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南西道的几个问题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淮南西道是唐代中期的著名藩镇,其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沿革复杂,而且是唯一一个敢于公开称帝叛乱的藩镇,历来学者多有研究。本文重点探讨淮西镇和中央以及其他的藩镇关系,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淮西镇从设立到被分割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淮南西道;地缘政治;关系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065-02
  
  一、淮南西道的设立
  和大多数藩镇一样,淮西镇的设置也是临时性的。“至德元载,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义阳,弋阳,颍川,荥阳,汝南五郡,治颍川郡”,①领申光许郑豫五州之地。淮南西道,顾名思义,在淮南道之西,担负着抵御安史叛军南下和保护江南漕运的作用。
  首先,作为抵御安史叛军的中原基地,淮西节度使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其作为战争需要的权宜性:最初唐王朝将它的治所放在了颍川郡,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上元元年(760),又将它的治所迁至郑州,直接面对安史叛军。可见,淮西镇的作用就是从后路切断东都洛阳的安史叛军与老巢河北地区的联系。
  其次,是辅助淮南节度使保护江南漕运畅通。安史之乱爆发后,唐中央设立了以广陵郡(扬州)为治所的淮南节度使,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江南财赋之地,为退居大后方的唐中央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作为淮南道西门的淮南西道的作用就是抵御叛军南下,和设于河南地区的其他节镇一同保障江南漕运的畅通。
  另外,唐政府对淮西镇也是采取灵活的策略,根据战争的进展随时改变对其的规划。如,“乾元二年(759),废淮南西道节度使,以陈颍亳隶陈郑节度,是年,复置豫许汝为节度使,治豫州”②。很明显,该年九节度相州之役的惨败后,政府加强了对东都洛阳的控制;又如“上元二年,淮南节度使增领陈,郑,颍,亳,汴,曹,宋,徐,泗九州,徙治安州,号‘淮西十六州节度使’”,③这年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唐政府整合优势资源企图南北夹击史朝义所做的部署。但是有“寻以亳州隶滑卫节度,徐州隶兖郓州节度”,可见唐政府不愿意一个节镇过多的控制漕运干线的重要州郡。
  二、淮南西道的地理特殊性
  1、安史之乱时期的淮南西道
  淮南西道节度使从至德元载(756)设立到元和十二(818)年被宪宗拆分,存在了六十二年,期间一共经历过来瑱的冤杀,李忠臣的“忠贞”,李希烈的“称帝”,吴元济的割据,在唐代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可以说是相当的活跃。而之所以如此,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学者大都化用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倾向于从种族变迁立论,以政治军事为主要研究方向,即所谓“唐代安史之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它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④笔者基本认同这种观点,但是淮西镇在地缘政治学上的微妙位置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淮南西道是玄宗,肃宗二元政治体制时期政治博弈的产物。八月癸巳(十二日),灵武使者至蜀,向玄宗通报了肃宗即位的情况。
  丁酉(十六日),玄宗下诏:
  朕称浩焉,衣冠表疏礼数须及者,朕称太上皇焉。且天下兵权制在中夏,联处巴蜀应卒则难。其四海军郡先奏取皇帝进止,仍奏联知,皇帝处分讫,仍量事奏报。寇难未定联实同忧。浩制所行须相知悉,皇帝未至长安己来,其有于此便近去皇帝路远奏报难通之处,联且以浩旨随事处置,仍令所司奏报皇帝,待克复上京己后,联将凝神静虑、堰息大庭。⑤
  玄宗身处巴蜀,需依靠肃宗召集力量讨伐安史叛军,因此对肃宗的即位只得承认,但同时玄宗也为自己保留了处置政事的权力以制约肃宗。掌控天下五十年的玄宗,对权力依然深深的留恋,他与肃宗在权力的争夺上进行着激烈地较量。八月二十一日,玄宗颁布了《停颖王等节度诏》。
  颖王、永王、丰王,肤之诸子,早承训侮……今者皇帝即位,亲统师旅,兵权大略,宜有统承。庶若网在纲,惟精惟一。颖王以下节度使,并停。其诸道先有节度等副使,便令知事,仍并取皇帝处分。李现未到江陵,永王且莫使离,待交付兵马了,永王、丰王并赴皇帝行在。
  从诏书中可以看到,永王李璘并没有出镇,仍然控制着江南财赋和漕运沿线,这实际上是对肃宗的一种牵制,而肃宗面对这样的情况,既要依赖其为己所用,继续支持自己平定叛乱,另一方面也不会对这个威胁自己皇位的弟弟听之任之,肃宗即位于灵武,起(韦险)为吴郡太守,兼江南东道采访使。未到郡,肃宗使中官贾游严手诏追之。未至凤翔,会江东永王擅起兵,令陆招谕,除御史大夫,兼江东节度使“同时感觉到江南东道偏处一隅,于是又‘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以适为之;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填为之;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阶共图磷”。正式建立淮南节度使和淮西节度使,在北面成扇形包围永王李璘。而这个时期江南三镇的领袖正是淮西节度使来瑱。
  因与淮南节度使高适、淮西节度使来填等同至安州。吵谓适、琪日:“今中原未复,江淮动摇,人心安危,实在兹日。若不齐盟质信,以示四方,令知三帅协心,万里同力,则难以集事矣。”吵推填为地主,乃为载书,登坛誓众曰:“淮西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填,江东节度使、御史大夫险,淮南节度使、御史大夫适等,街国威命,各镇方隅,纠合三垂,剪除凶思,好恶同之,无有异志。有渝此盟,坠命亡族。皇天后士,祖宗神明,实鉴斯言。”,吵等辞旨慷慨,血泪俱下,三军感激,莫不陨泣。⑥
  肃宗集团意识到了淮西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并有意扩大它的辖区(辖有申,光,陈,颍,亳,郑),淮南西道位于四战之地,北可以遏制安史叛军,西靠大别山,东边是富饶的黄淮平原,又控制着当时唐朝的运河生命线,是对以襄阳江陵为核心的永王集团的巨大遏制。所以肃宗明明知道“瑱善谋而勇,崛强难制,宜早除之”⑦可是在稳定皇位之后对来瑱和淮西镇的做大也采取了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
  2、安史之乱后的淮南西道
  从来瑱之后,淮西镇历任十一任节度使。其中鲁炅和王仲升是来瑱死后代宗安排的过渡性人物,袁滋、裴度和马聪是在宪宗平定淮西之后料理善后的人物,所以对淮西的发展沿革影响不大。而李忠臣,李希烈和吴氏兄弟父子三人一共控制淮西五十年,这段时间里淮南西道的辖区几度扩张,多次改变,这几人对唐中央也是时服时叛,所以张国刚先生将其列入“河朔割据型”藩镇。其实,关于淮西的割据基础,上文已经说过,是地缘政治的需要,与其说是自己割地自专,不如说是唐政府不得已为之。
  可以看出李忠臣时期,淮西镇领地多达十一州,李希烈时期虽有增减,但是东进消灭了梁崇义,在地缘政治上已经将影响扩展到黄淮平原,以一个扇面包围了河北藩镇。正是李忠臣的“忠君”和李希烈的骁勇可以在代宗和德宗早期控制安史之乱后仍旧猖獗的河朔藩镇,这时唐政府在还没有从大乱之后恢复元气,两税法刚刚实施,财力不足,中央禁军(神策军)尚显弱小,兵力寡弱,不得不以藩镇制藩镇。
  所以说,淮西镇不同于其他的藩镇,它的割据基础不足,多数是出于政治考虑对其的纵容,是唐政府面对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时政治形势的一种妥协。所以一旦它触及唐中央的底线(李希烈称帝),那么就可以真正的消灭并彻底的分割掉。
  
  注释:
  ①宋祁,欧阳修.新唐书•方镇表[M].北京:中华书局,1975:56.
  ②吴廷燮.唐方镇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75:1252.
  ③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1:175.
  ④宋敏求.唐大诏令集•明皇令肃宗即位诏(卷30)[M].北京:中华书局,2008:117.
  ⑤刘昫.旧唐书(卷四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5.
  ⑥⑦刘昫旧唐书•来瑱传(卷一百四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在教育领域开展改革工作,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采用该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满足学生对化学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理念
摘 要:老北京叫卖艺术是基于北京所特有的地理文化特征而产生的一种民间口头民俗文化,它作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是对历史的积淀,更有鲜明的老北京文化渗透其中。2010年北京地坛春节庙会,笔者对老北京叫卖艺术进行了专项调研。目前老北京叫卖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现在也令人担忧。基于此,笔者对老北京叫卖艺术保护进行探讨。  关键词:叫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章编号:978-7-5369-44
摘 要:分析莒鲁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要把它们放在当时大国争霸环境下考虑,这样才能得出更接近历史事实的结论。本文以《春秋左传》中的史料为主,试对两国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加以考证。  关键词:莒;鲁;齐;关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044-02    一、莒鲁之和战  鲁惠公时,诸强之强者,有晋、郑等国,尤以郑国为盛,惠公末年,鲁与郑相敌对,隐公为公子时,曾与“郑
期刊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美苏由热战时的盟友转变为冷战时的对手,这一转变是由诸多因素和条件造成的。它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又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抗争。冷战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冷战;美国;苏联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055-02    冷战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