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同样,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来驾驭才能发挥其良好的功能。心理对于身体,犹如软件至于硬件,硬件再好,如果没有功能良好的软件,也难以实现其价值。如果人生是汪洋中的一条船,心理健康则是这条船的“舵”和“帆”。
【关键词】学校教育 儿童心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8-0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变革。小学教育史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的改革,一方面遵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和学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才能正确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人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同样,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来驾驭才能发挥其良好的功能。心理对于身体,犹如软件至于硬件,硬件再好,如果没有功能良好的软件,也难以实现其价值。如果人生是汪洋中的一条船,心理健康则是这条船的“舵”和“帆”。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把儿童心灵比作“白板”,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成人在上面写什么就会有什么。所以,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使其终身受益。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深受他所处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如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选择结果,是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浓缩、改造和序列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儿童揭示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仿效的模式,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健康发展犹为重要。
二、教师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3—14岁是每个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15—20岁个性基本形成和相对稳定;3—14岁正好是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小学阶段长了学生个性品质形成期和关键期,到了中学阶段个性基本形成和稳定。所谓关键期,一方面是指小学生的个性心理极不稳定,处于模仿体验、实践积累、感悟修养和逐步定型的认知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另一方面是指这一时期是小学生心理个性培养的最佳切入期,环境和教育十分重要,必须有良好的家庭、学校环境和教育,最需要“良师益友。”这一时期如果遇到“良师益友”将对其道德修养、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小学教育必须要造就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形成的良好教育环境和配备有良好个性的师资。
还由于小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是比较幼稚、脆弱和不稳定,既经受不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又富有极强的心理依赖性、模仿性,,特别是对所尊重、崇拜的教师极其依赖和模仿,甚至连教师的喜怒哀乐、走路姿态、语言字体和言行举止都进行模仿。因此,小学教师的心理行为素质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
教师是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专职实施者。教师的期望对儿童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期望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
教师的为人师表、学识才能、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激励学生对知识、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能陶冶学生心灵。
三、校风的影响
校风是学校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
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二是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约束作用;三是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具有在行为上的激励作用;四是优良的校风对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保护盒增进作用;五是优良的校风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良品行的形成有重大促进作用。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
同伴交往包括儿童之间的个体的交往和儿童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儿童同辈群体是由年龄、身份非常接近的儿童组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使儿童别的归属感得到满足,不以群体规范约束儿童。同伴既是行为的强化物,有事儿童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随群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越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和友谊显著增长。
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是以合作为特征的平等关系,这种交往影响大多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特别是同辈群体还可以使儿童的归属感得到满足,所以儿童更愿意以同辈群体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准则。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关键词】学校教育 儿童心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8-01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变革。小学教育史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的改革,一方面遵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和学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才能正确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人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同样,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来驾驭才能发挥其良好的功能。心理对于身体,犹如软件至于硬件,硬件再好,如果没有功能良好的软件,也难以实现其价值。如果人生是汪洋中的一条船,心理健康则是这条船的“舵”和“帆”。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把儿童心灵比作“白板”,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成人在上面写什么就会有什么。所以,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使其终身受益。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深受他所处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如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选择结果,是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浓缩、改造和序列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儿童揭示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仿效的模式,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健康发展犹为重要。
二、教师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3—14岁是每个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15—20岁个性基本形成和相对稳定;3—14岁正好是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小学阶段长了学生个性品质形成期和关键期,到了中学阶段个性基本形成和稳定。所谓关键期,一方面是指小学生的个性心理极不稳定,处于模仿体验、实践积累、感悟修养和逐步定型的认知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另一方面是指这一时期是小学生心理个性培养的最佳切入期,环境和教育十分重要,必须有良好的家庭、学校环境和教育,最需要“良师益友。”这一时期如果遇到“良师益友”将对其道德修养、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小学教育必须要造就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形成的良好教育环境和配备有良好个性的师资。
还由于小学生心理、年龄的特点是比较幼稚、脆弱和不稳定,既经受不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又富有极强的心理依赖性、模仿性,,特别是对所尊重、崇拜的教师极其依赖和模仿,甚至连教师的喜怒哀乐、走路姿态、语言字体和言行举止都进行模仿。因此,小学教师的心理行为素质成为影响学生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
教师是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专职实施者。教师的期望对儿童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期望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
教师的为人师表、学识才能、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激励学生对知识、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能陶冶学生心灵。
三、校风的影响
校风是学校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
校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二是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具有深刻的“强制性”的约束作用;三是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具有在行为上的激励作用;四是优良的校风对成员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保护盒增进作用;五是优良的校风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良品行的形成有重大促进作用。
四、同伴交往的影响
同伴交往包括儿童之间的个体的交往和儿童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儿童同辈群体是由年龄、身份非常接近的儿童组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使儿童别的归属感得到满足,不以群体规范约束儿童。同伴既是行为的强化物,有事儿童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随群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越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和友谊显著增长。
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是以合作为特征的平等关系,这种交往影响大多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特别是同辈群体还可以使儿童的归属感得到满足,所以儿童更愿意以同辈群体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准则。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