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语文课的感染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都不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我认为与当今的语文课缺乏感染力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有了感染力,学生身临老师创设的情境,就能够获取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性情、活跃思维,较好地感悟语言规律和理解文章意蕴,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增强语文课的感染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语文实践课的作用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饶有兴趣地、主动积极地学会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成功中体验学习和创造的快乐。这一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开展语文活动,教师是“导演”,是组织者,学生是“演员”,是表演者,其主要意图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
  二.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中插图的魅力
  插图,是指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鲁迅先生说:“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他还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强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可见,课本中的插图与课本中的语言形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画家张广才先生说,语文教材插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营造语言情境,优化教学目标;2、激发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3、陶冶审美情操,塑造完美人格;4、顺应时代要求,提升教材品位。课文插图的形象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训化学生的感官,而且也可以训化学生的心理,对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影响学生的感情取向、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氛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巧妙的设问就像夜航灯,带领学生寻根探源。语文教学往往是这样,在上课之始,学生的思维尚未启动之时,只要提出引人入胜、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巧妙地引入教学情境,教学就会很快攫住学生的心。成功的设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当然,“疑”要设计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
  当然,语文课的感染力不仅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还表现在教师的教态、教学的层次、教学的节奏等方面。我们只有搞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使语文课具有真正强烈的感染力。
  
  冒慧娴,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其他文献
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哪个重要?这个问题本不是个问题,当然是个体备课重要。但是现在却成了个大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在大会小会上都拼命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有些学校甚至采用查岗的办法来督促所谓的集体备课。更有甚者,喧嚣的中小学教育地界上,开始上演一出新的闹剧——集体备课展示。就是把原本应该在办公室里进行的一种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的教学研究的日常工作,搬到阶梯教室或者礼堂里的舞台上,演给领导、教研员和教师看。
余映潮先生在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后,在语文界如何高效教学诗歌方面轰动一时,让单一的诗歌教学有了新的参考。余老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美文联读”和“读写结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厚度,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表达经验。整堂课课堂积累丰富充实,训练活动扎实有序,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余老师这堂课的亮点毋庸置疑,但在文本解读方面是否紧扣文本,读懂作者还值得商榷。以下主要从分析课例、文本解读入手来反
《寂静钱钟书》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作者周劼人试做了一遍,总共15分中只拿到了1分。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却是错的。作者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调侃:“两个问答题,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将我的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  这其实早不是新闻了。作家韩寒也曾“细心地完成”了针
主持人简介: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期执行主持:胡根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08年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对“学习需要”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本年度对“学习需要”的关注与研究来自三个层面:学者的理论探讨、学生的陈述、教师的备教策略。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层面对相关文章加以述评。    一、“学习需要”的理论
这一块一块的石头垒起来,石头就活了  活在一根红绸的牵挂里,一面黄头巾的抚爱里  一条白纱巾的亲吻里垒起的石头,让每一块石头成为象征  成为思念的母本,成为一个游子归来的理由  不远处就是雪山  就是晚霞燃烧的山峦,垒起的石头  听着雪山融化的声音,多想用一块石头  擦亮另一块石头,让一个灵魂回来  垒起来的石头  多年之后还是石头  而石头里的人已经走远  静物  这些静物,门前的一个石凳,废弃
总想谈谈的读书经历,谈谈我的读书体会,让我缅怀,挥之不去。多少年了,父亲为孩童时期的我讲解《铡美案》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当然这还不能算读书,真正的读书应该是开始于看连环画,文革时期,母亲被罚到废旧仓库劳动,角落里堆放着大量的书刊,其中就有许多连环画,它们吸引了我的眼球,也许是注定与书的缘份,我迷上了这些老少皆宜的“小人书”,从此无法收拾。我读的第一部大部头的书是《红旗飘飘》,它使我真正走进了书的
在哲学家看来,“在场”是指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具体地说,“在场”就是直接呈现在面前的事物,就是“面向事物本身”,就是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世界在语言中在场,道在语言中敞亮,而人则在语言中发现自我,确立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本体不是封闭的、静止的、超验的彼岸世界,而是开放的、发展的、经验的、与人的存在在本质上相关联的无限敞开的澄明世界。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体获得自我意识、逐步
案例呈现:  师:(朱自清《匆匆》导入)什么太匆匆呢?  生:(异口同声)时间。  师:是啊,时间太匆匆,生命太匆匆,我们怎么把握住有限的生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后,要求5分钟浏览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准备复述故事情节。两名学生复述,教师稍加指导,复述基本完整。下面进入精读阶段。教学过程有所省略。)  师: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呢?  生(1)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更多了,自主实践探索的能力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其广度和深度。    一、广度    1、在学科广泛渗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而关于作文、作文教学,我们探索研究得也比较多,但正如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蔡伟所说:“写作教学依然是语文界公认的教学难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生害怕写作,教师怕教写作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大面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作文教学为什么一直举步维艰,低迷不振,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什么一直原地踏步,提升较慢?    一、原因透析:我们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