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别致的音乐教育 意义深远的希望工程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da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26日下午2:30,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和平镇希望小学的音乐教室里,儿童舞台剧导演、《炎黄风情》项目主创英子女士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和平镇希望小学杨雅老师带领着20多个孩子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她们五颜六色的彝族、苗族服装和孩子们绽放的笑容既成为了云贵高原冬日阳光下最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或许是中国音乐教育史上耐人寻味的一天。
  二十多年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不仅无偿捐赠了200所希望小学,而且他们还极其用心地运用教育剧场/音乐剧场的理念将文学、音乐、自然科学、历史、舞蹈等不同教学内容通过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方式,让更多希望小学的学生在全新的课程设置中通过集体创作,充分学会和挖掘每一个参与者的感知、想象、合作与自我表达。



  众所周知,作曲家鲍元恺先生著名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由24首中国民歌主题改编而成。虽然该作品已经创作了整整30年,但迄今为止,仍然是国内外音乐会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的中国作曲家原创作品之一。正因如此,儿童舞台剧导演、《炎黄风情》项目主创英子女士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和平镇希望小学的杨雅老师才能紧紧围绕《炎黄风情——云岭素描》中的《小河淌水》《放马山歌》《雨不洒花花不红》《猜调》等四首云南民歌展开教学:
  首先,二位老师带领孩子们观看了由指挥家汤沐海先生指挥的《炎黄风情》音乐会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知交响乐的演出形式和音乐的表现力,同时认识每一种乐器;紧接着,在一种集体游戏中由学生主动扮演不同的乐器并思考每一种乐器和乐队的关系;之后,孩子们把在校园周边山坡上采撷来的野花和小草粘贴在彩色的卡纸上,以表达音乐给予他们的内心感受——清冷的月下小河、绿意盎然的山林春雨、肆意欢唱的放马山歌……最后,二位老师带领着孩子们来到操场,在诙谐、欢快、爽朗的歌声中开始了他们充满童趣的游戏——《猜调》。
  然而,当听到孩子们用地道的云南方言演唱“哪样长,长上天”“哪样长长该前卖”时,一种久违了的感觉让我欣喜若狂!因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早已消失殆尽的入声字,在云南方言里依然大量存留。虽然随着《猜调》的广为流传,独具云南民歌腔词关系特色的“哪样”已经被悄然改成了普通话的“什么”……
  必须承认,这是我听过最不“艺术”,但却又是最快乐的歌。孩子们率真的演唱毫无矫揉造作和煞有介事的表演。我深知,他们的这份快乐或许是“躲”过了《两只老虎》的百年“追杀”和远离了音乐教育的理论“纠缠”后才从心底发出的天籁,且透着童真,洋溢着幸福,更彰显着文化自信!
  20年前,著名音乐教育家谢嘉幸教授就曾旗帜鲜明地提出过一个观点: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时至今日,笔者依然对谢教授的观点倍加赞赏:因为,既然每一个学生都是在特定的文化摇篮中诞生的,这一文化的全部精神资源,就是上天馈赠给他(她)的最丰厚的礼物,是他(她)一生一世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他(她)获得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没有剥夺他(她)这一礼物的权利。[1]
  无须争辩,文化自信首先源自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因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认同,才能对其文化价值予以肯定,从而对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我们曾在以音乐开启民智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新式学校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代音乐家又试图以新音乐改变中国,但“真正以传统音乐遗产作为基础而有较好融汇西方音乐因素从事新国乐创作的作曲家寥寥无几。”[2]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大批具有民族文化基因和中国音乐母语的优秀作品才得以诞生。作曲家鲍元恺先生根据24首中国民歌主题改编创作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虽然仅仅只是其中一例,但中国青基会和儿童舞台剧导演英子女士之所以选中《炎黄风情》,恰恰说明了当代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母语音乐教育的理念完全契合:“一个民族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以及对环境做出的反应的各种体验都凝聚在自己的语言里,也包含在音乐语言里,并经由代代相传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生命的延续。因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正是维系我们自身过去、现在及未来音乐文化的纽带。”[3] 事实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和平镇希望小学和中国大地上20359所希望小学一样,是“10后”新生代乡村、城镇留守儿童温暖的一个“家”。能让这些孩子们在这样的“家”里学习他们本应掌握的文化知识,同时还教会他们演唱家乡的民歌,可谓功莫大焉!对此,在场的云南籍音乐学家赵仲明教授也激动地对孩子们说:我也是云南人。可是我有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却没有人教我唱云南民歌。你们现在不仅有英子老师、杨雅老师教你们唱,而且你们还唱得非常好!我相信,这将会是你们一辈子的幸福回忆和津津乐道的谈资。更重要的是,云南的民歌和云南的音乐文化通过你们这样的学习就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早在1999年,云南就掷地有声地提出过“建设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大省”的宏伟目标。20年来,无论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非遗传承机制建立,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均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太多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存仍然在历史的河流中慢慢消失,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也因钟鸣漏尽而纷纷逝去。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纵有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方法和高超的技术手段也只能留下一些理性的主张与学说。但“文化是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传承与发展的……我国千百种方言从来不著一文而生动活泼地存在着……最关键的仍然是人,是活生生的被称为‘活性文本’的人。而能够使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则是人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育”,[4] 教育的主体,又是孩子!著名音乐学家、非遗保护专家田青先生之所以大声疾呼“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消失”。[5]皆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护,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卓有成效地继承,文化才能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发展。因此,教育部在2020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才能落实。每一个学生才能从音乐的角度认知和理解民族与国家并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短暂、充实、新颖的音乐课结束了。
  云贵高原温暖的阳光下,禄丰县和平镇希望小学朴实的高佐治校长、美丽的杨雅老师、热情的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向陪伴了他们一周的英子老师和我们告别。但当我看到泪流满面的孩子们紧紧拥抱着英子老师并喃喃、弱弱,甚至带着一些哀求的声音说:“英子妈妈,你别走”时,我的视线也被夺眶而出的热泪模糊了。但我很清楚,这是教育的主体向施教者最真切的呼唤,同时也是向执教者最迫切的请求。毕竟,这样的音乐教育绝不仅仅是施教者教会学生唱几首家乡的民歌。更重要的是,让那些在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中传承下来的民歌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主体能力,最终成为每一个“活性文本”传承人的文化自觉!
  感谢中国青基会、作曲家鲍元恺老师和《炎黄风情》项目主创导演英子老师,祝愿他们在河北、陕西、山西、四川、江苏各省的教学中,让那里的孩子们也能像云南禄丰和平镇小学的学生们一样,在学习演唱《小白菜》《小放牛》《茉莉花》《对花》《娃担水》《夫妻逗趣》《走绛州》《蓝花花》《走西口》《闹元宵》《爬山调》《看秧歌》《槐花几时开》《黄杨扁担》《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无锡景》《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紫竹调》等民歌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快乐和民族文化的自信!
  注释:
  [1][4]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中国音乐》2000年第1期,第38页。
  [2]冯长春:《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页。
  [3]管建华:《中华文化作为音乐母语音乐教育的性质和意义》,《人民音乐》1996年第1期,第31頁。
  [5]田青:《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消失》,《田青文集》第五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16页。
  张 昀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概述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实验,他随机选出一些学生,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预测并写下一份“最具潜力的学生”名单,还特意叮嘱教师不告诉学生本人的前提下注意长期观察。18个月后,结果显示:名单上的学生相对之前来说成绩确实有所提升,而且兴趣、师生关系等方面也有变化,而在低年级这一效果更显著。其作用原理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通过其态度、表情、行为等
期刊
20世纪杰出作曲家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于1891年4月15日出生在桑卓夫卡村,这是苏联叶卡琳纳斯拉夫省(现乌克兰第聂伯洛夫斯克省)的一个小村庄。少年时期的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学习上受母亲玛丽亚影响巨大,“母亲非常注意我的发展……没有用刻板的方法使孩子畏惧音乐”(普罗菲耶夫自传语)。1904年普罗科菲耶夫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学习期间曾创作过被他称为“旧笔记本”的六首钢琴奏鸣曲,后来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灿烂而又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卷上,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画上了浓墨重彩、闪耀光芒的一笔。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琵琶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之一也得到了密切的关注,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涉及众多领域,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与软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琵琶的传播与发展也面临改变,如何将以琵琶为
期刊
金秋十月,美丽的青岛清爽迷人,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在这里隆重举行。本届比赛由中国文化部(教育司)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大专业院校的五十九名青少年选手参赛,从2012年10月17日至10月27日,经过三轮比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了若干名才华出众的优胜者。作为比赛的特邀评论嘉宾,我观看了部分复赛和全部决赛,以下是我的所获印象和亲历感受。  少年组童星闪耀  本届比赛中的最大亮点
期刊
六月的姑苏,梅子黄时,晴雨各半。2021第二届苏州金鸡湖作曲比赛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序幕。本次大赛由苏州工业园区宣传、统战部为指导单位,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苏州交响乐团主办,苏州市音乐家协会协办;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孟东先生担任评委会主席。时逢建党百年,本届作曲比赛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江南文化”为主题,向国内老中青三代共14位著名作曲家委约作品,上演两场委约作品音乐会;
期刊
近来的好莱坞电影,只喜欢《爱丽丝漫游仙境》。只有好莱坞能做出这样的梦幻仙境吧。只是好莱坞总是太有雄心壮志了,把“爱丽丝漫游仙境”改成了“爱丽丝拯救仙境”。原本顽皮伶俐的爱丽丝因为压力太大,变得安静倔强,并与时俱进成了女强人。为了开辟电影的亚洲市场,她历险归来再次东渡香港,拼搏事业甘当剩女踢走了多金婿。  在这部电影中,精彩人物不是爱丽丝,而是两个皇后。红皇后以形象奇崛取胜,与她唱反调的白皇后叫我印
期刊
“运动觉”训练是一种有效联结身体运动与大脑神经的感知练习方式,被达尔克罗兹运用于体态律动教学中,其作用原理从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共同联结反映于学习者的音乐认知与体验过程。对症当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思维相关现状,凝练“运动觉”训练参与音乐学习的类型,分析常见教学问题与原则。从大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的角度,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音乐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为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期刊
自中国近代文化启蒙伊始,百年间关于中西关系之考辨的探讨从未停止,无论是王露奉“国粹主义”为先的中西音乐“其实终难归一也”[1]学说,还是“全盘西化”[2]论,抑或是持“东西的调和与合作”[3]的“中西结合”思想等,均试图对什么是中国新音乐、音乐的“中国性”、中国音乐的发展走向等诸多问题给予定性,而此类讨论直至今日仍不绝于耳。落实于实际操作的具体方案上,究竟怎样从学西洋好的“法子”到制造中国自己的“
期刊
指挥大师里卡多·穆蒂成为当今国际乐团最负盛名的指挥之一已有四十余载。他明星式的舞台风采受到全世界乐迷的追捧和爱戴。四十余年间,他指挥过众多世界知名乐团。1972年至1982年,他是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之后他在费城交响乐团坐镇十二年,在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前,他还在斯卡拉歌剧院指挥了近二十年。2010年,他接过了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指挥棒。他说:“芝加哥交响乐团将是我最后一个坐镇指挥的乐团。
期刊
一、早期南音传承  苏统谋来到深沪林场期间,找他学南音的学生不少。那个年代,社会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南音在闽南有很强大的群众基础,大家都喜欢,所以很多人开馆授课。不过找他学习的这些学生属于单独拜师,私下学习,不是传统的开馆学习。大家学南音不是作为一种职业,而是作为爱好来学习,所以学习很积极、主动。  每天晚上,师兄弟一群人陆续到达苏统谋的住处。人到齐了,他先给大家讲当晚所学曲子的典故,讲述的是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