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问题不同程度的检出率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复杂化、低龄化的趋势。本文以番禺区为例,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善现状的对策,以期为压力之下、迷茫之中的学生打开一扇温暖、能看到更多希望的窗。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高。我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以2018年全区所有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结果为例:中学生有轻度症状的占30.05%,中度症状占3.17%,较严重和严重程度的比例分别为0.32%、0.02%,分别有238及13人。以往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发生在高中阶段,而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如今初中生也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这可能与这一群体进入青春期后的生理、心理剧变有关。
二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不均衡性。我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以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结果为例,总体得分结果显示:国家级、省级、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特色校在各项因子的得分均高于非示范校、非特色校。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严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保证向学生开放专业的心理辅导等,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相对较高。
三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目前,比较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等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时候才开始重视和干预,这就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和隐患。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针对个别问题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其主要目标。
二、改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统筹与行政督导力度,加大保障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进行统筹推进。我们要持续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必须加大组织统筹与保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区政府的专项督导范围。针对学生中突出的心理问题,各片区需要进一步加大指导、督促、检查的力度,组织心理危机定期排查,指导学校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重视专职专用,关注心理教师的成长
一方面明确心理教师的身份和职责,落实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职责,专职专用;另一方面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建立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心理教師培养进修制度。三是学校可组建以校级领导为组长、心理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体、各科教师为基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定期开展活动,组织针对性研讨,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作战,营造良好的心理研究氛围。
(三)是关注校际差异,推动均衡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关注校际间的差异,以及各片区间的差异和不均衡性,开展深入调研,据此积极开展校际间和片区间的交流、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使被帮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实现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
(四)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多方合力
政府部门需要从区级层面整合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着眼全体学生,通过分层级的预防、预警和干预,减少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从根本上减少并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学校心理救助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建立“校—医联动机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畅通学生心理危机个案的转介渠道,就显得非常必要。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将对象局限在特殊学生、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身上的辅导与治疗的现状,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其增强心理调适的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从源头上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高。我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以2018年全区所有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结果为例:中学生有轻度症状的占30.05%,中度症状占3.17%,较严重和严重程度的比例分别为0.32%、0.02%,分别有238及13人。以往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发生在高中阶段,而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如今初中生也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这可能与这一群体进入青春期后的生理、心理剧变有关。
二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不均衡性。我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以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结果为例,总体得分结果显示:国家级、省级、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特色校在各项因子的得分均高于非示范校、非特色校。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严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保证向学生开放专业的心理辅导等,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相对较高。
三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目前,比较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等到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时候才开始重视和干预,这就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和隐患。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针对个别问题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其主要目标。
二、改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统筹与行政督导力度,加大保障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进行统筹推进。我们要持续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必须加大组织统筹与保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区政府的专项督导范围。针对学生中突出的心理问题,各片区需要进一步加大指导、督促、检查的力度,组织心理危机定期排查,指导学校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重视专职专用,关注心理教师的成长
一方面明确心理教师的身份和职责,落实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职责,专职专用;另一方面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建立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心理教師培养进修制度。三是学校可组建以校级领导为组长、心理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体、各科教师为基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定期开展活动,组织针对性研讨,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作战,营造良好的心理研究氛围。
(三)是关注校际差异,推动均衡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关注校际间的差异,以及各片区间的差异和不均衡性,开展深入调研,据此积极开展校际间和片区间的交流、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使被帮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实现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
(四)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多方合力
政府部门需要从区级层面整合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着眼全体学生,通过分层级的预防、预警和干预,减少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可能性,从根本上减少并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学校心理救助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建立“校—医联动机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畅通学生心理危机个案的转介渠道,就显得非常必要。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改变将对象局限在特殊学生、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身上的辅导与治疗的现状,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其增强心理调适的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从源头上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