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探险家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探险领域。女性必须付出加倍努力才能证明女人同样可以做得很好。她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曾以不同的方式深入地球的各个偏僻角落探险,并且创造了许多令男性刮目相看的纪录。她们是为探险而生的女人。伴随她们成长的是狂风的音乐,黯淡的光线和永无止境的视野——荒野是她们的伴侣。给予她们挥动翅膀的空间。拥抱着她们,让她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
  
  克瑞娜·霍尔基姆 极限低空跳伞运动员
  
  不断挑战自我极限是挪威极限低空跳伞和自由式滑雪巨星克瑞娜·霍尔基姆的人生哲学。2000年。她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完成的一次定点跳伞探险活动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一次极限挑战。这也是一次震撼她内心的体验,使她面临种很多人钦佩但很少人会有勇气追寻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危险。这就是她的传奇。
  高达1155米的费特玛之手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沙漠大岩壁。而登上它的顶峰是经验丰富的攀登者的惟一证明。它位于中非国度马里首都巴马科以北700公里。就在翟姆波里村外一处偏远地区内的像五个手指般的独特巨石岩柱。在非洲荒原中展现的这种雄伟景象。像一块磁石吸引着那些准备迎接极端地形和气候双重挑战的旅行者和攀登爱好者。这里有酷热,沙地多刺的低矮植被以及挑战身体和意志极限的极端温度。这是毫不留情的处境。
  前往那里的旅程原本是一部为期一年的电影中的一个段落,介绍克瑞娜及其全球定点跳伞和自由式滑雪活动。她和她的团队在非洲原始腹地遇到的种种问题把她的这次最新冒险活动按照其自己的方式变成一部电影。这也使她怀疑自己能否搞定并全身而退。
  当德国著名极限电影导演基恩·震夫曼完成了拍摄,在慕尼黑放映了《费特玛之手》的预告片。克瑞娜自己都被震惊了。“它留给我一种强烈的感受。我真的不确定我能活下来。这是在我职业生涯中最惊险的时刻,但是当你付出了精神及身体上的全部并仍能设法生还时这是一种强烈的感受。当我离开那个地方并对自我、我的反应。我的头脑以及它如何运作有了许多了解时我确实有一种战胜费特玛的感觉。我想要成为一个在今后生活中具有更大价值的实际的。真实的人。”而更多的观众看到的是该片记录了克瑞娜怎样不得不忍受持续三周摄氏45度的高温、随时随地袭来的沙尘暴。两次中暑以及遭遇一只手和尾骨骨折。在那里意志更为重要。同时还向世界展现了庞大的岩石地貌。
  针对这些极端条件进行的数月仔细计划及准备并不足以使克瑞娜和她的队伍(一位制片人。三位电影摄像师,两位滑翔伞飞行员以及一位摄影师)应对在费特玛要遇到的情况。身体与后勤方面的条件比他们想像的更糟。马里的凉爽旱季未能如约而至。酷热使冒险活动成为一场梦魇。克瑞娜原计划完成一次成功定点跳伞的10天旅程。变成持续而曲折的18天漫长日子。他们遭遇一场猛烈的沙尘暴袭击,队伍的宝贵饮水补给极为有限。而接下来当允许跳伞的条件终于满足时。克瑞娜却摔断了一只手和尾骨。当时大风吹向她。使她落地时撞到一些危险石头上。或许注视着费特玛之手的上帝发怒了。
  “那时我多次考虑我们是否应该这么做”。克瑞娜承认道。“我们遇到如此之多的麻烦。并无数次地反省。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必须做下去。”但是存在如此之多的对抗因素并且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不利条件。她现在意识到经验维系着团队并考验它的团结。这里有令人眩晕的酷热。沙尘暴攀登。而接着当然就是定点跳伞固有的危险。克瑞娜一如既往地坚定忠实于自己以及她的崇高理想。
  “我从未去尝试我无法做到的事情。我始终坚信我可以做到。当然有一些我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在我跳之前我要确保这些条件都没问题。因为沙尘暴使情况变得太糟了,所以第一次尝试时我们顺着石头爬下来。我喜欢进取。但并非在这种情况下。”克瑞娜对自己的行动毫不迟疑。不断追求极限对克瑞娜来说是常事。她在挪威奥斯陆的一个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很小就激动地梦想把自己发射到太空中。她似乎天生就喜欢这样的刺激。在极具挑战的山峰滑雪。亲身跃下白雪覆盖的悬崖并从令人眩晕的高度跳伞。“我一直钟爱高耸的峭壁和悬崖边缘。从能够记事的时候起。我就始终喜欢攀岩和跳伞这样的事情。”克瑞娜回忆道。
  挑战极限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克瑞娜曾多次受伤。还是八岁孩童时她就经历了男人传统领域的考验。因一次偏离落点的滑雪跳伞后的脑震荡而结束。一年后她从父亲的两层房子的房顶跌落摔断双臂。2004年,她在意大利Courmayeur滑雪时误入以前的雪崩区后被车轮击中。这是她激情进发的生活中的一次低谷,她被迫休息了18个月,而这没有阻止她继续追逐梦想。
  毫无疑问。这是对克瑞娜的勇气和技巧的证明。她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定点跳伞者和自由滑雪者。她也是挪威仅有的一位职业定点跳伞家。她的电影生涯正全面展开。那里还有无数新挑战在等待她。“我无法想像没有定点跳伞和自由式滑雪的生活。每当出现这样的冲动时。就需要去满足它。尽管进行跳伞时有种焦躁的感觉但之后带来平静。我真正感觉到在一种辽阔环境中的渺小如此平和美丽。而我全都拥有。我也喜欢所看到得景象并且考虑所处的地点。”
  对于这位挪威探险家来说还要挑战哪些极限——“惟一使我停下来的时刻就是当我组建家庭时。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失去妈妈。这对我很重要”,她说自己不会鼓励孩子们追随她的脚步。“挑战自我极限非常孤独存在太多的危险。而且会失去很多朋友,这是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确保有一个团队跟着你。但是每次探险的团队都不同。”
  从马里回来后。克瑞娜在奥地利 加拿大和美国继续极限滑雪。2007年6月。她回到位于奥斯陆的家中第一次待了五个月。休整充实自己准备下一次为期六个月紧张的电影摄制活动。克瑞娜不仅能力出众并具有冒险精神。而且她还具有真正斯堪的纳维亚美女的典雅运动气息。因此她在2005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不出人意料。克瑞娜主要在欧洲进行了四年的自由滑雪、定点跳伞及电影摄制后。目前在美国地区已经名声远扬。在她考虑拓展自己选择的职业方式时。她的超凡魅力、迷人外表以及对极限运动的狂热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印象。
  现在,电影世界正在合适的时间为这位不管处于怎样不稳定的边缘都能掌控其生活平衡的女士敞开合适的大门。
  
  格雷琴·布雷勒 单板滑雪者
  
  美国的漂亮选手很多。但要说到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单板选手格雷琴布雷勒。她是滑雪项目的常胜军 虽然全身包得紧紧的。但露出来的甜美脸蛋却让许多人着迷。获选为2008年ESPN最佳女性体育选手。穿上小礼服的样子一点也不输大明星。为了给冬季极限运动会造势,《ESPN》杂志新年第一期以单板滑雪美女格雷琴·布雷勒为封面。布雷勒也因此成为莎拉波娃琼斯小威廉姆斯之后第四位登上《ESPN》杂志的封面女郎。   格雷琴·布雷勒在女子单板滑雪领域享有盛誉。她曾获得多个极限比赛冠军和冬奥会银牌。是电视节目和广告商的宠儿。多次被评为体坛性感美女,并且曾经登上《FHM》杂志的封面。然而。她并不只是拥有娇好的面容。她流畅的u池技巧、漂亮的900度转体都令人印象深刻。
  从12岁起。布雷勒就开始学习单板滑雪。并且对U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曾连续八次获得U池赛的冠军。2008年1月24日~27日举行的冬季极限运动会。布雷勒最终以舒展漂亮的高难度技术动作后起直追至冠军宝座:FS9出击。tranny落地结束。
  
  赛西丽·斯科格
  攀登大满贯完成者
  
  2008年对赛西丽·斯科格来说是生命中最难忘的年。她成为挪威第一位登顶K2的女性,而K2的山难夺去了新婚丈夫R0lf Bae的生命。他们是结束了在大川口塔峰大岩壁的27天攀登,下山后立即转往K2,不幸遭遇了山难。赛西丽·斯科格曾于2004年登上珠峰她与丈夫Rolf之前也曾结伴登顶卓奥友。2005年底这对世界级的极地探险家恋人用119天(其中89日在冰上)完成南北两极的徒步。完全徒步完成地球三极的人至今仅有14人而已,斯科格是仅次于瑞典11na SJogren的女性第二人。
  
  埃迪,薇迪
  
  海洋生物学家
  
  海洋研究与保护协会是一家非赢利性机构,致力于海洋生态系统及物种的保护和复原,通过新科技的开发与科学保护行动来延续悔洋生命,ORCA目前正在开发全球首套海洋栖息地质监测系统Kilroy。这套低成本的系统经过特别设计,能够应用在全球网络上全天候检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报告,识别水污染的源头,追踪其对脆弱栖息地的损害性影响,并记录清理工作所产生的效果。Google海洋为ORCA提供了部分三维影像影片,其中部分影片是由“海中之眼”(Eye-in-the Sea)怕摄而成,内容有奇异的深海生物及其特殊行为,包括罕见的生物体发光现象。
  由ORCA主席及共同创立者。深海生物研究和保护科学家埃迪,薇迪博士在墨西哥湾发现的两米长的巨乌贼——这是生物界首次发现的全新物种,尚无法归属其到已知的生物种群中,巴拿马外海中攻击光源引诱器的巨大深海六腮鲨鱼,地中海名为为管水母的巨型水母,一种庞大而怪异的生物,以及在乌贼及游海参身上所看到的奇异罕见的生物体发光现象。她也因此获得展翅海洋年度将。
    尼可·凯丽
  极限独木舟运动员
  
  尼可·凯丽1975年出生于新西兰南岛 她的家乡Hokitika是直升机滑雪和独木舟运动的大本营,每年她半年在新西兰,半年在美国。尼可,凯丽是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顶尖独木舟运动杰出女性,她也是Teva品牌赞助的职业运动员。
  2006年,尼可·凯丽带领着探险队伍在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周围的河流和山峰间展开探险行动。贝加尔湖形成于独特的大陆峡谷地形其淡水含量是世界上所有淡水湖含量的总和。探险队在Barguzin山脉探索了贝加尔湖分水岭最高峰。探险队为当地患有贫血症的儿童提供救治 因此如果治疗及时的话,90%的人是可以痊愈的。
  
  艾琳·布鲁姆
  高山探险领队
  
  60岁的艾琳·布鲁姆堪称国际登山界的传奇人物。她是专业跨越生物、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的博士,却把生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登山上。她成功地攀登了三百多座山峰其中包括全球最高的20座山峰
  1970年,布鲁娴组织了一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向北美最高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 登山队领队突然病倒经验较丰富的布鲁姆被迫承担起保护六条生命的责任,并带领全队成功登顶。那一年她才25岁。她以实际行动向登山界证明,技术成熟的女性登山家在任何目标面前都不逊于男性在面对极端艰险的环境时她们照样会有好的团队表现,女性缺少的只是公平的机会。1978年,布鲁姆再次带领女子登山队登顶安纳普尔娜峰。根据登山经历写就的《安纳普尔娜,女人的地方》一书如今被《财富》杂志列为CEO必读的75本书之一。在四十多年的登山生涯中,布鲁姆领导过二十多次探险活动,为女性登山赢得席之地。
  从某种意义上,艾琳·布鲁姆或许比地球上任何名妇女走得都更高远。除了高山探险外在科学领域她也作出了不让须眉的贡献。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获得生物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布鲁姆留在该校继续科研。布鲁姆说,“登山爱好有助于自己更清晰地思考研究,激发创意性思维”。一次观察冰川融化的经历,给了布鲁姆灵感,她做了一个实验揭示了一组氨基酸如何正确交叠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她的研究是第一个关于中间物在蛋白质形成中的作用的物理学证据为这一领域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上世纪70年代,布鲁姆还发现三种用于家具和儿童睡衣的阻燃化学物质有致癌危险,她不断呼吁人们认识这些化学物的危害性,最终促成了对这些有毒化学物的禁用。布鲁姆也在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希望可以通过研究降低人们测试体内有毒物质的检测成本把原本较贵的验血改为成本较低的验尿。
  
  蕾娜塔·奇路斯卡
  全能探险家
  
  营娜塔·奇路斯卡能使任何事情都看上去很容易,她在瑞典长大,迷过芭蕾、骑行,柔道,潜水。1995年,她爱上攀岩以及自己的教练高兰一科罗普。1996年,蕾娜塔与科罗普一起用四个月从尼泊尔骑行6449公里回到瑞典,球峰山难发生前几天,商兰·科罗普独自登到珠峰8700米处,然后困天气不好而撤退,等山难发生后十几天,他再度只身攀登珠峰,终于登上世界最高峰。1999年,跟随高兰·科罗普来到珠峰大本营的蕾娜塔成为首位登顶珠峰的瑞典女性。2002年9月,商兰·科罗普死于攀登事故,蕾娜塔从此独自继续探险。
  
  英娜·帕波尔特
  攀冰世界冠军
  
  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的英娜·帕波尔特,从2000年开始参加世界级攀冰竞赛,参加过世界攀冰锦标赛,攀冰世界杯 德国攀冰锦标赛等多项世界大赛,并多次获得过国际攀冰比赛的大奖,她是惟一一位连续多次荣膺世界攀冰冠军的女性,也是在同类竞赛中成功打败男性对手的世界攀冰女冠军。一头金色短发,没有化妆的英娜·帕波尔特安静地坐在长桌一隅,如果不是那双关节粗大纹路深刻的双手暴露了身份,谁也不会想到面前这个身材娇小安静腼腆的女人会是蝉联几届的世界级攀冰冠军。根本没有想像中的冠军气派英娜帕波尔特很谦逊,回答问题时会害羞地笑 丝毫也没有冠军的张扬和霸气,一点也不像征服冰雪世界的女王,似乎“6岁孩子的母亲”这个头衔更适合她。在2007年的次攀冰比赛中,英娜帕波尔特打败男子选手夺得了世界冠军,对此,英娜·帕波尔特却认为:“首先因为攀冰的女选手少,因而我得到了许多知名品牌的赞助,无需为资金发愁,只需要配合品牌赞助商做些商业性的演讲。所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 攀冰训练中”。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的儿子。不知道因为什么,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她觉得自己浑身充满力量。很多人都说攀冰是向上牵引的动作,女选手在力量上处于劣势。实则不然,很多女选手都喜欢用脚的力量而不是手,所以英娜没有对男选手产生过畏惧情绪,也许正是这些原因她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攀冰是个危险的运动,2004年,英娜的好友在一次攀冰事故中不幸丧生,这让她很受打击。我们不仅早非常好的朋友 在一起训练时闻最久。本来我也要去参加那次赛事的可因为腿部意外受伤而临时退出。我脑中常常会这样想如果我和她起攀冰也许会阻止……
  “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大约有四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去攀冰,即便是看到攀冰的装备我都会忍不住哭泣。”但攀冰已经成为英娜·帷波尔特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而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连她的儿子都说“攀冰时候的妈妈是最快乐的妈妈!”
  
  姬特·德劳吕斯
  登山滑雪者
  
  2006年10月,姬特德劳吕斯从珠峰顶滑雪而下,成为全球第一个从七大洲最高峰滑雪下的人。她和丈夫罗伯Rob DesLauriers 摄影师Jimmy chin以及九名夏尔巴协作由南坡登顶。之后不久他们三个由顶峰滑降。不过,他们很快受困于艰难的希拉里台阶。在那里他们都不得不使用绳索,摘掉雪板换上冰爪(可能只有吉米没有摘掉雪板)。
  上面没有安全网,没有固定的绳索,只有凛冽的寒风。我们不得不毫无准备地在海拔7800米的营地过夜,仅依靠很少的食物和水。第二天,我们滑过洛子峰,50度披面上有1500米蓝冰……有一次,我们的氧气用完了,我不停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坐下,不能就这么死去。能做的只有继续前进。”让大脑控制你容易,但一路的旅程教会我要控制自己的大脑,虽然姬特没能全程滑降珠峰,但她无疑是世界上第一滑降珠峰的女性。姬特建立了一个叫Balance协会的非盈利性组织,用于支持那些勇于挑战极限的人们。
  
  斯蒂芬·戴维斯
  极限攀登者
  
  斯蒂芬·戴维斯拥有18年的攀登经验,并在一年前迷上了定点跳伞运动。斯蒂芬不借助任何攀登装备,不佩戴任何安全绳索,徒手爬上了犹他州Moab市附近高达120米的陡峭险峰Castleton塔峰然后以定点跳伞方式重返地面。斯蒂芬从Castleton塔峰北面开始攀登,她完全像“蜘蛛人”一样,纯粹靠手和脚攀登几乎垂直于地面的Castleton塔峰。在整个攀登过程中,斯蒂芬的身上只带着一只粉袋和一个随身听,她用30分钟攀上120米高的Castleton塔峰,当她抵达峰顶后立即穿上一副翼形服,然后从峰顶纵身跳下,以最快的方式重新返回地面,完成了她生命中最惊险的一次定点跳伞。她也因此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徒手攀登Castleton塔峰并从峰顶“定点跳伞”落地的女性。“这次定点跳伞非常特殊虽然Castleton塔峰只有120米高,但它却位于一个300米高的斜坡上。”斯蒂芬·戴维斯说道。
  斯蒂芬戴维斯被许多人视为世界最伟大的全能极限攀登女性。她从三岁起就开始学钢琴,父母原本希望她将来成为一名钢琴家。然而1990年,当时仍是马里兰州大学新生的斯蒂芬却迷上了攀登,20岁时就攀上了美国怀俄明州陡峭的魔鬼塔峰。后来,她又到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法学院读书,然而只上了五天法学院,她就违背父母的意愿退学,开始一心追求自己的登山和攀岩梦。
  斯蒂芬·戴维斯的丈夫迪恩波特也是探险家。2002年,她成为首位成功登顶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Fitzroy峰的女性。2002年冬她协助丈夫完成了夙愿——24小时内徒手攀登Half Dome和EI Capitan。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在一天之内徒手攀上优胜美地Salathe Wall大岩壁的女性。在攀登过程中,斯蒂芬戴维斯拒绝一直做助手,要求分享领导权。
  
  琳恩·希尔
  攀岩者
  
  琳恩·希尔从小就精力充沛,在各种运动中显示了天赋。九岁时赢得游泳冠军,然后渐渐成为出色的体操选手;19到22岁,她连续赢得“强者幸存”赛冠军,她还获得过加州田径锦标赛的第三名,琳恩·希14岁开始接触攀岩;16岁先锋攀登了5.10d难度的SERENITY CRACK 17岁时她和措档一起完成优胜美地半穹顶西北壁;AUD完成了盾牌路线。攀岩圈子里友好和开放的氛围让她恋恋不舍,每个攀岩胜地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1986年,琳恩·希尔开始往返于法美之间进行攀岩并介入竞技攀登。很快她又处处领先。1987到1992年间她是最出色女子选手,她获得超过30个世界性赛事的冠军。她认为比赛虽然衡量了选手的相对能力,但它并不是先手之间的“战斗”,甚至也不能理解为对岩壁,对路线的挑战。每次比赛前,她都通过回忆以往的积极经历来减缓压力,使自己乐观,充满自信,这种心态也许是她总能仅得优异成绩关键所在。
  在此期间,她辞去了工作,全心投入攀岩。她的执着和义无反顾的性格使她在1990年成为第一个完攀8b 的妇性,1992年,琳恩·希尔决定拓展生活空间,1993年,她重返野外并完成了一大创举——在不借助器械的情况下,完攀34段的NOSE路线,其中一段难度为5.13b,还有若干段段难度在5.12以上。1994年,琳恩·希尔在24小时里完攀NOSE期间有多段路线是戴着头灯完成的。站在顶峰的那一刻,她是最值得敬佩的攀岩者!
  琳恩·希尔的成功之外在于,一旦决定了的事便全力以赴去完成。只要她相信自己能做到,她就去规划解决之道,去想像成功时刻,在不停的努力,不停的思量中她体会到攀岩的快乐。攀岩在她眼里决不是扬名立万,而是生命中的向导,指引着她接触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攀登只是一种载体,重要的在于攀登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她的积强心态,旺盛斗志以及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连同她骄人攀岩战绩,使她成为攀岩者心中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
  
  玛加卡·博哈蒂
  自由攀登者
  
  玛加卡·博喻蒂拥有多种身份——作家,攀登者和登山向导。她撰写的结合了人类学和自身探险背景的非小说类作品在《巴塔哥尼亚》杂志《女性探险》杂志和《攀登》杂志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1998年,Bumardt开始其向导职业。从高海拔登山到多绳距攀岩,她都非常出色。
  当Bumardt来到埃塞俄比亚研究该国的咖啡产业发展时,她发现了攀登者的天堂——遥远的Gheralta地区拥有600个从未有人攀登过的砂岩塔Burhardt只尝试了这未知的浩瀚目标中的个。这次探险后,Malka Burhardt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着作《埃塞俄比亚垂直世界》,用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审视探险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历史和机遇 展现什么是攀登旅行和探索。   
  安娜贝拉·邦德
  七大洲攀登截
  
  外表柔弱,但是决心要与男性争峰的她备足登山工具和一支口红,在360天内成功攀登了全球七大洲最高峰,从面刷新了女性完成这项壮举的最快时间。
  1969年,安娜贝拉出生在新加坡,三岁到香港居住,随后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生活了两年八岁时返回买国就读于寄宿学校。18岁她到瑞士开始登山。1991年,父亲约翰·邦德时任英资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安娜贝拉回到香港做地产经纪。在香港从事地产经纪的八年间,安娜贝拉在事业上步步高升1999年便已成为公司董事。安娜贝拉经常参加山地马拉松比赛,并保持着其中一项纪录长达三年。安娜贝拉说:“在香港工作时,我经常利用商务会议空隙练习跑步,客户很好奇,为什么下午四点钟我总是气喘吁吁。我喜爱登山也许来自上世纪女子登山先锋,祖母克里斯蒂的基因。2001年,安娜贝拉辞去香港的工作,和未婚夫移居美国爱达荷州一个山区度假胜地,平日爬山滑雪成了她主要的业余爱好。2001年底,她攀登了自己的第一座山阿空加瓜,安娜贝拉仅用了四天的时间,但她却曲于手指和脚趾严重冻伤入院治疗。
  站在高高的山巅,安娜贝拉想要用一年时间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但是她很清楚要想完成心愿,钱是最大的问题……后来,安娜贝拉结识了一支智利登山队,她努力寻找赞助商,终于筹足所需经费踏上征程,就在出发前一个月,安娜贝拉接受了切除卵巢肿瘤手术,她当时誓言不论结果与否(最后诊断结果为良性)都会坚持攀登。面对决心如此坚定的女儿约翰夫妇惟有支持但每天他们都是在忧心忡忡,辗转难眠中度过的,他们’不停祈祷,期待女儿平安归来。名列全球以最快时间完成七大洲最高峰的第四名,女子第一名,比之前女性纪录保持者整整快了约一年的时间。安娜贝拉自豪地说:这就是女孩子的实力 毫无疑问登山是男性称霸的运动,登山时你要将自己看作是男孩子,但我想保留一点女性化气质,所以除了登山必备的工具外,工还带了一个秘密武器——口红,除了平时登山打扮自己外,在空气干燥的山上我确实需要它。”这次创举为女性研究慈善基金共筹到了150万美元,她希望今后拍摄有关拆探险旅游的电视节目。在今后的日子里安娜贝拉计划写书和周游演讲:我会到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举行有关提高人生积极性的演讲,改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毒现,我会告诉大家成为世界上登山最快的女人,所经历过的种种起伏跌荡。
  
  贾米拉·斯达
  冲浪者
  
  她征服海浪也征服了男性冲浪者。如今顶级的女性冲浪者已经和男性冲浪者一样稀松平常了,但是在巨浪冲浪者的领域里依然还是男人们的天下。但是如果这句话放在29岁的贾米拉斯达身上就不太合适了。2009年2月 斯达的身影出现在了加州南部著名冲浪天堂马布里克。由于当时海浪非常凶猛,好几名男性冲浪者不得不依靠喷气式飞机将他们拖人海中。但是挑战纯粹的斯达仍然选择了手划的方式,在别人看来她就像一个怪物。
  “当我开始冲浪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已经飞到了空中。所以我将身体重心压前同时让自己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由于当时海浪高达九米以上,而且下降得很快斯达感觉自己像是直接从浪尖上摔下来。当她的滑板接触到水面的时候 斯达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弯下腰承受海浪的冲击,此后她成功地从海浪中心逃脱。
  贾米拉斯达由于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女子Billabong超大级巨型冲浪奖。这是个很高的荣誉尽管作为女子项目奖金只有5000美元。不过斯达并不在乎金钱的数量,而且她对奖金丰厚的职业比赛不太感冒。她目前居住在瓦胡岛北岸,冲浪是她简约安静的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过她的努力已经重新定义了女子冲浪这一项户外活动。
  
  金嘉·巴拉诺夫斯卡娅
  玛蒂娜·沃耶尔乔斯卡娅
  
  高海拔登山者
  
  攀岩运动员出身的金嘉·巴拉诺夫斯卡娅是波兰近年来崛起的一颗攀登新星,她曾于2003年登顶卓奥友峰、2006年登上布洛阿特峰,2007年全程无氧阿尔卑斯式冲顶南迦帕尔巴特峰,下山后,她又与Dodo Kopold结伴尝试完成道拉吉里峰,但终因天气原因,在距峰顶仅100米处败下阵来。
  2008年春季,金嘉·巴拉诺夫斯卡娅与另一名波兰女登山者结伴登顶道拉吉里峰未来新星的金嘉·巴拉诺夫斯卡娅已是登顶九座8000米高峰女性中的一员了。而模特出身的玛蒂娜·沃耶尔乔斯卡娅在2006年参加了波兰-俄罗斯无氧跨越珠峰攀登队,也是那次攀登中惟一的女队员,她也是波兰首位七大洲最高峰完攀者。
  
  玛特·麦克妮尔
  女性极地向导
  
  玛特·麦克妮尔是为极地而生的女人。她的第一次地探险是驾驶狗拉雪橇滑雪穿越巴芬岛南部1990年,她重返巴芬岛借助狗拉雪橇完成4000公里的球岛。远征结束后,她留在巴芬岛的lqualuit定居并建立北极风探险俱乐部用以和别人分享对北极的喜爱。
  我知道探险将在我的生命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乐趣 让我活得真实,带给我挑战并使我充满力量。“她说道。和一些仅仅在极地短暂停留,热忠于在聚光灯前作秀的女性相比,玛特无疑是名副其实的探险者。她是当今世界上最有经验的女性极地向导 曾以滑雪方式抵达地球两极和格陵兰冰盖。
  2004年11月底,53岁的玛特麦克妮尔带着18岁的女儿萨拉和20岁的儿子艾瑞克,以及另朋友开始了难以置信的穿越南极旅程——“冰上滑翔”——这是2004~2005年度最勇敢的南极远征。如果成功,玛特将成这第一位在中途无补给滑雪抵达南极的美国人。但这还不是全部他们计划在到达南极后被充给养然后返回——总的直线距离达到2200公里。
  玛特告别了心爱的陶器和小狗出发了,从南极洲海岸开始,陪伴她的只有音乐,孩子和明友则紧随在她身后,队伍在南极极昼中快速滑行,越过一座座积雪覆盖的山峰和陡峭的雪沟。从没有人成功完成过海格利斯海湾—南极点—海格利斯海湾这条路线的沿滑雪往返。在不借助机械和狗拉雪橇的帮助下,只有10名探险者曾完成过南极穿越。圣涎前夜,整个南极点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玛特成为第一位无后援抵达极点的美国人没有理由继续耽搁下去。孩子们和母亲出发回程,一直到达南极洲的边缘。这一次,他们在滑翔伞的引下前进,身后远去的是美丽的雪原,队伍昼夜不停地赶路,平均每天疾驰193公里,丝毫看不出此前徒步到极点对他们的体力有什么影响。不到20天后 他们又再次回到了南极洲的海岸边。他们一起克服了所有困难,完成了南极探险史上最纯!淬 最非凡的一次远征,总长度2200公里的远征于2004年11月2日从南极洲海岸线上的海格利斯海湾开始,队伍12月23日抵达地理位置上的南极点,并在2005年1月11日返回海格利斯海湾——总耗时仅70天。这是一项 杰出的成就。玛特立即成为世界上惟一的无后援极地探险队向导。
  
  安娜·海格丽
  超长距离骑士
  
  145个在马背上颠簸的日子,五万毫升驱虫药水的消耗 以及那些不太美好的绷带回忆……不过这些在8月初的一天都结束了。当24岁的Anna Hingley和她的男友John CrocOstwaJd策马进入凯恩斯的时候,他们受到了夹道欢迎的礼遇。
  作为世界上首位成功骑马穿越澳大利亚内陆的女子,来自英国的安娜无疑将被载入史册,安娜从小就酷爱骑马,六岁时便开始学习,或许就是因为这份与动物的不解之缘,长大后的安娜成为了英国 所兽医诊所的护士。说起来,骑马穿越澳大利亚其实是安娜男友的梦想。他们邂逅于2004年,当时去澳大利亚旅行的安娜结识了当地导游约翰·奥斯特瓦尔德,其后便开始了交往。有一天 约翰恳请安娜和他一起实现这个梦想,英国姑娘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穿越计划决定后安娜和约翰起训练了六匹澳大利亚野马。2008年3月17日,他们从澳大利亚西海岸城市布鲁姆出发,开始了这段长达3150公里的旅程。依照计划,他可门将在8月初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凯恩斯城。在旅途中,安娜和约翰两人骑马走在前面,而后援卡车则载着另外的四匹马,饮用水以及其他些装备跟随在后头。不过旅程的艰辛程度似乎有些超出安娜的想像,“一开始的那几天最痛苦。天太热了,简直受不了。我们的裤子每天都是湿透的 脚上到处都是伤痕不得不用绷带包扎起来。
  白天在烈日下骑行,晚上他们就沿途搭帐篷休息。野外成群的蚊子,苍蝇等自是免不了的麻烦为此他们共用去了五万多毫升的驱虫药水。不过整日的马背颠簸还是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到后来腰酸背痛和各种皮肤炎症都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太累了,我们第二天就会多休息会儿。但从头至尾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这次旅行,约翰和同行的摄影师常常会鼓励我,所以一旦熬过了最初的那一段日子,后来感觉就好多了。
  除了沙漠和干旱,澳大利亚内陆还有些什么呢?这次的穿越之旅显然让安娜有了亲自求证的机会。“不同的地形,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植被好像这一切都能让我兴奋。”偶尔他们也会路过某个人迹罕至的农场,与那儿的主人把酒言欢一番。安娜甚至还跟遇到的土著人学吃蛾的幼虫。“这次的穿越旅行尽管辛苦,但却是一种很不一样的体验。我想,这值得我纪念一辈子。”穿越澳大利亚内陆的冒险活动在历史上直是男人的专利,其中最著名的穿越者是德国探险家和博物学家路德维格。1844年,路德维格选择从南到北第一次穿越澳大利亚内陆,四年后,路德维格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出发计划从东到西穿越澳大利亚内陆。结果路德维格一行六人和30匹马、50头牛在这次冒险中全部失踪他们的遗骸至今都没有被找到。
  
  罗丝·斯坦斯
  极地探险家
  
  47岁的英国女探险家罗丝·斯坦斯在前不久启动了她的60天徒步北极之旅,但面对恶劣的天气,她最终选择放弃,在距离目标143公里的地方终止了自己的行程,原本她计划用60天徒步走向北极,但她在湿滑的冰层上走了84天,524.65公里,还没有完成就选择了放弃
  她历经了北极地区从未出现过后恶劣气候。环境的恶劣让斯坦斯的生命受到威胁。如果她在行程中出现任何意外,她不可能得到及时的援救。最后,斯坦斯选择放弃,而一架运输机将她送回加拿大的ResoIute海湾。斯坦斯发起这次极地徒步行目的是为慈善事业捐款。她表示,北极探险的过程比她想像的艰难得多。尽管斯坦斯最终没有达到北极’点,但她已经进入了北极圈,且创下了女性独自探险行程之最。
  DUTDOOR:作为英国探险先锋的代表,和世界上首个到达南北极点的全女性探险队的成员,您和您的伙伴都是什么样的人?
  罗丝·斯坦斯:我只是一个渺小的人不过作为英国人我为英国的探险事业骄傲,我非常幸运能成为世界上首个到达南北极点的全女性探险队的成员。1997年,我参加支全女性探险队到达北极点,2000年,PanOliver Zoe Hudson Ann DanieiS CarolineHamilton和我到达南极点。队友Ann Daniels是有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来自英国德文郡,1965年生投资银行家而1967年生的Caroline Hamilton则是来自伦敦的电影投资人。我现在是全职主妇。
  OUTDOOR:您认为探险南北极有哪些困难?在您的探险之旅中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罗丝·斯坦斯:在北极航线导航系统不能按照直线行走给我们带来些困难,还有浮冰也在我们探险时带来极大不便,因为有些冰地看上去很结实,实际则是浮冰,会让你处于一种很危险的境地北极熊是十分凶猛的动物在90公里之外就能闻到人的气息,我们在北极探险时虽然没有正面看见它 但在沿途中看见了北极熊留下的脚印和排泄物更可怕的是在我们早上从帐篷里出来准备挖雪的时候有时也能闻到北极熊的气味幸运的是我们没有看:另外防止掉到冰窟里也很重要,冰窟下面很深,掉下去的话几秒钟之间就会丧命。
  北极总是有风险的,我们能做的是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应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充分的准备,当然这需要自己对自己说实话,了解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要做准备。每个人在最初都不是专业探险家,都是从零开始,因此必须得了解自己的能力,必须知道自己是不是很有观察能力,是不是团队中的优秀成员在遇到困难时能否镇静,在极地环境下经不需要人的社交能力,需要做的是更好地保护自己。
  OUTDOOR:我听说在行前英国SAS特种部队帮助你们进行了培训?
  罗丝,斯坦斯:我在去北极之前一是通过体能训练来做身体上的准备,另外在精神上也要武装好自己,还要做一些在探险中运用的技能和医学治疗上的交叉培训,北极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在心里我对它非常崇敬和尊重,在做好准备后我就去与它见面。SAS特种部队帮助我们进行一些有计划的特殊训练让体重增加一些并让肌肉更结实,主要是越野耐力跑来增加肺活量,还有就是拉轮胎,因为在探险时我们每个人都要拉很重的物品,另外还会进行各种特殊训练,以帮助我们在心理上能适应探险的要求。
  UOTDOOR:当您在北极时会感觉很孤独,您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罗丝·斯坦斯:我会通过大脑想像家人和朋友对我说话,有时可能自言自语,在北极第一周我每天会想起一首电影《007》的主题歌,我总觉得它一遍遍在我脑海里播放可是一周后就突然消失,也许那时我耳朵里就只有风声了。
  OUTDOOR:您探险的经历会不会影响之后的生活和人生?
  罗丝·斯坦斯:已经有影响了 在我从北极回来的时候我丈夫说如果我在北极不幸遇难我将没有什么留给他,因此在我回来之后我决定要个孩子,另外通过这些经历我知道了 该怎样去评判一个人 因为一般来说很多人都会以第一印象以貌取人,而我现在就不会这样。现在我对每个人都更加尊重。
  OUTDOOR:您的家人特别是您丈夫对您的探险事业支持吗?您现在已经是一个弦子的母亲,以后您还会去探险吗?
  罗丝·斯坦斯:我丈夫一直鼓励我去探险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不过最初我母亲不同意我去但我丈夫不断做她的工作最终赢得了她的支持,做母亲我也依然会去探险,不过去什么地方我还没考虑好,应该是英国的一些地方 因为我对那里比较熟悉。
  OUTDOOR:作为现代女性您认为优秀的女性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罗丝·斯坦斯:首先在精神上要乐观 要有展望前景的开阔视野 并且要有实现理想的能力,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 另外团队精神也相当重要,它可以让你和别人更好合作。
  OUTDOOR:听说您在中国上海生活了一年,有什么有趣的经历?
  罗丝·斯坦斯:我很喜欢素描和烹饪在国外我还经常击剑和爬山 不过我有恐高症一般只爬一些比较低的山。来中国后我试过用针灸治病效果非常神奇在我的书完成后我要着手学中医和针灸 这对我以后的探险也会有帮助,因为针灸用具特别轻而且效果很显著。
  我在早上一般会去健身,然后回家写书,当然也会带孩子玩玩,晚上一般会和丈夫参加一些聚会,或者去做很有中国特色在英国没有的头部按摩。
  我还去过海南,北京、安徽、香港、苏州杭州和三峡,在下个月我准备去西安。上海让我很好奇,我在这里会寻找一些在英国找不到的东西,我觉得上海这个城市很活跃像纽约,而北京很正式,有点像华盛顿。上海人很友好热情并且聪明幽默。
  
  汉娜·米肯德
  极地探险家
  
  33岁的英国女探险家汉娜·米肯德在无后援情况下 孤身拖着100公斤重的雪橇从南极圈边缘出发,在-35℃的南极冰原上艰难跋涉753公里后 终于在2008年12月29日抵达南极点,从而以短短40天的惊人时间,创造了新的“单人最快南极探险纪灵”。两年前她毅然放弃了安稳的市经理工作,攀登兴都库什山,横穿利比沙漠,驾船环游世界,成为不折不扣探险家 为了纪念死于乳腺癌的好友,同时为“突破乳腺癌”的兹善组织等集捐款汉娜决定在在无后援情况下,创造最快速度抵达南极极点的世界纪录。
  
  阿瑞斯莉·塞格蕊
  阿尔卑斯式攀登者
  
  我不希望任何人认为我是疯狂的,他们可以称我为冒险者一个像男孩样的女孩,一个不服输的人,但是我并不疯狂。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想让我做一个传统的顺从的西班牙女性,他们对我的发展不设限制。
  登山令我有激情,有创意。让我知道怎么生活,让我更忠诚于自己。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登山是危险的,但是公路也可能是危险的,它取决于你的车速。我是个谨慎的登山者,每次登山,我惟一的目标是安全回家。
  她可以性感,高贵,个性十足,也可以抛掉淑女风范在雪山上,岩壁间展示她刚强,果敢、和与大多数女孩不同的悍劲。她就是西班牙著名的“美女登山家”阿瑞斯莉·塞格蕊。这位典型的西班牙美女曾作为《ELLE》《MARIE CLAlRE》等杂志的模特儿拍摄大量封面照片。同时她也是登山界最有性格的攀登者之一,拒绝使用氧气和协作。惟一例外是1996年攀登珠峰,那次是因为参与一部实地拍摄有关珠穆朗玛峰攀登历史的lMAX电影需要消耗较大的时间与体力。
  从九岁开始,阿瑞斯莉·塞格蕊即在兄长的带领下接触户外运动,为了筹集登山与攀岩的经费她做过保姆秘书,户外店店员……她攀登过8000米以上山峰已近十次,并在喀喇昆仑山脉的川口无名塔岩壁上做过攀登尝试。同时她还是 名生物学家。阿瑞斯莉塞格蕊着似矛盾却魅力无穷的极限人生,会让你惊呼,原来柔美与坚毅可以结合得如此完美!
  OUTDOOR:您是怎么开始户外运动的?阿瑞斯莉·塞格蕊:我出生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的一个小镇,是四兄妹里最小的,九岁的时候,我大哥就带着我玩皮划艇。他带我加入当地的登山俱乐部,进行洞穴探险和登山活动,那里有玩各种类型的户外运动的人,我喜欢上了他们。17岁的时候,我就在比利牛斯山上做了一个1076米的岩降。
  OUTDOOR:最初登山的资金从哪里来?阿瑞斯莉·塞格蕊:我19岁的时候,要到摩洛哥登山,为了支付这次旅程的费用,我去画艺术车。那是项艰苦的工作,我先用沙子把旧油漆剥落,画上三面风景环绕着辆车,山,沙漠森林和我自己。为了筹集登山的资金,我当过儿童保姆文员餐厅服务员等。21岁的时候,我上午在户外用品店打工,下午做文员,晚上去学习,学习完给一个航空管理系统绘制领土界限的工作队打工,就这样,我攒够了去喜马拉雅山脉的资金。
  OUTDOOR:您是怎么成为模特的?阿瑞斯莉·塞格蕊:1994年,我24岁。有个朋友告诉我Nike要在西班牙找个女性做广告代言,我去试试,结果他们就选择了我,这是我第一次拍电视广告。第二年秋天,我攀登珠峰,在这次攀登过程中遇到了美国IMAX公司的制片人David Breashers,他邀请我参与他们次年的纪录片拍摄。1996年,我从南侧登顶珠峰。同年我参加了纪录片《Everest》的拍摄。1998年电影公映,我自己突然也成为公众人物。
  OUTDOOR:出名后生活有什么变化吗?阿瑞斯莉·塞格蕊:真是一言难尽。在这之前,我从未设想自己会成为名人。名望的影响在那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做演讲 出席活动以及广告商的追捧,非常忙碌的一年。我得参加电影发布会,一些其他电视节目的拍摄,主持广播节目,代言商品……直到次年,我也忙于处理各种事务,得专门抽时间才能进行攀岩与登山。
  OUTDOOR:您一直坚持阿尔卑斯式攀登方式吗?阿瑞斯莉·塞格蕊:1995年我攀登珠峰的时候采用的是阿尔卑斯式攀登,次年我攀登珠峰的时候没有采用那种方式,因为我们要为1MAX工作,携带24公斤的摄影器材工作。2000年从北部攀登K2的时候我采用了阿尔卑斯式攀登,但是我们自己携带了固定绳索。2001年与2004年我两次用半阿尔卑斯式登山法挑战干城章嘉峰。
  当你外出旅行时,舒适的衣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定义这类服装为更易护理、更舒适、更轻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防皱织物并纳入一些实用小细节如通风透气孔等。我们也深深知道加强防护功能的重要性。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一些附加功能也非常必须,例如:
  天丝:从木浆中发现的莱赛尔纤维纤维织物的纤维素。织物具有凉爽,光滑的表面,非常适合敏感·l生皮肤。同时防皱,具有良好的排汗能力,并减少了细菌的形成从而消除异味。
  AIRGRIDQ.M.C.:耐用,具有吸湿能力。通风的3D结构,使织物与皮肤之间的空气流通自如。
  
  ALPINE SPECLALIST 40
  
  具有Acs TIGHT高强度透气背负系统背部殛背包间留有空隙通风透气且增加背负舒适度,背包使用有弹性的钢材支架将背囊支离背部达到空气流通效果。透气网材填充的支撑垫腰带殛肩带可快速排除汗气。符合人体工学的负重腰带有透气网眼和通风孔设计的s形背带,弹性支撑背板保证通风透气的同时保证不妨碍运动。
  
  MNOMTAIN RUNWAY
  这是系列中最轻的一款徒步鞋,拼接了特别选取的重量优化面料。这款鞋填补了徒步鞋和越野跑步鞋之间的空白,鞋身的主料采用了我们的越野跑步鞋中同样使用的空气流通网状结构,同时以人造皮革结构提供了必要的稳定性。ROCKWAVE鞋底同时也符合轻量化的准则,非常柔软也具备减震功能。鞋头和鞋跟处均加上了防磨损的涂层以保证鞋子也可以在恶劣的地形环境下穿着。
  
  COOLMAX PAWT
  这款背后印有瓜子的T恤非常具有运动感,COOLMAx面料非常透气,并确能够迅速赶走潮湿使得皮肤感觉凉爽而干燥,非常适合在炎热夏季运动时穿着。
  
  RIO BRAVO MEN
  这款短视袖格子衬衫的特色在于其面料。它含有源自木浆的棉和天丝纤维。天丝纤维在高温下具有冷却作用,并能抑制细莳的形成,衬衫背面的通风透气口加强了穿着舒适度。
其他文献
今天户外装备市场上能找到的轻量化睡袋差不多有几十款之多,在这琳琅满目的轻量化产品中,哪个才是旅行者真正的需要?让我们拨开那些纷繁复杂的参数,选择最适合出行的装备。  在我们所追求的轻量化中。明确我们的需要,才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装备。根据自身的户外经验和消费能力,轻量化产品划分为超级轻量化、轻量化以及轻装备三个级别。选择轻量睡袋,也同样离不开这样的选择。超轻装备适合发烧友,轻量化装备适合追求舒适的理
从美国到欧洲,实业传统资产阶级压倒金融资产阶级所带来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冷战的回归。只是这不再是意识形态冷战,而是地缘政治冷战。  玛丽娜·勒庞突然变成了中国媒体的一个热门人物。诸多媒体前来询问我,“法国极右翼的勒庞是否会步美国特朗普的后尘,成为法国明年总统大选的一只‘黑天鹅’?”  我非常理解为什么中国媒体会频频提出“勒庞问题”。因为他们感觉到目前西方民主体制出现了重大问题,特别是深陷经济危机中的
10月28日,2018年黄山国际山地马拉松在黄山北大门鸣枪。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穿过黄山主景区的赛事,本次赛事共吸引了全球千余名跑步爱好者参与。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罗员强以4小时37分55秒的成绩勇夺男子组冠军,女子组冠军被深圳选手樊凤娟以5小时14分31秒的成绩收入囊中。本次黄山国际山地马拉松已经成为ITRA认证赛事,所有完赛选手可以获得两个ITRA积分。  山地马拉松顾名思义是在山间进行的
若是说,户外活动与生活品质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话题,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若是问怎样的户外活动,更有助于生活品质的提高,恐怕谁也无法说出一个严格的界定标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不然永远一种方式、死磕一个玩法,除去超级发烧者,谁都会有烦了的时候。从普惠大众的徒步,到各立门户的登山、骑行、滑雪、攀岩、自驾、骑马、溯溪,抱石,花样的翻新、玩法的多变,为户外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使
摘 要:孔子通过培养民主气氛,营造创新氛围;利用互动合作,训练创新思维;注重思维培养,拓展思维空间等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很值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语文;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敢于探异求
消失的道路  很多路不见了,比开拓者更早消失  它曾如此愤慨,接受的践踏流传惊心动魄的故事  通往的厄运与平步青云简直超越传奇  而脚印并无法成全道路  人也不能  我们的英雄曾死于道路  无字的墓志铭,比冷眼更冷  它只会静止,永远静止,尘埃厚重  迷了路人的眼  而喂养与开拓已成烟云,踏穿过的人死去又回来  政权更替,并无道路的封赏  每一条寂静的大道写满沧桑  底下的沙尘曾饮用过鲜血  它送
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大家谈起自己曾做过的得不偿失的后悔事。  宁说,他这辈子有个最糟糕的决定。宁是家中的独子,父母38岁时才生了他,非常宠他,他甚至成了父母生活的精神支柱。大学毕业那年,父亲几经周折,在小城里的机关给他找好了工作,说这份工作稳定轻松,最重要的是能陪着父母。宁知道后,和父母大闹一场。他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如果一辈子过这种半死不活的小日子,简直是一种折磨。那时候他胸怀壮志,以为自己能够
在盲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通过有机整合声音和视频资源,扩充教学的容量,活用盲文教材,将声音和图像直观地传递给视力残疾学生,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形式,开发盲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补偿视力缺陷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依靠教材,口头传授而教的教学模式,将音像并茂的手段、充实的教学内容、立体直观的课堂进程呈现给盲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生态
清早,妈妈忙不过来,让我出去买早点。寒冷的街头,行人稀少,我忍不住紧了紧领口,把帽子捂得更严一些。  走到十字路口红绿灯处,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总是一大早顶着风霜雨雪,在改装的三轮车上卖早点的阿姨。我紧跑几步,想快点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这时,一个男青年骑着电车,从我身边飞过,两脚着地,停在早点车旁。“喂,来两根油条。”男青年似乎有点怨气没发泄出去一般。“好,”阿姨笑着说:“还要油饼、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新课程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信息技術成为课程的重要资源  1.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材由原来的“文字 图片”变成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字 图片 音频 视频 动画”,成为多媒体教材。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书本难以比拟的。  2.虚拟现实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