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早很早以前,总有一个画面在脑子里面:村边是几座低矮的茅草房子,房子前面的栅栏上晾晒着红色的小儿衣服。村子前面一条弯曲远去的小路,小得像是田埂;小路的一边稀稀落落的是几根歪斜的木棍连成的篱笆;一棵桃树的花朵已经谢了,冒出小小的绿芽。小路的两边是大片的庄稼,而那庄稼便是盛开的油菜花,金黄色一眼望不到边,一直蔓延到天边——
你一定想起了宋代杨万里的那首《宿新市徐公店》的诗了,我最早是什么时候读到这首诗的已经记不起了,但是在黑板上却是画了很多次这个画面的。在古诗教学中,我最喜欢这首诗,也愿意给孩子们画出这个景色: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那春天的金黄色,是那么鲜明耀眼,是那么燦烂夺目,是那么让人沉醉。
一直以为这只是诗中的画面,是理想中的境界。后来看了一则形象广告片“梦里老家——江西婺源”,镜头中的油菜花在那里自由地开放着,在向我召唤着,如梦的意境在现实中是可以追寻到的!于是,就有了一个希望,去婺源看油菜花!我愿意是那一只蝴蝶,去追寻一个美丽的花季。
三月下旬,在网络间看见一些驴友有去婺源的行程,我的心中一热,毫不犹豫,马上报名,去圆一个金黄色的梦!
列车在北京的夜晚隆隆远去,载着我的期盼奔驰向前,经过十个小时之后,在黎明的九江站停靠了。窗外,铁路的地基外面,江岸上,已经有一小片一小片的黄色,油菜花!
从九江去婺源还有几个小时的大巴行程。本来夜里在火车上没有很好的休息,现在靠着大巴的座椅困意袭来,然而眼望车窗外越来越多的油菜花田,真的不愿错过一点儿这样的景色,就那么一路看着,竟然不觉得路上时间的漫长……
在一个叫査平坦的村落,我们观看了古老的木屋。主人很是热情,邀请我们进去参观。他给我倒了一杯他们自己做的茶,看着颜色清淡的茶水,品一口,竟然是满口清香。一聊天,原来他和我同岁。他让我们去他家的楼顶去拍照,沿着楼梯,走上他家的小楼,一级级楼梯走上去,竟然是四层小楼。站在屋顶上可以俯视整个村子,一片片黑瓦下面,大多是古旧的木屋,木屋间有高大的树梢。特别是我们停车的村口,一棵高大的柚子树一览无余。放眼望去,村边便是一片片黄色的油菜花,由近及远,蔓延开去。他说,每年都有画画的人来这里。我看着,心里其实也在写生,这里真的是可以诞生中国水墨画的好地方。
第二天我们来到虹关,这里有一条溪水,溪水边的桃树刚刚开花,有几个美术院校的学生在这里对着溪水、水中倒影、桃花、老屋和老屋前的老奶奶在写生。这里有一棵巨大的据说是千年的古樟树。树身粗壮,有七八个年轻人试图手拉手围起来,却只围了大约三分之二。树下低矮的枝干已经被游人摸的光滑发亮,而且还在有人不断地去抚摸。导游一个劲地怂恿游客去摸摸,说是老树有灵气,可以辟邪,可以保佑家人平安。你完全可以不信,只当做是一个旅游中的小游戏。但是在树身上,确实贴着两张红纸,上面写着字,大约是哪村人叫什么,家里生了小孩儿,小孩儿体弱多病,希望大树保佑,把孩子的病趋化掉。看来还是有人信的,既然有人信,大约这个办法也真的灵验过,哪怕是赶巧了,那孩子的病真的好了,从心理暗示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古樟树下,我们开始徒步十公里的穿越。这次穿越真的很有意义,先是走过一片徽派建筑群,中间一条狭窄的胡同,两边是那高大的粉墙,上面是黑色的瓦顶,古旧的木门油漆斑驳,在门的上方有黑色的瓦檐。有的瓦檐下面还绘有人物、花卉的图案。看着古拙的图案,看着低矮的木门,看着门边的对联和墙角的青苔,一种宁静的感觉油然而生,一种向往的思绪在心底里荡漾。走出村落,豁然开朗,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就在村外的田地里,山坡上,我们就走在油菜花丛当中。如果你拍照,我就是你照片中的人物,如果你绘画,我就是你特意安排的点睛之笔。当你们这样拍照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照你的,在一大片油菜花中,你穿着红色的衣服,给了这大地以鲜活的生机。
第三天的凌晨四点,我们的大巴车就启动了,冒着零星的小雨,我们来到了江岭,那里是油菜花的世界。
天还很黑很黑,一束束手电筒的光亮牵引着我们来到了一个观景台,这里已是人头攒动。木制的观景台被踩得咚咚响,栏杆也在轻轻地晃动,栏杆前已经挤满了相机的三脚架。人们默默地看着远方的几点亮光,那里是一个个村落,一户户人家。偶尔还有移动的亮光,是车辆在那里行驶。
终于在大约五点半左右,能恍恍惚惚看见村落了,观景台上的闪光灯已经开始不断闪耀。渐渐地我们看清了眼前的一切。
我们面前是一条巨大的山谷,谷底是一片起伏不断的金黄色油菜花海。一两个低低的山丘,如同花海中停泊的船。山的两侧是梯田,那油菜花就成条状铺开,铺满了山脚,一直铺到山腰上。起起伏伏,错错落落,无比自然,无比美艳。在油菜花海中,几个村落渐渐清晰起来,遥遥望去,一片金黄的上面,是白色的粉墙,黑色的瓦顶,后面还映衬着淡青色的远山……在这里你随便举起相机,手指随意按下快门,你记录的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观景台上,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摄影家见我没带三脚架,便拿过我的相机,安置在他的三脚架上,然后低下头耳朵贴近快门,手指轻轻地轻轻地按下去,他说:“你的呼吸都会使相机颤抖,而一点儿颤抖就会使画面模糊。”看着他拍摄出来的照片,我一个劲儿的表示感谢。
天大亮以后,我们沿着观景台前面的一条小路下山,要走到刚才看见的小村里去。在这里,真的到处是盛开的油菜花。本来油菜是一种很普通的农作物,我记得小时候村子里好像也种过,不过种的不多,没有形成规模。而在江西婺源,在江岭这个地方,已经到了几乎有土壤的地方就有油菜花种植的程度。我们所看到的,正是农业部在这里建设的油菜万亩高产核心示范区。油菜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不仅将来的菜籽可以榨油,就是现在柔嫩的茎秆也是可以吃的,一路走来,几乎每顿饭都有这个菜。还有一些老太太,用油菜花茎编成花环,吸引很多小姑娘买来戴在头上拍照。而最主要的,大概就是对旅游产业的贡献。我们从北京西站来的时候,整列火车上的乘客差不多都和我一样是到九江,然后奔婺源而来的。当我还在虹关的那晚,一个朋友在微信中发照片,就是江岭这里。而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朋友发的照片下面写到“再见了,江岭”。尽管我们没有在这里偶遇,但只是脚前脚后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人,还在一路而来。
当油菜花开过,当油菜籽收获之后,这里便会成为一片片绿色的稻田。当秋天来临的时候,稻谷成熟了,应该也是一番绝美的景象。把普通的庄稼种植成壮丽的美景,吸引来天下的观光客,展现了婺源人的聪明智慧。
而我,却在心里装满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细细回味,慢慢欣赏。遥远的油菜花,从宋诗里走来,伴随着我的童年,终于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