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宗教对文学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宗教”对我们而言,总是显得飘渺虚无。“文学”虽然近在身边,又是十分高深。中西有着不同的宗教,也有着不同的文学。联系总是千丝万缕,有着差异的宗教也对文学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中西宗教;文学;影响
  一、渊源:宗教和文学的概念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就起源而言,道教才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它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通过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等方式,并借由道教科仪与本身法术修为等仪式功德成仙,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式宗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中国佛学逐步发展成熟。佛教经典的翻译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发展有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当佛教经典中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后更是如此。
  西方的基督教是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一神论宗教,包括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等福音派教会统称的新教,以及东正教会、天主教会。该教相信耶稣宣传的天国福音、耶稣为赎去亚当与夏娃的人类原罪被钉死十字架、耶稣复活、升天以及基督再临、末日审判等神学思想。
  再来看文学,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二、起源:浅析宗教发生说的合理性
  对于文学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其中宗教起源也是一种。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活动。但从某些方面看来,宗教发生说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宗教和文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从起源看,宗教是思维的产物。大部分宗教来源于对生活中种种事物的观察,并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而这一点在文学中也十分明显。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从起源来看,文学起源于宗教有根可循。
  宗教和文学都很重视情感体验。文学注重情感的表现和传达,而宗教在这一点上更为突出。宗教讲“天堂”、“神”,将观念神秘化的同时具体化,通过各种故事传记等树立榜样感染教徒,激发教徒的宗教感情,坚定教徒的信念。在思维和形式上,宗教和文学都重视直觉和心灵的作用。如佛教对于“禅”的阐释与重视,即是通过心灵的顿悟领悟教义真理。
  从时间上看,宗教对文学的影响十分明显。不同的宗教会影响该时期的文学。在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盛行,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也体现出了道家超然的态度,游仙诗等具有明显道家色彩的文体也兴盛起来。不仅如此,宗教的变化也会引起文学的变化。如宗教改革时期,基督教内部发生改变,而同时期的文学也带有了极强的时代性,体现出鲜明的反对旧基督教,要求资产阶级地位的特色。由宗教的变化对文学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我们大胆的推测,文学也是在宗教的影响下产生的。
  从主题上看,文学和宗教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文学中存在着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丑恶事物的讽刺与厌恶,实际和宗教的教义十分契合。以佛教为例,通过众佛的存在,不断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宗教的发展需要文学的出现与发展。宗教作为信仰,需要广泛的传播和吸引力,因此,文学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
  文学起源于宗教,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学的独立性和文学与劳动的关系。宗教对于文学的启发和推动不可被忽视,这一观点对我们探索文学起源是很有启发性的。
  三、发展:以佛教和基督教的“神”为例
  佛教中,“神”本身的存在也是不具有实在性的。基督教里关于神的观念有很重要的一点即是三位一体的观念。总结看来,基督教的神或者说基督徒所信上帝是“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是宇宙万有的创造者,宇宙万有藉他得以存在,而上帝也是真理(至善)的来源。
  因此,两者对于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佛教中,“即人成佛”不是预设,乃是一个学佛者在完成道业过程中的自然呈现。而基督教中,人则是通过对上帝的信仰,以及按照教律的诫论生活,以期在最后到来的审判中升向天堂。但人始终是与上帝有一层不可突破的沟壑。
  由此我不难联想到中西文学的差异。
  不管是古希腊文学,还是先秦文学,两者都对人文精神有所强调。然而,在先秦文学中,我们更加强调的是人格的修养。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侧重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此不同的是,在古希腊文学中,人文精神更多地体现在对于英雄的崇拜上。无论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还是史诗等文学作品中,这种典范性的形象都占重要地位。
  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各地的作家都开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进行文学创作,带动了大众文学,替各种语言注入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散文、民谣和戏剧等。但丁在《神曲》中写道:“让人们去议论吧,/ 要像竖塔一般,/ 任凭狂风呼啸,/ 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而中国仍在元明的封建时代,文学在八股中一步步走向僵化,“人”的地位不断被权力压制。这种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和反抗精神的差异,与中国佛道两教强调自身修持而对个人压力较小、西方基督教的严律压抑关系密切。
  四、碰撞:交流中发展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中国文学作品,偏重于写实,而佛教不同,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幻想力,带有浓烈的浪漫色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佛教自传入以来,便对中国文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自翻译佛经,至思想渗透入文学乃至诗画,佛教与本土宗教、本地文学主张在碰撞中不断推动文学发展。
  从诗人和艺术风格来看,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恬淡,在这种特点的影响下,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如唐朝的王维深受佛学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影响,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诗大多如此,静而雅,满含自然哲理。诗僧寒山、北宋文人佛印、近代苏曼殊等身为僧人,受佛学影响更为深刻,仓央嘉措的作品《十诫诗》至今仍被传唱。他们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也体现出了文学受佛学的影响中发展出了新的文学精髓。
  从有关的作品来看,《西游记》有着鲜明的文化交融的特色。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故事本身便以佛教为背景和依托,又穿插种种因缘、譬喻言辞。
  宗教看似无迹可寻,实际在影响着每一个人。在文学中,除了起源、发展和碰撞,宗教仍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同样,文学除了宗教,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值得我们去探讨。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文化学派操纵理论的视角下,外宣翻译会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赞助人以及译者个人文化立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控制。为了使译文得到认同,获得最大的外宣效果,译者有必要从上述四个层面入手提高译文可读性和可接受度,以达到更好的外宣翻译效果。  【关键词】外宣翻译;主流诗学;意识形态  一、外宣翻译研究概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探讨和解读外宣翻译。例如学者张健提出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外宣翻
期刊
【摘 要】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故意违背合作原则,迁就礼貌原则,以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至少不伤害对方的消极面子,从而营造愉快的氛围,使得谈话得以顺利的进展下去。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不同文化背景间的差异,从而降低尴尬产生的几率。笔者试从三个角度阐释、分析礼貌原则与面子问题:分析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差异、评价礼貌原则的适用范围、及浅谈跨文化交际的尴尬。  【关键词】礼貌原则;面子问题;跨文化交际 
期刊
【摘 要】在多元化的艺术界里,每个人的生活价值观,思想观和社会发展的速度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着,油画创作与素材的搜集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它恰好是对你内心世界的一种再现。艺术要缔造的是高于生活的理想境界,进行创作时应该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阐释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而不是生活本来的反应。带着浓烈的感情和激情去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为了某一个具象的表面去创作,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创作。  【关键词】油画
期刊
【摘 要】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其“表”类公文在中国公文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表”类公文究竟是华浮之作,还是据实而书,这是公文写作领域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骈文盘踞着公文统治地位的时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扫荡了魏晋以来思想内容空虚、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句式工整的颓靡之风。他承前启后,结束了骈文时代,开始了据实而书、质朴简练的时代。本文主要以其“表”类公文为契合点来研究韩愈的公文语言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文献、报告及法律条款,对项目的各参与方,即政府监管层面、业主方、设计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议  1、政府监管层面  在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中,政府坚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理念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管理理念决定管理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要想把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好,政府就必须审时度势,建立和培养合乎时代要求的安全管理理
期刊
【摘 要】诗歌的翻译,达意相对容易,而保留诗歌的形式和音律很难,但后者正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因此,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和音律两方面分别阐述诗歌的不可译性。  【关键词】诗歌翻译;不可译;形式;音律  一、引言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诗意即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这句话是弗罗斯特的朋友Louis Untermeyer在Robert Frost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意识的崛起,国际间地域差异不断缩小,政治、经济贸易等各方面往来日渐频繁,对外宣传在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上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外宣翻译作为传播一国文化的重要纽带,对国家对外宣传上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将从操纵理论视角下浅析意识形态对外宣翻译的操纵以及在外宣译介活动中体现出的语言政治。  【关键词】全球化;外宣翻译;操纵;语言政治  一、引言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对外政治经济与科
期刊
【摘 要】本文建立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将安全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人、组织和环境。这种划分方式是以人和组织为主体进行划分,其中人是整个安全文化的核心。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  建立一个安全文化的模型,首先应理解安全文化的定义。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最权威和最频繁被各学者研究引用的是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ACSNI)(1993)对其下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
期刊
【摘 要】翻译最基本的就是“信”。通过对《夜雨寄北》四个译本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译者对古诗翻译有先天的优势,更能理解其中的意义与留白,外国的译者则对古诗本身的含义还存在着误解。  【关键词】“信”;语言差异;《夜雨寄北》  一、译诗的重要性及其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让文化走出去,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而古诗作为语言的凝练,文化的浓缩,是重中之重。然而,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之大可谓是天壤之别。所以
期刊
【Abstract】“The self” and “the other” are two important terminologies in the Post-Colonialism. Despite originally being two philosophical concepts, under the matching of time, they are gradually give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