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主的缺陷,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现对校企合作下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必要性、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及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技能型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技能型英语人才在各大企业中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培养英语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传统培养模式,忽视学生英语技能培养,降低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模式,改变了这一局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
一、校企合作下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国外,有研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例如瑞士、德国职业教育,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合作,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以完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纵观日本教育,也开始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战略部署,注重校企合作,尤其是与三菱、索尼等著名企业开展合作,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成为提升就业率、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我国相关政策明确指出,要想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创建一个创新环境,培养出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为我国人才注入大量新鲜血液[1]。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学校、企业、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双赢”目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到企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难题。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参加企业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研发,有机结合科研实践与教学,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转化教师科研成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外资企业数量不断上升,对英语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高校在培养英语技能型人才时,如果仅依靠学校课堂教学,便无法实现学生英语及技能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下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技能水平。然而,校企合作下培养技能型人才时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所以校企双方要采取有效路径,实现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
构建校企两级管理制度,对校企合作事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就高职院校而言,要加强两级管理体制构建,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另外,构建“校、企、行、政”合作共赢、多方参与机制,借助各自在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筹措及产业规划等不同方面优势,构建风险共担、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过程共管等机制。
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机制,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拟订。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水平关系密切,直接决定能否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高职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完成课程计划安排、专业教学内容确定等相关工作,并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能够保证高职英语教学满足企业、行业发展需求,既减少学生参与实践适应期,又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
三、校企合作下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
1.构建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
从目前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和企业构建了人才培养平台,但该平台只能起到学生推荐、发布就业信息、展示企业等作用,无法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实现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在协同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创新的背景下,通过将有限投资转变成满足社会不同人群服务需求、行业数据需求及技术信息需求,成为平台开发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应用这些技术,开发全新的人才培养平台,将广泛的资源融入平台中,以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可以把云计算机中心作为基础设施,构建行业协会云、政府云、企业服务云、高校云,利用云平台的每个节点实现数据共享,建立“校、企、政、行”相互合作平台,以提供开放、灵活的服务形式。同时,在平台中整合企业、高校多种资源,使平台具备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功能。
2.构建三方实训、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与行业、企业相互合作,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造一个动态真实的实训环境,以创造更多的实战机会,供学生展现自我,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变成自己的实用技能。例如在当地举办国际博览会等相关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英语翻译、口译技能。通过该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技能英语学习信心,有效培养未来就业意识。因此,高职院校、企业、政府要构建笔译、口译与外贸实践平台,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掌握企业运营模式。此外,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疑难问题,并将其带到教学活动中进行反馈。可以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创办外贸翻译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平台中对外承接中英文互译和或外贸业务。在实训、实习基地构建期间,政府要参与其中,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校企合作,以通过合作构建实习基地方式,提高学生笔译、口译与外贸业务等各项技能,促进专业针对性提升,以为企业提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加强“教练型”、“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实践知识型”与“知识实践型”教师,两种类型教师均是以理论实践为核心。而“教练型”指的是兼顾教师、教练双重职业,具有一定的人才培养社会性、群体性、规范性、稳定性和目的性等特征。此外,“教练型”教师具备教学策略实施组合性、学生质疑探究性及学生能动学习有效性。两种教师与传统教师比较,在内涵方面更加丰富,能够展现教学期间实践、理论相互结合的特点,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3]。因此,高职院校要把专业翻译专家引入学校,同时把学校内资历丰富的教师安排到企业中参与实现,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教练型”、“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升。
4.开展英语专业技能比赛
高校与企业要对平台内容定期进行更新,创新比赛内容,例如,创造以企业面对国外客户为主题模拟比赛场景,也可以采取联合冠名比赛方式,还可以以联合国会议比赛方式,考查学生口译能力,在此过程中,增加笔译部分,考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这种实践比赛地点可以设置在学校,也可以设置在企业,如聘请国外嘉宾、翻译协会代表、外事机构代表等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对高职院校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内容忠实度、准确性;口译技巧及语言能力进行考察。此外,高职院校要积极参加高职高专各项英语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学优参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用英语技能。
四、结语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为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带来全新机会。高职院校要注重与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构建两级管理制度、专家指导委员会机制等路径,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英语专业技能比赛、注重“教练型”、“双师型”培养、构建实训基地及人才培养平台方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技能实践机会,真正实现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杜艳红.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9-42.
[2]王享.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2):132-134.
[3]杜艳红.校企合作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5):23-25.
2014年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构建及实证研究(JXJG-14-47-2)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技能型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技能型英语人才在各大企业中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培养英语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传统培养模式,忽视学生英语技能培养,降低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模式,改变了这一局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
一、校企合作下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国外,有研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例如瑞士、德国职业教育,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合作,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以完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纵观日本教育,也开始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战略部署,注重校企合作,尤其是与三菱、索尼等著名企业开展合作,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成为提升就业率、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我国相关政策明确指出,要想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创建一个创新环境,培养出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为我国人才注入大量新鲜血液[1]。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要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学校、企业、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双赢”目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到企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难题。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参加企业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研发,有机结合科研实践与教学,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转化教师科研成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外资企业数量不断上升,对英语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高校在培养英语技能型人才时,如果仅依靠学校课堂教学,便无法实现学生英语及技能的培养。
二、校企合作下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技能水平。然而,校企合作下培养技能型人才时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所以校企双方要采取有效路径,实现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
构建校企两级管理制度,对校企合作事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就高职院校而言,要加强两级管理体制构建,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另外,构建“校、企、行、政”合作共赢、多方参与机制,借助各自在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筹措及产业规划等不同方面优势,构建风险共担、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过程共管等机制。
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机制,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拟订。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水平关系密切,直接决定能否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高职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完成课程计划安排、专业教学内容确定等相关工作,并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能够保证高职英语教学满足企业、行业发展需求,既减少学生参与实践适应期,又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
三、校企合作下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
1.构建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
从目前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和企业构建了人才培养平台,但该平台只能起到学生推荐、发布就业信息、展示企业等作用,无法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步深入,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实现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内容及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在协同技术、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创新的背景下,通过将有限投资转变成满足社会不同人群服务需求、行业数据需求及技术信息需求,成为平台开发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应用这些技术,开发全新的人才培养平台,将广泛的资源融入平台中,以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可以把云计算机中心作为基础设施,构建行业协会云、政府云、企业服务云、高校云,利用云平台的每个节点实现数据共享,建立“校、企、政、行”相互合作平台,以提供开放、灵活的服务形式。同时,在平台中整合企业、高校多种资源,使平台具备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功能。
2.构建三方实训、实践基地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与行业、企业相互合作,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造一个动态真实的实训环境,以创造更多的实战机会,供学生展现自我,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变成自己的实用技能。例如在当地举办国际博览会等相关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英语翻译、口译技能。通过该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技能英语学习信心,有效培养未来就业意识。因此,高职院校、企业、政府要构建笔译、口译与外贸实践平台,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掌握企业运营模式。此外,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疑难问题,并将其带到教学活动中进行反馈。可以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创办外贸翻译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平台中对外承接中英文互译和或外贸业务。在实训、实习基地构建期间,政府要参与其中,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校企合作,以通过合作构建实习基地方式,提高学生笔译、口译与外贸业务等各项技能,促进专业针对性提升,以为企业提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加强“教练型”、“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实践知识型”与“知识实践型”教师,两种类型教师均是以理论实践为核心。而“教练型”指的是兼顾教师、教练双重职业,具有一定的人才培养社会性、群体性、规范性、稳定性和目的性等特征。此外,“教练型”教师具备教学策略实施组合性、学生质疑探究性及学生能动学习有效性。两种教师与传统教师比较,在内涵方面更加丰富,能够展现教学期间实践、理论相互结合的特点,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3]。因此,高职院校要把专业翻译专家引入学校,同时把学校内资历丰富的教师安排到企业中参与实现,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教练型”、“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升。
4.开展英语专业技能比赛
高校与企业要对平台内容定期进行更新,创新比赛内容,例如,创造以企业面对国外客户为主题模拟比赛场景,也可以采取联合冠名比赛方式,还可以以联合国会议比赛方式,考查学生口译能力,在此过程中,增加笔译部分,考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这种实践比赛地点可以设置在学校,也可以设置在企业,如聘请国外嘉宾、翻译协会代表、外事机构代表等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对高职院校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内容忠实度、准确性;口译技巧及语言能力进行考察。此外,高职院校要积极参加高职高专各项英语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学优参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用英语技能。
四、结语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为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带来全新机会。高职院校要注重与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构建两级管理制度、专家指导委员会机制等路径,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英语专业技能比赛、注重“教练型”、“双师型”培养、构建实训基地及人才培养平台方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技能实践机会,真正实现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杜艳红.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9-42.
[2]王享.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2):132-134.
[3]杜艳红.校企合作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5):23-25.
2014年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构建及实证研究(JXJG-14-47-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