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FA未来展作为组成宏观局面中的一个小点虽不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做到了行业领先与美术馆的知识最优化。
从1月15日至3月1日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举办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展览分作两块,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里的是主题展《共智场、源代码、云生产、E循环》,在798则有一个跟踪展《未来方程式——第二届CAFAM未来展跟踪计划》,在总策展人徐冰、让·德·卢瓦奇及艺术总监王璜生的强力推荐下,一批新锐艺术家闪亮登场。
今天,我将讲述的重点放在策展上,而非展品本身,因为我觉得在当下的艺术环境中,策展的思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宏观主流叙事与价值判断恐怕是今天中国大部分美术馆的主要展陈理念,面对政治与资本的双重干预,想要在美术馆中做到完全学术独立并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在这样的文化困局中,如何突破层层藩篱成为众多美术馆同仁最头疼的难题。所以CAFA未来展如果要尝试打破“行业垄断”,策展团队就应该将目光投射在当代艺术主流话语体系中并不起决定作用的青年艺术家身上,力求通过田野式考察、分析、研究的方式规避一切可能的规则约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览可以看到中国艺术下一个阶段的趋势。
而在展陈方式上,CAFA未来展也打破了以往循规蹈矩、按照传统艺术归类法的布展理念,转而利用几个主题词将不同媒介范畴的作品重新归置。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艺术创作原则或者方法,但他们的创作直接取材于自己对于现实的观照,绝大部分作品都超出了我们以往对于艺术的定义。就如未来展的主题词“创客”一样,它并不是一个与艺术家息息相关的词汇,反而更像是生活中那些奇思妙想的灵感一样,每个人都具有迸发它的潜质。对于公众观看“创客”来说,你不需要有什么艺术史的背景,也不需要抱有什么立场,甚至也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如何去看这些作品,更多的艺术作品是希望让观众参与进来真正实现作品与观者的互动。如果把这种趋势解读为先锋,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去权力化”与“大众化”的表征,因为很多作品都让人感觉是与自己生活经验的一次日常接触,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哲学难题。
中国正处于博物馆与美术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如果换种说法,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只是处于襁褓期罢了。众多的美术馆在硬件建设上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标准,甚至是超一流的。但在美术馆的文化内核层面却几乎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将全国四千座博物馆与美术馆资源充分地调配起来是盘活全中国文化环境的重要一步。随着千禧年后,全国大学的扩招开展,精英教育已经逐渐开始向大众传播,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更先进与先锋的理念。但中国的大学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精英文化没有被很好地运用,中国的大学反而被庸俗文化侵蚀了。在这样的大潮中,如何保持大学美术馆的文化高地作用至关重要,除了在展览本身上保持多元叙事与学术独立,如何将精英文化抑或是创造力融合在大学教育与公众传播中是美术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向内看,全国上下美术馆建设缺乏人才、知识系统陈旧是事实。CAFA未来展作为组成宏观局面中的一个小点虽不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確实做到了行业领先与美术馆的知识最优化。向外看,国内传统的美术教育与初高级教育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以“功利”为最终目的教育方式,这使得公众在知识链的初期阶段就存在缺环,而作为知识链顶端的美术馆的知识产出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CAFA未来展在这一层面上来说,更像是一次试图破除文化困局的行动,让这个“桃花源”能够真正实现的途径就是要以美术馆为依托,构建一套完整的学术生态系统。
从1月15日至3月1日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举办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展览分作两块,在中央美院美术馆里的是主题展《共智场、源代码、云生产、E循环》,在798则有一个跟踪展《未来方程式——第二届CAFAM未来展跟踪计划》,在总策展人徐冰、让·德·卢瓦奇及艺术总监王璜生的强力推荐下,一批新锐艺术家闪亮登场。
今天,我将讲述的重点放在策展上,而非展品本身,因为我觉得在当下的艺术环境中,策展的思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宏观主流叙事与价值判断恐怕是今天中国大部分美术馆的主要展陈理念,面对政治与资本的双重干预,想要在美术馆中做到完全学术独立并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在这样的文化困局中,如何突破层层藩篱成为众多美术馆同仁最头疼的难题。所以CAFA未来展如果要尝试打破“行业垄断”,策展团队就应该将目光投射在当代艺术主流话语体系中并不起决定作用的青年艺术家身上,力求通过田野式考察、分析、研究的方式规避一切可能的规则约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览可以看到中国艺术下一个阶段的趋势。
而在展陈方式上,CAFA未来展也打破了以往循规蹈矩、按照传统艺术归类法的布展理念,转而利用几个主题词将不同媒介范畴的作品重新归置。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艺术创作原则或者方法,但他们的创作直接取材于自己对于现实的观照,绝大部分作品都超出了我们以往对于艺术的定义。就如未来展的主题词“创客”一样,它并不是一个与艺术家息息相关的词汇,反而更像是生活中那些奇思妙想的灵感一样,每个人都具有迸发它的潜质。对于公众观看“创客”来说,你不需要有什么艺术史的背景,也不需要抱有什么立场,甚至也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如何去看这些作品,更多的艺术作品是希望让观众参与进来真正实现作品与观者的互动。如果把这种趋势解读为先锋,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去权力化”与“大众化”的表征,因为很多作品都让人感觉是与自己生活经验的一次日常接触,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哲学难题。
中国正处于博物馆与美术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如果换种说法,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只是处于襁褓期罢了。众多的美术馆在硬件建设上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标准,甚至是超一流的。但在美术馆的文化内核层面却几乎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将全国四千座博物馆与美术馆资源充分地调配起来是盘活全中国文化环境的重要一步。随着千禧年后,全国大学的扩招开展,精英教育已经逐渐开始向大众传播,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更先进与先锋的理念。但中国的大学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精英文化没有被很好地运用,中国的大学反而被庸俗文化侵蚀了。在这样的大潮中,如何保持大学美术馆的文化高地作用至关重要,除了在展览本身上保持多元叙事与学术独立,如何将精英文化抑或是创造力融合在大学教育与公众传播中是美术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向内看,全国上下美术馆建设缺乏人才、知识系统陈旧是事实。CAFA未来展作为组成宏观局面中的一个小点虽不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確实做到了行业领先与美术馆的知识最优化。向外看,国内传统的美术教育与初高级教育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以“功利”为最终目的教育方式,这使得公众在知识链的初期阶段就存在缺环,而作为知识链顶端的美术馆的知识产出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CAFA未来展在这一层面上来说,更像是一次试图破除文化困局的行动,让这个“桃花源”能够真正实现的途径就是要以美术馆为依托,构建一套完整的学术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