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l具有终极竞争优势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仅两三年前,人工智能(AI)似乎还是最狭窄的领域,其最先进形式“深度学习”源于3所北美大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中国已完成自我定位,在该领域成为头号快速追赶者。在应用机器学习方面,中国忙于培养一支大规模的新员工队伍。另外,终极的竞爭优势将不在于拥有最佳算法,而在于能够获得最佳数据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显然,中国的庞大市场占尽优势。(英国《金融时报》)
其他文献
继续深化金融反腐,对于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非常有必要。强力推进金融反腐,既有赖于纪检部门的事后调查,也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的配合。  4月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李克强总理3月的廉政讲话全文。李克强总理强调严厉惩处“个别监管人员和公司高管监守自盗、与金融大鳄内外勾结”。同日,保監会主席项俊波因涉嫌严重违纪而被中央纪委审查,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李昌军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的稻盛和夫,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一起并称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他只手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第二电信,两家企业已连续50年实现正增长,而以78岁高龄拯救日航于危难之际更是堪称商界传奇。  2010年2月,在日本政府的恳请之下,稻盛和夫以78岁高齡零薪水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在上任第三个月后,日航就开始扭亏为盈,2010年财年日航赢利1
1945年8月28日,在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到半个月,毛泽东便飞往重庆和蒋介石谈判了。  对毛泽东来说,此番赴重庆,除了要和国民政府的军政要人们打交道外,还要和云集陪都的文化人见面。  他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大后方的文化人面前呢?  其实,在此之前,毛泽东和周恩来,已经在延安和重庆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文化桥梁。  且不说党内的文化人在延安和重庆之间一批又一批地来来往往;重庆
传统世家大族对于儿孙为官为宦的原则,一般有三:谨遵法度,持理守正,不违人情。这就是有名的“情理法”三合一。  说起来,目标简单明了,真要践行落实,却是千难万难。如何坚守正道,不走邪路,一般人都能做到。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中,如何坚持正派操守,又能有所作为,还要保全身家,这就涉及到对情理关系的认知和判断。  有的行为,合情合理,还不违法,但是,怎么看都觉得有欠妥适,近于诈谲一途,比如“巧宦”。  宋
在古代,寻常人会选择经常出来走走,毕竟一日不劳作,一家人没饭吃。除非是大门槛的纨绔子弟,可以一辈子待在床上,有人服侍。但官员想要出门走走就比较麻烦。  清朝一个七品县令出行也要一乘官轿,两排衙役,扛着虎头牌,鸣锣开道,招摇过市。而且官做得越大,出行的仪仗就越隆重,扰民也越厉害。  如果是皇帝出行,动静更大。废帝溥仪的活动范围仅仅限于皇宫之内,他的仪仗已经很吓人了:  “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监,其
“印象”一词,《辞海》解释为“感觉过的事物在人的头脑里所留下的迹象”。大概如同摄影,快门一按,“印象”即留在底片之上。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别人留下印象——或好或糟。若言行不慎,给一般同志留下的“印象”也许并不要紧,但在领导面前就不同了,因为谁都知道领导印象在自己人生天平上的分量。一个人刚到新单位工作,最担心什么,就是领导对自己的印象不好。  在现实生活中,在选人用人上,确有一些领导很重视
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把中国看成是他的"第二祖国"。1986~1990年,我出任中国驻法大使期间,与当时流亡寓居巴黎的亲王夫妇,有过一段较多的交往接触和友谊。虽然亲王已离我们而去,但每当忆及昔日会晤的情景,仍如昨日。
大河源自冰山,奔流到海,期间百川汇入,成万顷碧涛。也许因为汇流的场景壮丽直观,所以往往被人过分强调,借题发挥。因此,古代有李斯“河海不择细流”一说,即支持事物无论大小,都应该一味收容。  然而,海河真的不择细流吗?须知,河有头,海有源。滚滚长江,选择了唐古拉山自上而下的雪水;滔滔渤海,选择了壶口一泻千里的浪涛。而每一道细流汇入海河的背后,其实还有无数融汇的“失败者”。择细流,实际是海河天然的客观现
《直播港澳台》节目组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出版  G20峰会之后,新一轮国际外交博弈启动,大国关系面临重构期,尤其是中國的崛起,将怎么挑战全球格局?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博弈并没有停止,或明或暗的争斗还在继续。我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将如何构建完成?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栏目邀请30多位全球知名专家学者、政要、外交官,从“中国之路”“日本观察”“聚焦美国”“俄罗斯
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就酷爱读书。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10岁时住进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发愤苦读,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就着吃下去。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齏划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