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网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现从事家教的人员已经超过100万,而且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学生。应该说,家教市场已经人满为患了,再想挤进去难度可想而知。可另一份资料也显示:中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有零花钱,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和理财能力差的问题。
面对这一现象,广州一位家教工作者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剑走偏锋,专门教孩子学理财,那么,她到底是如何开拓这个新领域的呢?
另辟蹊径,打工妹发现家教新动向
今年30岁的蓝以敏是广东省梅县人。1997年,她和丈夫刘杰一起来到广州打工。几年之后,丈夫刘杰已是一家企业的经营主管了,月薪3000余元。2000年时,夫妻俩在广州按揭买了一套价值16万元的小房子,并把5岁的女儿从老家接来广州上幼儿园。
女儿到来之后,蓝以敏辞去了给孩子做家教的工作,干脆在家当起了全职主妇。几个月后,她实在闲不住了,因为丈夫每月的工资在还完贷款和支付生活费后,已经所剩无几,无奈之下,她觉得自己必须要出去找份工作了!
蓝以敏找了几次工作,都以失败告终,她开始失望了:由于自己已结婚成家,那些公司都回绝了她;她又不甘心去工厂做工人或去摆地摊做小生意;更让她痛心的是,几个家教公司一听她的学历、经验等都直摇头,说:“现在的家教已不是前些年的保姆式家教了,而是越来越专业化,都是由某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做……”进不了家教公司,蓝以敏便试着在家教联盟网上发布求职信息,却发现那些提供家教服务的人不是在校大学生就是在职教师。她又主动联系了几十个需要家教的家长,但都碰壁了。这时,她才真正感觉到自己落伍了。
那段时间,蓝以敏的心情糟糕透顶,她经常为女儿的零花钱和丈夫吵架。年幼的女儿总是嫌零花钱给的少,后来,她发现,不仅自己的女儿花钱“厉害”,别人家的孩子也一样,有的甚至到了“挥霍无度”的地步。一天,她和一位邻居在聊起孩子零花钱时,对方竟也有同感,她也对自己8岁的儿子乱花钱头疼不已,女邻居说:“一次逛商场时,儿子半小时就花掉了500元钱,还买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玩具!”
蓝以敏仔细想了想,如今城市基本上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大人们表达爱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金钱。这样一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现在城里的家长都特别注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开发,不惜重金让孩子去学钢琴、学英语、学舞蹈……却没有人认识到学好“理财”对于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就在这时,蓝以敏刚好又从广州日报上看到一篇名为《青少年理财教育:孩子的立身之本》的报道,文章写道:最近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如今绝大多数城市青少年每月的零花钱都不少,但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着乱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细心的蓝以敏灵光一闪,她似乎发现了一条崭新的创业之道——教孩子学“理财”。她决定开拓这个被人忽视的家教的新领域,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文凭,不可能在现在热门的家教专业上和那些大学生、教师争饭碗,但她有保姆式家教的经验,自己如去教孩子们学“理财”,那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自创职业,教孩子理财给自己掘金
重新看到希望的蓝以敏心里很清楚,自己要想靠这个新行当挣钱,首先就得练好“本领”。她通过书本和网络搜集了一大堆相关资料,并了解到:青少年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经历4个阶段:0—6岁的萌芽期、6—12岁的确立期、12—18岁的发展期和18岁以后的成熟期。
此后,蓝以敏便开始在女儿身上做“试验”。她为女儿制定出一套理财计划:每天依然给女儿5元零花钱,并且在家里设立了专门针对女儿的“妈妈银行”,“银行”的宗旨是:“高息吸引存款”,“月利息”高达10%。“高利息”对于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招果然很奏效,很快,女儿便自觉地把节余的钱定期存进“妈妈银行”,并逐渐改掉了乱花钱的坏毛病。
在教女儿的过程中,蓝以敏摸索出了不少实际经验,并将它们整理成“教材”。2003年初,她在广州家教网以及本地的一些社区网站上,频繁地发布有关“理财家教”的广告信息,并以家长手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用事实说明“财商”是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财富。刚开始,家长们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可她丝毫没有灰心,她相信教孩子学会理财一定是很多家长十分关心的大事。
2003年2月底,蓝以敏终于接到了一位谢女士的电话,谢女士说:“我儿子已经10岁了,由于我和丈夫常年在外做生意,所以对他的教育很少。家里虽然有保姆,也请了3个不同专业的家教老师,但我们发现他在花钱上越来越大方,有时一天就花掉100块钱……”
从谢女士的言谈中,蓝以敏发现,要想改掉这个孩子的坏习惯还真有一定的难度。没想到第一单“生意”竟然就这么棘手!但她信心十足,她认为凭自己丰富的家教经验,一定可以帮谢女士的儿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蓝以敏通过与谢女士的儿子小强的多次接触后发现,小强从小就形成金钱万能的意识,比如:小强在学校被某个同学欺负了,他会花钱请人“教训”这个同学一顿;他经常自己不做作业,而是花钱让别人替他做……蓝以敏觉得这样下去,这些坏习惯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但如果让小强改掉这些坏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自己和小强的家长相互配合,从小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
后来,蓝以敏又了解到,小强喜欢集邮以及收藏,蓝以敏便以此为切入点,很快便有了成效。小强为攒更多的钱来集邮和收藏,他不再请客吃饭,作业也开始自己做了,渐渐地,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接着她又为小强制定了一份合理的理财计划,并让谢女士不要再随便给孩子零花钱,而是按计划给,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每一项开支。
几个月后,谢女士兴奋地告诉蓝以敏,现在小强花钱不再大手大脚了,而是有了一定的计划性。她感激地把两千元酬金交到了蓝以敏的手上,说:“真要谢谢你,你的教育让小强获益一生!”
这次的成功无疑让蓝以敏信心倍增。她所住的小区业主大部分都是在广州打拼并小有成就的外省人,家长们平时一般都要忙于工作和事业。蓝以敏立即抓住这一商机,她每天都在小区里以邻居的身份和带小孩的家长们聊天。经过沟通后,90%的家长都愿意让她试一试。就这样,2003年暑假期间,她在自己所住的小区里就发展了50多名“顾客”。
以前“顾客”少,蓝以敏都是一一上门服务,现在“顾客”多了,又同住在一个小区,蓝以敏便决定在自己家里“开班”。家里面积小,她便将50多名“顾客”分成5个班,每天轮流来她家里听她讲“理财课”。“统一教学”之后,她还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孩子制定合理的理财计划。由于她讲的“理财课”生动有趣,制定的理财计划也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效果都还不错,反响也很热烈。
理财家教,打工嫂月赚万元
2003年12月,蓝以敏在家“开班”教孩子学理财的消息越传越广,来报名的“学员”也日益增多。她感觉时机已成熟,便在小区附近租了门面,配置一些适合儿童游玩、学习的简单设备后,招了两名曾做过保姆的女孩,就正式开起了她的“金蕾青少年理财家教中心”。
接下来,蓝以敏按“学员”的年龄,将她的服务项目具体地分成4个“学习班”:3—6岁的为“萌芽班”、7—10岁的为“花蕾班”、11—14岁的为“青苹果班”、15—18岁的为“成型班”。然后,她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开设3个小时的课程,周六周日及寒暑假全天开课。
当然,每个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不一样:“萌芽班”的学员由于年龄较小,蓝以敏就通过一些具体的趣味性活动,来进行理财的启蒙教育,让孩子认识钱、懂得钱的来源,并知道钱可以买各种各样的东西。
由于学前儿童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只对具体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在向小学员们传授“理财知识”时,她都用玩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许多相关的知识,比如:不同数额的纸币是怎样区分的;一角的硬币比五分的硬币小,但却更值钱;钱可以用来换取他们想要的一些东西;用储蓄罐来存钱会很好玩等等。另外,蓝以敏经常带4—6岁的孩子逛商场购物,让孩子现学现用。她先给孩子写一张清单,详细列出需要买什么东西,再算算大约要花多少钱,然后陪孩子去商店付钱取货。这样,也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对于“花蕾班”学员,一般都处于小学阶段,许多孩子都已经有零花钱,也会比较怎么买东西划算,但容易乱花钱。蓝以敏就在家长的配合下,先让孩子安排一周的家庭食品购买计划,列出家庭所需食品的清单,让孩子多选择几个商店,比较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商店所卖价格的差别;并让孩子估算出支出金额,考虑怎样花销更为节省;最后让他(她)自己付钱购货……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后,孩子在购物时的比较、估算、分辨和控制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而且还可以让孩子有承担家庭采购的责任感。
对于“青苹果班”和“成型班”的学员,多为初、高中生,叛逆性较强,不适合坐在店里运用游戏活动、趣味讲课的形式。蓝以敏便采取理性教学的方式,传授一些实质性的理财方法:教他们懂得钱的不同来源、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并学会使用一些金融工具来提高个人的理财能力。比如,告诉他(她)即使减少衣着方面的开支,也能穿出自己的风格;让他们准备一个账本,学会定期整理,做到收支平衡……
2004年7月,蓝以敏的班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说他们的儿子小虎今年13岁了,爱和同学朋友比阔,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前来求助蓝以敏。蓝以敏了解情况后为那对中年夫妇制定了一套计划。
按照蓝以敏的方法,那对中年夫妇一回去,便当着小虎的面商量家庭日常开支,提议暑假期间请小虎当家一个月。爸爸说:“要保证全家的伙食开支,
如果管理得好,就奖励100元,余下的伙食费也归你。”刚开始,小虎还兴致勃勃,鸡鸭鱼肉天天变着花样,但没几天就发现支出远远大于预算。于是,他就千方百计紧缩开支,接连几天餐桌上都不见荤腥。
小虎与爸爸妈妈商量能不能增加一点伙食费,爸爸妈妈将每月收支情况如实告诉了小虎。最后决定“开源节流”,妈妈担当小虎的“开支顾问”,每天与小虎一起设计当天的菜谱,计划当天的开支,尽可能少花钱又吃得好;爸爸让小虎做家务“打工”挣钱。渐渐地,小虎开始体会到爸爸妈妈操持这个家的难处了,此后他在吃穿上便“收敛”了许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以敏教孩子理财的成效也越来越明显,理财家教的名声也越传越广。2005年初,由于生意不错,蓝以敏让丈夫也辞职加入到教孩子学理财的队伍中来。
过去她采取的是“按时计酬”,但现在顾客大多已经很稳定了,所以她就使用“包月制”的服务形式,有的还是“半年制”甚至“全年制”。她每月设置156个小时课程(周一至周五每天晚上3小时、周六周日每天12小时),每个学生每月上课12个小时,她的班里每次可以安排20个学生听课,每个学生每月收费50元,这样一月就有13000余元的收入。
另外,她的“青苹果班”与“成型班”是采取先为家长提供理财计划后收费的方式,再加上这部分收入,她每月的营业额竟高达2万元。由于这个生意几乎不需要其它成本,除去房租、员工工资及少量教学设备更新外,她每月的纯利润至少在1万元以上!
一个几乎要被家教行业彻底“淘汰”的打工嫂,为何能在两三年间卷土重来?一跃成为家教行业的创业新星?蓝以敏的成功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任何人在任何一个行业谋生,都有可能遭遇被淘汰的危险,但只要你不放弃身边的每一个机会,乐观地面对现实,保持不断开拓进取的心态,在老行业里勇敢创出新的领域,并用心去挖掘它,那么,你就永远不会被打败。记住,当你在被别人挤下独木桥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游泳,在波涛汹涌中挣扎前进,这样你依然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责编/朱茂星)
E-mail:amfzmx@sina.com
面对这一现象,广州一位家教工作者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剑走偏锋,专门教孩子学理财,那么,她到底是如何开拓这个新领域的呢?
另辟蹊径,打工妹发现家教新动向
今年30岁的蓝以敏是广东省梅县人。1997年,她和丈夫刘杰一起来到广州打工。几年之后,丈夫刘杰已是一家企业的经营主管了,月薪3000余元。2000年时,夫妻俩在广州按揭买了一套价值16万元的小房子,并把5岁的女儿从老家接来广州上幼儿园。
女儿到来之后,蓝以敏辞去了给孩子做家教的工作,干脆在家当起了全职主妇。几个月后,她实在闲不住了,因为丈夫每月的工资在还完贷款和支付生活费后,已经所剩无几,无奈之下,她觉得自己必须要出去找份工作了!
蓝以敏找了几次工作,都以失败告终,她开始失望了:由于自己已结婚成家,那些公司都回绝了她;她又不甘心去工厂做工人或去摆地摊做小生意;更让她痛心的是,几个家教公司一听她的学历、经验等都直摇头,说:“现在的家教已不是前些年的保姆式家教了,而是越来越专业化,都是由某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做……”进不了家教公司,蓝以敏便试着在家教联盟网上发布求职信息,却发现那些提供家教服务的人不是在校大学生就是在职教师。她又主动联系了几十个需要家教的家长,但都碰壁了。这时,她才真正感觉到自己落伍了。
那段时间,蓝以敏的心情糟糕透顶,她经常为女儿的零花钱和丈夫吵架。年幼的女儿总是嫌零花钱给的少,后来,她发现,不仅自己的女儿花钱“厉害”,别人家的孩子也一样,有的甚至到了“挥霍无度”的地步。一天,她和一位邻居在聊起孩子零花钱时,对方竟也有同感,她也对自己8岁的儿子乱花钱头疼不已,女邻居说:“一次逛商场时,儿子半小时就花掉了500元钱,还买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玩具!”
蓝以敏仔细想了想,如今城市基本上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大人们表达爱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金钱。这样一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现在城里的家长都特别注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开发,不惜重金让孩子去学钢琴、学英语、学舞蹈……却没有人认识到学好“理财”对于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就在这时,蓝以敏刚好又从广州日报上看到一篇名为《青少年理财教育:孩子的立身之本》的报道,文章写道:最近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如今绝大多数城市青少年每月的零花钱都不少,但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着乱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细心的蓝以敏灵光一闪,她似乎发现了一条崭新的创业之道——教孩子学“理财”。她决定开拓这个被人忽视的家教的新领域,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文凭,不可能在现在热门的家教专业上和那些大学生、教师争饭碗,但她有保姆式家教的经验,自己如去教孩子们学“理财”,那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自创职业,教孩子理财给自己掘金
重新看到希望的蓝以敏心里很清楚,自己要想靠这个新行当挣钱,首先就得练好“本领”。她通过书本和网络搜集了一大堆相关资料,并了解到:青少年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经历4个阶段:0—6岁的萌芽期、6—12岁的确立期、12—18岁的发展期和18岁以后的成熟期。
此后,蓝以敏便开始在女儿身上做“试验”。她为女儿制定出一套理财计划:每天依然给女儿5元零花钱,并且在家里设立了专门针对女儿的“妈妈银行”,“银行”的宗旨是:“高息吸引存款”,“月利息”高达10%。“高利息”对于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招果然很奏效,很快,女儿便自觉地把节余的钱定期存进“妈妈银行”,并逐渐改掉了乱花钱的坏毛病。
在教女儿的过程中,蓝以敏摸索出了不少实际经验,并将它们整理成“教材”。2003年初,她在广州家教网以及本地的一些社区网站上,频繁地发布有关“理财家教”的广告信息,并以家长手记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用事实说明“财商”是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财富。刚开始,家长们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可她丝毫没有灰心,她相信教孩子学会理财一定是很多家长十分关心的大事。
2003年2月底,蓝以敏终于接到了一位谢女士的电话,谢女士说:“我儿子已经10岁了,由于我和丈夫常年在外做生意,所以对他的教育很少。家里虽然有保姆,也请了3个不同专业的家教老师,但我们发现他在花钱上越来越大方,有时一天就花掉100块钱……”
从谢女士的言谈中,蓝以敏发现,要想改掉这个孩子的坏习惯还真有一定的难度。没想到第一单“生意”竟然就这么棘手!但她信心十足,她认为凭自己丰富的家教经验,一定可以帮谢女士的儿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蓝以敏通过与谢女士的儿子小强的多次接触后发现,小强从小就形成金钱万能的意识,比如:小强在学校被某个同学欺负了,他会花钱请人“教训”这个同学一顿;他经常自己不做作业,而是花钱让别人替他做……蓝以敏觉得这样下去,这些坏习惯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但如果让小强改掉这些坏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自己和小强的家长相互配合,从小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
后来,蓝以敏又了解到,小强喜欢集邮以及收藏,蓝以敏便以此为切入点,很快便有了成效。小强为攒更多的钱来集邮和收藏,他不再请客吃饭,作业也开始自己做了,渐渐地,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接着她又为小强制定了一份合理的理财计划,并让谢女士不要再随便给孩子零花钱,而是按计划给,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每一项开支。
几个月后,谢女士兴奋地告诉蓝以敏,现在小强花钱不再大手大脚了,而是有了一定的计划性。她感激地把两千元酬金交到了蓝以敏的手上,说:“真要谢谢你,你的教育让小强获益一生!”
这次的成功无疑让蓝以敏信心倍增。她所住的小区业主大部分都是在广州打拼并小有成就的外省人,家长们平时一般都要忙于工作和事业。蓝以敏立即抓住这一商机,她每天都在小区里以邻居的身份和带小孩的家长们聊天。经过沟通后,90%的家长都愿意让她试一试。就这样,2003年暑假期间,她在自己所住的小区里就发展了50多名“顾客”。
以前“顾客”少,蓝以敏都是一一上门服务,现在“顾客”多了,又同住在一个小区,蓝以敏便决定在自己家里“开班”。家里面积小,她便将50多名“顾客”分成5个班,每天轮流来她家里听她讲“理财课”。“统一教学”之后,她还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孩子制定合理的理财计划。由于她讲的“理财课”生动有趣,制定的理财计划也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效果都还不错,反响也很热烈。
理财家教,打工嫂月赚万元
2003年12月,蓝以敏在家“开班”教孩子学理财的消息越传越广,来报名的“学员”也日益增多。她感觉时机已成熟,便在小区附近租了门面,配置一些适合儿童游玩、学习的简单设备后,招了两名曾做过保姆的女孩,就正式开起了她的“金蕾青少年理财家教中心”。
接下来,蓝以敏按“学员”的年龄,将她的服务项目具体地分成4个“学习班”:3—6岁的为“萌芽班”、7—10岁的为“花蕾班”、11—14岁的为“青苹果班”、15—18岁的为“成型班”。然后,她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开设3个小时的课程,周六周日及寒暑假全天开课。
当然,每个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不一样:“萌芽班”的学员由于年龄较小,蓝以敏就通过一些具体的趣味性活动,来进行理财的启蒙教育,让孩子认识钱、懂得钱的来源,并知道钱可以买各种各样的东西。
由于学前儿童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只对具体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在向小学员们传授“理财知识”时,她都用玩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许多相关的知识,比如:不同数额的纸币是怎样区分的;一角的硬币比五分的硬币小,但却更值钱;钱可以用来换取他们想要的一些东西;用储蓄罐来存钱会很好玩等等。另外,蓝以敏经常带4—6岁的孩子逛商场购物,让孩子现学现用。她先给孩子写一张清单,详细列出需要买什么东西,再算算大约要花多少钱,然后陪孩子去商店付钱取货。这样,也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对于“花蕾班”学员,一般都处于小学阶段,许多孩子都已经有零花钱,也会比较怎么买东西划算,但容易乱花钱。蓝以敏就在家长的配合下,先让孩子安排一周的家庭食品购买计划,列出家庭所需食品的清单,让孩子多选择几个商店,比较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商店所卖价格的差别;并让孩子估算出支出金额,考虑怎样花销更为节省;最后让他(她)自己付钱购货……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后,孩子在购物时的比较、估算、分辨和控制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而且还可以让孩子有承担家庭采购的责任感。
对于“青苹果班”和“成型班”的学员,多为初、高中生,叛逆性较强,不适合坐在店里运用游戏活动、趣味讲课的形式。蓝以敏便采取理性教学的方式,传授一些实质性的理财方法:教他们懂得钱的不同来源、人们的消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并学会使用一些金融工具来提高个人的理财能力。比如,告诉他(她)即使减少衣着方面的开支,也能穿出自己的风格;让他们准备一个账本,学会定期整理,做到收支平衡……
2004年7月,蓝以敏的班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说他们的儿子小虎今年13岁了,爱和同学朋友比阔,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前来求助蓝以敏。蓝以敏了解情况后为那对中年夫妇制定了一套计划。
按照蓝以敏的方法,那对中年夫妇一回去,便当着小虎的面商量家庭日常开支,提议暑假期间请小虎当家一个月。爸爸说:“要保证全家的伙食开支,
如果管理得好,就奖励100元,余下的伙食费也归你。”刚开始,小虎还兴致勃勃,鸡鸭鱼肉天天变着花样,但没几天就发现支出远远大于预算。于是,他就千方百计紧缩开支,接连几天餐桌上都不见荤腥。
小虎与爸爸妈妈商量能不能增加一点伙食费,爸爸妈妈将每月收支情况如实告诉了小虎。最后决定“开源节流”,妈妈担当小虎的“开支顾问”,每天与小虎一起设计当天的菜谱,计划当天的开支,尽可能少花钱又吃得好;爸爸让小虎做家务“打工”挣钱。渐渐地,小虎开始体会到爸爸妈妈操持这个家的难处了,此后他在吃穿上便“收敛”了许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以敏教孩子理财的成效也越来越明显,理财家教的名声也越传越广。2005年初,由于生意不错,蓝以敏让丈夫也辞职加入到教孩子学理财的队伍中来。
过去她采取的是“按时计酬”,但现在顾客大多已经很稳定了,所以她就使用“包月制”的服务形式,有的还是“半年制”甚至“全年制”。她每月设置156个小时课程(周一至周五每天晚上3小时、周六周日每天12小时),每个学生每月上课12个小时,她的班里每次可以安排20个学生听课,每个学生每月收费50元,这样一月就有13000余元的收入。
另外,她的“青苹果班”与“成型班”是采取先为家长提供理财计划后收费的方式,再加上这部分收入,她每月的营业额竟高达2万元。由于这个生意几乎不需要其它成本,除去房租、员工工资及少量教学设备更新外,她每月的纯利润至少在1万元以上!
一个几乎要被家教行业彻底“淘汰”的打工嫂,为何能在两三年间卷土重来?一跃成为家教行业的创业新星?蓝以敏的成功故事深刻地告诉我们:任何人在任何一个行业谋生,都有可能遭遇被淘汰的危险,但只要你不放弃身边的每一个机会,乐观地面对现实,保持不断开拓进取的心态,在老行业里勇敢创出新的领域,并用心去挖掘它,那么,你就永远不会被打败。记住,当你在被别人挤下独木桥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游泳,在波涛汹涌中挣扎前进,这样你依然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责编/朱茂星)
E-mail:amfzm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