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也许你首先会想到“盛产状元”“文理双全”等词汇。实际上不仅仅在高考的战场,每年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北京市发明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舞台上都会出现人大附中的同学的身影。在今年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枚“知力”科普之星奖便颁发给了来自人大附中的张乙乙同学。这名高二的女同学不仅在她的参赛作品中展现出了创新思维,同时也体现出浓浓的社会责任感。
我的参赛题目是《基于安卓平台的紧急求救及报警手机设计与实现》,这个报警系统可以在灾害、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帮助手机用户自动向外发出求救信息。报警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在启动求救开关后,手机自动对遇险环境进行拍摄,或是根据手机特定功能收集遇险处附近的信息,再将遇险者自身信息、遇险地理位置以及照片等自动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最后发送给相关救援部门和指定联系人,实现报警和向外联系的目的。
在设计之初,我也考虑到可以利用这套系统实现更多的报警或定位用途。例如在儿童手机上安装这一系统,可以在儿童被劫持的第一时间报警;如果手机丢失,可以让手机自动进行定位,追踪手机的位置。我认为围绕这一报警系统可以展开很多方面的开发,我已经制作出一款能够无线遥控报警程序的遥控器,让使用者在隐蔽的情况下激活手机报警系统,规避潜在的危险或不便。这一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开放的安卓平台,借用手机已有的功能,而不需要额外配备专用配件。报警软件和其他很多手机应用一样,可以继续深入开发出更多的功能,因此我的手机报警程序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商业价值。
小小努力 服务社会
知力:为什么会想到设计这样一个自动报警系统参赛呢?
张乙乙:最早还得说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想如果大家有一种在危险情况下快速求救报警的方法,那么震后救援等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也能让遇险者和家属安稳情绪。当时这还只是个很初步的想法,我没有能力实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我发现当地的手机信号是仍然可以使用的,所以我把手机信号作为切入点,开始具体思考手机报警系统的问题。
知力:你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最重要,这些对你将来的学习、工作有何影响?
张乙乙:在项目准备过程中,我得到了收获知识的满足感,并且这次参赛经历大大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我也感受到,人必须突破思维定势。每一个人都有习惯的、固定的思维方式,所以当人用定势思维思考遇到障碍的时候,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思路,甚至可能需要改变脾气性格。
在研究和参赛中,我意识到虽然以后我不一定当上科学家,也许也不会从事与现在这个项目有关的行业,但是我仍会一直关注科学知识,锻炼敏锐的科学思维。我还认为,少年的所作所为,应当符合国家的需要,在国家亟需人才的领域,我们应当勇敢地站出来承担。在这种时候,个人的目标应该向国家的目标靠拢,哪怕只是付出自己小小的努力。
知力:你周围有没有喜欢科学,愿意为科学研究付出心血的同学?
张乙乙:太深入钻研科学的同学没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判断是否喜爱科学是没有硬性边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科学创新,也许在一个时间突然就冒出来一个想法。很多同学平时也许没有特意关注科学,但是他们有时突然提出的创意,会让你觉得其实每一个人都在不断思索,也许随时都会走近科学。
知力:作为指导教师,您认为张乙乙参与科研活动以来有何提高?
李作林:她从进行科学研究到参加科技大赛,各方面的综合提升都是很显著的,而且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记得在张乙乙刚立项时,她向老师介绍项目内容时非常紧张,表达得也很不熟练。不过经过很多次锻炼,像现在,张乙乙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非常自信,思路明晰。在她的科研过程中,可以看到她除了重视报警手机这个项目,在文化课学习、舞蹈练习等方面也比以前努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张乙乙非常善良,总是想着为别人、为社会服务。
知力:人大附中的科技教学有何特色?
李作林:人大附中科技活动的办学思想是刘彭芝校长提出的“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理念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搭建实现个人创意的平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刘校长就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在当时,北京市设立劳技课或兴趣班的中学并不多,但是刘校长从她多年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不能仅仅埋头于书本,而应该多动手,有创意,张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开办了非常丰富的课外课程。近二十年来,人大附中在这种超前理念的引领下开展新时代的中学生科技活动,老师们也深入理解了自身的作用和目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在我们铺好的平台上放大这些光芒,最终回报社会。
我的参赛题目是《基于安卓平台的紧急求救及报警手机设计与实现》,这个报警系统可以在灾害、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帮助手机用户自动向外发出求救信息。报警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在启动求救开关后,手机自动对遇险环境进行拍摄,或是根据手机特定功能收集遇险处附近的信息,再将遇险者自身信息、遇险地理位置以及照片等自动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最后发送给相关救援部门和指定联系人,实现报警和向外联系的目的。
在设计之初,我也考虑到可以利用这套系统实现更多的报警或定位用途。例如在儿童手机上安装这一系统,可以在儿童被劫持的第一时间报警;如果手机丢失,可以让手机自动进行定位,追踪手机的位置。我认为围绕这一报警系统可以展开很多方面的开发,我已经制作出一款能够无线遥控报警程序的遥控器,让使用者在隐蔽的情况下激活手机报警系统,规避潜在的危险或不便。这一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开放的安卓平台,借用手机已有的功能,而不需要额外配备专用配件。报警软件和其他很多手机应用一样,可以继续深入开发出更多的功能,因此我的手机报警程序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商业价值。
小小努力 服务社会
知力:为什么会想到设计这样一个自动报警系统参赛呢?
张乙乙:最早还得说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想如果大家有一种在危险情况下快速求救报警的方法,那么震后救援等就会变得相对简单,也能让遇险者和家属安稳情绪。当时这还只是个很初步的想法,我没有能力实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我发现当地的手机信号是仍然可以使用的,所以我把手机信号作为切入点,开始具体思考手机报警系统的问题。
知力:你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最重要,这些对你将来的学习、工作有何影响?
张乙乙:在项目准备过程中,我得到了收获知识的满足感,并且这次参赛经历大大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我也感受到,人必须突破思维定势。每一个人都有习惯的、固定的思维方式,所以当人用定势思维思考遇到障碍的时候,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思路,甚至可能需要改变脾气性格。
在研究和参赛中,我意识到虽然以后我不一定当上科学家,也许也不会从事与现在这个项目有关的行业,但是我仍会一直关注科学知识,锻炼敏锐的科学思维。我还认为,少年的所作所为,应当符合国家的需要,在国家亟需人才的领域,我们应当勇敢地站出来承担。在这种时候,个人的目标应该向国家的目标靠拢,哪怕只是付出自己小小的努力。
知力:你周围有没有喜欢科学,愿意为科学研究付出心血的同学?
张乙乙:太深入钻研科学的同学没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判断是否喜爱科学是没有硬性边界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科学创新,也许在一个时间突然就冒出来一个想法。很多同学平时也许没有特意关注科学,但是他们有时突然提出的创意,会让你觉得其实每一个人都在不断思索,也许随时都会走近科学。
知力:作为指导教师,您认为张乙乙参与科研活动以来有何提高?
李作林:她从进行科学研究到参加科技大赛,各方面的综合提升都是很显著的,而且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记得在张乙乙刚立项时,她向老师介绍项目内容时非常紧张,表达得也很不熟练。不过经过很多次锻炼,像现在,张乙乙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非常自信,思路明晰。在她的科研过程中,可以看到她除了重视报警手机这个项目,在文化课学习、舞蹈练习等方面也比以前努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张乙乙非常善良,总是想着为别人、为社会服务。
知力:人大附中的科技教学有何特色?
李作林:人大附中科技活动的办学思想是刘彭芝校长提出的“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理念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搭建实现个人创意的平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刘校长就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在当时,北京市设立劳技课或兴趣班的中学并不多,但是刘校长从她多年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不能仅仅埋头于书本,而应该多动手,有创意,张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开办了非常丰富的课外课程。近二十年来,人大附中在这种超前理念的引领下开展新时代的中学生科技活动,老师们也深入理解了自身的作用和目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在我们铺好的平台上放大这些光芒,最终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