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都不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我认为与当今的语文课缺乏感染力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有了感染力,学生身临老师创设的情境,就能够获取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性情、活跃思维,较好地感悟语言规律和理解文章意蕴,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增强语文课的感染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语文实践课的作用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饶有兴趣地、主动积极地学会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成功中体验学习和创造的快乐。这一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开展语文活动,教师是“导演”,是组织者,学生是“演员”,是表演者,其主要意图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
二.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中插图的魅力
插图,是指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鲁迅先生说:“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他还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强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可见,课本中的插图与课本中的语言形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画家张广才先生说,语文教材插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营造语言情境,优化教学目标;2、激发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3、陶冶审美情操,塑造完美人格;4、顺应时代要求,提升教材品位。课文插图的形象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训化学生的感官,而且也可以训化学生的心理,对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影响学生的感情取向、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氛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巧妙的设问就像夜航灯,带领学生寻根探源。语文教学往往是这样,在上课之始,学生的思维尚未启动之时,只要提出引人入胜、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巧妙地引入教学情境,教学就会很快攫住学生的心。成功的设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当然,“疑”要设计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
当然,语文课的感染力不仅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还表现在教师的教态、教学的层次、教学的节奏等方面。我们只有搞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使语文课具有真正强烈的感染力。
冒慧娴,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一.充分发挥语文实践课的作用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饶有兴趣地、主动积极地学会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成功中体验学习和创造的快乐。这一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开展语文活动,教师是“导演”,是组织者,学生是“演员”,是表演者,其主要意图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
二.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中插图的魅力
插图,是指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鲁迅先生说:“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他还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强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可见,课本中的插图与课本中的语言形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画家张广才先生说,语文教材插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营造语言情境,优化教学目标;2、激发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3、陶冶审美情操,塑造完美人格;4、顺应时代要求,提升教材品位。课文插图的形象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训化学生的感官,而且也可以训化学生的心理,对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影响学生的感情取向、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氛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巧妙的设问就像夜航灯,带领学生寻根探源。语文教学往往是这样,在上课之始,学生的思维尚未启动之时,只要提出引人入胜、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巧妙地引入教学情境,教学就会很快攫住学生的心。成功的设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当然,“疑”要设计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
当然,语文课的感染力不仅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还表现在教师的教态、教学的层次、教学的节奏等方面。我们只有搞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使语文课具有真正强烈的感染力。
冒慧娴,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