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趣之门 激发作之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hi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乐于写作的最好的催化剂。它能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动力,积极主动地积累挖掘素材,研究探求写作方法,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一、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社会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激发写作兴趣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写作素材和信息资源。打开学生的双眼,让他們在大自然中徜徉,欣赏、猎取大自然的包罗万象;放开学生的双手,使他们尽情体验生活的“甜酸苦辣”,感受生活实践的情趣。与孩子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挖花生的实践活动,在体验劳动的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写作的素材,有的着眼点放在了同学们热火朝天的挖花生场面描写上;有的抓住一两个同学在挖花生时的一系列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还有的写出了收获丰收的喜悦……在作文训练中,不断地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这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合理的想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让学生广泛阅读,注重语言积累,拓展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养成他们乐于阅读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对优秀的课文、句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摘录、背诵、积累,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学生头脑之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及自然知识、科普、军事等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读万卷书储备了词汇,丰富了语言,积累了写作素材,领悟基本的遣词用句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在不断地积累中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奠定了写作的基础。
  三、让学生以说促写,运用口语交际,激发表达热情,提升写作兴趣
  语文课本的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口语交际是单元作文的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口语交际课前预习、搜集、准备、整合大量的资料的同时,提前构思好了习作的主旋律,在口语交际课上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集思广益,为习作打下了基础。
  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口语交际《珍惜资源》,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就这个主题进行交流,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谈应该怎样珍惜资源;谈自己知道的哪些资源正在被破坏,需要保护等,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生活中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有口语交际课的讨论交流做铺垫,这份建议书大多数同学较好。
  在进行其他写作专项训练时,也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作文的语句表达效果,使学生的写作能做到主题明确,词汇丰富,语言流畅,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提升写作兴趣。
  四、让学生热情高涨,注重鼓励机制,更新修改模式,自评效果最佳
  在作文指导教学中,老师努力去发现学生每篇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一段话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一起讨论修改。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还采用了“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模式,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情况,而后相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点评方案加以指导,让学生的作文越写越精彩。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为老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还应积极进行习作教学方法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作理念由“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还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诚信既是一种规范,又是一种制度,还是一种人品。诚信教育就是对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养成教育。在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广州市曾经对6所小学的14个班级、600余名学生(五六年级学生占500余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7%的小学生承认自己说过谎话,89%的小学生都曾抄过别人的作业;而小学生坦言,47%的父母有过不诚信行为,38%的小学生表示无
期刊
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绚丽的瑰宝。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并享受的文化,是劳动者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它与人民的生活情感紧紧相连,且积淀深厚,灿烂博大。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是该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幼教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人生百年在于幼学”,幼儿期是整个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在這个时期形成的观念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
期刊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话创作、吟诵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尝试通过把握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对学生有意识进行闽南文化熏陶培养。  一、情境渲染法  闽南童谣的内容大都能反映一定的生活情境,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童谣、感受童谣、体验童谣,从而提高掌握闽南童谣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学生会被情境中人、事、物吸引,发挥各自想象,产
期刊
”科学中的“科学味儿”就是要重视科学思维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让科学课有更浓的科学味儿是我们应该重视并且值得研究的方面。那么,到底如何使我们三年级的科学课拥有更浓的“科学味儿”呢?结合三年级教材,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科学课需要理论的引导  教师的教学需要理论的指导,同样学生的观察、探究、实验、栽培、饲养同样需要理论的指导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乘法含义以及乘法产生的过程;  2.认识乘号、会读会正确书写乘法算式;  3.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比较、思考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合作学习以及渗透数学来自日常生活的哲理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正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水平的逐渐提升,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加强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界文化界的一个热点,人们对建设高品质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它是时代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主要来探讨一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期刊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求知获艺的先导。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是对某种事物的喜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人,生下之后,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都会对事物产生兴趣。兴趣的起源
期刊
雅,正也。自古以來,古代圣人先贤就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对“雅”进行了诠释解读。时至今日,雅行教育更是成为德育的一种方式在实践中学生的言、行、志、趣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2017年开始,结合学校开展的“雅行教育”课题,笔者在班级中确立了“恣意童年,伴雅而行”为主题的雅行教育探索活动。旨在将“雅”的理念深植学生内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努力争做“文雅少年”,享受幸福童年。  一、以身作则,
期刊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有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引导不恰当,学起来枯燥无味、单调无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習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合作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获得最佳的教与学效果。  二、目前小学数学的数感教育及重要性  (一)“大改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