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课堂多些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课程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文言文教授的效果,有必要激发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增加思考,本研究以笔者执教的《墨池记》为例,讲授了提高文言文课堂思考的若干方式。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思考;增加思考;激发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开学初的示范课上,笔者执教的《墨池记》获得好评。这篇课文是作者曾巩应王盛的邀请,为纪念王羲之写字洗笔的小池而作的。文章以议为重点,由池及人,阐明了一个道理: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刻苦学习;要想具有高尚的道德,更要努力培养。
  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笔者设定了三个目标:积累文言字词,感知文言魅力;明晓成就源于刻苦,道德源于培养的道理;学习叙议结合、步步深入的写法。因为有课下注释,结合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是问题,笔者把第一个目标集中在预习时完成,后两个目标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完成。
  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学习的目的如果仅停留在学生认识的起点上,徘徊于字词,这节课则是低效的。基于此,笔者思考了两个问题: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晰道理,在文言文课堂中更多思考?如何与作文训练紧密结合?
  首先从解决字词中的疑问开始,问题总是有的,因为学生知识程度不一,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交给他们自己处理,作为全班共性的问题,笔者在课堂上解决。对于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学习文本的时候,内容大意已没有阻碍,文言字词的积累也有自己的方法。难点主要在虚词,学生对“岂其学不如彼邪?”中“其”的用法有争议,联系文中其他的用法做以区别,明确了“其”在文中可以作代词,还可以作语气词,在这里就是表推测语气,可以翻译为“大概,恐怕是”。很多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固定,特别是虚词用法更活,要放在语境里解释词语的意思。
  要想让文言文课堂生动,老师的教就不能枯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舞台上的演员,老师的责任就是要站在时代背景及历史的高度,当好导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地学,主动地学!
  文言文教学之根在“读”,读能疏文意,读能出文味,读能助思考。如何让文言文课变得有文味且激发思考呢?笔者力求在读的有效性和深层性方面做了尝试。所以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朗读,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思,读中悟,将“读课文”与“思考问题”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文言文教学之趣在“思”,思考能走进文本,思考能走出文本,围绕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问题激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如何让学生摘到思考的“果实”呢?激发学生动脑。所以在课堂上多次安排学生提出疑惑,老师解答问题,笔者的作用就是相机引导。一个好问题胜过十个好答案,有问题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动力,在问中议,在问中思。自己感悟远比老师说教更让学生信服!所以才会有学生由“深造道德”联想到“茶叶人生”,在沸水中舒展、释放自己,煮出一杯好茶,品出香醇人生!精彩的发言得到了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
  曾巩的散文章法布局严谨,周详而有条理,后来写古文的人多从学习他的文章入手。在课堂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怎样由物及人,抓住课文第二段,沿着作者的文字,从介绍王羲之大器晚成,并非天生,而是刻苦学习的结果,自然引出一番议论。但作者没有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而是继续挖掘,翻出新意,以学问而联想到道德的培养,发人深思。提醒学生不仅注意写作中的叙议结合的手法,还要注意议论的深度,这在后来的作文训练中得到了明显体现。
  在教学之后,反思过程,笔者有三点感触:
  1.思考是学生的兴奋点与亮点。当学生面对一看即知的内容时,老师再在课堂上重复,就是浪费时间,也是在耗费学生的兴趣。一味埋怨学生不好好听讲,不知反思自己是老师的悲哀。课堂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权交给他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多鼓励他们发言,课堂的精彩绝不会在老师的预设中,而是在学生深入思考的生成上!所以在寻找“写作此文的目的何在”时,学生不仅找的准确,还归纳出句中发议论的词“盖、夫”是关键点的结论,俨然是一位善于总结的老师。
  2.写作训练离不开文本积累。高中生写议论文常犯一个毛病,就是材料缺乏或者老化。要么是論证的论据缺乏说服力,要么是两三个俗套材料翻来覆去地讲,原因在于积累的少。利用教材积累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在后面安排的“拓展延伸”环节,学生马上就用到了王羲之,还用到了文中“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的结论。在写作手法上,叙议结合,借事说理的运用都很好。拓展环节学生已经完全走出文本,但并不脱离文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完成了经典认知向现实的深层转变,起到了文言文以“文”化“人”的作用,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
  3.学生的思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度宽,思考有深度,教师引导有坡度。从学生争相举起的手臂,从学生托头沉思的眼神,笔者看到了文言文课堂的无限活力和生机。
  当然,授课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瑕疵,比如,教师打断学生回答,急于过渡,给学生展示的时间还不够,课堂评价还要再丰富等。这些都是在提醒笔者,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文化底蕴,还要有优雅的姿态与语言,更要有交流的聪慧与睿智的。唯有尊重学生,激发思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幸福。
  (责任编辑:晏文)
其他文献
一、广州市某区外来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  广州市是省会城市,其经济总量位居全省之首,外来工也最多。某区是广州市外来工较多的区之一,故对该区的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查中发现该区外来工子弟学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办学资金缺乏  所调查的学校,首先在硬件投资上全靠自己,除少数几所学校是租用原公办学校校址外,其他多为租用工厂、企业、村镇、部队的空置房产,租金从每年5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近年来,我校针对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大学化、教师重讲不重学、教学工作高耗低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缺乏等现状,在认真分析校情、教情、学情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初步构建起了一套“通案式目标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摘要】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勤于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加强训练必须从“课内训练、课外训练、延伸训练、考评训练”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语文教学;四项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4.41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
【摘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意生活素材的积淀,辅以写作方法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兴趣;激发;作文;农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难,这是小学生中普通存在并时常反映的问题,不少学生视作文为负担,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语言环境差,更是谈“作文”而色变。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关键词】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培养;作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策划人语:  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一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锐意进取、奋勇向前,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如今,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共产党人的身影仍活跃在各行各业:抗疫救灾,他们是排头兵;脱贫攻坚,他们是螺丝钉;服务邻里,他们是“知心人”……  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青少年迈入科学大门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实现初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即语文学科的交际能力、应用能力,而人文性则要求真正实践语文学科的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延伸出学科特色。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初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要充分打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丰富有趣、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中激活思维、提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开放性课堂;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在“择校热”的今天,体现的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升学率的追求。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与人们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无法达到基本均衡,导致了部分学校发展困难的局面。中考招生“分解指标”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弱势学校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分解指标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缓解了“择校热”现象。然而,这一政策影响了部分人的利益,拉大了同一学校的生源差异,加上分解指标制定的难度,使分解
【摘要】2011年8月,北京市发出关闭拆迁打工子弟学校的通知,几百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闭,近34万流动人口子女适龄儿童面临转学甚至失学危险。一时间,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者在此试图从政策分析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政策理念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上述分析,探究如何更好地提高政策效力,从政策层面保障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受教育权并促
21世纪的中学生思想独立性强,对待社会上的事件热情但缺乏理性的思考,并且年龄段相近的人之间看待事物常常会产生共鸣,然而这种心理很容易被好事之人利用,引发群体性事件,对中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为了防止思想尚未成熟的中学生被别有用心的网络推手误导而做出过激行为,对网络舆情制定合理的引导策略至关重要。  一、 网络舆情概述  1.舆情定义  舆情在西方多用“public opinio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