》很少用静态的介绍来描写人物,而是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讲人物故事,许多经典的故事已经固化为成语,如“指鹿为马”(《秦始皇本纪》)、“纸上谈兵”(《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项羽本纪》)、“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世家》)、“约法三章”(《高祖本记》)、“一言九鼎”(《平原君虞卿列传》)等,仅这篇课文中就形成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两个著名的成语。这些数不清的成语故事永远留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其语言的生命力至今仍十分旺盛,而《史记》的这一动态写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已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大传统。
  作文展示厅
  犯错
  合肥市海棠花园小学五年级 / 李梓萌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但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我的同桌就是。
  下午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刚解散,我的同桌就踹了我一脚,当时我蹲在那儿疼得直叫,女生们都帮着我打他。同桌一边抵挡着女生的拳头,一边嬉皮笑脸地说:“哪有那么娇气啊!”
  第二天早操时,我无意中听到他跟同学说我是个傻大胖。我当时火气就上来了,立即用连珠炮一样的话语反击了他一番。同桌笑了笑,故伎重演,又把我鞋后跟踩掉了,还说:“你再叫女生来打我啊!”
  我的左脚脚后跟受伤后缝了针,当时拆完线快好了,被他这样一踩,疼得不得了。我喊道:“哼!你等着!你这个傻大个!”没想到,他还生气了,跑回教室里。我也气得哭了一会,才觉得好了一些。   就这样,我俩好几天都不说话。
  又过了几天,他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样子,郑重其事地跟我说:“李梓萌,对不起,你脚没事吧?”我惊了一下,笑了笑说:“哎呀,能有啥事啊!没事,别放心里了!”他稍微放松了点,说:“哦,没事就好!”
  原来这几天,同桌听说我的脚受伤了,感觉到自己太过分了,于是向我道歉。每当我想到这事,就忍不住笑,同桌严肃起来还是蛮可爱的嘛!
  点评
  在“踩脚后跟”这件事情上,“我”和同桌两人的形象都比较鲜明,特别是同桌,经过事情前后的对比,这个形象更鲜活,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都挺生动的。
  犯错
  合肥市育新小学五年级 / 钟梓欣
  生活中,人人都会犯错,有大错也有小错。犯了错一定要改正,我来讲讲我犯过的错误吧!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单位临时有事,就赶紧跑到客厅,对着正在看电视的我说:“布布,我在你的书桌上留了两张黄冈大考卷,你看一会儿电视之后,就去把它写掉,我先走了。”还没等我回答,妈妈便像一只兔子“嗖”地一下冲出门外,把门“砰”地一下关上了。
  我虽然满心的不情愿,但还是向房间走去。在书桌旁,我正在思考着数学题,突然发现卷子后面附的答案还在,妈妈没有撕!嘿!太好了!这就叫天无绝人之路啊。于是我翻开来便抄。不一会儿,两张考卷就“做”完啦,我又回到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去了。
  妈妈回来后,看见我还在看电视,便问:“你的试卷写完了吗?”我心不在焉地回答道:“写完了。”妈妈瞠目结舌,一下冲进我的房间,翻开了我的试卷,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三遍,居然没有发现任何错误!妈妈把我叫过去,眼神像剑一样在我脸上扫过来扫过去,问道:“布布,你是不是抄了答案?”我低下了头,挣扎了许久,愧疚地说:“是的,我知道错了。”妈妈的态度缓和了下来,轻声地说:“没关系,做错了事,能改正就是好孩子。”
  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这件事后,我再也不抄答案了。
  点评
  只是一件小事,把这个自以为聪明的“我”和像大侦探一样的妈妈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把人物放进故事中,这是塑造人物形象极有效的方法,不可不学哦。
  我的一次错误
  合肥市四十二中北城世纪城校区五年级 / 宁子睿
  从小到大,我们都犯过无数次错误,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小学时期的错误。
  三年级上语文课时,老师提了一个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为什么这个科学家在生病期間也不改变对科学不懈的追求呢?”我们下课一直在讨论,但是一点眉目也没有。于是我到办公室去问老师,老师让我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她听。
  我问:“是不是因为他太爱科学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退缩?”
  老师说:“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拿起书本,对我说:“这节是我的课,你先回去,我一会告诉你们答案。”我点点头回去了。
  同桌问:“下课这么长时间,你去哪里了?”我答道:“去老师办公室问答案了。”同桌点点头。
  老师来了,她问我们想好了吗?我们都说好了。老师又问:“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举手了,在那么多“装死”的人中显得鹤立鸡群。我回答后,老师夸我说得好。又有几个同学回答后,我同桌举手了,他站起来生气地说:“老师,下课她去问你了,不代表是她说的!”我立刻反驳说:“我是问了老师,但是老师并没有告诉我答案,只是问了我的想法。”我们当堂吵了起来。最后,这件事是这样结束的:我呼了同桌一巴掌,同桌哭着跑了。
  这件事过去了很久,我的心里一直有罪恶感,真想对同桌说一声:我不该那么无理,对不起,同桌!
  点评
  在这个故事中,同桌之间闹得真挺凶的,矛盾冲突很激烈,甚至动起了手。“我”做事认真、好学,但是一动手,马上就没理啦!同桌呢,也太较真,即使真是这么想的,也不能当堂就让人下不来台呀。这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都很鲜活,人物都具有标志性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
  小草老师的作文神奇口袋
  把人物放在故事中写,看人物在故事中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就能把人写活了、写像了。如果想让你笔下的人物更加立体,在书写人物的时候,尽量少用刻板的形容词去机械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而要用具体的行为和动作去刻画人物,再用行为和动作的后果来升华人物。就像我们常说的“不要看这个人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
  小读者们,写人的锦囊妙计,你们学会了吗?
其他文献
当我从孕育过我的那片土地上起飞  心口的线牢系,甘之如饴  隐秘而强韧,哪怕  不时牵扯出伤口,渗出几滴殷红的血  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正在消解  壮志年华与鬓发,一并在时光中斑驳  不论清脆還是沙哑  我顽固地用乡音承载一切言语  时刻提醒着自己  落叶翩跹,向往大地下的根系  我携着漂泊多年的躯体奔向家乡  却不知,岁月里暗藏着轮回  村口的小儿似曾相识  恍如儿时的我一般,眼神探究  笑容中,腼
期刊
这二胡,还学吗?这二胡之路,还往下走吗?  看着眼前这墨漆的长竿,细长的弦,我问自己。  是呀,这二胡,还学吗?  初识二胡,那是早春的一个早晨。  那天,阳光真好,人民公园的一角,安静极了。只有一种美得扯住我脚步的声音在回荡。那声音,如水银泻地,如春风拂面。  妈妈说,这个叔叔拉的东西,叫做二胡。  我对妈妈说,我也要学。  就这样,偶然间,我走上了学二胡之路。  完全没有想到,听别人拉二胡很美
期刊
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我的女神!  伟大之路  【虫家讲坛】  说到世界著名女科学家,大家多半会不假思索地想到“玛丽亚·居里”这个名字。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一伟大事迹。而当我们再大一点时,才会明白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将提取镭的方法公之于众这一举动有多么不平凡。读完《居里夫人传》,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在大家心中会更加鲜活丰满。  我真是太佩服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了!都
期刊
1. 谈论苏轼,当然要从吃开始。  据说苏轼一到黄州,就迅速更新了“苏轼点评”,上架两个新品: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看题目就知道是苏轼刚到黄州时写的。其实苏轼真是跟我们挺像的,新到一个地方,马上就要问“有什么好吃的”。而且,他马上就打听到了,长江有鱼、山上有笋,都是当地著名土特产,赶紧放入购物车。  他不是说着玩玩的,很快就下手了。他自己说:“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
期刊
读完《居里夫人传》这本人物传记后,我被居里夫人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国家危难之际,居里夫人奉献自己的一切来保护她。  我也很爱我的祖国,但我认为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不一定要大人物通过大事迹来体现,在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都能体现爱国的情感。今年初,因为疫情,学校延期开学了。虽然不能到校,但我们在家中通过空中课堂网上学习,同样也可以收获知识,
期刊
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现在的我们,扮演着学生的角色。而当我们长大,我们将会面临成千上万的选择,老师、医生、科研人员、警察、快递员、律师、商人、农民……无论哪一种角色,都在社会大家庭中承担着独一无二的责任。这些角色的扮演者,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贡献着力量。当每一位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便赋予了每一个角色满满的正能量。  成长引路者  小樱有话说:  百年大计,教
期刊
我们都是追梦人  书声琅琅传远方,  掌声阵阵递能量。  歌颂祖国大发展,  各行各业创辉煌。  理想誓言在回荡,  努力拚博震四方。  我们都是追梦人,  團结奋进谱新章。
期刊
一个孩子,当他(她)第一声喊出“妈妈”时,全家人都会惊喜。因为他(她)开始拥有一个重要的技能——语言。  语言是一个人表达意愿感情的工具。但慢慢的,我们发现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俗话说“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很难收回来。因此,注重品德修养的人,说话都要三思而后言。言为心声,说话关乎修养。  为什么说话关乎品德修养?  《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期刊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恪尽职守,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担当,用宝贵生命践行着使命,为人民群众的安好负重前行,他们就是感动中国的“最美逆行者”。  当我们“停课不停学”时,突然传来惊天噩耗——我校队员的爸爸张凯医生,在抗击新冠肺炎斗争中,因过度劳累,不幸牺牲,年仅41岁。消息传来,众人惋惜悲痛。学校领导、老师来到张凯家中慰问,我看着刚刚失去父亲的两个
期刊
(一)  生日蜡烛亮起来的时候,我望着奶油蛋糕,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可以省略许愿环节吗?”我转过头,望着妈妈,她看起来比我还要高兴。  “说出你最想实现的愿望就可以啦。”妈妈微笑地望着我,我慌忙避开她那过度关注的眼神。  “我没有什么愿望,只希望自己不要再胖下去了。”我低下头,等她转过身去,我才敢注视她。  暖黄色的烛光里,她穿着一件泡泡袖收腰波点裙,一头波浪般的长发顺着细长的颈脖,倾斜而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