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
学校立足校园文化,将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与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相互融合,主要针对如何让创城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日常常态,聚焦在大家怎么做、做成什么标准、怎么保持的问题上,解决克服“紧张一阵子、应付一下子”的大众迎检的心理。经过实践,以《日常动态网格精准管理》为推手,在创建工作中筑牢文明根基的“345”创建模式:“三区三包”、“四有”常态、“五载体”让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与创城工作相得益彰,催生了朵朵文明之花!
[活动过程]
学校制定动态网格责任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任务到点。在创建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在于从内讲公民素养,外讲环境整治,筑牢师生文明根基,把创文明城当成一项长效、持久的教育工作来抓,内化外显,具体做法如下:
一、动态网格抓管理,文明创建精准发力
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理念,实施“三区三包”管理体系,确保校园实测项目无盲点。三区:校内区、校外周边200米区、教师宿舍区。三包:校级领导包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包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包责任教师。学校根据创城工作“四定表”把工作进行网格量化,针对动态网格采取每一个责任岗有一名校级领导、一名中层领导、一名党员骨干教师负责,通过横向管区域,纵深管落实,解决死角疏漏的问题。共设有墙面文化、地面标识、消防器材等多个网格点,工作覆盖率100%。每天责任教师和所分管领导进行巡查记录,上、下午各2次,每日下班前交表至政教处进行公示完成巡查记录情况,形成工作常态。
二、“四有”常态强效能,文明创建人人有责
“四有”即:天天有互查、时时有对比、次次有改进、周周有超越。年级每次以“挑毛病”方法来进行互查互检,检查过程需要拍照,留存对比图,同步做好资料留存。对于互查互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记录反馈完毕后,按“三区三包”管理进行签字整改,杜绝问题复燃。这样一来,集中问题导向,不留余力整改和突破。
三、教育教学“五载体”,文明创建内化外显
将创文明城工作与日常教学、德育活动有机融合,创设五个实效的活动载体,在创城各项工作的潜移默化下,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如图1)。
1.“五德”少年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围绕文明校园“六个好”开展全国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具体外化为“五德少年”的要求。“五德”的具体内容:修身律己——讲道德、明辨荣辱——讲公德、日行一善——讲美德、诚实守信——讲品德、慎思有志——讲学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学生的行动准则,自觉形成符合文明小市民的言行举止,为创文明城做表率。
2.“可回收物银行”垃圾分类活动。
成立“可回收物银行”,各班学生把本班一周的可回收物进行存放,每周五统一拿到大队部进行称斤回收变现,获得的费用存入学校为各班开设的“可回收的银行”,记录在册。“银行”里记载的是各个班践行垃圾分类、实施环保的行动成果,孩子们都乐在其中。
3.“文明小达人,社区志愿行”志愿服务活动。
广泛开展师生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街道、地铁站、车站、酒店开展创城宣传,植绿护绿,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现场宣传、走进店面和向路人派发传单及小册子等方式,普及文明创城相关知识,倡导广大居民树立“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的思想理念,号召市民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学生在社区参加活动以后由社区工作人员签字评价,作为班级志愿服务积分,挂钩优胜班级评比指标。
4.“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家校齐整治活动。
为了使学校创城工作做到5+2>7,将创城工作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力量,在学校门口设立护送岗。护送岗的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们都会在校门两侧护送学生安全进出,督促接送学生家长的文明行为。如:不吸烟、不争吵、不逆行、不乱扔废纸、自觉礼让等。每个周末,学校的师生、家长们都集结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参加周末大清扫活动,一起做文明的参与者和践行者,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积极投身创城的热潮中。
5.“创城日志”记录,知行合一有感悟。
设计开展相应主题绘画、征文、宣讲等活动,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创城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孩子们通过切身体会生成感悟,用文字和画笔、摄影的形式记录成“创城日志”,促使学生对创城知识的梳理和熟记,使其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特色亮点]
1.立足学校实际,提炼创城工作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筑牢文明根基的“345”创建模式,呈现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主人翁新氣象,“三区三包、四有常态”的实施步骤严谨清晰,实操性强,扎实有效。
2.根据学生习惯养成的特点(时间、环境等因素)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创设出“五载体”,在立体化德育的作用下发挥育人功能,使工作不停留在表面,不停留在迎检时间。
3.量化为“五德”少年行为准则,使广大师生们在创建工作能弄得懂、想得通、摸得着、看得见,切实以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孕育滋养师生成长的沃土。
学校立足校园文化,将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与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相互融合,主要针对如何让创城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日常常态,聚焦在大家怎么做、做成什么标准、怎么保持的问题上,解决克服“紧张一阵子、应付一下子”的大众迎检的心理。经过实践,以《日常动态网格精准管理》为推手,在创建工作中筑牢文明根基的“345”创建模式:“三区三包”、“四有”常态、“五载体”让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与创城工作相得益彰,催生了朵朵文明之花!
[活动过程]
学校制定动态网格责任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任务到点。在创建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在于从内讲公民素养,外讲环境整治,筑牢师生文明根基,把创文明城当成一项长效、持久的教育工作来抓,内化外显,具体做法如下:
一、动态网格抓管理,文明创建精准发力
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理念,实施“三区三包”管理体系,确保校园实测项目无盲点。三区:校内区、校外周边200米区、教师宿舍区。三包:校级领导包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包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包责任教师。学校根据创城工作“四定表”把工作进行网格量化,针对动态网格采取每一个责任岗有一名校级领导、一名中层领导、一名党员骨干教师负责,通过横向管区域,纵深管落实,解决死角疏漏的问题。共设有墙面文化、地面标识、消防器材等多个网格点,工作覆盖率100%。每天责任教师和所分管领导进行巡查记录,上、下午各2次,每日下班前交表至政教处进行公示完成巡查记录情况,形成工作常态。
二、“四有”常态强效能,文明创建人人有责
“四有”即:天天有互查、时时有对比、次次有改进、周周有超越。年级每次以“挑毛病”方法来进行互查互检,检查过程需要拍照,留存对比图,同步做好资料留存。对于互查互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记录反馈完毕后,按“三区三包”管理进行签字整改,杜绝问题复燃。这样一来,集中问题导向,不留余力整改和突破。
三、教育教学“五载体”,文明创建内化外显
将创文明城工作与日常教学、德育活动有机融合,创设五个实效的活动载体,在创城各项工作的潜移默化下,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如图1)。
1.“五德”少年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围绕文明校园“六个好”开展全国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具体外化为“五德少年”的要求。“五德”的具体内容:修身律己——讲道德、明辨荣辱——讲公德、日行一善——讲美德、诚实守信——讲品德、慎思有志——讲学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学生的行动准则,自觉形成符合文明小市民的言行举止,为创文明城做表率。
2.“可回收物银行”垃圾分类活动。
成立“可回收物银行”,各班学生把本班一周的可回收物进行存放,每周五统一拿到大队部进行称斤回收变现,获得的费用存入学校为各班开设的“可回收的银行”,记录在册。“银行”里记载的是各个班践行垃圾分类、实施环保的行动成果,孩子们都乐在其中。
3.“文明小达人,社区志愿行”志愿服务活动。
广泛开展师生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街道、地铁站、车站、酒店开展创城宣传,植绿护绿,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现场宣传、走进店面和向路人派发传单及小册子等方式,普及文明创城相关知识,倡导广大居民树立“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的思想理念,号召市民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学生在社区参加活动以后由社区工作人员签字评价,作为班级志愿服务积分,挂钩优胜班级评比指标。
4.“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家校齐整治活动。
为了使学校创城工作做到5+2>7,将创城工作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力量,在学校门口设立护送岗。护送岗的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们都会在校门两侧护送学生安全进出,督促接送学生家长的文明行为。如:不吸烟、不争吵、不逆行、不乱扔废纸、自觉礼让等。每个周末,学校的师生、家长们都集结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参加周末大清扫活动,一起做文明的参与者和践行者,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积极投身创城的热潮中。
5.“创城日志”记录,知行合一有感悟。
设计开展相应主题绘画、征文、宣讲等活动,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创城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孩子们通过切身体会生成感悟,用文字和画笔、摄影的形式记录成“创城日志”,促使学生对创城知识的梳理和熟记,使其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特色亮点]
1.立足学校实际,提炼创城工作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筑牢文明根基的“345”创建模式,呈现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主人翁新氣象,“三区三包、四有常态”的实施步骤严谨清晰,实操性强,扎实有效。
2.根据学生习惯养成的特点(时间、环境等因素)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创设出“五载体”,在立体化德育的作用下发挥育人功能,使工作不停留在表面,不停留在迎检时间。
3.量化为“五德”少年行为准则,使广大师生们在创建工作能弄得懂、想得通、摸得着、看得见,切实以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孕育滋养师生成长的沃土。