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真实自我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至今精神分析疗法已发展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治疗体系之一,也是学校心理咨询师借以深刻理解学生心理问题和帮助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本案例借助经典精神分析中的投射技术,分析自我心理学中的自我防御机制和客体关系理论中的主客体关系,帮助来访者直面不敢面对的自我,提升其自我认知。
  [关键词]精神分析技术;OH卡牌;自我防御機制;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7-0039-04

一、个案背景


  来访者是我校高三女生,家中四口人,父亲无固定职业,挖笋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其他更多时间是玩牌;母亲在工厂上班,在家的时间不多,有时候一个月甚至三个月才回家一次。有一个读初一的弟弟,两人感情一般。来访者和弟弟从出生后就由奶奶带,和奶奶感情深厚,而奶奶在来访者8岁时离世。

二、自述与他人反映


  1. 自述
  小学成绩很好,是父母的骄傲;初中,因为自己有风湿方面的疾病,学习成绩下降;高中,病情有所好转,成绩尚可,但是还未达到自己的预期。母亲性格强势,凡事都得顺着她的意。自己时常因为卫生习惯差而被母亲责骂,有时候甚至会被母亲拽住辫子疾声训斥。事后虽有不悦,但是自觉不该怨恨母亲如此对待自己,因为母亲为这个家付出太多,着实不容易。与母亲相比,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更长,但是却谈不上感情深厚,觉得父亲并未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除了出笋季忙碌些,其余时间均游手好闲,自己甚至有点怨恨父亲。但是总的来说,父母两个为了维持这个家庭付出很多,而自己却未能以更好的成绩来回报他们,因此很多时候觉得内疚和自责。至于人际交往方面,除了隔壁班一个从初中就认识的同学和自己关系尚可,在现在的班级里基本没什么朋友,很多时候都是独来独往。对此自己也未觉得有什么不好,并不觉得一个人独处有什么让自己不适的地方。
  2. 班主任反映
  班主任主要反映了以下问题:(1)莫名发笑,让班级和寝室同学感到害怕;(2)敏感:一点小事或者别人一次细碎的谈话都会让她猜疑,觉得是在说自己;(3)不注意卫生:很少在学校洗澡或者洗头,甚至天气很热时也不洗;(4)自述身体有不适,经常头脑空白。
  3. 咨询师观察
  该生仪表整洁,身上和头发均无异味,说话逻辑和对答反应无异常,在谈话期间未出现莫名发笑。咨询师告诉来访者这次谈话是一次高考前的心理调研,每班随机选择几名同学前来咨询室了解情况。每当谈及其家庭的时候,来访者均会掩面低头沉默甚至哽咽,有时候甚至会表示,是否可以结束该话题。此外,来访者在整个谈话中不下5次重复“我和他们不一样”这句话,抓住这一点让其具体说明,来访者自觉想到了自己莫名发笑的行为。

三、评估分析


  SCL-90测试显示,该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存在或明显存在某些症状,包括主观感觉身体不适,存在强迫症状,存在抑郁症状,存在焦虑症状,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四、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洞悉基本情况,消除防备心理。
  此案并非来访者主动前来心理室咨询,而是班主任觉得该生存在异常,并建议学生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老师聊聊。同时一再嘱咐心理老师不要告知学生,是老师提议让学生前来接受咨询,以及千万不要提及老师觉得该生存在异常行为表现。希望咨询老师找一个合理的话题切入,不要引起该生的猜疑,以免触及该生的敏感思绪。
  遵照班主任的嘱托,为了尽量不让此次谈话像一次心理咨询,咨询师从以下几个话题切入来洞悉来访者:1.为了消除来访者的恐惧甚至抗拒心理,咨询师向来访者解释,此次谈话仅是一次高考前的心理调研,会从高三年级中随机抽取一些学生,因此对象不会仅有她一人。2.从近期的学习成绩展开,询问来访者的高考目标,得知她自觉身体不适会拖累学习成绩,咨询师趁机深入了解有何身体不适,就此谈到莫名发笑问题,来访者解释这种笑是一种“潜意识”的笑,是在意识因为脑部缺氧处于晕乎状态下发出的笑。3.当询问父母对其有何期望时,来访者掩面低头,甚至有点哽咽,为自己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而内疚甚至自责。
  第二次咨询:投射——借助心灵明镜认知原生家庭中的自我。
  一星期后,来访者如约来到心理咨询室。鉴于来访者在第一次咨询中较沉默少言,此次咨询,咨询师邀请来访者体验OH卡牌,并向来访者介绍了OH卡牌的由来和操作规则,来访者思考后接受邀约。双方商议后,确定此次OH卡牌体验的主题:自我。
  咨询第一阶段
  咨询师让来访者带着感情地洗牌,将卡牌图案朝下摊开,然后用连带潜意识的左手抽取6张图卡,按抽取先后顺序排列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此次咨询征询来访者意见只抽取图卡。依据抽取先后顺序逐张翻开图卡,每张问三个基本问题,依次是: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联系现实生活,你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启发?
  图1:火车站站长在举手制止违规行为。来访者想到了周末去医院做胃镜时,公交车上人很多,有些人还插队,这让她很难受。自己在有人经过身边时会努力让出一条道让他人通过,这样做让自己觉得很舒服。认为社会有它本身的规则,需要遵守,所以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图2:一个四五十岁的人(男女都可)在海边,为生活上的很多事迷茫不知所措。觉得自己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和学习有关,而画中的这个人要考虑的事很多,不只有学习,所以虽然觉得自己现在也有迷茫,但是画中这位四五十岁的人为了生活更迷茫。   图3:很美丽的一幅风景,太阳代表希望。自己喜欢这样的风景,但却觉得遥不可及,这样的心情也正如现在的生活状态,有美好期许但却觉得无法实现。
  图4:有个人刚掘笋回来,在休息。这个人可能是父亲。说到父亲,来访者又出现了掩面沉默的动作。因为铲子还放在外面,她觉得父亲应该是准备休息完继续劳动。相对于休息甚至偷懒的父亲来说,自己更喜欢为家庭辛勤劳作的父亲。
  图5:一个牧民在牧羊。他养了很多羊,因为有家庭负担。他对这样的生活说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歡,觉得这就是生活。自己倒希望和朋友(并非家人)过这样悠闲、自给自足的生活。
  图6:父亲牵着弟弟,此时的她心情还好,但弟弟却只是表面开心,觉得父亲管制了他。对于这样的画面,自己并不羡慕或者嫉妒弟弟,因为自觉父亲绝不会牵自己的手带自己出去玩,而自己也不习惯被父亲牵手。

  咨询第二阶段
  要求来访者就六张图卡分别给出一个主题,并依据给出的主题(可以打乱顺序),编一个和自我有关的故事。六个主题依次是:规则—遵守、迷茫、遥不可及的希望、劳作或休息、休闲—责任、父子。故事:父亲和弟弟出去坐车,看到车站站长正在制止某些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父亲觉得站长虽然有一份看似稳定且高收入的工作,但每天要辛勤劳作,感到很有压力很迷茫,觉得很累,想休息,想改变现在的生活,想过上心中休闲的生活。最后意识到这是遥不可及的希望。
  运用投射分析,帮助来访者自我直面来自潜意识的困惑。父亲对站长心理活动的猜想,来自其内心的潜意识投射;更进一步说,从来访者叙述中产生的父亲的心理活动,是来访者内心潜意识在父亲身上的投射。来访者叙述中父亲或站长的形象,更深层次可能是来访者潜意识中的自我投射,父亲或站长所面临的困惑可能是来访者意识层面无法直面的问题,但的确存在于潜意识层面无法逃避。
  咨询第三阶段
  要求来访者最后抽一张图卡,为故事做一个结尾。
  抽到这张牌,来访者很诧异,拿着这张牌看了很久,迟迟不肯翻过来给咨询师看。来访者描述:一个孩子拿着匕首在戳向自己父亲(刚才图卡中出现的站台站长)的背部。因为站长选择改变生活,对他孩子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让他有了心理问题,所以才会举刀刺向父亲。自己并没有讨厌这个孩子,因为孩子的不理智行为是由父亲的错误导致的。希望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所以在孩子拿匕首刺向父亲的那一刻,父亲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并主动转过身和孩子沟通;与此同时,孩子放下了手中的匕首,主动拥抱了父亲。父亲和孩子选择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而非暴力。后来父亲和孩子会说很多的话,故事结局是美好的。这正如刚才图卡中的太阳,是自己希望看到并拥有的温馨。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图卡中的父子矛盾,觉得匕首更像是一种无形的怨恨,伤害人于无形,应该学着试着放下,不过这是需要双方一起努力的。在这个互相努力的过程中,因为是家人,所以会主动走出第一步。
  第三次咨询:自我防御机制——理清碍于身体异感拧成乱麻的生活现实。
  此次咨询中,来访者一再表示自己小学时不用怎么努力就能取得很好成绩,到了初中,因为身体出现了问题,成绩才下降。(在前几次的咨询中,每当问及成绩为何下滑时,来访者均如此表述)抓住关键,咨询师提出:“你觉得自己成绩不理想或者说成绩出现下滑,是因为身体原因,而非自己不努力?”(事实上从班主任和家长处均获悉,来访者风湿疾病并未完全确诊,且无明显其他躯体异常,按来访者现在的成绩水平,考上专科绰绰有余,本科有点困难)
  来访者继续陈述,自己的表哥表姐很优秀,本来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优秀,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自己已经和他们拉开了永远追不上的差距。咨询师进一步求证:“你认为即使自己很努力,即使拼了命,也难以取得理想成绩,拉近与哥哥姐姐的距离吗?甚至说,你无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来访者表示,“除非身体好了。”
  鉴于来访者敏感的人格特性,咨询师委婉指出,来访者是否对身体异感—考试成绩—理想自我之间的关联存在不合理的认知,即认为只有身体好了,成绩才会好,自己才会达到理想的自我状态。实际这是在面对考试失利、生活失落(与表哥表姐比较)时,自我在无意识中开启了防御机制。即使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认知,但是因为是无意识,自己意识不到不合理,且事实上这样的防御机制的确为其自我躲过了因为失利和失落所产生的自卑感带来的创伤性体验。由此,继续在无意识中强化自我,认为“此时此刻自己所面对的所有失败体验,不是因为自我不努力,也不是因为心态不好,而都是因为身体原因”。
  此次咨询结束后,要求来访者回去观看霍金传记电影《万物理论》,写一篇观后感。
  第四次咨询:主客体世界——等待自我能够主宰躯体异感实现主客体统一。
  此次咨询开始,来访者就电影《万物理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还不确定何时可以像霍金一样主宰自己的身体。这时,咨询师敏锐察觉到来访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自我影响身体的可能性。
  来访者自述,近期腿部不适感随着气温的回升也有所好转(以前腿部会觉得血液不通,有麻木感)。借此咨询师给予来访者积极自我暗示:“高考的时候天气肯定比现在温度高,你腿部的感觉会比现在更好。”至于胃部问题,只是轻微胃炎,吃药以后也有所好转。
  在这次咨询中,来访者主动谈及不自觉发笑的问题,认为自己的笑,有时候是因为某些言词刺激了自己的笑阈,别人不笑而自己笑了,可能是因为各自笑阈不同。有时候不自觉笑,自知无原因,可能是因为脑部犯晕头脑空白情况下产生的,自觉只要不影响他人就没有大问题。至于这样可能让老师和同学觉得自己很奇怪,来访者表示无奈。就此,咨询师劝慰来访者,为了自己好,为了大家放心,最好去专科门诊就自己发笑的行为就诊,得到医生专业意见以后对该症进行处理以消除困惑。

五、咨询效果


  来访者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诊断结果为来访者心理和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异常。来访者第二次模拟适应考成绩较第一次有上升。咨询师在操场上偶遇来访者,发现其精神状态尚可,且主动和咨询师打招呼。

六、咨询反思


  1. 投射技术的应用
  借助OH卡牌这一有用媒介,消除来访者防备心理并打开谈话内容,在咨询过程中明确咨询目标和咨询主题。解读卡牌时做到共情但不移情,及时抓住谈话内容中来访者透露出的关键的“投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帮助来访者直面潜意识某些通过伪装进入意识层面的内心困惑,帮助来访者直面真实自我。
  2. 如何面对自我防御机制
  个体为了平衡自我内在心理动态系统,会无意识动用自我防御机制。而此案例来访者时常采用的是消极自我防御机制,如认为“只有等身体好了成绩才会好”,这样一来,的确使其自我内在动态保持了平衡,但这是对现实不合理的认知。在对来访者采取面质时,考虑到其敏感的性格特征,如何委婉指出及引导来访者开启积极自我防御机制,是一个关键点。咨询中用了霍金的例子,引导来访者升华对自我身体不适的消极认知。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豫才中学,绍兴,31203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其他文献
〔摘要〕安全意识过强是一种心理问题,它大多源于儿童时期,此时的孩子心智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家长注意力的“控制”,当家长过分强化某种意念的时候,孩子是很容易接受这种刺激与暗示的,天长日久,就会在幼小的心中形成单一的灾难性联想思维(且将它固化与模化起来),并逐渐泛化,从而导致其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咨询师通过行为矫正策略、质疑法、情景模拟等,帮助来访学生进行认知重组,缓解了症状,回归常态。  〔关键词〕安全
关东地区北接苏俄,东邻朝鲜,早在一八九0年,日本就从确保军事战略要地的地缘政治学角度,将我国关东地区定位为日本的“主权线”和“利益线”。一九0四年,日本赌上国运,发动日俄战争,从俄国人手里夺得其在关东的权益;为了维持并扩大此权益,日本又成立了伪满洲国,“到满洲去!”这个口号喊了几十年。一九四五年八月“满洲国”遽然消失,但是“满洲国”却成为日本人的“乡愁”,不断地被书写,被研究。相较而言,上海自一八
〔关键词〕家庭教育;尊重;共情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摇篮,也是对孩子毕生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珍妮·艾里姆曾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父母虽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却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人生导师。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顺利成长。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父母可以说是拼尽了所有的力气,无怨无悔地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富有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正在发挥示范引领重要作用,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也即将亮相。然而,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
〔关键词〕课堂提问;社会助长;社会赞许;自我展示  情景一:“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 “知道,我们知道。”我的问话淹没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中,甚至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大讲特讲了。“那么有谁愿意起来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我的话音还没有落,学生们已经从热烈的响应转变为鸦雀无声。之后,任我如何引导、启发,班里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这就是我平常上课的情景。虽然心理健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太多的经验借鉴,因而以公开课为切入点就成了研讨教学、推动课程向纵深挺进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因种种原因公开课出现了不少病症,失去了“可看、可学、可用”的价值。“做时间的主人”公开课中的一节“常态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公开课、理性回归常态课的思考。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回归;常态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关键词〕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活动设计;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0-0039-03  【活动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具体化形象化疫情中的“逆行者”,更生动深刻地理解“逆行者”,并以此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做好“逆行者”的内部动机。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在疫情中各个职业的职能和作用;2.促进学生认清自己对职业的期望
〔摘要〕本研究课题通过学生个体心理辅导案例资料,梳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方式及其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效果。通过典型案例的质性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生个体辅导中的运用,是面对寻求问题解决的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不但需要针对问题使用具有治疗取向的干预技术,还需要并重使用针对学生积极心理发展特征的积极取向的辅导技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综合辅导效果。通过个案,与质性分析相补充,本研究
〔关键词〕成长之旅;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一、一次特别的成长之旅  2006年3月26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一个平凡的假日,结束了工作日的忙碌和周末的娱乐,你也许在睡懒觉,也许在欣赏一部新电影,又或者在逛街购物,最终,这一天会和所有你其他的平凡日子一样过去,留不下一点痕迹。可是对于沙溪理工学校高二(9)班的120多名师生及家长,这是令他们快乐、成长和由衷感动的一天,因为理解、支持、信任来到他们中间
〔关键词〕生涯辅导;核心理念;实施路径;实践特点  今天,只注重脚下,不仰望天空的人,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对高中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必修的一课,其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不亚于高考科目。我校近年来精心研究并大力推行“生涯规划教育”,让每一个学生从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开始,客观、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正确面对成绩与挫折,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与优势,让具有不同性格特质的学生学会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