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9~11题以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其最大的亮点在于以同一材料为试题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各题之间出题方向跨度非常大,因此该题组是本次考试中最具新意的一组题。本文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剖析该题组的解题思路,并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32-02
【原题呈现】[课标全国Ⅰ2018·9~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一、解题思路
第9题: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常识可知,ABCD四个选项都有可能导致高速路段平均限速降低,此时就需要结合区域特征,选择最佳选项。重庆—泸州—毕节、重庆—遵义—毕节经过的地形区是我国的云贵高原,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峰峦叠嶂,由此可以很容易排除A、C、D选项。
第10题:据毕节的纬度位置和去旅游的时间可知,贵州省和重庆介位于北回归线以北,7月份,二者的太阳视运动状况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本题图片信息知,遵义—毕节路段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早上乘车可以借助地形,减少阳光照射的时间,因此,为了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避免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应选择在早上出门,坐在右侧靠窗的座位,据此可以推断出正确选项。
第11题:题干信息要求分析7月毕节气温低于重庆的主因。重庆和毕节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状况无明显差异,故排除B、C、D选项。
二、学科核心素养立意
本组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實现了试题的育人价值和导向功能。
第9题的考点是考查交通区位因素,此题的难点在于ABCD四个选项都是影响高速限速的因素,因此,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泸州—毕节、重庆—遵义路段的实际路况,这就涉及到对两条路段的地理位置及区域自然特征的理解,即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由图1知,重庆—毕节的两条路线大部分路段在云贵高原地区,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因此,考生通过综合考虑重庆和毕节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处的地形区,就能够推断出正确答案。此外,本题还有一个干扰项C,众所周知,在气候和地形的双重作用下,重庆被称为“雾都”,若不仔细看乙路段和丁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则容易失分。
第10题的考点是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一直以来,地球运动在全国卷Ⅰ以出现的频率小,难度低为特点,本题要求结合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时间选择出行的时间及座位,尚属首例,对于一些没有准备的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太阳视运动的理解和相关生活经验,这就涉及到路线所在区域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区域认知素养和从时空综合角度认识太阳视运动变化的综合思维素养;以及选择最佳观景位置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和理解地理环境对出行的影响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第11题的考点是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此题的难点在于ABCD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因此,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该区域的自然状况的认知程度,这就涉及到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毕节和重庆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区域认知素养和能够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地理现象成因进行分析的综合思维素养;人们根据气温变化,选择最佳避暑地,在突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同时彰显地理实践力素养。
三、试题创新
【试题设计】2018年夏天,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欧美以及亚洲都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北极圈内也出现罕见的高温现象,其温度一度达到32℃。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北极地区冬季的海冰正在不断融化变薄,检测数据表明2018年1月,北极冰层的厚度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极地,本是地球的“空调”,能调节气温、湿度、大气,但如今,它“瘫痪了”。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北极地区春季到夏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趋势是( )
A.0°~23°26′ B.23°26′~46°52′ C,23°26′~66°34′ D.46°52′~23°26′
2、北极地区发“高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破坏 B.冰川融化 C.全球变暖 D.太阳辐射增加
3、近年来,在北极地区频频发现被海水冲到岸边的北极熊的尸体,尸检结果显示,这些善于游泳的北极熊死于溺水。北极熊在高温中已经遇到危险,如果不改变,北极熊或在40年内迎来灭绝。为了避免这一悲剧,在生活中不应( )
A.少用纸制品 B.保护植被 C.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出行 D.使用一次性木筷
【试题说明】参考答案:B、C、D。本组试题分别从北极的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的原因、面对北极熊现状可采取的措施三个角度进行设计,试题方向跨度较大,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北极地区定位和自然概况的了解的区域认知;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成因的综合思维;关于人与北极、人与北极熊等北极生物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和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可行措施的地理实践力素养。试题难度偏低,适合用于随堂练习及小测。
四、教学启示
本文所列出的高考试题从生活中现实的地理问题出发,基于同一情境设计试题问题,其问题涉及的考点多样且跨度大,试题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较好地落实了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是颇具创意的高考试题。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真实地理情境的创设和现实地理问题的解决,还应该从四大核心素养出发,深度挖掘地理案例,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灵活开放的思维能力、学习迁移的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以达成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32-02
【原题呈现】[课标全国Ⅰ2018·9~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一、解题思路
第9题: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常识可知,ABCD四个选项都有可能导致高速路段平均限速降低,此时就需要结合区域特征,选择最佳选项。重庆—泸州—毕节、重庆—遵义—毕节经过的地形区是我国的云贵高原,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峰峦叠嶂,由此可以很容易排除A、C、D选项。
第10题:据毕节的纬度位置和去旅游的时间可知,贵州省和重庆介位于北回归线以北,7月份,二者的太阳视运动状况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本题图片信息知,遵义—毕节路段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早上乘车可以借助地形,减少阳光照射的时间,因此,为了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避免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应选择在早上出门,坐在右侧靠窗的座位,据此可以推断出正确选项。
第11题:题干信息要求分析7月毕节气温低于重庆的主因。重庆和毕节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状况无明显差异,故排除B、C、D选项。
二、学科核心素养立意
本组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實现了试题的育人价值和导向功能。
第9题的考点是考查交通区位因素,此题的难点在于ABCD四个选项都是影响高速限速的因素,因此,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泸州—毕节、重庆—遵义路段的实际路况,这就涉及到对两条路段的地理位置及区域自然特征的理解,即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由图1知,重庆—毕节的两条路线大部分路段在云贵高原地区,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因此,考生通过综合考虑重庆和毕节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处的地形区,就能够推断出正确答案。此外,本题还有一个干扰项C,众所周知,在气候和地形的双重作用下,重庆被称为“雾都”,若不仔细看乙路段和丁路段的起点和终点,则容易失分。
第10题的考点是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一直以来,地球运动在全国卷Ⅰ以出现的频率小,难度低为特点,本题要求结合太阳视运动和日出时间选择出行的时间及座位,尚属首例,对于一些没有准备的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太阳视运动的理解和相关生活经验,这就涉及到路线所在区域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区域认知素养和从时空综合角度认识太阳视运动变化的综合思维素养;以及选择最佳观景位置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和理解地理环境对出行的影响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第11题的考点是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此题的难点在于ABCD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因此,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该区域的自然状况的认知程度,这就涉及到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毕节和重庆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区域认知素养和能够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地理现象成因进行分析的综合思维素养;人们根据气温变化,选择最佳避暑地,在突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同时彰显地理实践力素养。
三、试题创新
【试题设计】2018年夏天,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欧美以及亚洲都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北极圈内也出现罕见的高温现象,其温度一度达到32℃。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北极地区冬季的海冰正在不断融化变薄,检测数据表明2018年1月,北极冰层的厚度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极地,本是地球的“空调”,能调节气温、湿度、大气,但如今,它“瘫痪了”。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北极地区春季到夏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趋势是( )
A.0°~23°26′ B.23°26′~46°52′ C,23°26′~66°34′ D.46°52′~23°26′
2、北极地区发“高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破坏 B.冰川融化 C.全球变暖 D.太阳辐射增加
3、近年来,在北极地区频频发现被海水冲到岸边的北极熊的尸体,尸检结果显示,这些善于游泳的北极熊死于溺水。北极熊在高温中已经遇到危险,如果不改变,北极熊或在40年内迎来灭绝。为了避免这一悲剧,在生活中不应( )
A.少用纸制品 B.保护植被 C.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出行 D.使用一次性木筷
【试题说明】参考答案:B、C、D。本组试题分别从北极的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的原因、面对北极熊现状可采取的措施三个角度进行设计,试题方向跨度较大,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北极地区定位和自然概况的了解的区域认知;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成因的综合思维;关于人与北极、人与北极熊等北极生物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和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可行措施的地理实践力素养。试题难度偏低,适合用于随堂练习及小测。
四、教学启示
本文所列出的高考试题从生活中现实的地理问题出发,基于同一情境设计试题问题,其问题涉及的考点多样且跨度大,试题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较好地落实了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是颇具创意的高考试题。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真实地理情境的创设和现实地理问题的解决,还应该从四大核心素养出发,深度挖掘地理案例,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灵活开放的思维能力、学习迁移的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以达成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