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到写作之中,做好榜样作用,带动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提供素材;下水文
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补充必要的知识
小学生年纪小,社会阅历有限。在指导他们写作时,有一些题目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素材,为他们补充一些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等,这样学生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例如:在一次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的作文,我首先演示课件《美丽的丰宁》,这样学生自然就被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随后我出示了学生搜集的画面一:昔日的家乡:颠簸土路,车辆经过,尘土飞扬;简陋的平房,烟囱浓烟,冲向天空;孩子们玩耍一身土泥。画面二:今天——笔直光滑的柏油马路,直达各个村庄;一排排、一幢幢高楼,整齐划一地坐落在城市的中央;老人、小孩眉开眼笑在自己的游乐场所(场地)健身、玩耍。滨河公园、九龙山公园、民族文化广场上,市民悠闲地散步、跳舞、打太极,看镜头,作对比,细观察,作描述,认真想,大胆说。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
在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我时常会回忆的往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都怕,一怕动笔,二怕动脑。让老师们也感到头痛。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的办法,效果还不错。以前的作文课,我先给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再给学生读一些优秀作文,接下来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写作,争取一节课完成本次的习作。然而,一次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的经历,改变了这种套路。
记得2010年秋季,当时我教四年级,有一次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为题目的作文。看到学生在座位上动笔写作文,我也动心了,萌生了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的想法。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们,很快就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很多同学还摆出要和我比一比的架势,这让我更坚定了决心。说写就写,于是我伏在课桌上,和学生一起,投入到写作中。我和学生写的是一个作文题,我一边写,一边观察同学们。没想到这次同学们个个专心,教室里很静,只听见写字的声音。也许同学们真想和我一比高低。我也不甘示弱,写起来更认真了。我拿出了书法功夫,整整齐齐地写好每一个字。我在心里想:我一定要展示一下自己写作的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时间很快过去了,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把作文本交了上来,没想到平时写作文最慢的王××,最不喜欢写作文的刘××竟然当堂写完了今天布置的自作。还有最爱偷懒,写得很短的郝××竟然这次也写了300多字。该轮到我展示了,我打开自己的作文,学生围拢上来,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有的说;“哇,老师的字写得这么漂亮!”这时班长提议说,请老师把自己写的作文读一读,好吗?这时,同学们静静地等待,教室里出奇的静。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读起了自己的习作,同学们都在专心地听,习作读完了,教室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赶忙谦虚地说:“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从此,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成为我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在我的“下水文”引领下,孩子们也爱上了写作。我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我也体会到了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一起修改,一起讲评作文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提供素材;下水文
一、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补充必要的知识
小学生年纪小,社会阅历有限。在指导他们写作时,有一些题目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素材,为他们补充一些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等,这样学生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例如:在一次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的作文,我首先演示课件《美丽的丰宁》,这样学生自然就被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随后我出示了学生搜集的画面一:昔日的家乡:颠簸土路,车辆经过,尘土飞扬;简陋的平房,烟囱浓烟,冲向天空;孩子们玩耍一身土泥。画面二:今天——笔直光滑的柏油马路,直达各个村庄;一排排、一幢幢高楼,整齐划一地坐落在城市的中央;老人、小孩眉开眼笑在自己的游乐场所(场地)健身、玩耍。滨河公园、九龙山公园、民族文化广场上,市民悠闲地散步、跳舞、打太极,看镜头,作对比,细观察,作描述,认真想,大胆说。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
在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我时常会回忆的往事,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都怕,一怕动笔,二怕动脑。让老师们也感到头痛。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的办法,效果还不错。以前的作文课,我先给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再给学生读一些优秀作文,接下来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写作,争取一节课完成本次的习作。然而,一次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的经历,改变了这种套路。
记得2010年秋季,当时我教四年级,有一次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为题目的作文。看到学生在座位上动笔写作文,我也动心了,萌生了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的想法。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们,很快就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很多同学还摆出要和我比一比的架势,这让我更坚定了决心。说写就写,于是我伏在课桌上,和学生一起,投入到写作中。我和学生写的是一个作文题,我一边写,一边观察同学们。没想到这次同学们个个专心,教室里很静,只听见写字的声音。也许同学们真想和我一比高低。我也不甘示弱,写起来更认真了。我拿出了书法功夫,整整齐齐地写好每一个字。我在心里想:我一定要展示一下自己写作的才能,给学生树立榜样。时间很快过去了,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把作文本交了上来,没想到平时写作文最慢的王××,最不喜欢写作文的刘××竟然当堂写完了今天布置的自作。还有最爱偷懒,写得很短的郝××竟然这次也写了300多字。该轮到我展示了,我打开自己的作文,学生围拢上来,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有的说;“哇,老师的字写得这么漂亮!”这时班长提议说,请老师把自己写的作文读一读,好吗?这时,同学们静静地等待,教室里出奇的静。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读起了自己的习作,同学们都在专心地听,习作读完了,教室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赶忙谦虚地说:“谢谢同学们的鼓励!”
从此,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成为我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在我的“下水文”引领下,孩子们也爱上了写作。我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我也体会到了和孩子们一起交流,一起修改,一起讲评作文所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